雾化到底含不含抗生素?对孩子有没有副作用?

用户52599495318


我国没有专供雾化吸入的抗生素剂型,所以雾化吸入一般不会使用抗生素,雾化用药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的副作用是最少的。

雾化吸入通过雾化装置把药物溶液雾化为微小颗粒,吸入到呼吸系统病变部位,直接产生药理作用。相对于口服、肌注以及静脉输液等给药方式,雾化吸入途径具有起效快、用量少、副作用低的优点。这是为什么呢?

口服、静脉输液等途径最终药物成份进入血液循环,然后依靠血液循环把药物成份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比如一个人哮喘急性发作,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这时时间就是生命,雾化吸入直接给药,药物几秒就能达到气管、支气管发生作用。这个时候口服和静脉输液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等药物慢悠悠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把药物成分送到肺部,再从肺部血管渗透进入肺部组织,人早就断气了。这就是雾化吸入起效快的体现。

接着上面的例子,进入血液循环的全部药物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到达肺部呼吸系统的那部位药物,其他有部分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跑到心、肝、肾、脑、肠等全身各器官组织,这些药物对这些非病变组织产生的作用就是药物的副作用,而雾化吸入的药物不会跑到心、肝、肾、脑这些与疾病无关的器官,所以用药量也最少。

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很多人担心雾化吸入的副作用大,其实相对于口服、静脉输液等其他给药途径,它的副作用反而是最小的。“雾化吸入”真的很冤,有必要给它正名。


悬壶小儿科


首先明确的回答医院用雾化压缩机或者氧气驱动方式雾化液中没有抗生素,理由如下:

常用儿童雾化液

1、布地奈德悬液、

2、特布他林溶液、

3、爱全乐、

4、复方异溴铵溶液

5、生理盐水

6、氨溴索国内没有雾化液,而很多医院专家会把氨溴索针剂添加在其他雾化液中一起做雾化,有点不妥,为什么?虽然是同一成分,但因为雾化液的理化性质和针剂完全不同,通过雾化后产生的颗粒大小也不明确。

7、抗生素针剂不具有雾化悬液具有的理化特征,所以不可能放在雾化液中使用。也没有抗生素针在雾化过程中产生颗粒大小研究数据,所以不谣言。谣言的背后说不定有吃什么偏方推荐。

雾化吸入副作用

1、雾化本身没有特别副作用,但是疾病变化或者进展会使得病情加重,但不是雾化吸入的过错。

2、把握好剂量,剂量过大或者个别宝宝敏感,可能会出现,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肌肉震颤表现。

3、雾化后漱口喝水,面部清洗,减少激素喷雾在口腔面部驻留。

4、年龄过小,要警惕雾化后个别宝宝会痰液堵塞气道或者气管发生痉挛,所以年龄小的婴儿建议在医院里做雾化,以免发生危险。

总之,雾化吸入的临床运用,大大减少宝宝全身给药带来的全身副作用,所以本身是安全,有效,科学的。也是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即使有感染时,也是通过口服或者静脉给药,目前还没有发明抗生素雾化溶液来通过雾化吸入起到治疗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雾化是什么?

雾化吸入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用快速气流将液体药物打成雾状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水是雾化吸入的媒介,本身有湿化呼吸道的作用,所以雾化能帮助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稀化痰液帮助祛痰。

雾化吸入治疗的好处是,减少用药剂量的同时能药物直接抵达患处,疗效显著,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有没有抗生素?对宝宝有没有副作用?

雾化吸入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一般是不含抗生素的,部分药物含有少量激素,但也是安全的。因为用量很小,很快会被宝宝新陈代谢掉。

雾化的药物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是脂溶性,能被人体呼吸道所吸收,再加上雾化是局部用药,很小一部分通过肺部上皮细胞吸收后再进入血循环,吸收到全身的浓度要小得多,对其他脏器功能影响非常小。

针对宝宝年龄和病症的不同,单次剂量和频次是不一样的,每个药物的机理不一样,但只要是正规医院,使用的吸入类雾化药物,对宝宝来说都是安全的。


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


儿科医生鱼小南


雾化吸入是很多呼吸道疾病多会采用的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可避免或减少全身给药,如糖皮质激素可能产生的潜在的不良反应)、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雾化吸入时,药物以气溶胶(药物颗粒悬浮在气体中)的形式输出,随呼吸气流进入体内,由于气溶胶具有巨大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与气道表面细胞接触而发挥药效。其中,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5 μm 的微粒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而< 0.5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因此,雾化后形成的微粒大小会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这就对药物的剂型要求很高。雾化必须用雾化的专用剂型,普通的注射液不适合用来雾化。

目前,有雾化剂型的药物包括有糖皮质激素类(布地奈德)、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只有一种注射液,就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有专家共识推荐可用于雾化给药。抗菌类药物尚没有雾化的剂型,因此不建议用普通的抗菌药注射液雾化。

雾化用药的副作用因药物不同而不同,比如支扩剂雾化可能有心慌、手抖的副作用;但总体而言雾化用药的副作用比全身用药要少的多。另外,雾化吸入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段,包括老人和儿童;但是,雾化吸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药物进入眼睛,在吸药前不能涂抹油性面膏,吸药后立即清洗脸部,以减少经皮肤吸收的药量。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量也有影响,儿童哭吵时吸气短促,药雾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因此最好在安静状态下吸入。


胡利华


国内没有适合雾化的抗生素剂型

如果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使用药物,在国内医疗机构雾化吸入治疗中本应该是没有抗生素的。因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至今还没有批准可以用来做雾化的抗生素制剂,现在市场使用的抗生素要么是口服的,要么是注射的,要么是皮肤和眼睛等外用抗生素,还没有可以用来雾化的剂型在国内上市。

国外使用的是专门用来雾化的抗生素制剂

\n
\n
\n

美国FDA已批准妥布霉素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囊性纤维化疾病。有研究报道在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使用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或多黏菌素E雾化吸入,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近年国外也有一些作者报道,在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长期雾化吸入上述抗菌药物,多数为间歇给药或周期性给药,可以显著减少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和延长急性加重的间歇期,降低痰菌负荷量,但是对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国外虽然把抗生素拿来做雾化吸入治疗,是因为美国市场上这些抗生素有专门雾化的抗生素剂型。

国内使用抗生素雾化是超说明书用药

而我们国内把抗生素拿来雾化,使用的却是注射用的抗生素,而注射剂不适合雾化。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将非雾化制剂当作雾化制剂使用,即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患者群体和给药途径等不在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范围之内,属于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即超说明书用药。比如通常称为“呼三联” ,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目前仍有部分医院使用,国内的呼吸专家吗提醒须予以重视和规范。

庆大霉素注射剂常被拿来做雾化

\n
\n
\n

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该药进入体内后,需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不良反应大;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疗效相对也较差。 故不适合雾化。

\n
\n
\n

庆大霉素。这个药物就是问题中说的抗生素,它无雾化剂型,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故不适合雾化。

\n
\n
\n

糜蛋白酶 。无雾化剂型,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

注射剂做雾化可能带来的危害

\n
\n
\n

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如氨溴索,国内尚无雾化剂型。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推荐雾化使用。


儿科药师梅贰康


现在雾化治疗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急性喉炎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但临床上给孩子开雾化药时,经常有家属认为雾化副作用大而一口拒绝。那么雾化好还是吃药好,雾化里有没有抗生素呢?

在临床,吸入疗法是很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作为急救手段使用。由于宝宝配合度差,直接通过雾化泵泵入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疗效佳、不良反应少,不需要宝宝刻意地配合,受很多临床大夫的青睐。

中华医学会制定的2016年的共识里,总结了四类雾化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ICS),支气管舒张剂、抗菌药物、祛痰药。但是这四类药物里,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是部分ICS类药物和支气管舒张剂。对于抗菌药物,我国尚无专供雾化使用的药物制剂。常用的祛痰药例如盐酸氨溴索的雾化制剂,尚未在国内上市。对于一些非雾化剂型的使用,例如庆大霉素,专家组并不推荐使用,地塞米松也属于此范畴。

由于雾化药物中,能够到达下气道并且停留在那里的微粒直径是1-5μm,超过这个范围的微粒会被直接截留在口腔中,低于此范围的微粒虽然会到达下气道,但是也会随着呼吸运动排出体外,只有这个范围的微粒才能作用于靶器官,作用于气道黏膜。临床上雾化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建议宝妈不要擅自添加,最好咨询大夫以后,再在雾化要上进行抉择。不同的疾病雾化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时间长短均有着明确额范围,例如对于急性喉炎的宝宝,雾化药的使用主要是为了缓解其喉部水肿和炎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作的宝宝,支气管舒张剂联合使用高剂量ICS可以有效地控制宝宝的急性期发作,还能够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有些雾化药物使用过后,可能会出现心慌、震颤、口腔真菌感染、声哑等不适,停药后基本可以缓解。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宝妈,最好趁宝宝睡觉的时候作雾化,从而避免药物进入宝宝的眼睛。雾化以前不要给宝宝擦油质面霜,雾化以后可以给宝宝漱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对于宝宝的雾化面罩,一定要保持其干净卫生,不要交叉使用。

本期答主:武蓓,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很多准备要给宝宝做雾化治疗的家长,在听到网上流传雾化比输液的危害更大之后,开始恐慌不已。


什么是雾化?

雾化一般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当中经常用到,在雾化治疗当中一般是用雾化的装置,把药物分散成雾状或者是细微的颗粒,宝宝吸入这些药物之后达到净化以及湿化气道的效果,或者是达到治疗的目的。

雾化含不含抗生素?

雾化是不含抗生素的,雾化一般含有表面糖皮质激素,这种技术是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一般激素的用量不多,仅仅是身体的几十分之一而已。吸入体内之后很快会被肝脏给灭火,并且没有副作用。

网上传的雾化比输液的伤害更大,是真的吗?

不是的,雾化治疗不需要进入血液循环,他可以直接到达病变的部位,而且在身体的残留微少,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雾化对宝宝来说安全性是比较高的。

宝宝在做完雾化之后可能还会出现脸蛋发红的情况,妈妈们可以不用太担心,这有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带有面罩的时候憋气导致的。等固化治疗结束之后就会很快的消退。


KK健康


现在很多家长只要孩子一咳嗽就带孩子去做雾化,尤其秋冬季节,是咳嗽的高发季。有些家长就要问了:雾化治疗到底含不含有抗生素呢?对孩子有没有副作用?

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气溶胶又是什么?通俗说法就是,将药物制成非常非常细小的颗粒。然后就好理解了吧?随着呼吸,将这些药物吸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雾化适用于哪些病症?

1、咽炎、喉炎、气管炎等炎症

2、哮喘

3、流行性感冒、鼻炎

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会带孩子去医院确诊病因,然后医生会根据病症开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切记,不要一遇到咳嗽或者咯痰就自己用药。

雾化就是滥用抗生素吗?

目前常用的雾化吸入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他啶、抗真菌药物等,具有吸入肺内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大多用于特定的严重感染的患者,如呼吸道相关性肺炎或者是有特殊病情的雾化治疗,其他常规的病症不会使用抗生素做雾化治疗的。

雾化的注意事项,家长一定要记心间

1、给宝宝雾化后一定要给TA洗脸和漱口。用清水给宝宝漱口,清除口腔残余药物,用纸巾擦拭宝宝的脸颊。如果雾化后发现宝宝的面部发红,考虑是否是面罩固定过紧导致,或者是药物刺激引起的,必要时向医生进行咨询。

2、雾化器要注意清洁。治疗完毕后,将雾化器放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再清洁、擦干、物归原处,备用。

3、4岁以下宝宝尽量使用面罩式雾化装置。在选购雾化器时,注意挑选儿童专用的雾化器型号,由于儿童和成人的解剖特点不同,成人使用的设备不适用于儿童。另外,4岁以下的孩子建议不要使用口嘴包裹式的雾化装置,可能由于嘴巴包裹不严,造成药物的浪费和降低疗效。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面罩式雾化装置。

4、进食1-2小时候再给宝宝进行雾化治疗。选择在宝宝进食后,隔1~2小时再雾化,可以防止排痰、气雾等刺激引起恶心或呕吐。


父母世界


当时孩子做了雾化,叫医生亲戚看了配进雾化的药,没有抗生素,但有激素。但不用不成啊,能怎么样?


October-_-


问这个问题,大概也是当爸当妈的了,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网络上也流传雾化比输液的伤害还要大,造成了不少宝爸宝妈们的恐慌,特别是当孩子需要做雾化治疗时,心里肯定更加不好受。

那么雾化到底含不含抗生素?对孩子有没有副作用?我们简单来分析和看看雾化的真面目。

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解痉,消炎,祛痰)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雾化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方法,和口服药物、肌肉注射给药、静脉输液给药一样,是一种给药方式。

对于宝宝来说,雾化治疗具有哪些优点?

1.用药量更少:

雾化治疗是将药物分散成细小雾滴,直接进入呼吸道,其用量是其它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给药量少,意味着明显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减少给药量,对于宝宝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给药更精准

雾化可将药物直接送达患病部位的呼吸道和肺部,直达病灶,给药更为精准。

3.起效更快速

相对于口服药物,雾化药物直达病灶,起效更快,疗效也更快。

4.化痰更有力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尚未完善,咳痰能力有限,尤其对痰液粘稠,需要化痰的宝宝来说,优势更为明显。

5.副作用更低

相对于全身性药物治疗相比,雾化治疗直达病灶,用药量又少,药物副作用更低。

不过要提醒的是,雾化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治疗,如果雾化治疗三天,无明显效果,应进一步寻找病因。

雾化药物一般有三类: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异丙托溴胺和沙丁胺醇。

糖皮质激素

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特点,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得和地塞米松。

黏液溶解剂

常用的有α-糜蛋白酶和盐酸氨溴索。

过去经常常用一些静脉用药如地塞米松、氨茶碱、庆大霉素等作为雾化吸入的药物使用,目前已逐渐淘汰。

但是,雾化药物需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毕竟,医学是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家长不得凭经验擅自给生病的宝宝用药。

雾化药物中的确会用到“布地奈德”,它的确是一种激素类药物,不过“布地奈德”是新型的表面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而且该激素几乎不产生副作用,安全性好,可放心使用,家长不必过于恐慌。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用的雾化用抗菌药物,而且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是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这样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因此,一般雾化药物不含抗生素。

有地方可能会把庆大霉素之类的抗生素加入,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治疗方法。

雾化吸入用嘴和用鼻子吸,哪个更好?

由于鼻腔与口腔生理解剖结构原因,鼻腔口径比口腔小,黏膜鼻甲又弯曲,雾化药物经过时更容易沉降,这也就意味着经途鼻腔药量浪费更多,达到病灶的药量就更少。

因此,为了疗效更好,雾化吸入用嘴吸比鼻吸更好。

雾化可以自己在家做吗?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家长在家自主给宝宝雾化治疗。如果去医院不方便,可以在家自主雾化,但是应选择宝宝病情恢复期,雾化药物由医生开具,并遵医嘱,而且一定选择医用雾化机,不能选择一两百元网购的雾化机,这起不到治疗作用。

在家自主雾化治疗时,宝宝应采取放松并直立的姿势,如宝宝采取坐姿,也需背挺直,不宜歪背斜靠,面罩盖住宝宝口鼻,缓慢深呼吸,吸气末时,稍停片刻,让雾化药液充分吸入。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半小时前尽量不要进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雾化治疗后应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并擦洗一下面部与口鼻部,还有雾化治疗后半个小时再进食。另外,雾化治疗时,避免雾化药液喷入眼睛。

雾化的优缺点

小剂量雾化器(SVN)
可连续或多次给予较大剂量;较少需要患者呼吸协调动作;无需氟利昂作为助推剂。
雾化器易污染,导致交叉及院内感染;费用昂贵;吸入药物浪费严重;吸入药物有一定的选择;需要高压气流作为动力;治疗时间较长。
MDIs
方便.价格较低廉。
需要患者协调呼吸动作;口咽部气溶胶沉降较多;难以输送较大药物剂量;药物有一定的选择;患者可能滥用;以氟利昂作为助推剂。MDIs加贮雾器
较少需要患者呼吸协调配合;口咽部气溶胶沉降较少;增加雾化吸入疗效。
贮雾器携带不方便;比单用MDIs增加费用。
干粉吸入器
较少需要患者呼吸协调配合;患者呼吸启动喷药;无需氟利昂作为助推剂。
需要较高的吸气气流;药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不能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难以输送较大药物剂量。

所以雾化对幼儿来说并没有危害。 幼儿长期咳嗽,可以行雾化治疗,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经雾化进入呼吸系统,可以较快的发挥作用,有利于病情恢复,有哮喘的患者是可以长期雾化的。

孩子要是没有太大的炎症,可以服用一些清肺化痰的药物就可以了,要是不是特别憋得慌,可以不用雾化。主要还是要让孩子多喝水。

做雾化是促进排痰,稀释痰液,如果有喘的宝宝,效果也很好。雾化治疗咳嗽一般都是用的专用的雾化药物,吸多了肯定不好,如果宝宝好多了,可以给宝宝吃点化痰的药或糖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