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能对付得了夏金桂吗?

小楼听雨1817


从情感上,我们希望薛宝钗可以摆平夏金桂,换回那个安静祥和的薛家。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夏金桂被誉为低配版的王熙凤,其骄奢跋扈、心机诡谲不在凤姐之下,也是一个凶狠角色。自过门后就没消停过,舍宝蟾,治薛蟠,除香菱,敲打婆婆薛姨妈,又将及宝钗。除了自保,薛宝钗也只有暗自垂泪而已。

01

夏金桂虽然邪火烧的旺,但与薛宝钗姑嫂之间却并没有正面交锋。仅有的一次针锋相对,是为香菱改名事件。

香菱,原名甄英莲,因香菱的名字乃是宝钗所起,夏金桂有意挑衅,先说“香”字不妥,要为香菱改名字,问香菱服不服。

香菱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

金桂笑道:“你虽说的是,只怕姑娘多心,说:‘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你?你能来了几日,就驳我的回了。’”

香菱笑道: “奶奶有所不知,当日买了我来时,原是老奶奶使唤的,故此姑娘起得名字。后来我自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发不与姑娘相干。况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

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

香菱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

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香菱改名事件说法不大,却足以看出夏金桂居心不良,蓄意挑衅,刻意针对博学多闻的宝钗发难,薛宝钗的不在意,应该是息事宁人,不和金桂一般见识而已。

02

薛宝钗,属于深藏不漏型。

在贾府的那些日子,薛宝钗秉承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的十六字方针,看似与世无争,然而洞察人心、机谋深远,是薛家对付夏金桂的最后王牌。

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起来。先时,不过挟制薛蟠,后来倚娇作媚,将及薛姨妈,又将至薛宝钗。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附就。

在夏金桂小试牛刀的日子里,倘若没有薛宝钗这道防线,薛家早就改名夏家了。

纵观二人的交手情况,金桂是攻,而宝钗是守。

夏金桂因为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中时常就和丫鬟们使性弄气,轻骂重打的。过门后自为要摆出当家奶奶的气势威风,更加泼辣凶悍,肆意谩骂,撒泼撒野,这种做派连薛蟠都招架不住,何况是端庄娴静自惜羽毛的薛宝钗呢!

俗语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俗语又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薛宝钗,囿于书香门第的良好教养以及封建淑女的品行规范,碰到夏金桂这种一不要脸二不要命的类型,必然只能防守了。

八十回前,薛宝钗夏金桂半斤八两,夏金桂察觉到薛宝钗的不好惹,不敢轻举妄动,而薛宝钗为人处事近乎完美,夏金桂想发难都师出无名。

03

夏金桂咄咄逼人,薛宝钗却只能自保。

一是女德修养不容许薛宝钗把自己拉低到夏金桂到层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薛宝钗乃单身未嫁的小姑子,不好干涉哥哥的家事。

所谓:公婆难断床帏事。

夏金桂与香菱宝蟾的妻妾争斗戏码,连薛姨妈都无法深度插手,何况薛宝钗?作为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哥嫂的家事即使闹上天,薛宝钗也不能沾惹半分,注定只有躲着。所以在夏金桂计除香菱的过程中,薛宝钗自然能看出金桂的诡计,然而却只能一言不发,她所做的只是劝走薛姨妈,给香菱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丫鬟保护起来。

04

以夏金桂的性格,首战告捷后绝不会就此收手,而是变本加厉。

夏金桂撒泼打滚着说过这么一句话:

拷问谁,谁肯认?依我说竟装个不知道,大家丢开手罢了。横竖治死我也没什么要紧,乐得再娶好的。若据良心上说,左不过你三个多嫌我一个。

“你三个”是哪三个?明显指桑骂槐,按照剧情指的是薛蟠、香菱和宝蟾,而其真实意图则是薛家母子三人。

夏金桂张狂无耻,无事生非,纵然多谋善断、随机应变如宝钗,也是无计可施了。就像原文说的:气的薛姨妈母女惟暗自垂泪,怨命而已。薛家母女总不去理他。薛蟠亦无别法,惟日夜悔恨不该娶这搅家星罢了,都是一时没了主意。


那小子曰


有道说领导最怕哪种人?一心钻营,暗中使坏,妄图上位之人?领导并不怕,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只要是在手下,领导就有本事治其死死的。清高孤傲,恃才傲物,不解应酬之人?领导也不怕,这种人只要稍微顺毛缕一缕就可驾驭。刚正不阿,非黑即白,嫉恶如仇之人?领导还是不怕,这种人已经十分罕见了,就算真有,现在是讲究证据的年代,小心对待也没什么好怕的。那领导就没有怕的了?有的,那就是横竖不吝,面皮不要,动辄大吵大闹搞得鸡飞狗跳之人,这种人用我们那话说叫“荤腥子”,开不掉,撵不走,骂不开,是人人见了都要头疼的主,领导见了也不例外。

仔细看夏金桂,或者是“瞎金贵”,不就是这么一个荤腥子嘛。有人说她是王熙凤低配版,我感觉两人不像。王熙凤虽然也泼辣,但是一贯善使手段,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而关键一点她有所畏惧,她怕贾母,怕邢夫人。而夏金桂呢,她怕谁,反正在书里看来,她是谁也不怕的。连那呆霸王要打她,她一撒泼,都惹得呆霸王无可奈何。薛姨妈要来劝阻,更是被气得无语。这夏金桂自从进了薛家门,就想着如何先声夺人,掌控薛家一家老少。

宝钗常被人认为红楼里心计最深的人,但是薛宝钗城府深归深,却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平日里最是端庄大方,纵是发怒,也不过说几句重话。这样的人,对付林黛玉绰绰有余,对上王熙凤、探春之流也可一较高低,因为这些人都是知廉耻有底线的人。她要对付夏金桂,呵呵,基本完败。

这是为何呢,夏金桂毒害香菱,看起来颇有手段,实际这手段只是小儿科罢了,她最大的本钱还是混不吝的性子。这种个性自我为中心,飞扬跋扈,一般的道德伦理在她眼里都不放在心上,所以普通的计谋对她压根没用。

夏金桂这种人要如何对付呢,其实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打服,一个是设计让她身败名裂。

打服这事,首先连呆霸王都败下阵来。这呆子平日里作威作福,打香菱时候丝毫不手软,为何遇到夏金桂就手软了呢。一来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欺软怕硬,二来这夏金桂太泼了。男人打女人,似乎力量绝对优势,但若女人丝毫不惧,拿刀子,拿剪子,拼死反抗,大多数男人都要怕的,夏金桂绝对做的出来。如果换成女人打女人,一样的是拼狠,抓头发扇耳光,甚至满地打滚,这种事儿,薛宝钗干得出来嘛,想想就不可能,她怕打人耳光一下下都是不会,她这样的对上夏金桂,只能凭语言反击,对夏金桂其实是零伤害。

二是使计谋,对付夏金桂,一般小计谋没用,你说她不守孝道,不敬长辈,那都不成,人家压根不在乎。对于她这样的,要么捉奸在床,要么杀人害命做实证据。可是先不说要设这等计谋陷害千难万难,就算可以设计,宝钗能干出这么阴毒的事来嘛。这明显与作者的人设不符了,所以宝钗做不到。


最终,薛宝钗对上夏金桂,也只能语言反击,告诉她自己不好惹罢了。夏金桂虽然知道这丫头不好惹,但她早晚要嫁人的,没必要像对薛蟠、薛姨妈那样一定要让他们屈服。

不过夏金桂这种人,再厉害也不过是个泼皮,就好像哪个单位荤腥子有出息过?最后的结局是要毒别人自己反被毒死,倒是十分妥帖的下场了。她这一辈子不过是瞎金贵罢了,一点也不金贵。


一览众河小


以宝钗的能力,对付一个夏金桂应该是绰绰有余的,而凤姐和探春,都是有见识有方法的领导型人材,其心思手腕皆在宝钗在上,对付一个夏金桂那是小菜一碟,分分钟能虐的她找不到北。


宝钗虽然平时为人随和,温婉娴淑,说话轻声款语,但知书达礼,学识渊博,头脑灵活,聪敏机智。滴翠亭扑蝴蝶的时候,不小心在亭外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谈话,那是小红的个人隐私,她心仪贾芸,故意丢了一块手帕做试探,想让坠儿去帮着问问结果。在当时的制度下,这么大胆自主的行为是为封建体质所不容的,如果被人偷听去,一定会给自己招致猜疑和仇恨,宝钗为了摆脱干系,故意大叫颦儿别走,巧妙的嫁祸给了黛玉,自己得到了安全。还有金钏一事,也证明了宝钗的高明。她在王夫人自责内疚无法释怀的时候,一番劝慰一个行为,就将王夫人的心结轻松化解,足见宝钗的处事能力。

宝钗对付夏金桂有这么大的余地,那她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任由金桂无理取闹最后折磨死香菱呢?首先,金桂是一个泼妇型的,她惯于撒泼打滚骂街,而宝钗是淑女型的,遇到她那样不讲理的,又不能与她对骂打架,只能退避三舍。其次,宝钗还是一个尚未出阁的闺中小姐,对于哥哥嫂子的房中矛盾她一个小姑娘又如何能管太多,何况哥哥还是喜欢她的。她在金桂闹得过分,看到母亲薛姨妈被气的浑身哆嗦的时候也曾忍不住指责过金桂,金桂就反唇相讥,意思是你一个大姑娘管哥哥的事管的着吗,这么大姑娘了还不出嫁还呆在家里,让人笑话。几句话就说到了宝钗的痛处,只能暗自生气,再不说话了。最后,香菱再怎么说也不过是薛家买来的丫头,是薛蟠的妾罢了,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香菱,宝钗能做到不嫌弃,能当姐妹一样相处,还带着她去大观园玩,参加诗社学写诗,已经是很可敬的举动了,要让她倾尽全力奋不顾身的去和金桂对抗,去解救香菱,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至于凤姐和探春,因为夏金桂不是贾府人,只是薛家的媳妇,她的事都是生活矛盾引起的琐事,凤姐和探春再厉害也不便去插手干预人家的家事,所以,只有眼看着金桂做恶,香菱致死而无能为力。都是能力手段在夏金桂之上的人,却无人能保护香菱,落得个‘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悲惨结局,实在令人伤感。


烟雨暮雪


可以这么说,薛宝钗对付夏金桂,游刃有余,轻松自如。先不说薛宝钗有多厉害,单从夏金桂看,就可以知道,这个女子是个悍妇,在回目中也写出来了“河东吼”,但是夏金桂不同于一般的悍妇,她不是一味的撒泼野蛮,而是有计谋的,首先从辖治薛蟠就可以看出来,非常有心计,毫不逊色王熙凤。

虽然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没有正面和夏金桂干仗,但是文本上还是有这样一段话,解读了二人之间的交锋,可以说夏金桂完败,文本上写

这一段话需要细细读,非常有意思。首先夏金桂先收伏了薛蟠,然而准备骑到薛姨妈头上,可是当目标转向薛宝钗的时候,薛宝钗是怎么做的呢?随即应变,用言语弹压其志。薛宝钗仅凭说话,就把夏金桂的气焰给灭了,这还在其次,关键是夏金桂无隙可乘,还得对薛宝钗曲意俯就,最后这四个字“曲意俯就”乃是点睛之笔,夏金桂根本就不是薛宝钗的对手,两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由此也可见薛宝钗绝非凡人,是相当厉害的角色。换成一句霸气的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弄死你!”


青埂峰下的鬼话


宝钗是《红楼梦》里最有心机手段的人。她的哥哥无能,家里的事情都靠她来支撑,她是薛家的实际掌权者。

夏金桂和薛宝钗那是小巫见大巫,以宝钗的能力,对付一个夏金桂绰绰有余。 她之所以没有对付夏金桂,是因为薛家娶夏金桂的目的是贪图夏家的财产,如果夏金桂自己作死了,夏金桂的嫁妆都是薛家的。其实薛家不想夏金桂死,想夏金桂的母亲死,夏母死后,夏家的财产都是夏金桂的。夏金桂的,就是薛家的。夏母死后,宝钗和薛姨妈就会对付夏金桂了。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薛家一反常态,夏金桂的所作所为,贾府上下人人知晓。其目的就是为日后对付夏金桂做准备,埋伏笔。

凤姐和夏金桂相比,无论是家世后台还是个人能力,口才,管家的手段和计谋上,凤姐都占上风。夏金桂与凤姐叫板只能自取灭亡。

探春,是有名的玫瑰花,是个泼辣厉害角色。探春有知识,有胆量,眼界宽阔。夏金桂和探春相比,犹如云泥。当然探春不会像凤姐那样辣手摧花,她对付一个夏金桂不费吹灰之力,几招就能KO她。


润杨阆苑


夏金桂所作所为,不敬婆母,欺凌香菱,将薛家搅得日夜不宁,早已逼近宝钗的容忍底线了。立场来说,宝钗和夏金桂有实质利益冲突,完全有对付她的必要,能力和背景来说,薛宝钗要收拾一个既蠢且毒的夏金桂,也并非多大难事。

在《红楼梦》所谓”金陵四大家族“中,薛家可能是最弱势的。其祖父薛公最高官职做到紫薇舍人。紫薇舍人即中书舍人,职务在品级上不算高,权力倒算得掌管枢机的要职,但并非如贾家的国公、史家的侯爵那样的世袭爵位。

所以,薛家上一代的薛父,身为中书舍人的公子,同时又是皇商世家财力丰厚,才勉强有资格娶王家的女儿,这主要得益于与皇权的亲密关系。

而到了薛蟠和宝钗这一代,与皇权的距离明显已经相当疏远了。在私有财产得不到保护的古代中国,纵然腰缠万贯的巨商富贾,一旦离开权力庇护,不过是砧上鱼肉。宝钗进京待选,想要入侍宫中,正是薛家企图重建与皇权联系的努力,然而并没有成功。

个中缘由,虽然书中没有明说,但其兄薛蟠胡作非为,草菅人命之罪,虽然勉强靠贾雨村这个贾府扶持的官僚给暂时抹过了,可是“葫芦僧断葫芦案”,一时糊弄老百姓倒是可以,官场中人、宫眷贵胄,当真没有风闻么?


在这种情况下,薛家就面临着尴尬的“阶层跌落恐慌”,贾、史、王三家固然念着旧日情份在努力提携薛家,但薛家假如自己不争气,立不起来,迟早会消耗完几代人积累的人脉,甚至失去与史贾王三家对等交往的资格,没准再过两三代人之后,就沦落到刘姥姥的地位了。

所以,薛姨妈确实有着促成“金玉之缘”的主观动机,通过和她姊姊王夫人的关系,促成和贾府宝二公子的联姻,遏止薛家阶层跌落的势头,也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但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事。不论是宝玉还是其他条件相当的夫婿候选人,在择偶时必然会考虑薛家的现实处境并分析利弊。在这种利弊中,宝钗个人的品貌才情能力性格,都不构成主要因素。薛家本身的政治潜力、财力、人脉乃至行事作风才是主要的考察对象。

薛家的现实,是在政治上已经边缘化,经济上同样江河日下,人脉也接近透支状态。偏又有个不能继承祖业、还动辄惹是生非的薛蟠,在不断败坏薛家的风评。


葫芦僧案贾、王两家出手,不可能是没有代价的,情面上的耗损也是一种代价。而且忠顺王府豢养的优伶蒋玉菡,是薛蟠先招惹上,再介绍给宝玉的。

为此忠顺王长史堵了荣国府的大门,贾宝玉遭了毒打,这些帐各方势力也同样会算在薛蟠头上。

所以,迎娶夏金桂,固然是薛家在家道中落后的无奈选择,但夏金桂进门后的肆意妄为,本身又在不断消耗着薛家仅存的资源,成为不择不扣的负资产。不但是薛家的负资产,也是宝钗本人的负资产。


当然,虽说嫁进门的媳妇儿受小姑子气差不多是一种常态(就如王夫人不喜黛玉,未必不是因为当年受过贾敏的气),但以宝钗的聪明,是绝不会和夏金桂正面冲突的,因为这样几乎肯定会影响她本人的风评,并间接削弱她在联姻市场上的价值。

那么,通过心理暗示、情感操纵,使得薛蟠化身为“中山狼”孙绍祖,差不多是宝钗唯一的办法了。毕竟薛蟠并不是一个怜香惜玉的男人,从前不惜闹出人命抢到手的香菱,也可以视若草芥。以夏金桂那为人,就算有十分的容色,要让薛蟠跟她翻脸,也不是太难的事情。除非薛蟠是个天生受虐狂。

但是第一,笔者无法想象“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姐姐能放下身段,去处心积虑地算计夏金桂;

第二,笔者无法想象怀金悼玉的曹公,忍心去描写宝姐姐如何迫于无奈,去做她根本不屑做的脏活儿。所以,香菱,只好对不起了。

挟泰山而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宝姐姐如此高冷而玲珑剔透的女神,固然有一千个理由,有一万种方式弄死夏金桂,而夏金桂,无可奈何。

但这种事,宝姐姐真的干不出来啊。

(本文大部分内容,为【韩丁】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重新整理发布)

狐狸晨曦



夏金桂必然不是薛宝钗的对手。

作者在《红楼梦》文中即已说明。“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附就。”

这段描写揭示了夏金桂和薛宝钗斗法,夏金桂完全处于劣势。我们分开说。

一,薛宝钗对夏金桂采取攻势。

我们不太同意两人斗法之说,毕竟以宝钗的性格,保全所有人的面子,家和万事兴才是本意。但因为夏金桂跋扈的性格,凡事都是争头里,妄图将薛姨妈都踩在脚下。宝钗作为家里的大小姐,薛姨妈的臂膀,必然要为母亲出头。毕竟自己还是家庭的一员,不能放任也有义务告诫夏金桂别太过分。

我们看宝钗先是用很久的时间观察夏金桂。这符合她的稳重性格,绝不冤枉一个好人。确认夏金桂确实心怀不轨后,宝钗就主动出击,先是随机应对夏金桂的暗算,随后就用语言隐晦挑明揭露夏金桂,你的意思我懂,不要再做这样的事,如果不听,后果自负。


二,夏金桂对薛宝钗采取守势。

夏金桂一开始绝对是采取攻势的。但宝钗油盐不进,造成夏金桂一而衰,再而竭,三偃旗息鼓。

“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附就”是很可笑的描写,表明夏金桂没头苍蝇一样的不断想要给薛宝钗下绊子,结果缕缕失败,最后只能放弃。不但放弃,还“曲意附就”,表明薛宝钗说什么夏金桂都符合,你说得对,说得好,我完全同意。

这彻底无奈了。本来想当一把手的雄心彻底遭遇挫折,不得不忍耐,听从薛宝钗。薛宝钗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就在对夏金桂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可见其政治手段高超!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以宝钗的心机和能力对付夏金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家庭的矛盾去处理这个事和人,宝钗并没有想去对付她。


宝钗一直以来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大家闺秀”淑女气质,识大体的所有男士“梦中情人”形象。而夏金桂就是“泼妇型”的人物,有句话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跟夏金桂这样的泼妇去对骂去战斗,是跟宝钗以往的形象不符的,为了哥哥的家庭和睦她也不会去专门跟夏金桂对阵的,并且宝钗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这样的封建世俗下,她更是不会多做一步的。

当然为了维护母亲,她也会跟夏金桂去辩解,只是人家欺负她是“姑娘家家的”,被戳了短处,她也只能不做声了。

至于王熙凤和探春也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不是一家人,对于夏金桂更是“山高皇帝远”管不了的。


颦儿436


宝钗能否对付得了夏金桂?

且看曹公的交代:“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附就。”

这段可以脑补画面,金桂持戈试马,步步进攻;宝钗闲庭信步,稳稳防守。而宝钗的武器只是“言语”,也就是宝钗动动嘴皮,三言两语,金桂便“只得曲意附就”了,两人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虽然同为皇商,但夏薛两家对女儿的教育和培养大为不同。金桂“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 而宝钗呢?“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所以金桂虽然也有心机,但奈何自视太高,不把人放在眼里,不会顾全自己和他人的颜面,做事真刀真枪,横冲直撞,虽然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失了人心,实为下品。而宝钗有大局观,她身为薛家大小姐,既要维护薛家的脸面,也要维持自己的尊严。所以她不挑战,只维稳,而且要讲究维稳的姿态。

但宝钗最是心冷心硬的,看看金钏之死和柳湘莲出家两处,宝钗的无情让人不寒而栗。她又是最最有心机的,便是宝黛惹怒了她,她也毫不留情,让宝黛吃了亏却也无可奈何。如果夏金桂真的挑战到宝钗的底线,让宝钗主动出击使出手段,我估计金桂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至于王熙凤和探春,对付金桂也都是小菜一碟,她们都是公侯人家长起来的小姐,谙熟家族中的明争暗斗,本身又非常聪明灵秀有手段,收拾一个小家子气的夏金桂真是不用怎么费力的。


临风举


看过红楼梦的人或者说了解了其内容的人都很清楚,薛宝钗是斗不过夏金桂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是这样分析的。

薛家自宝钗之父死后,家道中落,毕竟是皇商,替朝廷办事的家庭,也是大户人家,但偏偏薛蟠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玩女人,玩戏子,举家搬到贾家后,薛蟠和贾家的贾珍,贾连等更是一天到晚鬼混。在此之前,宝钗是皇帝备选的秀女,结果因为薛蟠打死了人,坏了门风,就泡汤了。

薛蟠很有几次惹得宝钗掉眼泪,好不容易改邪归正,认真做起了生意,娶了一位同样是兼着皇差的夏家千金夏金桂。薛姨妈原本以为有了这门亲事,薛蟠会更是用心,不料,儿媳妇夏金桂更是一个厉害角色,整天在家里闹,薛姨妈气得差点病倒,薛宝钗插手,夏金桂更是没好话说,气得宝钗直哭,而薛蟠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劲在这个女人的面前毫无用处。

薛宝钗是斗不过夏金桂的,从香菱之死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香菱的死是夏金桂一手造成的,宝钗居然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