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过去了,曾经的少女现在过得怎么样?

1200

图/文:张河运

今天讲一个恍如隔世的故事

萨兰斯克这个城市,是俄罗斯莫尔多瓦共和国的首府。央视有一批记者,为了报道俄罗斯世界杯,在萨兰斯克待了二十多天,在准备返回莫斯科的那天,记者所住公寓的对门,有位老奶奶给记者看了样东西:

56年前,俄罗斯老奶奶柳霞,曾和一位来自中国湖南省湘潭市二中的女学生Дуань Чунь-сю(音译为段春秀)通过信,两人当时都是中学生,互为笔友。

她给段春秀写过三封信,段春秀给她回过两封,还随信给她附送了绸制毛主席画像,西湖苏堤春晓的明信片、产自厦门的玫瑰香水纸、武汉长江大桥等各种照片、1959年的1分钱硬币以及段春秀本人的照片。

信封上写道: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莫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萨兰斯克市,巴利舍维斯特街96号,34室

柳霞·米特里切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第二市立中学 76班

段 春秀

信的内容:

亲爱的朋友

柳——霞:

我今天收到了你的来信,非常感谢!

也感谢你寄来的明信片,先锋队徽以及你们学校的照片。

请寄张你的照片给我。

我15岁,学习很好,生活幸福。

祝身体健康!

再——见!

你的朋友

(Дуань Чунь-сю)段春秀

1962年

后来,由于两国关系微妙,他们之间的通信就断了。

俄罗斯老奶奶柳霞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年轻时几次搬家,许多东西都丢了,唯独这两封信及小礼物一直保存至今,她期盼着此生能再次与段春秀取得联系。目前柳霞已退休多年,身体不太好,丈夫也已经去世,她找我们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帮助她找到段春秀,将近六十年过去了,她想知道曾经的少女现在过得怎么样。

俄罗斯老奶奶柳霞

两人素未平生,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里,青鸟传信,尺素鱼书,车马不紧不慢,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单纯到令人感动。

泛黄的信纸,承载了半个世纪的友情。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们难以置信,当时的两个国家,曾如此亲近,如此紧密。在车马邮都很慢的年代,书信很远,思念沉淀得弥足珍贵。为了这份珍贵,我们试着帮忙找人。

在“俄罗斯文学”和“俄语编辑部”等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的帮助下,段春秀当年的同学看到了这则消息,觉得这个照片酷似她年轻时的相貌,而且名字就是“段春秀”这三个字,就读情况与信中相符,也学过俄语。

然后好心人们一起找到了目前退休住在江麓的段春秀,长期患病的段春秀虽然对这件往事印象不深,但是能确认这是自己年轻时的照片。

我们曾以为,中国这么大,又是过去了这么久的事情,恐怕很难找到,也曾以为那个年代会俄语的人应当是精英人士,如今的生活应该不错……

萨兰斯克此前几乎没有中国人到访过,这位柳霞老奶奶应该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城市,也没有见过中国人。

恰好这次萨兰斯克成为世界杯的举办城市,让几个中国人来到这里;又恰巧,他们就住在了老奶奶的对门……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是缘分让两位老人在有生之年能再次取得联系,这或许,应该感谢世界杯。

今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