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邱清泉?

笔下发白


人民由于受一些影视剧中邱清泉形象的误导 以为邱清泉是一介武夫大老粗。其实大谬不然,邱清泉精通数国语言,长于诗词歌赋,工于书法,是位文武双全的将领。

邱清泉字雨庵,黄埔军校二期生。应该说进入军队后邱清泉的晋升是非常慢的,直到抗战爆发后邱清泉才迎来了扬名立万的机会。1937年12月,由于唐生智指挥失当,南京即将陷落,时任教导总队参谋长的邱清泉在长官桂永清扔下部队逃跑后勇挑指挥重担,战役失败后邱清泉游水渡过长江,涉险脱身。

此后邱清泉名声大噪获得重用,1939年12月,时任第五军新22师师长的邱清泉率军随军长杜聿明血战昆仑关,力挫日本“钢军”,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邱疯子闻名天下。

解放战争期间,邱清泉先后担任第五军军长、整编第五军军长、第二兵团总司令。豫东战役他率军恶战,成功救援黄百韬。淮海战役邱清泉担任第二兵团司令官,毫无团队观念的邱清泉多次干扰老长官杜聿明的指挥,甚至利令智昏的下令第五军向孙元良兵团开火,最终第二兵团在陈官庄全军覆没,邱清泉举枪自裁。

综上所述,邱清泉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中级指挥官,但是如果担任兵团一级将领并不能胜任,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灰飞烟灭与陈官庄了。


林屋公子


邱清泉是国民党将领中比较有人物特性的将领,尤其是在抗战中更是能打胜仗,敢打硬仗的人,虽然在淮海战役时一败涂地,但是并不妨碍邱清泉是一名出色的将领。

今天,纵横就带大家了解了解这个喜欢德牧又爱骂人的有趣的邱清泉。

壮士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

邱清泉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从小就学习优良,并且有爱国思想,在民国建立时曾参加家乡的青年联合救国会。

成绩优异的邱清泉以第二名的成绩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毕业,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当时的校长就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

作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引导学生应该赋有爱国思想,在于右任校长的影响下,1924年邱清泉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入第二期工兵科,当时只有22岁的青年邱清泉可以说是壮志凌云。邱清泉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壮士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可见邱清泉当时的心境。

在校期间正是广州国民政府风起云涌之时,在校期间邱清泉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以及两次东征陈炯明的军事活动。

黄埔毕业后,邱清泉参加了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在战斗中均有良好表现,1931年升任第十师第五十九团上校团长。

邱清泉的抗战生涯

1934年邱清泉赴德进行深造,在德国陆军大学学习工兵相关知识,1937年5月毕业回国。

在二战前,蒋介石有师德的想法,并且在抗战前全力装备德械师,这个时候从德国归来的邱清泉无疑是“对口”的专业人才。

邱清泉作为在黄埔中的大学生,当然肚子里还是学了点洋墨水的,回国后撰写留德报告,建议现代化国防军的建设,这一点深得老蒋的欢喜。

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结束后,1938年3月就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00师少将副师长,师长就是杜聿明。第200师其实并不是一般的师,而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机械部队,邱清泉的这个副师长,放到别的师团,一个正师都挡不住。

后来以该师为基础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的王牌主力军第五军,第五军下辖三个师,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和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

在桂南会战中,第五军取得昆仑关大捷,此战役歼灭日军五千余人,新编第二十二师在该战役中表现出色,邱清泉也因此在1940年5月升任第五军副军长,1943年任第五军军长。

可以说,在整个抗战中,邱清泉的表现的确是可以炫耀的,人说邱清泉是邱疯子,在面对日寇时,邱清泉就像他养的狗一样疯,疯狂的扑咬敌人,令敌人闻风丧胆。

淮海战役,梦断陈官庄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更加培养自己的嫡系,很多人都说邱清泉不是老蒋的嫡系,其实这根本不了解蒋介石的用人策略,越是想要重用的人,老蒋都会进行一定的打压式考核,很明显邱清泉对蒋介石的感恩的。

蒋介石对邱清泉不薄,后来给了邱清泉一个第二兵团司令的职位,下辖五个军共计12万人,在整个淮海战场,也没有几个人获此殊荣,因此,为老蒋卖命也在所不惜。

在黄百韬兵团被歼,黄维兵团被围,杜聿明决定带着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南撤,结果因为蒋介石下令救黄维兵团,最终导致杜聿明集团的三十万人被包围。

邱清泉不愿投降,在突围过程中阵亡(一说为自杀,一说为击毙),可以肯定的是,邱清泉在时的时候还是坚持住了气节。

关于邱清泉的评价

不知道为什么好几个答主都涉及到了傅作义,将傅作义投诚与邱清泉的誓死不降做对比,纵横认为这样对比没有什么意义,傅作义将军是在时势面前选择了顺势而为,符合人民利益和与历史潮流的,这不是投降,而是走向人民的怀抱。

邱清泉则是作为军人战死沙场无可厚非,在抗日战争中,也正是邱清泉这种疯的性格,致死不降的作风,才抵挡住了日寇的进攻。可以说,邱清泉战死沙场符合其人物特点,也算尽职尽责;当然,如果邱清泉选择起义投诚,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永远记住,只要是在抗日战场上打过小日本的,都是英雄。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把格局放宽一点。


史论纵横




前言:这篇问答原本不是很想写的,但是看到评论区已经中毒了,竟然在捧邱清泉,在踩傅作义,所以忍不住发声。邱清泉在抗战时期的功绩当然需要肯定,但是用邱清泉在内战中的兵败自尽去贬傅作义将军和平解放北京的义举,实是居心叵测。何谓民族大义?傅作义将军所行义举是也。



邱清泉:绝对忠于蒋介石的“孤臣”。

邱清泉,1902年1月27日生于浙江永嘉县,1924年7月奔广州考入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这两点很重要,蒋介石用人最喜欢用黄埔系学生和浙江同乡,邱清泉很幸运地占了这两点。但是,邱清泉又很不幸,因为说到底他并没有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1934年,老蒋想学习德国的军事理论,决定选派国民党将领赴德学习,当时邱清泉在国民党组织的考试中夺魁,取得留学资格。1937年邱清泉学成回国,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参谋长,后参与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邱清泉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算是很优秀了,可是仍然没有得到老蒋的青睐,蒋介石简直要宠死胡宗南,可是对邱清泉,老蒋确实很苛刻。

1945年邱清泉结束缅甸战场的军事行动率军回国,途经云南时,回想过去,总觉得自己报国无门,诗意突发,充满酸味地吟了首诗:

安论经纬起斯民,终为浮云蔽日频。

独仰云山遥万里,常挥涕泪泣孤臣。

委座呀委座,老邱我空有经天纬地的本事,可是你是不是老花眼看不见?哦不,你是被浮云遮住了眼吧。我只能在离你很远很远的地方看着你,可是你什么时候会看见我呢?哎呀,老邱我忍不住要哭了!

1949年1月10日,邱清泉率部在陈官庄突围,最终兵败自尽,殉了他的国,殉了他的君。蒋介石听闻此事后,挥了挥手,追晋邱清泉为陆军二级上将,授青天白日勋章。

只是,邱清泉对蒋介石的忠,值得吗?



邱清泉的历史功绩应当肯定,如果不论政治立场的话,邱清泉算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邱清泉在抗战时期参与的战争中,南京保卫战、昆仑关战役和滇缅战役最受称赞。

在昆仑关战役中,邱清泉率领的22师迂回昆仑关,邱清泉部的装甲车藏匿在山林里,然后邱清泉诱敌深入他们预埋好地雷的地方,又将主力部署在山上,将日军打得惊慌失措,甚至邱清泉还亲自驾驶装甲车掠阵杀敌,“邱疯子”的绰号便在这场战役中打响。更重要的是,因为邱清泉部的取胜,为昆仑关战役的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邱清泉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最能体现他的人格魅力。当时因为唐生智的指挥不当,当然即使唐生智指挥有方南京也会沦陷,致使国军不得不提前弃守南京城,即从南京撤退。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在安排好后续的文件和武器销毁工作后,决定“抛弃”军队先行撤退,当然桂永清也挺厚道,对邱清泉说:老邱,快同我走吧!

邱清泉只是看了眼桂永清,继续整理文件,然后冷静又平淡地说:你先走吧,我暂时留下来再和团、营通通话,研究下撤退的办法。

桂永清听完沉吟片刻,低声说:那也好,处理好后,赶快去与我们会合,组织收容工作。桂永清作为总队长却弃军先逃,是很不光彩的事。1937年韩复榘放弃山东被社会舆论痛骂,最后还被老蒋枪毙了。事实上,邱清泉也不同意甚至是鄙视桂永清轻率地决定撤退,他认为过早地抛弃部队脱离战场是很可耻的事。

在所有人在忙着撤退的时候,邱清泉是什么态度呢?

参谋长嘴上叼着纸烟,不停地抽,左手握着左轮手枪,正在装填子弹,态度仍从容不迫,室内电灯仍然通明。

你们跑你们的,我自从容不迫。

这时候的邱清泉真是浑身透着大将风范,确实很有魅力!



邱清泉对蒋介石的忠,是对中国人民的叛。

蒋介石想独吞果实,最终率先挑起战争。

蒋介石对邱清泉的重用也是在内战时期,邱清泉争当老蒋的急先锋,当时老邱赋诗云“从来王业归汉有,岂可江山与贼分”,正合老蒋的胃口,1947年老邱成为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五军的军长。1948年邱清泉率部参加淮海战役,逢黄百韬被围困于碾庄,邱疯子奉命救援,但是没成功,黄百韬部全军覆没,黄百韬战死。后来老蒋说徐州不要了,让他们撤退,结果被粟裕将军围困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杜聿明和邱清泉率部突围失败,杜聿明被我解放军活捉,邱清泉兵败自尽。

再淮海战役中我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国民党伤亡人数亦高达171151人,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老蒋明明处于绝对的优势,为何最终只能跑路?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蒋介石维护地主豪族的利益,忽视甚至无视人民的诉求和呼声,与人民为敌,况又用人唯亲,专事独裁,焉能不败?邱清泉忠于蒋介石,甘当为蒋介石所驱使的疯狗,即是对中国人民的背叛!傅作义将军,岂是邱清泉可比的?

当时局势已经明朗,老蒋兵败在即,为避免造成更大的无辜伤亡,傅作义将军向我军投诚,让北京得以和平解放。试想,如果傅作义继续顽抗,以老蒋“宁负天下人”的性格和恨不得搬空中国的贪鄙,这场战争真要打起来,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傅作义将军的投诚之举,正是民族大义之所在!

可是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没有英烈们的浴血奋战何来你的今天,如此唯恐天下不乱者,真是寡廉鲜耻!


吾与吾国


邱清泉,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二期毕业。


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

1924年,考入黄埔二期工兵科,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1925年,参与第一次东征,经历广东淡水之战,棉湖战役,随后参加第二次东征。

1927年,因宁汉分裂而被武汉方面关押,随后逃亡南京,被蒋介石保释。 1930年,跟随第二师参与中原大战。

1931年,任第十师五十九团上校团长,驻江西南昌。

1934年,参加留德考试名列第一。后至德国留学,并至工兵学校专门接受为期六月的入伍训练后,进入德国柏林陆军大学学习。


1937年,毕业回国,曾撰写对现代化国防军建设的建议。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1938年,任陆军200师少将副师长兼突击军第一纵队司令,后任新编第22师师长。


1939年,随第5军军长杜聿明参加桂南战役,血战昆仑关。邱清泉接到命令后迅速率部队掉头南下开赴战区,抢先到达昆仑关以南的五塘,果断奇袭日军,占领六塘,截断日军退路,为昆仑关大捷埋下伏笔,战后,邱清泉获颁四等宝鼎勋章,因此战人称其“邱疯子”。

昆仑关大捷是中国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944年,因中国驻印部队已经开始反攻缅北。时任第五军军长的邱清泉率第200师与军部直属部队前往滇西龙陵参战,负责切断龙陵、芒市两地日军之间联系。

邱亲临前线,采取“火烧背阴山,水淹龙陵城”的策略。龙陵城日军得悉未战先乱,中国军队乘机发动第三次反攻,龙陵日军后路被断,弃城逃跑。


11月,收复龙陵。随后邱清泉挥师缅滇公路推进,势如破竹,打通缅滇公路。并助第2军收复畹町。之后第5军驻守昆明,直到二战结束。

1945年,在驻防昆明时参加镇压学生运动,时称“一二一事件“。

1948年,晋升陆军中将,任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9年,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包围于陈官庄地带,其率部突围时被击毙,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二级上将,追赠青天白日勋章。

邱清泉人称“邱疯子”,因他打仗不要命,性格又暴躁,特立独行。但他却非常爱惜部下,治军有方(“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五军和王牌兵团第二兵团就是他亲手训练而成)其文化功底深厚,精通英、德语。曾撰写《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一系列军事著作,又是一名为报效国家弃笔从戎的热血青年。


他作战勇猛,昆仑关一战成名,龙陵战役更是建立奇功。

抗日名将当之无愧。

以上


木剑温不胜


邱清泉,既是黄埔军官学校工兵科第二期毕业生,又是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文化功底深厚,喜好军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可谓才华横溢的军中秀才。

血战昆仑关,邱清泉率所部新22师切断了昆仑关的交通线,其在工兵专业和装甲作战方面的优势得到体现,导致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阵亡,两个步兵联队与一个炮兵大队被歼灭,“邱疯子”因功升迁第5军副军长。

1944年8月,已任第5军中将军长的邱清泉所部第200师前往滇西龙陵参战,邱军长亲自督战,先出奇兵迂回缅滇公路,断绝日军退路,将公路上的日军切成数断,使其不能呼应,再挥师沿缅滇公路推进,一路上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最终打通缅滇公路。

国共第二次内战爆发,邱清泉升任第2兵团司令官,辖第5、12、70、72、74等5个军,其中第5军被称为国民党的“王牌军”,五大主力之一。

第2兵团约12万人马,武器装备精良,在华东和中原地区作战,对解放军构成了很大威胁。

邱清泉为救断后的第5军第45师,使杜聿明集团30万大军丧失了两天转进的时间,从而被尾追而来华东野战军把杜聿明所率30万大军严严实实地包围于陈官庄地区。

在陈官庄,邱兵团官兵越打越少,阵地也越打越小,1949年1月6日,华野再次发动对被围国军的强大攻势,邱兵团顷刻瓦解,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

1月9日晚,就连邱清泉最倚重的第5军第45师也向解放军投降,受此打击,邱清泉只好通知残部“我已放弃指挥权”,然后带领最亲信的一个特务营向北逃窜。

在无望的突围中,邱清泉举枪自戕,当即毙命,曾经的抗日名将成为内战战场上可悲的一缕炮灰。

总之,邱清泉有着浓郁的抗日爱国情怀,抗战期间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有功于民族,对下属爱惜有加,以善于治军享誉于黄埔诸将,号称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5军和以第5军为基础扩编的第2兵团就是他亲手调教而成。

但邱清泉在内战中,为蒋介石火中取栗,充当反共急先锋,最终身败名裂。

本文本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26日于杭州,请关注本文作者,每天都有军史类文章推送。


国平军史


邱清泉1902年1月27日生于浙江永嘉县,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以第二名的成绩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毕业,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当时的校长就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

在于右任先生影响下,1924年邱清泉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在校期间正是广州国民政府风起云涌之时,邱清泉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以及两次东征陈炯明的军事活动。

黄埔毕业后,邱清泉参加了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在战斗中均有良好表现,1931年升任第十师第五十九团上校团长。

邱清泉赴德进行深造,在德国陆军大学学习工兵相关知识,1937年5月毕业回国。

1938年3月任第200师少将副师长,师长就是杜聿明。第200师其实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机械部队,后以该师为基础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的王牌主力军第五军,邱清泉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

1940年血战昆仑关,他奉军长杜聿明命令率新22师增援昆仑关。他用兵神速,火速到达五塘,奇袭日军,占领六塘,切断日军退路。随后第五军与日军激战,邱清泉还亲自驾驶装甲车掠阵杀敌,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杀,击毙日军五千多人,取得辉煌胜利。“邱疯子”的绰号便在这场战役中叫响。“邱疯子”因功升迁第5军副军长,1943年任军长。

1944年8月,已任第5军中将军长的邱清泉所部第200师前往滇西龙陵参战,邱军长亲自督战,先出奇兵迂回缅滇公路,断绝日军退路,将公路上的日军切成数断,使其不能呼应,再挥师沿缅滇公路推进,一路上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最终收复要地畹町。

1945年邱清泉结束缅甸战场的军事行动率军回国,途经云南时,诗意突发,充满酸味地吟了首诗:

安论经纬起斯民,终为浮云蔽日频。
独仰云山遥万里,常挥涕泪泣孤臣。

不知体现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国共第二次内战爆发,邱清泉升任第2兵团司令官,第2兵团约12万人马,辖第5、12、70、72、74等5个军,其中第5军被称为国民党的“王牌军”,五大主力之一,武器装备精良,在整个淮海战场,也没有几个人获此殊荣,因此,为老蒋卖命也在所不惜。

1948年淮海战役逢黄百韬被围困于碾庄,邱疯子奉命救援,但是没成功,黄百韬战死。在黄百韬兵团被歼,黄维兵团被围,杜聿明决定带着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南撤,结果因为蒋介石下令救黄维兵团,最终导致杜聿明集团的三十万人被粟裕将军围困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杜聿明和邱清泉率部突围失败,杜聿明被我解放军活捉,在无望的突围中,邱清泉举枪自戕,当即毙命,曾经的抗日名将成为内战战场上可悲的一缕炮灰。

邱清泉文化底蕴深厚,精通英语、德语,好诗文创作,喜欢专研军事理论,著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可谓文武全才。

邱清泉对待同僚态度蛮横粗暴,但对下属爱护有加,只要是他认可的如杜聿明等,便恭敬顺从;而对于不认可的即使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这样的高官,他也毫不客气的说:徐州是南京门户,应当派一员虎将镇守,哪怕派只狗看门也行,没想到派只猪来。

总之,邱清泉有着浓郁的抗日爱国情怀,抗战期间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有功于民族。


美丽青春您真痘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七:陆军中将、第2兵团司令官、第5军军长邱清泉。

邱清泉是浙江温州人,黄埔二期生。是国军著名战将,善于治军、指挥独特,用兵大胆。因作战勇猛被人称为“邱疯子”,因昆仑关打败日本“钢军”第5师团而名动三军。

邱清泉文武双全,文化底蕴深厚,精通英语、德语,喜好诗文创作、研究军事理论,并创作了《建军从论》等多部军事著作,是著名儒将、军中秀才。

其性格多变,一方面爽直正气、开明纳新;另一面乖戾暴虐、十分迷信。对部属爱护有加,轻视同僚甚至看不起上司。

内战中邱清泉率第5军长期在华东作战,是粟裕头号劲敌。扩编为整5军后更是充当战场救火队。1948年,整5军改编为第2兵团,辖第5、12、70、72、74军,5个军共12万人马。

邱清泉出任12兵团司令官,参谋长李汉萍;熊笑三接任第五军军长,归属徐州剿总司令部指挥,是华东战场第1主力兵团。

邱清泉投笔从戎,考入黄埔二期工兵科。参加过东征、北伐、中原大战,凭战功升迁中央陆军军官大学少将处长。

邱清泉(1902-1949年),原名青钱,字雨庵,浙江温州人。温州中学毕业,后半工半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1924年邱清泉准备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其在给父亲的信写道:“壮士手中三尺剑,雄图胸中十万兵”,抒发自己爱国意愿。

在校期间,邱清泉参加镇压商团叛乱和东征,毕业后任工兵排长参加第二次东征。后随革命军北伐,参加克复武昌,历任工兵连长、随从参谋、工兵营营长。

中原大战后升任第10师59团团长,驻地南昌。1933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处少将处长。35年10月考入德国陆军大学。


邱清泉文化底蕴深厚,好文学诗词,编有多部军事著作,可谓文武全才。

邱清泉文化底蕴深厚,精通英语、德语。好诗文创作,被誉为军中秀才。

邱清泉书法有一定造诣,他的字清秀雅静,其书法艺术,来自于对诗词研究所感悟。

喜欢专研军事理论,著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


邱清泉指挥独特、用兵大胆、爱护部属,对能力强的人尊敬有加。

邱清泉擅长用兵,战术独特、用兵大胆。由于第5军是全军第一支机械化军,邱清泉又是德国陆军大学高材生,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邱清泉对下属爱护有加,如果部属有难,必拼死相救。徐州撤退途中,杜聿明已带3个兵团脱离险境。但邱清泉坚持要回头救第5军45师,导致被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

邱清泉并非对所有人都蛮横无理,遇到他认可的、或者某方面比他强的,他必恭恭敬敬,十分客气。

如对待杜聿明,虽然杜是他上司,但资格没有邱清泉老。但邱清泉对杜非常恭敬,究其原因,是杜聿明书法在他之上,令他非常佩服。


邱清泉作为一军主帅,虽然文化很高,还是留学生,却又非常迷信。

邱清泉相当的迷信,一次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曾给其找来大师测字,邱清泉写了个“笑”字,想讨个彩头,大师说:笑乃两人升天也。邱清泉顿时脸色铁青,一直耿耿于怀。

第5军曾驻军河南商丘,商丘音同“伤邱”,邱清泉认为此地不吉利,心中大为不悦,多次打报告要求调离,转移防区。

被围于陈官庄时,邱清泉到杜聿明司令部,非要杜聿明砍掉院子里的树,说树和院子组成了一个“困”字。弄得杜聿明哭笑不得,只好将树砍掉。殊不知人在院中,岂不成了个“囚”字。


邱清泉脾气暴躁,性格狂妄,桀骜不驯,和同僚、上司向来关系不好,唯蒋介石能收拾的服服帖帖。

邱清泉性格矛盾,经常口出狂言,向来看不起同级别的将领,对自己顶头上司甚至更高级别长官,也是口无遮拦。

不但如此,遇到战斗力弱的友军,邱清泉当作累赘。如陈官庄被围,杜聿明命令3个兵团夜晚突围,发现时机不对收回成命。

孙元良兵团没有收到停止突围命令,按时出发。邱清泉认为孙的部队突围会经过自己防区,冲乱部队。下令所有火力向孙兵团开火,残酷无情。

蒋介石任命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官时,邱清泉说:“徐州是南京门户,应该派一员虎将驻守,不派一只虎,也要派一只狗看门,没想到派了一只猪来。”一时此言在国军内成为笑谈。

豫东战役打响,中原名城开封失守,邱清泉奉命增援。解放军把开封作为诱饵扔给邱清泉,致使区寿年兵团被歼、黄百韬兵团被围困。

蒋介石派飞机空投亲笔信严令邱清泉,限期三日救出黄百韬兵团、将功赎罪。邱清泉拼死进攻,解了铁佛寺之围。

战后黄百韬授青天白日勋章,升任第7兵团司令。而邱清泉挨了蒋介石一顿臭骂,气得他请了长假回家去了。

后来蒋介石把他叫了回来,任命他为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顿时感恩戴德,喊到:我找解放军拼命去!蒋介石这套御将之术,恩威并施,把邱清泉收服的服服帖帖。


图为邱清泉与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

邱清泉德国陆军大学毕业后回国,随即参加抗日,一直在第5军任职,指挥装甲部队对日作战。

1937年,邱清泉从德国陆军大学毕业回国,任教导总队参谋长。随即参加淞沪战役及南京保卫战,南京城陷后后部队困于乡间,次年二月才逃出南京。

其后担任200师副师长,5月参加台儿庄会战。第200装甲兵一部编为突击军第一纵队,邱清泉任司令。率部调往第一战区参战。到兰封对抗日军第14师团。9月调信阳参加信阳战役。

10月,军委会组建第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辖荣誉1师、新编22师、第200师,杜聿明代理军长。邱清泉担任新22师师长,负责组训新兵,并修订步兵班教范,后推行全军。

第5军机械化装备精良,主要有苏制T-26坦克80余辆、意大利“菲亚特”CV35超轻型坦克90多辆、德制“毫须”装甲车10余辆、德制苏制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配属重炮14团一营,拥有150毫米榴弹炮6门,各师均配有大量的山炮、野炮。在中国军队中是 首屈一指的。


桂南会战是日军想切断中国对外所有交通线,迫使重庆政府投降的军事行动。昆仑关战役是主要战役,第5军击败日本钢军第5师团,挫败日军战略,成为抗日王牌。

日军突袭华南,桂系群龙无首,防线迅速被日军突破。

1939年11月,军委会得到“日本有南犯企图”的情报:日本舰队目前在东京湾集结,对南宁的作战已迫在眉睫。”

守卫两广海防的是桂系第16集团军、第31、46军,防线上千里,没有纵深,并且司令官蔡廷锴一直未到任,局势十分混乱。

日军将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等部迅速在钦州湾登陆,攻陷防城。24日日军占领南宁、龙州。军委会急调第5、第99、第36军向广西增援。


白崇禧临危受命,以第5军为主力,预围剿昆仑关之敌。

军委会任命白崇禧全权指挥会战。命令杜聿明第5军向昆仑关集结,邱清泉接到命令后,迅速率兵掉头南下,于当日开赴战场。

白崇禧令第5军主攻昆仑关。杜聿明令200师、荣誉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邱清泉新编第22师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阻击南宁方面日援军。


邱清泉做昆仑关攻克诗词: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雪开交址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虽然有汉奸告密,透露第5军行动,但日军指挥官今村师团长根本不信。

此时第5军机械化重炮旅,已经开到了昆仑关附近的密林中,距日军仅3、4里。邱清泉第22师战车部队,也已从向昆仑关南面的五塘地区穿插。

在今村命令日军向镇南关出发的18日拂晓,国军也下达总攻命令。第5军重炮团和各师炮兵同时开火,掩护200师官兵发起的攻击。日军除空军增援外,并未重视此次攻击。


200师主攻,邱清泉22师阻援,各建奇功。

18日晨7点,200师突破日军昆仑关主阵地。今村如梦初醒,命令前往镇南关21联队回援。午后, 邱清泉率新22师占领昆仑关五塘与六塘。

日军步兵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救援昆仑关,突击非常迅猛,在炮兵的支援下,几次破新22师阻击阵地,直扑九塘。

实际上邱清泉是擅自作主将日军放进来,九塘埋伏有邱清泉的新22师战车部队,第21联队下午八时许到达九塘,立即被埋伏在公路两侧的邱清泉坦克部队切断了后路。

坦克炮火将六塘至七塘的桥梁全部轰塌。整个联队被邱清泉部分割包围,日军溃不成军,丢下无数尸体和200多辆各型车辆,在昆仑关日军接应下逃出包围圈。


其后今村指挥日军疯狂反扑,居然重新夺回昆仑关主阵地。并组织大量敢死队,神抱炸药冲向邱清泉的装甲部队。

但邱清泉死战不退,牢牢将六塘控制在手里,为昆仑关大捷奠定基础。20日第5军在友军阻止日军援军情况下,锁紧包围圈。

今村师团长感觉不妙,命镇南关日军和21旅团主力回援昆仑关。邱清泉新22师在五塘与日军激战2天2夜,使日军援兵无法前进。


第5军拼死搏杀,终于歼灭21旅团。

21日蒋介石对昆仑关作战效率表示不满,但桂系夏威部为保存实力,作战依然不积极。22日,邱清泉退出五塘。

200师受阻于日军交叉火力。杜聿明分析后,决定从外围消灭据点,逐渐缩小包围圈。24日荣誉1师郑庭笈发现公路有日军军官开会,逐用炮兵袭击,把前来增援的中村旅团长炸成重伤。

工6日200师对昆仑关发动总攻,师长戴安澜亲自指挥冲锋,并被日军炮火炸伤,带伤指挥战斗。28日对昆仑关最高峰界首发起总攻。

第3团士兵手握大刀,身上绑着手榴弹扑入日军阵地,很多敢死队与日军同归于尽。日军也身绑炸药,手握军刀反扑。但郑庭笈第2、3批敢死队持续不断的冲上,日军终于崩溃。

战至29日,昆仑关已变成冷兵器战场。弹尽粮绝日军依靠格斗优势死战不退。整个战场都是日军人肉炸弹和肉搏近战,日军甚至削制竹枪作战。

战后日军承认,昆仑关第21旅团成建制被消灭,为日本陆军建军以来尚无第二例:此乃陆军建军最黑暗时代,重庆军攻击规模之大,战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为历来战斗少见其匹。

昆仑关战役后,邱清泉任第5军副军长、军长。成为五大主力之一。

1940年5月,邱清泉任第5军副军长。9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议。1941年3月,任军训部第16补充兵训练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

1942年,邱清泉任陆军军官学校第7分校副主 任。1943年1月,任第5军军长。

1945年冬,第5军驻防昆明。邱清泉下令镇压学生运动,称为“一二一事件“ 。

国军整编开始后,计划将第5军整编成第5师,但邱清泉拒绝整编。其后升级为整编军,亦称邱清泉兵团。

1946年初,国军开始整编,计划第5军整编成第5师,邱清泉任第5师师长。

邱清泉对整编计划不感冒,认为2团制的旅作战效率不及3团制的师,就坚持没有整编。

第5军调到华东后,其45、70师短暂称过旅,但还是3团制度。所以华东战场上作战,别的部队都整编了,如主力整11师、74师,唯独邱清泉番号仍用第5军。

之后第5军升级为整编第5军,辖第5军(整5师)、整70师、整83师,亦称邱清泉兵团。所以第5军的番号非常容易混淆。


1948年,整编第5军升级为第2兵团,邱清泉成国军三大主力兵团司令官之一。

1948年8月,国军军事检讨会决定成立13个机动野战兵团。其中以第5军为核心成立第2兵团,辖第5、12、70、72、74军和1个骑兵旅。5个军12万人。

杜聿明为兵团司令、邱清泉为副司令,李汉萍为参谋长。熊笑三任第5军军长。10月杜聿明赴葫芦岛指挥东进兵团,邱清泉任第2兵团司令。

邱清泉第2兵团(华东)与廖耀湘第9兵团(东北),黄维第12兵团(华中)被称为三大野战主力兵团,隶属国防部直接指挥。

后来在陈官庄被围时,于包围圈内邱清泉又成立116军,不过只有军官空架子,没有实际战斗力。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前,蒋介石还幻想在徐州与解放军主力决战。一开局就部署混乱,所用非人。

1948年国军转入重点防御,各战场几乎无兵可调。唯独徐州还有数十万机动部队:邱清泉、黄百滔、孙元良等4个机动兵团,黄维兵团也随时待命。

蒋介石任命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官、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同时参谋部制定徐蚌会战计划,总体思路是在徐蚌地区以一个最坚军坚守据点,吸引华野主力来攻,然后各兵团从外围合拢,进行决战。

蒋介石派人征询杜聿明对计划意见。杜聿明认为计划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各兵团分散在徐州附近两条直线上,要求蒋命令刘峙收拢部队,自己飞赴东北指挥葫芦岛作战。

刘峙在杜聿明离开的时间里,没有收拢部队,造成战守不能局面。粟裕抓住了三绥靖起义的战机,迅速南下直扑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



主力兵团被围,徐州剿总吵成一团。蒋介石支持杜聿明观点,命令不惜一切,救出黄百韬兵团。

新安镇的黄百韬第7兵团,原本要撤往徐州的。临时刘峙命令将海州第44军划给第7兵团建制,要求在新安镇等44军2天。

黄伯滔白白浪费2天时间,没有及时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在曹八集掩护黄百韬的李弥又被刘峙临时调防,结果黄百韬兵团被围于徐州东50公里的碾庄。

刚指挥完葫芦岛撤军的杜聿明,飞赴南京向蒋介石汇报。得知刘峙没有收拢部队、黄百韬兵团被围,大为震惊,急赴徐州指挥作战。

命令黄维兵团攻击宿县,向徐州靠拢;孙元良兵团守徐州。自己亲率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解救黄伯滔。


邱清泉素来张狂,看不起杂牌出身的黄百滔,在豫东战役又结了仇。但此次徐东解围作战,应该说邱清泉不计前嫌,尽了全力的。

11月12日在蒋介石干预下,杜聿明的救援计划开始实施,李弥兵团行动较快,主力第8军42师在12日发起了攻击。

13日邱清泉兵团集结完毕,两个兵团救援部队5个军共12个师,在100多门重炮、100辆坦克掩护下,发起了全线攻击。

解放战争最大的阵地战:徐东阻击战爆发了,华野首批阻击部队第7、10、11三个纵队建立以大许家为核心长达10多公里的防御阵地。

徐东阻击战华野先后有8个纵队参加,甚至超过了围歼黄伯滔兵团的部队,可见战况之惨烈。

反倒是包围圈里的黄百韬,不相信邱清泉会来相救。他认为自己与邱清泉有隙,曾对部署说:我们被围,邱清泉是不会来救的,但杜聿明和李弥是支持我们的,一定会来救。




华野在围歼黄百韬兵团同时,也做好了下一步歼灭徐州国军的准备。但邱清泉行动谨慎,顶住压力、没有中计。

军委和华野原定计划,是要在徐东战场逐步诱敌深入,在消灭黄伯滔兵团后再围歼徐东国军。

但是邱清泉相当机警,知道围城打援是解放军常见战术,一直控制着前进速度和侧翼安危。

救援部队进展缓慢,蒋介石急的不得了,派顾祝同到徐州督战。顾祝同催促邱清泉加快攻击力度,邱清泉说要考虑徐州安危,不能再从徐州抽调部队。

顾祝同说:“我是参谋总长,徐州丢了我负责”,邱清泉蛮横劲又上来了:“我管你什么总长不总长,不出兵就是不出兵”,把顾祝同呛个半死。


杜聿明督促邱清泉、李弥竭尽全力也没有突破大许家,黄百韬兵败自杀。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大获全胜。

经过双方反复争夺,18日华野增派1纵、2纵、鲁中南纵三个纵队到达阻击阵地南线狼山、鼓山一带,双方势在必得,阵地几次易手,一直打到20日中午。

而此时围歼黄兵团迟迟没有进展,粟裕放弃诱敌深入计划。集中主力发起总攻黄百韬兵团。解放军突入碾庄,黄伯滔告急。

杜聿明动用总预备队72军和直属装甲部队增援,但6个军的援军直到22日碾庄战事完成,只前进了10多公里,一直没有越过大许家。

眼看救援无力,顾祝同命令黄伯滔突围,向援军靠拢。黄百韬心如死灰,拔枪自杀。事后蒋介石震怒,斥责邱清泉、李弥:为军人奇耻大辱。


祸不单行,黄百韬兵团刚被歼灭,前来救援的黄维兵团被围双堆集。经过杜聿明力争,徐州3个兵团被允许撤退。

23日黄伯滔第七兵团全军覆没,24日黄维第12兵团刚沿蒙宿公路走到双堆集,就被中野部队合围了。

此时徐州三个兵团有被华野合围之险,统帅部、徐州剿总对是撤是打争吵不休。蒋介石意见要求杜聿明率3个兵团救援黄维。

杜聿明提出要打就不能撤,必须得到5个军以上的援军;撤就不能打,部队要撤退到淮河一线修整后才能发起攻击,邱清泉等将领赞同杜聿明的方案。

28日杜聿明飞赴南京参加军事会议,经过一番争吵,会议同意30日徐州各兵团撤退的方案。


图为蒋介石视察第五军。

杜聿明没有走东南撤往两淮的道路,而是选择往西撤往永城,在一片混乱中跳出粟裕的包围。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把要撤退消息透露给经商的侄子,迅速泄密,引起徐州军民一片混乱,各部队也不管撤退时间了。

不到30日那天,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兵团主力各自出徐州往永城方向西撤,各兵团通信中断、沿途到处是丢弃武器和物质。

粟裕原推测杜聿明会走徐州东南撤往两淮,已派出大部队前往两淮方向走了一天,而杜聿明根本不信任国防部,选择往永城方向西撤。

粟裕突然发现预计有误,再掉头去追,相差2天路程无论如何也追不上了。

此时邱清泉兵团拥有5个军近12万人,是徐州国军主力,仍是踌躇满志,说:现在是海阔天空,任我高飞.....


12月2日,蒋介石专机抵达杜聿明大军上空投下亲笔信,要杜聿明改变行军路线,调头救援黄维兵团。

信中说:根据空军侦查,你部往永城方向撤退,无异袖手旁观黄维兵团被消灭,必须马上与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粟裕,以解黄兵团之围......

杜聿明宣布蒋介石的命令,邱清泉正好急于想救断后的45师,坚决同意,其他将领表示不能打。杜聿明心如死灰,最怕老头子来这一手,关键时刻改变主意。

此去必凶多吉少,但又不敢抗命承担徐蚌会战职责。杜聿明以邱清泉兵团为主力攻击前进,李弥、孙元良兵团掩护左右后三翼,调头向双堆集方向攻击前进。

12月2日华野部队追上了杜聿明集团,将三个兵团加随军徐州民众30万人包围在永城陈官庄,经过1个多月战斗,弹尽粮绝的杜聿明集团化为齑粉。


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覆没陈官庄,有巧合也是国共发展大势所趋。

一是双方军事实力发生逆转所致,解放军数量已超过国军。这种局面下,国军没有及时退守江淮还想战略决战,已经是不现实。

二是蒋介石不断改变主意,当断不断,想救黄伯滔兵团,赔进去一个黄维兵团,想救黄维,又赔进去杜聿明三个兵团;

三是刘峙无能所致,淮海战役前将部队散落四处,又临时决定44军从陆路撤退,延误黄伯滔兵团撤退时间;同时让本该掩护黄兵团的李弥提前撤往徐州,在徐东战役以徐州安全为由反对杜聿明救援计划,延误1天最佳救援战机.....

四是民心所向,华野部队有四百万民工保障后勤,而国军部队根本吃不上饭,解放军一锅肉包子能招来一群投降的国军。


图为邱清泉被击毙在解放军阵地前。

淮海战役是邱清泉最后一战,其本人最后心如死灰,发疯冲向解放军阵地被击毙,下场可怜可悲。

邱清泉性格暴虐,第五军是其心头肉,舍不得半点损失,本来杜聿明集团已经跑了2天路,粟裕眼看追不上,但是邱清泉非要杜聿明停止行军,回头去救援断后的45师。

45师是第五军的起家部队,邱清泉命70军、72军全力去救,结果花了2天时间把45师是救出来了,但是粟裕大部队也追上来了。

1月6日杜聿明集团决定向南突围,邱清泉以70军、74军轮番打前阵,后来拉上了12军、72军,但是作为兵团主力的第5军一直在后面担任防守任务。

其后邱清泉几近哀求的向72军要一个团当自己的警卫队,也舍不得向第5军开口要兵,其对第5军的爱护到了变态的程度。

而第5军军长熊笑三对邱清泉并不客气,杜聿明和邱清泉去视察包围圈的第5军,没想到熊笑三下了逐客令:你们一来,共军炮火就打到第5军阵地了,还是别来了......



邱清泉在包围圈里,感到大势已去,但是拒不投降。

当杜聿明拿着解放军《敦促杜聿明将军等投降书》试探邱清泉态度时,邱清泉将劝降书撕的粉碎,杜聿明只好作罢。

邱清泉每日唉声叹气,寻欢作乐,最终兵败身死,也算是得到自己归宿。

第2兵团覆没后,国军再也没有一支兵团级的部队能与解放军正面对抗和机动作战,基本是一触即溃,国军的主力至此已消耗殆尽。


烟酒阁大学士


邱清泉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抗日名将。他屡建奇功,有功于民族。善于治军,爱护下属,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的第五军,就是由邱清泉一手带出来的。在解放战争中,邱清泉出于对蒋介石的愚忠,与人民为敌,最终战败身亡。

邱清泉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他性格火爆,打仗勇猛,不顾生死,人称“邱疯子”,是国民党里面猛将的代表人物。虽然如此,他却是一位军中秀才,才华横溢。邱清泉爱好诗词,精通英文德文,喜好军事研究,曾有一系列军事著作。又是一位儒将。



邱清泉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他参加的昆仑关血战和龙陵战役里面屡建奇功。为国家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在昆仑关血战中,他奉军长杜聿明命令增援昆仑关。他用兵神速,火速到达五塘,奇袭日军,占领六塘,切断日军退路。随后第五军与日军激战,击毙日军五千多人,取得辉煌胜利。而邱清泉立下头功,一战成名。

在滇缅的龙陵战役中,邱清泉奉命增援,他亲自督战,出奇兵迂回滇缅公路,切断日军归路。随后收复龙陵,沿缅滇公路一路推进 势如破竹,最终收复要地畹町。



可惜在解放战争中,邱清泉不识顺逆,盲目愚忠,最终被粟裕围歼,结束了他辉煌而又可悲可叹的一生。


沧海历史春秋


此人太轴,脑子就一根筋,南京保卫战时,谁都清楚,在曰军强大的改击力前,南京是守不了多长时间的,所以其他人都留着一个心眼,就他死硬,带着一部分教导总队部队拼死抵抗,打到最后才发现,整个南京都被日军占领,他出不去了,只好遗散仅存的几个士兵各自逃命,他自已到处躲藏,最后还是化了装才逃离了南京。淮海战役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我方为了减少双方的伤亡,尽量保留宝贵的生命,给敌方送去了劝杜聿明投降书,杜聿明看着我们的劝降书已经动心,丘清泉拨出手枪说:“我准备打到枪里只有两发子弹,一发子弹给我自己,一发子弹给我朋友。"就这样,杜聿明在丘清泉手枪的逼迫下拒绝了我方的劝降,结果被全歼,平白无故的又死亡了上万条生命,丘清泉自己也一命归西。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邱清泉,黄埔军校二期毕业,能文能武,性格特立独行,狂妄暴躁,打起仗来非常勇猛,人称“邱疯子”。同时他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精通多国语言。喜好军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是国民党军队中为数不多的军中秀才,编辑了多部军事著作。此人亦有深厚的抗日爱国思想,抗战时期骁勇善战,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后屡立奇功,是不折不扣的抗日名将。



在昆仑关战役中,邱清泉用兵神武,接到命令随即开赴战区,抢先于日军到达昆仑关南部的五塘,接着果断出击,占领六塘,截断了日军退路,为中国军队取得昆仑关大捷打下了伏笔。日军受困后被迫增援,其将计就计,诱敌深入,巧用工兵,炸毁五塘、六塘之间的大桥。率领中国军队从附近高地向下攻击,阵势如排山倒海。最后击毙日军数千人,缴获大量车辆和轻重武器,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



解放战争期间,邱清泉任第五军军长,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给解放军造成巨大伤亡,后任第十二兵团司令,手握重兵12万。后在淮海战役中被粟裕歼灭。

有资料说当时邱清泉身中七弹被击毙,一纵首长下令给邱清泉殓棺埋葬。墓前竖一木牌,刻有“乐清邱清泉之墓”几个大字,后来据说其遗体运回老家安葬。也有报道说其是最后自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