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德政府为什么能力挽狂澜摆平内战,卡扎菲为什么不行?

军事一点通


卡扎菲、萨达姆、穆巴拉克,曾经一个个在西亚北非强悍得不得了,但在美欧政治、军事、情报干预之下,一个个倒下了,反倒是巴沙尔·阿萨德却挺住了,还一挺挺了快8年,这一点可以说是有点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回答这个问题,让小编想起了亲历的几个小故事。

2011年,叙利亚战争刚开始时,小编为了做年终稿,采访了好几位中国前驻中东大使,得出的结论就一条“阿萨德短期内应该不会下台。”

2012年,小编前往叙利亚驻华大使馆专访叙利亚驻华大使穆斯塔法,当时他刚从驻美大使任上转来北京。记得当时他说:叙利亚危机与总统无关,与美国的政策有关,叙利亚人能不能挺住,关键要弄清楚究竟谁是制造内战的黑手。

2013年,小编采访伊朗负责阿拉伯和非洲事务的副外长阿米尔,当时伊朗已深度介入叙利亚危机。阿米尔当时就说:巴沙尔政府仍有效控制着国内局势,美欧对叙利亚有大误判。

2014年6月,叙利亚大选前,小编再次采访叙利亚驻华大使穆斯塔法当时,他回答了小编一堆疑问,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没有人不能被替代,但巴沙尔仍是叙利亚人的最优选择,没有这一点,叙利亚政府不可能撑到现在”.

现在看来,当时的这些分析或是表态颇有几分道理,绝非只是简单的站队。从2015年到2018年的发展,小伙伴们也看到了,阿萨德竟然没像卡扎菲那样倒下,反倒力挽狂澜,颇有平乱的势头。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阿萨德行,卡扎菲不行,小编以为是就因为三点:

其一,守住了国内的民心

不论如何叙利亚再分裂,但阿萨德对于阿拉唯人来说是无法选择的、不可放弃的,因而,阿萨德得到了军中相当多高层将领的支持。而且,随着战局,越来越多看清局势、怀念和平日子的逊尼派民众也回归支持,这是阿萨德国内民心基础与保障。

卡扎菲则不具备这一点,利比亚本质上仍是一个部落社会,真正支持他恐怕只有他自己的部落,其他早对他有强烈不满,因而,战事一起,卡扎菲的民心已所剩无几。

为何说民心重要,这是因为它既是争取内部团结的基础,也是争取外部支持的根本所在。此处参见曾一度获得西方支持的利比亚反对派政客们,因没有得到国内民心,最终仍难以成事,终就被西方放弃。

其二,关键时候抱准了大腿

因为什叶派的信仰、美国与伊朗矛盾、伊朗与中东逊尼派的矛盾,决定了伊朗对阿萨德的支持是真正的,有实质的,不是投机性。

因为美俄矛盾、俄罗斯在叙利亚利益、俄罗斯对中东的野心,决定了俄罗斯对阿萨德的投入与支持是精准的、关键的。

这两个外部支持,一个是全球性大国、一个地区性大国,绝对举足轻重。这也是卡扎菲迅速倒台的原因所在。卡扎菲原本也有一个大国后台的,就是埃及,可是因为卡扎菲执着搞阿拉伯联邦,把埃及、伊拉克等得罪了个遍,所以,利比亚危机发生时,自然也就无人搭救。


其三,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手段

卡扎菲这个人虽统治利比亚几十年,但根子里就是一个酋长,只在乎一个部落酋长在乎的事,无非权力、地盘、财富与女人。

相比之下,阿萨德却是一个接受了完整西方教育的博士,他熟悉西方社会、政治的运作流程,知道如何以西方的方式来与西方周旋,明白如何以战略利益换取生存空间。这是他在俄罗斯、伊朗、黎巴嫩乃至东方大国采取的策略,现在看来,很是奏效。

有了这三点,小编觉得阿萨德最终是能够力挽狂澜摆平内战的。小伙伴们有没有留意到这几天大马士革正在开博览会,数百家大国公司都去参展了。再看看利比亚,还是诸侯混战。


陈一诺


叙利亚局势之所以没有沿着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的轨迹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从统治者个人性格和行为做派上来看,巴沙尔算得上是有风度、有修养的男人。很多采访过他本人的中国记者,都觉得这位一米九的大个子总统很有风度,十分尊重女性、彬彬有礼、没有什么架子,表面上看的确同西方媒体描述的“邪恶的,沾满人民鲜血的独裁者”不太吻合。

2015年11月,叙利亚政府正处于反政府武装和伊斯兰国双重打击下,凤凰记者晓田受邀对巴沙尔·阿萨德进行专访。进入采访间时,阿萨德示意女士先行,表情轻松,态度温和。当日,政府军跟反对派正交火前线就在大约50 公里外的郊区。

一部热播的美剧《暴君》实际上写的就是阿萨德一家,电视剧主人公出身动荡的中东独裁元首之家,作为次子,从小并未被安排接班,在西方当医生,医术精湛,娶了一个时尚的金发妻子,却因为兄长车祸坐上了龙庭。

现实的情况是:巴沙尔原本没有太多政治抱负,只是默默地做着一名称职的眼科医生,但1994年,其父原本培养的接班人巴希尔·阿萨德(巴沙尔长兄)因车祸身亡,巴沙尔从成了总统接班人。巴沙尔把医生那种认真严谨的作风发展到了日常,不是那种随心所欲,放纵情怀的独裁者。

阿萨德是个用情专一,热爱家庭生活的男人。

然而,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正好诠释了相反的一面,行为高调,十足的性情中人。比如,自己做上校做了40多年(卡扎菲是埃及的前总统纳赛尔的超级粉丝,因为纳赛尔取得政权的时军衔就是上校,所以自己不超越偶像的军衔,以表示崇敬和尊重),搞得全国最高军衔就到上校为止。他本人出国不住高档宾馆,只认帐篷,甚至在2009年出席20国峰会的时候还把自己的帐篷搭建在人家意大利会场外的草坪上,拒绝入住宾馆,还随身带个骆驼(喝奶用)。平日处理政务,甚至会见外宾,都是在帐篷中进行的。

而且到哪里都是骂骂咧咧的,一路骂到联合国,比如,2009年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卡扎菲讲到激动处还撕毁了手中的《联合国宪章》,整个发言持续了足足96分钟,而本来联大给每个领导人的时间只有15分钟.。

另外,卡扎菲个人生活也比较神秘和混乱,还非常高调的招募女保镖,特别影响国际声誉。

不过人家父子几人都是条汉子,他本人也像一位上校一样,真正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第二、俄罗斯的重视程度不同。毕竟从历史传统还是目前形式来看,只有俄罗斯具备和美国死扛的动力+能力。再看叙利亚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俄罗斯的门户(下图,除了叙利亚,周边的国家除了向来不和群的伊朗,就是美国的好基友以色列,和亲美的阿拉伯国家们,叙利亚成了俄罗斯中东硕果仅存的据点。
所以,叙利亚对俄战略上十分重要。俄罗斯几乎在全力支持阿萨德、为阿萨德政府的出武器、出装备、出钱、出技术,出参谋人员,甚至出兵,决定性的增加了叙利亚的防卫能力。例如,叙利亚防空能力和防导弹能力比较强大——装备了为美国量身打造的,全套俄罗斯防空防导弹系统。而且,本来俄罗斯就在叙利亚有数个军事基地和驻军,如国美国轻举妄动,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俄官方多次声言,如美英法对叙利亚打击时伤到俄士兵会毫不留情的坚决还击。

因此,某种程度看,叙利亚政府与反政府武装的对峙,就是俩大国间接的较量,近年来,美国第五代战机F22频繁现身叙利亚,刺激的俄罗斯也出动了苏57战机。另外,叙利亚又是离伊朗的近邻,如果阿萨德被推翻,真成立个亲美政府,伊朗也受不了,作为中东大国的伊朗,其立场也不容忽视。所以,巴沙尔在国际上不是孤家寡人,叙利亚政府军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相反,作为北非国家的利比亚,对俄罗斯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远远比不上中东地区,而且又赶上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没“干爹”保护,最终落得身死国衰。

第三、欧洲的小伙伴们不如以前那么乖,不好使唤了。美对欧盟已经撕破脸,对北约的防务费用问题也出现诸多摩擦。美国想再集结个“多国部队”,对叙利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并不现实,英、法、德加拿大等国的离心力在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和日常吵吵中不断加大。

第四、阿萨德有一只训练有素的,效忠政府和国家元首的正规军队。其中,在著名的就是叙利亚共和国卫队(下图)是叙利亚武装部队中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指挥官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弟弟马希尔·阿萨德。

而且,在这个穆斯林国家,军队的高层甚至可以由基督徒来担任,这个放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相比之下,卡扎菲的军队主力却是雇佣军。主要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哥伦比亚等国,这些雇佣兵确实战斗力强悍。但是,毕竟是花钱购买的服务,没有什么民族、家国情怀,当卡扎菲资金被冻结后,树倒猕猴散,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雇佣兵和女保镖们便各奔前程,只留下卡扎菲父子直面反对派武装。

总之,对比阿萨德,卡扎菲本来实力就一般,加之,个人行为做派长期不被主流社会认可,在地缘上没有叙利亚那样重要,还没有大国罩着,最终不免落得身死国衰。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因为阿萨德有一支绝对忠于他的阿拉维派军队,而卡扎菲只有靠钱招来的雇佣军。

阿萨德和卡扎菲分别是叙利亚和利比亚两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这两个国家先后都在2012年前后被卷入“阿拉伯之春”的国内巨变中,国家陷入内战。

但不同的是,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不仅依然牢牢掌控着权力,而且已经收复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领土。

而卡扎菲早在2011年就已经被叛军打死,他身后的利比亚至今仍然处于武装割据和动荡不安的内战中。

叙利亚和利比亚两国领导人截然不同的命运,有很多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包括外来军事打击,俄罗斯、伊朗及真主党援助等等,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有一支忠于他的军队,卡扎菲依靠金钱堆起来的雇佣军却是一盘散沙。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出身于阿拉维派,这一派占叙利亚总人口比例只有15%,但在叙利亚军队中,却有80%以上的军官属于阿拉维派。

阿拉维派之所以占如此高的比例,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在法国殖民期间故意吸纳少数派阿拉维人进入军队,从而控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逊尼派穆斯林;二是因为老阿萨德统治期间,对军队的长期清洗和绝对控制。

叙利亚内战爆发以后,基层的逊尼派士兵和低层军官一度大量叛变加入叛军,虽然导致叙利亚军队大量失血,但也有一个反作用,即反而在某种程度上纯洁了叙利亚政府军的构成。

由于叛军在内战初期,对政府军俘虏和阿拉维派居民的无节制杀戮,导致政府军内部意识到一旦战败命运将会无比悲惨,反而强化了阿拉维派的战斗到底精神。

相比之下,曾经号称军事实力仅次于伊拉克的利比亚军队,却没有叙利亚政府军那种血战到底的精神。

卡扎菲不太信任利比亚军队,时刻担心有人兵变推翻他,于是就想通过花钱请雇佣军作为其精锐部队。

然而,雇佣军只忠于美元,当西方国家冻结了卡扎菲政权的资金来源后。大批雇用兵纷纷离心离德,卡扎菲部队的战斗力因此严重缩水,最终也加速了卡扎菲政权的崩溃。

因此,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永远都是真理名言,卡扎菲和阿萨德的截然不同的命运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朱世巍


首先,阿萨德父子长期以来抱住两根大腿——苏联-俄罗斯和什叶派联盟。

前者不必说,塔尔图斯军港从冷战时成为苏联军事基地,如今更是俄在独联体外唯一军事基地,是俄罗斯海外唯一军事立足点,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牢牢拖着好大喜功的普京往这台军事机器里添油。

后者则实际上更重要:尽管叙利亚的什叶派是阿拉维特派,和两伊的十二伊玛目派差异很大,但什叶派长期以来受排挤,抱团意识浓厚,伊朗为了自保和在中东争雄,努力维持一条从黎巴嫩真主党到阿富汗前八党联盟的什叶派链条,叙利亚则成为这一链条中链接真主党和伊拉克什叶派控制区的关键一环。内战打响后外界普遍渲染俄罗斯的出钱出力,实际上几次重大关键战役,尤其是消耗战、要点争夺战,是靠伊朗志愿者和真主党等什叶派援军的血肉填出来的。

反观卡扎菲,先后和五常闹翻,除了几个感激“撒糖”的非洲国家外几乎没有一个愿意填钱填命的真心朋友,关键时刻五常中三个助拳来打,两个冷眼旁观,自己又曾在世俗和原教旨间摇来摆去,如何挡得住背后有海合会大金主和瓦哈比支持的反对者。

其次,阿萨德的基本支持群体很坚定。

虽然阿拉维特派在叙利亚人口中是少数,但这个派系在奥斯曼和英国占领时代都是专门当兵、从政的阶层,资源和战斗经验丰富,且他们在东地中海这个“教派冲突十字路口”早已养成了“你死我活”的生存本能,虽然在危机不强时不免内讧和自己拆台(内战开始之初就是如此),但一旦到了生死关头就会转而抱团图存。而卡扎菲出生于国内排名第四(一说实际上连第四都不算)的小部落,上台后出于私利不断给这个小部落大量好处(看看他家乡苏尔特就明白了),结果大部落始终离心离德,一旦出现强大反对力量,看似庞然大物的“民众国”就瞬间土崩瓦解了。

此外卡扎菲及其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很烂,曾创下拥有战略轰炸机和主战坦克的正规军被只装备皮卡和轻型反坦克导弹的乍得游击队一路追杀入本国境内的劣迹,而叙利亚军队虽然也几次败给以色列,但都不是脆败,如果叙利亚政府军的战斗力可打65分的话,利比亚政府军连6.5分都不配。


陶短房


很简单,同是独裁者卡扎菲对内高压对外不依附,而巴沙尔是对内高压对外国亲近,说白了就是卡扎菲虽然独裁但不卖国,巴沙尔是独裁的同时把国家卖给了俄罗斯,所以俄罗斯拼命保阿萨德,其实保的是阿萨德许诺给普京的国家主权。


九零文字


首要因素是外部势力干涉——巴沙尔政权如果没有俄罗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鼎力相助,下场不会比卡扎菲好到哪去。而卡扎菲不但没有强力外援,反倒惹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卡塔尔等17个国家的联合打击,其失败是必然结果。

从当时战局发展来看,2011年3月初,卡扎菲政权组织的反攻部队已经推进到叛军大本营班加西外围,只要再加一把火就能基本剿灭反对派武装,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西方国家的炸弹和导弹从天而降,把卡扎菲之子率领的精锐装甲部队(配备意大利“公羊”坦克)打了个稀巴烂,战争形势瞬间急转直下。

到2011年6月,卡扎菲已经有点顶不住了,主动向国际社会提出进行全国大选,并表示自己可以下台退居二线,但胜利在望的北约和叛军拒绝了前者提议,开始大举进攻卡扎菲大本营、首都的黎波里。同年8月21日,卡扎菲之子塞义夫被捕。2个月后,潜逃苏尔特的卡扎菲被杀身亡。

第二点在于政权内部(特别是军政高层)凝聚力。利比亚内战烽火刚起没几天,卡扎菲统治集团就分崩离析——包括2号人物、内政部长尤尼斯少将和司法部长贾利勒、石油部长哈尼姆、外交部长穆萨、检察长拉赫曼、3名准将在内的一大帮高级将领和官员叛逃,甚至有2名空军上校驾驶幻影F1战机逃往马耳他寻求庇护,班加西利比亚海军基地指挥官(上校军衔)也投靠叛军,还有至少14名驻外大使辞职或不再支持卡扎菲。

值得注意的是,5万利比亚政府军中也有多达1.7万人投靠反对派武装,相当于每3名利军士兵中就有1人叛逃。由于兵力严重匮乏,再加上对利比亚军队不太信任,卡扎菲采取了重金招募外国雇佣兵的办法——仅2011年2月底就有约5000名来自马力的图阿雷格人前往利比亚参战,卡扎菲政权为此预付给他们每人1000美元,并承诺上战场后每天给1万美元。而来自加纳、尼日利亚、南非的雇佣兵每天报酬也有2500美元。甚至有约500名来自欧洲的雇佣兵跑到利比亚帮助卡扎菲打内战,比如塞尔维亚飞行员被雇佣来驾驶战机轰炸叛军目标。

反观巴沙尔政权,虽然也有多名将领、军官和数万士兵哗变,但以阿拉维派官兵为骨干的叙共和国卫队、叙利亚空军仍对阿萨德家族保持着忠诚。因为仅占叙利亚总人口的15%,因此作为少数族裔的阿拉维派对于丧失政权后可能遭受的残酷报复深感恐惧,而这种担忧反过来又促使他们坚定不移地支持叙当局将战争进行到底。当逊尼派占多数的叙政府军出现成千上万士兵叛逃的情况时,大批阿拉维男子或应征入伍,或参加亲政府民兵组织,此举有效缓解了叙当局的兵源紧张问题。

而且在叙军政高层中,大多数人已经与阿萨德家族结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他们生怕现政权垮台后一损俱损,所以也选择与巴沙尔政权共进退。据美国媒体2016年2月披露,美国中情局曾试图贿赂、收买巴沙尔核心圈子的军政要员——逊尼派的叙防长法赫德·弗雷吉、情报部门高官阿里·马穆鲁克和迪布·扎陶恩、调查机构负责人马哈茂德·卡迪卜以及多名基督徒、德鲁兹派高级将领,但均以失败告终。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教授安德鲁·特瑞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表示,“(叙利亚)不是突尼斯,要打败这样一个根深叶茂的政权需要耗费巨大资源”。

创建于2018.9.7


草原上的格桑花2


首要因素是外部势力干涉——巴沙尔政权如果没有俄罗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鼎力相助,下场不会比卡扎菲好到哪去。而卡扎菲不但没有强力外援,反倒惹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卡塔尔等17个国家的联合打击,其失败是必然结果。

从当时战局发展来看,2011年3月初,卡扎菲政权组织的反攻部队已经推进到叛军大本营班加西外围,只要再加一把火就能基本剿灭反对派武装,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西方国家的炸弹和导弹从天而降,把卡扎菲之子率领的精锐装甲部队(配备意大利“公羊”坦克)打了个稀巴烂,战争形势瞬间急转直下。

到2011年6月,卡扎菲已经有点顶不住了,主动向国际社会提出进行全国大选,并表示自己可以下台退居二线,但胜利在望的北约和叛军拒绝了前者提议,开始大举进攻卡扎菲大本营、首都的黎波里。同年8月21日,卡扎菲之子塞义夫被捕。2个月后,潜逃苏尔特的卡扎菲被杀身亡。

第二点在于政权内部(特别是军政高层)凝聚力。利比亚内战烽火刚起没几天,卡扎菲统治集团就分崩离析——包括2号人物、内政部长尤尼斯少将和司法部长贾利勒、石油部长哈尼姆、外交部长穆萨、检察长拉赫曼、3名准将在内的一大帮高级将领和官员叛逃,甚至有2名空军上校驾驶幻影F1战机逃往马耳他寻求庇护,班加西利比亚海军基地指挥官(上校军衔)也投靠叛军,还有至少14名驻外大使辞职或不再支持卡扎菲。

值得注意的是,5万利比亚政府军中也有多达1.7万人投靠反对派武装,相当于每3名利军士兵中就有1人叛逃。由于兵力严重匮乏,再加上对利比亚军队不太信任,卡扎菲采取了重金招募外国雇佣兵的办法——仅2011年2月底就有约5000名来自马力的图阿雷格人前往利比亚参战,卡扎菲政权为此预付给他们每人1000美元,并承诺上战场后每天给1万美元。而来自加纳、尼日利亚、南非的雇佣兵每天报酬也有2500美元。甚至有约500名来自欧洲的雇佣兵跑到利比亚帮助卡扎菲打内战,比如塞尔维亚飞行员被雇佣来驾驶战机轰炸叛军目标。

反观巴沙尔政权,虽然也有多名将领、军官和数万士兵哗变,但以阿拉维派官兵为骨干的叙共和国卫队、叙利亚空军仍对阿萨德家族保持着忠诚。因为仅占叙利亚总人口的15%,因此作为少数族裔的阿拉维派对于丧失政权后可能遭受的残酷报复深感恐惧,而这种担忧反过来又促使他们坚定不移地支持叙当局将战争进行到底。当逊尼派占多数的叙政府军出现成千上万士兵叛逃的情况时,大批阿拉维男子或应征入伍,或参加亲政府民兵组织,此举有效缓解了叙当局的兵源紧张问题。

而且在叙军政高层中,大多数人已经与阿萨德家族结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他们生怕现政权垮台后一损俱损,所以也选择与巴沙尔政权共进退。据美国媒体2016年2月披露,美国中情局曾试图贿赂、收买巴沙尔核心圈子的军政要员——逊尼派的叙防长法赫德·弗雷吉、情报部门高官阿里·马穆鲁克和迪布·扎陶恩、调查机构负责人马哈茂德·卡迪卜以及多名基督徒、德鲁兹派高级将领,但均以失败告终。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教授安德鲁·特瑞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表示,“(叙利亚)不是突尼斯,要打败这样一个根深叶茂的政权需要耗费巨大资源”。


网言军事


利比亚卡扎菲和叙利亚的阿萨德都是民族主义者,都是反美的。但卡扎菲没有阿萨德坚定,卡扎非有动摇性,反美但与西方又有瓜葛。阿萨德坚决,在西方干预支持反对派,但没明目张胆入侵,同时有俄罗斯,伊朗,士耳其声援政府,同时联合国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能坚持两年多。从中东发生的事证明,有美帝国主义干预,世界不会安宁,还有各国人民间要相互声援支持,有利世界和平女宁。不能坐山观虎斗,否则朋友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