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邦和果敢是说汉语吗?

龙魂帝君


不仅是说汉语,而且汉语还是官方文字,普通话是日常交流语言。连政府文件、新闻播报、公共设施名称都是汉语。

在历史上,果敢和佤邦地区是属于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国殖民政府趁着日军封锁了东部的出海口,就以滇缅公路为筹码划定了迈克马洪线,胁迫民国政府签订交换文书承认英国殖民政府对果敢和佤邦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后来新中国成立,缅甸政府独立后双方认同迈克马洪线南部地区的归属问题,所以在法理上该地区成为了缅甸领土。

一、果敢的汉化现状

果敢地区在籍居民大约30万,常驻人口80万,且百分之90以上都是汉人,虽然缅甸政府称呼他们为果敢族,但那是缅甸政府为了割断果敢地区与中国的文化传承联系的官方称谓。

果敢地区原来是缅共游击队的根据地,由于国民党残部第8军和29军的加成,在军事上已经完全是中国部队根据地,在上世纪文革十年,大量的中国知青和老同志们加入缅共。

不管是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果敢地区都是和中国打断骨头连着筋,在2015年以前,果敢地区的电力供应是有中国南方电网通过云南输入老街变电站提供。市场上通用的是我最亲的人民币,卖的产品也是国内的,从日用品、家电、服装满满的中国制造的气息。

山同脉,水同源,人同文,树同根,果敢地区与云南边境互有亲族,两地通婚,我有亲戚在果敢,你有亲人在国内,形同一地。

二、佤邦的汉化现状

佤邦的亲中情节比果敢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上世纪80年代末,缅北地区的缅共解散,一批亲中的佤族部队建立了佤邦自治政府,由于国中国的存在,受到缅甸政府的大力打压,在政治和经济上靠近中国。

国务院、党中央、政治局、司法部等政府体系完全照抄中国,连新闻播报都有浓浓的中国味道


不仅如此,连政府红头文件都是一模一样

(腾讯视频还转载了几期佤邦新闻,有兴趣可以搜一下)

看了这些我差点以为是我国的哪个地方台的新闻播报。

就在前年,中国外交部特使在佤邦会见鲍总(鲍有祥)送茅台

(学生们在做第八套广播体操)

(墙上大字,注意校风校训)

在佤邦,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亦或是学校,几乎都是在国内的感觉,更别提说普通话,写汉字这些日常基本了。


九度月光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自治区,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佤邦的总人口约55.8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和我国境内的佤族系出同源,他们有自己本民族的佤语。由于佤族没有自己的书面文字,因此佤邦通用汉字兼习汉语。事实上佤邦在历史上相当漫长的时间内其实是中国领土:唐代时这里隶属于云南境内的割据政权南诏国,宋代时隶属于南诏国的继承者大理国。1253年蒙古忽必烈革囊渡江征服大理,隶属于大理的佤邦也在这一时期归入蒙古汗国的版图。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元朝后将此化为镇康路管辖、后分属孟定路与木连路,明代时分属傣族土司世封的孟定府、孟琏司、孟艮府。英国殖民缅甸时佤邦仍由中国政府治下的土司管理,并未纳入英属缅甸的范围之内,直到1941年英缅当局趁日军全面封锁了中国东部出海口,中国迫切需要打通以滇缅公路为核心的西南交通线以获得国际援华物资支持抗战的需要,以关闭公路为威胁迫使国民政府于1941年6月18日以政府换文的形式将佤邦划入英属缅甸管辖。1947年独立后的缅甸在宪法中规定:今掸邦同盟和佤邦所在的区域将形成为缅甸联邦的一部分,从此以后命名为 “掸邦”。1948年中国国民党第8军 、第26军的残部败退缅北,佤邦被中国国民党残军控制。国民党残军退出后当地的地方部族武装势力日渐抬头,在经过长期的混战后如今的佤邦由佤邦联合军控制,由鲍有祥出任总司令,同时兼任佤邦政府主席、佤邦联合党总书记、联邦财政部长。

果敢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截止2018年果敢在籍人口约30万,常住人口约80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事实上缅甸所谓的果敢族就是我国的汉族。关于他们的起源是这样的: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从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迫使缅甸方面将永历帝朱由榔交出,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而追随永历帝的官员和百姓则以位于中缅边境的果敢地区为基地继续坚持反清斗争。需要注意的是这时的果敢其实是位于中缅边境的中方一侧,追随永历帝逃难的明军将领杨高学在反清斗争中逐渐成为了果敢地区的统治者。然而时运不再眷顾明朝,最终果敢人也不得不和内地的反清武装一样最终以降清结束了自己的斗争。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人杨猷才正式接受清朝册封的“诰封奉正大夫”并以此名义统治果敢,果敢进入杨氏土司统治时期。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此后就不断侵入中缅边境各土司的领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在迫使杨氏土司投降后又同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然而实际上果语就是汉语,果文就是汉文。1989年-2009年间果敢曾一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都说普通话,虽然是带有云南边境口音或者金陵遗风。

一、历史原因让佤邦和果敢民众多数说汉语。因为果敢族其实就是汉族,而且是明朝政权崩溃前,残余的明朝将领或者臣子逃到云南再定居今天的缅甸北部地区,最终形成缅甸政府定性果敢族。既然是汉遗民,所以说汉语也不奇怪了。事实上,今天的果敢(尤其是2015年之前的果敢),基本上所有人说汉语,家里的庭堂供着祖宗的铭牌,有许多人说的是带有金陵调调的汉语,街上的文字基本是中文,用的也是人民币而非缅币,中学里教的是大陆的中小学课本(现在缅方控制地区的中小学开始系统展开去中文化运动,街头也是如此)。佤邦也不例外,其“官语”是中文,但平时说的是佤族语言,因为佤邦多数民众是中国境内的佤族。况且今天的佤邦政权正是当年缅共的余部。这段历史原因也造成佤邦高层和多数人是说汉语的。

二、现实让汉语在缅北通行。缅甸中央政权迄今为止并不承认缅北各民族自治政权,所以当地的果敢族、佤邦、克钦族、掸邦其它各族并没有身份证件,也不可能享有缅甸公民应该有的教育、工作、参政议政权力,从而逼使这些民族不得不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缅北地区与中国展开边境贸易,也就是小贸,而多数商人是中国或者与中国有关系的当地商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中文流行并不奇怪。

三、跨边境民族往往是“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文”。既然缅甸全境有135个民族,各民族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奇怪。中缅边境的民族跨境而居,比如说克钦族就是我们境内的景颇族,果敢是汉族,佤邦是佤族……同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而且谁发达就谁的文化影响大。所以,在佤邦和果敢通用中文是有历史、文化、民族与现实的原因。


邱永峥


历史上中国周边的国家都深受中华文化所影响的。佤邦的主体佤族,虽然佤族有佤语和佤文,但是由于佤文形成较晚,流传不广,所以汉语使用较多。由于佤族很多上层人士都是以前大陆这边的(早期缅共),汉语也是主要使用语言之一。目前,佤邦使用较多的三种语言分布是汉语、傣语、佤语。据说,佤邦的代表团由于听不懂缅语,昂山素季对此表示非常不满。毕竟缅甸人听不懂缅甸话,确实说不过去。

先放几组图片,毕竟一图胜千言。据说佤邦也有一种神奇的饮料,叫做佤哈哈。

这是2016年佤邦的发布的声明,看右下角的落款单位名称,是不是十分的熟悉,一种浓浓的中国风。

这是佤邦的学校学生:

这是佤邦的慰问报道,整个流程是如此的熟悉:

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政府春节慰问团来我邦走访慰问

再找几个类似的新闻:

1.联合军某旅步兵第九期集训圆满结束;

2.佤邦人民政府对腊戌警方搜查我邦驻腊戌办事处的严正抗议;

3.佤邦妇协组织全邦首届民族赛歌会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4.勐波县勐平区913支队682大队首期民兵军事集训开训;

至于果敢,这是果敢的学校,看看上面的对联就知道了。

果敢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加上又和中国云南接壤,有着浓郁的汉文化氛围。比如果敢人保留着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汉语在这种传统生活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果敢在彭家声时代,学校的教材都是云南的教材。内地还有一些志愿者去那里支教。最近一些年,由于内地经济的腾飞,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汉语必然也必然越来越来越重要。

这是一些果敢人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果敢人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无论对本族人还是对非本族人,他们使用的语言都是汉语果敢话。汉语甚至是家庭和社会交往中唯一的语言。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果敢人实际上就是汉族人,因此果敢地区90%的人民都说汉语,使用简体汉字;佤邦地区以佤族为主,他们讲佤语。不过由于佤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很多佤邦人民都学习汉语,并且使用汉字。



1.佤邦是缅甸第二特区,是缅甸国内的一个自治区。佤邦面积2.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天津市那么大、有57万人口。佤邦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占领了东北、华北、华南等大片地区,使中国完全丧失了出海口。日本又不占领了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地区,试图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1941年中国为了改变抗日战争的被动局面,希望修建滇缅公路向中国运送战略物资。



2.由于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要挟中国政府必须把佤邦等地区划归给英国控制,这样才允许中国修建滇缅公路。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只能忍气吞声同意了英国提出的不平等要求,把佤邦地区划给了英国管理。二战结束后缅甸从英国独立,可是佤邦人民并不愿意接受缅甸政府的控制。因此佤邦人民与缅甸政府爆发了几十年的冲突。如今佤邦属于缅甸的一个自治区。佤族占佤邦总人口的70%以上,佤邦同时还居住着回族、苗族、汉族、景颇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



3.果敢地区历史上也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末年被英国占领。果敢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香港那么大,有13万人口,果敢族实际上就是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由于果敢人与缅甸人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因此果敢人不愿意接受缅甸政府的管理。所以缅甸政府军几十年来,多次对果敢地区进行围剿。2009年缅甸政府军要求果敢地方武装接受缅甸的整编,不过遭到了果敢人民的拒绝。之后缅甸政府军对果敢发动了军事行动,并且完全控制了果敢地区。目前果敢地区90%的人民都说汉语,而很多佤邦人民也都学习汉语,并且使用汉字,这就是果敢和瓦邦的现状。


杜达特洛夫斯基


佤邦,果敢都是在缅北,都是缅甸的行政特区。佤邦现为佤邦联合党的联合军所控制,首府在邦康,鲍有祥为主席和佤邦民族联合军总司令。果敢特区首府原在老街,现为缅甸政府军所控制。但以彭加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依然在和政府军打游击。

在佤邦小学、中学都用的中国教材,老师也是中国内地请的。有一次翻了一下他们小学课本,一行字下了我一跳,上面写着:我们的首都是北京,我为祖国守边疆。



果敢族就是老缅称的汉族,果敢行政区原是中国的土地,清王朝在这设立宣慰衙门由大土司世袭管理。新中国成立后中缅边界划界划于缅甸。

是汉族当然说汉话了。其实现在缅北汉活基本相通,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做生意的,赌钱的,跑路的,占百分之三、四十都是中国去的。

人民币比美金好用,通讯,电力都是中国的。姑娘也是中国的漂亮。



果敢说汉语是没疑问的,佤邦官方语言也是汉语,如果你在佤邦用汉语是毫无问题的。佤邦主体民族为佤族,佤邦民族语言是佤语,但是佤邦高层和居住在城镇里的人基本上都会汉语,准确的来说佤邦和果敢说的都是西南官话,也就是云南版的普通话。

佤邦中小学校教育的也是汉语,据说课本和国内教材一致,而且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中文招牌,这点和国内小城镇没什么区别。佤邦有自己的电视台,电视台播报的新闻联播也是汉语播音。

果敢主体民族为汉族,在彭家声主政期间官方语言为汉语,而且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是说好的汉语,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汉人。后来彭家声败退果敢,如今果敢被缅人接管,缅人开始在果敢推行缅语,想让果敢缅化。在教学上推行缅语教学,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果敢的孩子一定会忘了本民族的语言。但是作为大多数普通百姓,对于缅语并不接纳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佤邦和果敢是说汉语,使用汉语,使用简化字。缅甸有13个“邦”,即佤邦,克饮邦,掸邦等。果敢属于“佤邦”,果敢人原本就是明朝李定国军队的后裔,原属云南的一块地方,“中缅勘界”时划给了缅甸,缅甸的一些地方亦同样划给了中国。果敢属“金三角”。果敢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也也是在中国注册的,他们最近公众号举办的“征文”,都是用汉语简化字发布的。我写的关于金三角的文章,在百度上的果敢的网站上,我读到2篇。果敢用的手机号码,也是中国移动的号段。彭家声担任果敢王时,逮到一个偷牛贼,他老兄居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那个偷牛贼判处死刑。我同学首受我所在的市烟草公司委派,到勐拉开发区开办过卷烟厂,出品“孔雀牌”香烟。(下图为勐拉的图片)



阿鼎AD


果敢和佤邦,是中国境内的汉族和佤族是同一个民族,一个民族不应被两个国家政权分割而不來往交流欢聚,现在在佤邦和果敢,务工的中国公民也不少,国家应该开放对边境的管理,应该凭身份证办理边境出入证,缅甸人用缅甸身份证可以去泰国,中国人到自己的同胞家为什么不能去,凭身份证不办理出入证,那是逼着同族兄弟私自越境往来,偷渡用在这些地方是不适'合的。从中国到佤邦,果敢那是做工,经商,从佤绑,果敢到中国就是回家,偷渡是政治函议,对于两国边境同胞来说是強加的。


手机用户6370020453



佤邦和果敢地区都是纯种汉族后裔,当然说汉话,行汉俗,习汉礼。果敢人,是一群不屈服于满清政权,不愿剃发易服的明末兵将和家属的后裔。他们跋山涉水远离祖国,在西南边疆外安家落户。几百年来,英勇无畏的果敢人不管在时局多么困难的情况下,全民皆兵勇敢斗争,传承我中华文脉绵延至今,是真正“站着活”的民族。虽然经过一系列的事件,现在被缅族统治,在教育上实行汉、缅双语教学,但是请读者放心不会被小小缅族同化的。不是小编盲目自信,随着中国崛起,不论经济还是文化都会进一步向外延扩展渗透,果敢地区的经济上和内地交流越加频繁,语言优势自然会进一步强化。









码字辛苦,态度端正,关注王开江,以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