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历史上有没有重要的战争,对后来的历史有什么影响?

九皮皮


开封,我国著名古都,古称汴京、汴梁、东京,曾发生过多次改朝换代的战役,近代这里发生过著名的豫东战役,战役指挥者是我军杰出将领,大将之首的粟裕。

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黄泛区会战,是国共两军在中原地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主战场为河南开封和睢县、杞县,这里重点介绍豫东战役中的开封战役。

1948年5月,朱德总司令向华东野战军司令陈毅、副司令粟裕传达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司令员陈毅暂时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任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副司令员粟裕任代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整个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在中原作战。

粟裕上任伊始,就感到重任在肩,以前自己专心负责军事指挥,其他一切工作都由陈毅一力承担,现在自己要全面负责,一手抓总,重担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交给了自己一个重要任务——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五军。

整编第五军是什么部队?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主力之一。

整编第五军成立于1938年10月,是国民党最早的现代化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抗战期间,国军名将杜聿明担任军长,曾率军血战昆仑关取得大捷,立下赫赫战功,战斗力惊人。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名将邱清泉担任军长,下辖3师9团,3万6千多人,全副美械装备。由于主要在华东地区作战,和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是死对头,双方大小战斗无数次,我军都没沾到多少便宜,在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中,战斗力排在前三。

战略目标确定后,华东野战军召开会议进行全军大动员,听闻这个消息,全军上下军心振奋,斗志昂扬,“消灭整五军,活捉邱清泉”的口号,响彻云霄。

按照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粟裕指挥调度各纵队开始行动,但国民党军队反应迅速,调集以整编第5军为主力的20多万部队到鲁西南地区,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

粟裕有一个爱好,看地图,经常一看就是半天,他那些神奇的军事部署就是从小小地图中得来的。这回,粟裕又看了半天地图,看透了战场形势。

粟裕认为鲁西南地区狭窄,不易进行大兵团决战,很难达到整编第5军的战略目标,而开封为河南省会,地处开阔,自古为四战之地,战略位置重要,且敌军驻守力量薄弱(仅1个正规师和部分保安部队),战斗力较差,攻占比较有把握。

更重要的是,攻克开封影响重大,可以调动敌军整编第5军前来增援,在运动中寻觅歼敌良机。

粟裕不愧为军事奇才,他立即改变计划,决心先打开封,伺机打援。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这一计划,即“明打五军,暗取开封,再歼援敌”。

得到毛主席同意后,粟裕迅速指挥陈唐兵团(陈士榘、唐亮)挥师进攻开封,同时令山东兵团攻击兖州,吸引在徐州的国军83师和25师北上增援,以免其增援中原战场。

6月17日,开封战役正式开始。

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我军迅速攻下城关,敌军抵抗十分顽强,我军攻入城门后,与敌军进行激烈巷战,直到21日下午发起最后攻击,深夜23时才全歼守军3万多人,占领开封。

战事进展果然如粟裕所料,听闻开封被占领,蒋介石下令邱清泉的整编第5军、孙元良的整47军等部队向开封增援,这一计划正中粟裕下怀,他下令主动撤出开封,转向运动打援,在开封外围的睢县、杞县一带与国民党增援军队展开激战,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

整个豫东战役持续20多天,双方参战部队都在20万人以上,歼灭国民党军队9万多人,获取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极大锻炼了我军进行城市攻坚战、运动战和平原阻击战的能力,打开了中原和华东战场新局面。毛主席发来贺电指出,这个战役胜利“正给蒋介石‘肃清中原’的呓语以迎头痛击,同时,也正使我军更有利地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度”。

整个豫东战役中,粟裕坚持"攻敌必救,调敌出援",而在攻占开封后绝不死守,反而主动放弃,把主要兵力用在运动歼敌上,用足了开封这颗重要“棋子”,把“围城打援”战术运用地出神入化,不愧是我军最杰出的将帅之一。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