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投资岗凉凉?招聘市场回归理性,又一轮人才洗牌开始……

先说个真实的情况,最近给地产公司招人,明显感觉投资岗没有之前那么吃香了。

换做一年以前,实际投资经验仅一年的投资人员,都有公司抢着要,但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两年以下的投资人员,要推一段时间才能推出去。

从上半年五六月份到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并非个案。

当然那些经历背景好的人才,依然吃香,经历背景好的人,也在等更好的坑。

就像现在的房价一样,大家都谨慎看待。人才市场依然也是看供需关系曾经是卖方市场,现在逐渐变成买方市场。

Part 1

前两年投资岗最火的时候,夸张到什么程度呢?公司里的行政、前台做梦都想找机会转投资岗…

先来说说投资岗这几年的阶段性要求变化,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岗位要求都是依据实际情况而变。

2015年之前,很多公司城市公司层级都不设投资岗。更多是营销(项目定位)和前期开发兼顾。

当时大家听得比较多的投资开发部,或者前期开发部。拿地和前期报建的基础性工作基本都放在同一个部门。那时候拿地一方面看授权价格,更重要的是看政府关系。

2015年底开始,国家大力去库存,市场行情逐渐好转,土地市场逐渐活跃,地产公司开始大力招聘投资人员。

当时知名房企对投资人员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既要看投资专业从业年限,也要看实际的拿地业绩。

记得2016年初,一家标杆房企杭州城市公司招聘投资经理,有一位候选人有五年左右的经验,具备独立操盘项目经验,最终对方给到的级别是专业经理。

就在一年之后,也是当时市场大火的时候,该人选就被另一家标杆房企挖去当了投资总监。薪资自然也是翻倍。

那时候手里有不少2年左右的人选,一些公司坚持用人标准,觉得年限短,资历不足,而一些敢于大胆用人的公司,直接把主管级别的人选挖过来做高级经理,薪资翻倍。

不得不说,投资岗市场从那个时候开始被搅混了,投资人员一时之间如扶摇直上。

当然网拍以后对投资人员各方面要求都提高了,除了要政府关系,还需要地产圈子的广泛人脉,毕竟拍地即是技术活,需要智商情商都在线。

随着土地限价等措施的介入,刚进入地产公司的投资岗做得更多是一些基础性工作,随着土拍环境限制越来越大(政府限价、自持比例、公司资金情况等),对能力的提升必然有所限制。

就在去年,投资实际经验只有一年的都是互抢的节奏。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大家逐渐回归理性,实际业绩、有效经验、综合背景能力统统回归。

之所以最近感觉投资岗凉凉了,是因为前段时间的非理性招聘,当市场下行,逐渐恢复理性,那些水分较多的简历,竞争力一下子就大打折扣了。

Part 2

回到2016年,各地地王频出,招拍挂获取土地的成本日益增加,各家地产公司都开始寻求多元化的拿地方式。

更多的公司从一手招拍挂转向二手市场,包括股权收购、合作开发、旧城改造、在建工程转让、项目代建代理等等。

仅2016年,融创138亿收购融科,万科129亿并购印力,阳光城104亿收购物产中大,地产行业收并购总金额超过4000亿。

融创、阳光城就在那一场收并购大战中脱颖而出。“买买买”之歌虽然让人觉得疯狂,现在回头看不得不佩服人家当时的战略和眼光。

地产行业做投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之前跟嘉凯城一位朋友聊过,当时恒大以总价非常低的价格打包收购了嘉凯城,转头就将青岛的项目打包出售,光一个地区项目的售卖价格,跟总的收购价相差不多。

这一进一出,收割者享受到了市场回暖和土地增值红利,失败者留下的是没有踩准时机、盲目投资扩张带来的悲凉。

资金链断了就等于断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骁勇善战的士兵,依然逃不过无米之炊。

“朝菌不知晦朔,而蟪蛄不知春秋”,等不到春天就已经死在寒冬。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地产投资岗开始细分,具备招拍挂、收并购等综合经验的投资人员成为行业争抢的热门对象。

在之后的一波收并购的浪潮中,很多项目被捋了好几遍,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什么烂地都可能有接盘侠。

为了完成业绩,实际收并购过程中,有意忽略存在问题的不在少数。

一些项目存在的问题在后续开发中难以解决,公司耗费巨大人力财力也就算了,项目无法真正产出变成致命问题,无法变现,资金链风险较大。

这就跟市场好的时候,只要价格合适不管户型楼层,都会有人买一样。市场不好了,那些存在问题的房子出手难度就大大增加。

Part 3

收并购潮还没过去,各家地产公司又齐刷刷开始玩起了产业地产、城市运营商概念。

过去大家对市场判断一致,追求扩大拿地规模,不同的是在城市能级上有所选择。

现在分化严重,二线地产公司猛冲,争取生存空间和市场话语权。

头部公司前期土储较大的开始谨慎,以恒大为例,每年土储降速5%,加上人口红利减退,人群区域聚集,人口老龄化,更加偏重生态和养老产业。

大部分公司转向综合服务商概念,除了土地拓展,高科技和大健康领域也吸引不少地产投资专业人士的青睐。

产业地产兴起,该领域投资人员开始逐渐吃香。一时之间,各色各样的产业地产投资人员遍地开花。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两年时间,包括校招培养、转岗的投资岗人数至少翻了3倍。

当市场上没有这么多土地可供获取的时候,房企自然开始整顿队伍。受政策和大环境影响,一些公司开始对经验较浅的人员下手。

就像今年一波又一波房企裁员的消息,一会缩编30%,一会砍掉“小白兔”,各种信息充斥,弄得人心惶惶。

Part 4

然而实际情况是,地产公司缺人吗?

缺!

缺什么人?

背景好,能干活的人!

地产公司现在不缺基层、不缺高管,就缺中间那批背景良好,有一定经验,性价比高,可以直接上手干活的人。

理性的声音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对招聘市场最大的影响就是,岗位要求更高了。

如果现在有一个三到五年左右经验,具备有效土拓经验(偏综合能力)的投资人员摆在我面前,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样的人依然吃香。

说到底投资拓展岗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岗位,对从业者要求非常高,不仅锻炼从业者的综合能力,公关能力还有人际交往能力。

在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从业人员风险挖掘、风控能力远比会做PPT重要。虽然PPT做得漂亮也很重要。

要不断加强对市场背景的调研能力,对市场风险以及项目本身风险的分析能力,抗压能力、处理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 5

综上所述,打铁还得自身硬。不论市场行情好不好,真材实料的人都不缺好工作和机会。

真心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不论是校招刚入行,还是老鸟要转岗,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这就跟农民们扎堆种白菜一样的道理,看人家去年什么卖得好卖的贵,今年大家就都去种白菜了。结果市场供远大于求,白菜就卖不出去或者贱卖。

之前在线听过哈佛大学最受欢迎导师泰勒·本-沙哈尔关于幸福的课程,他就提到人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确实,从前几年开始,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投资岗如何热门。碰到各种想尽一切办法要转岗的人。

就拿身边一些做报建的朋友来说,大多都认为以后要转型,其实做报建转型并不难,能够做好资源整合的报建人员,完全有具备做项目总的实力。

现在报建岗位转项目总的通道其实比较顺畅的,不用非得转到投资岗。

转型不是看着什么火就转,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方向转型。先做“专家”,再做“杂家”。在疯狂的市场面前,能够坚持自我、保持初心,方能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