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国”是哪八人?为什么叫“柱国”?

2218992768


西魏“八柱国”就是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是西魏实际掌权者宇文泰,西魏皇族宗室元欣,李渊的祖父李虎,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独孤信,以及赵贵、于谨、侯莫陈崇这三人。这八个人就是名声响亮的关陇集团的创建者,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开创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影响力空前绝后。

“柱国大将军”于公元384年由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开始设置,在当时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官职,位在太尉之上。北魏末年皇权衰微,权臣崛起,再次设置“柱国大将军”为百官之首用以安置权臣,尔朱兆、高欢等人都担任过此职位。

公元535年,一代枭雄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宇文泰是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西魏建立后实力远小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宇文泰为了团结内部对抗东魏,开创府兵制,将“柱国大将军”变为常设职位,连宇文泰在内一共8人,是西魏的最高官职,分掌全国府兵。但是元欣因为是西魏皇族宗室所以只是挂名,宇文泰作为带头大哥地位超然是全国统帅,因此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

西魏“八柱国”除了元欣之外都是军功起家,出将入相的杰出人物,正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才使得关陇集团能够在南北朝乱世中快速崛起。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李虎出生于军功世家,从小就有大才、志向高远,善骑射,轻财重义,在太保贺拔岳麾下屡立战功,后来辅佐宇文泰镇守关中成为其亲信;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少时远大抱负,体力过人,作战时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是能独领一军的军事统帅。在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的时候,李弼率军投靠奠定胜局,受到重用。在之后西魏和东魏的交锋中,李弼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断,获得战役胜利,还救过宇文泰的性命,因此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并不以武力见长,而是以德行闻名于世,主要负责安抚各方、笼络民心,在民间很有威望,再加上独孤信和宇文泰是同乡发小,成为“八柱国”之一。最主要的是独孤信家教好,善于培养女儿,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独孤家在北周、隋、唐三朝都是外戚,旷古绝今;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赵贵先后在葛荣、尔朱荣、贺拔岳等多位枭雄手下效力,因军功官至镇北将军。公元534年,贺拔岳死后,赵贵是第一个拥护宇文泰为新任主帅的人,因此受到宇文泰重用,赵贵后来又在和东魏的交战中屡立战功;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于谨出身于北魏权贵家庭,以能谋善断著称,在镇压六镇之乱时出谋画策立下大功,官至北魏征北大将军。后来于谨得罪了高欢,因此前往关中投靠宇文泰,为宇文泰献上称霸关中的策略,成为宇文泰的主要军师,此后宇文泰势力大战略方针的制定都有于谨参与;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侯莫陈崇15岁就开始征战沙场,是一位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早期跟随贺拔岳南征北战,贺拔岳死后归入宇文泰麾下。侯莫陈崇不止自己勇猛,他的儿子和兄弟也是难得的猛将,是唯一一个单凭军功成为“八柱国”的人。

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宇文泰。作为能够将各路豪杰聚于麾下的宇文泰,堪称英雄中的英雄,人杰中的人杰,他所创建的功业影响到了此后数百年的历史走向。宇文泰为人冷静沉稳、豁达大度,从不因私废公,能够以一种非常理智的态度处理国家大事,这也是他能获得众人拥戴的重要原因。

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元欣,是“八柱国”中最特殊的,他并不是因为才干、功劳获得高位,而是因为没有野心。元欣是西魏皇族,为人憨直,喜欢养花遛狗,从不插手政事,一切听从宇文泰的,对宇文泰没有任何威胁性,因此设立“八柱国”的时候为了照顾皇族颜面,宇文泰就让他当了,而且从官职上看两人平起平坐。

“八柱国”所在的家族在宇文泰活着的时候自然团结一致,但当宇文泰这位实至名归的领袖去世后争权夺利在所难免,伴随着朝代更迭。只不过多年来八个家族互相联姻,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有个别人死于权力斗争,但是家族延续昌盛四朝。


当狗容易做人难


柱国又称上柱国,战国时楚国设置,是最高武官。北魏因尔朱荣重设,位在丞相之上。北方政治贵族至南北朝时期式微,西魏宇文泰便仿照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部将们改籍关中,设置柱国大将军,重建新贵族。


宇文泰将上古周朝六军军制同鲜卑八部制进行糅合,创立了府兵制,府兵的最高军职为柱国大将军,有实兵的六位柱国各自统领两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下辖两个开府大将军。后人把宇文泰等八人称为西魏(北周)八柱国,他们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宇文泰:宇文护之叔父,宇文邕的父亲。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


元欣:北魏闵帝元恭的兄长。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

李虎:李渊的祖父,李世民的曾祖。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

李弼:蒲山公瓦岗李密的曾祖父。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

赵贵: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被宇文护所杀。

于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

独孤信,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三女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被宇文护逼迫自杀。


侯莫陈崇: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预言宇文护将死,被逼自杀。

十二大将军分别为元赞、元育、元廓、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王雄。

以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南方鹏


西魏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被称为“八柱国”,他们的名字是: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柱国”这个职位,是战国时候的楚国官职,到北魏时为尔朱荣重设,位在丞相之上,其实类似的还有侯景的“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宇宙什么意思大家都清楚,就差四海八荒了,这是北朝时候胡将们的一大特点,喜欢大词儿。

而“八柱国”本身在北魏没有分裂的时代,地位并不高,而他们所属的西魏,在北魏分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属于僻处关中的“小弟弟”,在实力上远远弱于高氏把持的东魏。

正因为如此,实际控制西魏政权的宇文泰,对于增强内部凝聚力下得功夫更大,而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部下的西迁关中的胡汉将领与关中地区豪强武力之间的关系。

所以,宇文泰借助复兴“周礼”的名义对官制进行了很大的改造,不再遵循汉晋以来的官职名称体系的逻辑,而是自造了一套。

在这个体系之中,周礼的名字和鲜卑、汉人豪强的部落兵、部曲制度进行了结合,形成了八柱国为首,但实际上是有实兵的六柱国为统领的军府体系。

六柱国下又分十二大将军,也就是一个带俩,十二大将军又每人带俩个开府,每个开府统领一军,也就是二十四军。

十二大将军分别是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兵为将有,当然,这也是北魏时的传统,而其军队组成的主力,也应该是以鲜卑和其余各族胡人为主。

理由是,在北周建德三年:

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隋书·食货志》)

换言之,在此之前,从军者主要是各部胡人,而之后才开始容纳汉人百姓进入府兵军队,也就是说,之前的这些柱国、大将军,其实就是一群胡人武力的头领罢了。


刘三解


说起来八柱国,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实际上是做什么的呢?

八柱国是宇文泰时期设立(西魏),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此八人。八柱国也是“关陇集团”的代表。说起关陇集团大家就熟悉了,其影响深远,终结了300多年的乱世,铺垫后来的百年盛世。独孤在影视作品中略有表现,大家可能并不陌生。

如果还不了解我先向您介绍两位。李渊、杨坚。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是李渊的祖父,独孤信是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呼之欲出。

这样就清楚了,北魏分裂后,西魏名存实亡,宇文泰就是实际掌权者,南北朝时期是乱世,所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军政府,柱国将军掌管军事,其地位不言而喻,而宇文泰的后代宇文觉则在其父亲威望和权力的基础上取代西魏,建立北周。

柱的意思个人推测是字面意思,就是如同柱一样重要的东西或者人。类比于栋梁。

北周是推行北魏和西魏时期的汉化政策,其皇族鲜卑人,学习了汉族的丰富文化,后来的杨坚建立的隋朝,和李渊建立的唐朝多少都带有一些民族融合的色彩,民族的多样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也促成了唐朝这样世界级文明。


大眼大世界


“柱国”这个词出自战国,柱国大将军是极为显贵的官职,早在十六国后燕时就有,北魏末年尔朱荣因拥立北魏皇帝之功,拜柱国大将军。西魏时期,权臣宇文泰因沙苑之役的战功当上柱国大将军,此后宇文泰为笼络元勋功臣同时削减他们的兵权,将独孤信等大将一并封为柱国大将军。

八柱国大将军:

宇文泰 元欣(西魏宗室广陵王) 独孤信 赵贵 李弼 李虎 于谨 侯莫陈崇,

其中元欣获封柱国,只是对西魏皇室的安慰。


冷热军事史


对于西魏八柱国,应该都知道的比较清楚,所以说一下什么是“柱国”。

为什么叫柱国呢,因为“言其於国,如室有柱”

柱国:战国时期设置官名,原为保卫国都之官。

柱国也为国都之意。《战国策·齐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高诱注:"柱国,都也。"后为楚国最高武官,立覆军杀将战功者为柱国。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柱国,国家支柱、栋梁。

西魏八柱国及其由来

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八柱国,宇文泰是西魏的时机领导者,元欣是西魏宗室,所以实际领兵的之后六柱国。八柱国没有一个出身简单。

八柱国各人由来

宇文泰:

汉化鲜卑人,北周的实际奠基者。宇文泰的先祖源出南匈奴,融入鲜卑族后,号宇文部。后被慕容鲜卑所灭归属慕容鲜卑,后燕被北魏灭后又归顺北魏。宇文泰先人徙居武川,世代镇守。

六镇起义后宇文家也投身其中,被尔朱荣击败,宇文泰父兄皆死,唯宇文泰被尔朱荣收入贺拔岳军队。高欢攻灭尔朱氏,杀害贺拔岳后,宇文泰趁机掌握贺拔军,在孝武帝投奔后与高欢分裂北魏。

元欣:

北魏节闵帝之兄,广陵王元羽之子。元欣出身西魏皇族,拓跋鲜卑,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拓跋氏改姓元。

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被前秦所灭,苻坚淝水之战战败后拓跋珪召集旧部重建代国,同年改称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李虎:

李渊的祖父。

李虎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一作李皓)五世孙,而李暠又自称是汉朝李广十六世孙。李虎的祖父李熙,官至北魏金门镇将,曾率领豪杰镇守武川,因而在武川定居安家。

李弼:

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曾祖。

李弼的六世祖任后燕皇帝慕容垂的黄门侍郎。李弼祖父、父亲都曾任刺史。李弼任南秦州刺史,投奔宇文泰前曾追随侯莫陈悦,宇文泰讨伐侯莫陈悦时,李弼认为侯莫陈悦不如宇文泰,就叛变投靠宇文泰。

赵贵:

赵贵的曾祖父赵达,曾任北魏库部尚书。祖父赵仁,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并安家武川。

赵贵追随尔朱征讨元颢有功,赐爵燕乐县子,授官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贺拔岳被害死之后,又是赵贵亲自去迎接宇文泰到贺拔军。有拥立之功。

于谨:

于谨祖上也是北魏大将。于谨从军破破六韩拔陵、柔然。又讨伐河北鲜于修礼、邢杲,尔朱天光被高欢击败后,于谨西行入关投奔宇文泰。

独孤信:

应该可以说是史上最牛的岳父了。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是李渊的母亲,追谥皇后,七女为隋文帝杨坚的皇后。

独孤信祖上是部落大人,与拓跋氏一起兴起,独孤信祖父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去镇守武川并安家。独孤信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

侯莫陈崇:

从侯莫陈崇五世祖开始,侯莫陈崇的家族世代都担任部落首领。祖父侯莫陈允,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并在武川安家。

侯莫陈崇十五岁时随贺拔岳、尔朱荣征讨葛荣。随元天穆平定邢杲。再随贺拔岳击败元颢、赤水蜀。后打败万俟丑奴。

贺拔岳被杀后,与赵贵商议迎接宇文泰管控贺拔军。


妖鬼杂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