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朝历代帝王不选择武汉建都?

手机用户5885328033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也就这几个原因。

第一,武汉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宋代以后的事情。

武汉这座城市,起步时间太晚。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最初的繁荣之地是黄河流域,直到北宋也是如此。

比如三国时期,武汉只有汉阳的龟山附近建了一座小城夏口城,这竟然是武汉历史上第一次建城。

但夏口并不重要,刘表只派了大草包黄祖去防御,

北宋将首都设在河南,并非发疯,而是有军事、政治、经济全方位考虑的。

而当时长江下游地区因较为繁华,但武汉所处的长江中游地区则比较落后。

在北宋时期,武汉才第一次建市,设立武昌军节度使,但地位仍然大大不如荆州。


直到北宋灭亡,南宋被迫退守南方。为了抵抗北方异族连着河南平原长驱直入攻击,武汉的地位才相对重要起来。

遗憾的是,南宋亡国以后,北方游牧民族都建都北方,明代也大体如此。他们连江南地区的金粉之地都看不上,哪里会去还不发达的武汉地区。

第二,武汉经济不发达

古代的经济基本靠农业。

江南和河南中原大地,古代都盛产粮食,所以顺理成章成为军师经济中心。

而湖北虽然也是农业大省,但却深受水患。

武汉地区的江汉平原,曾经有10年9涝名声。直到98年大洪水,武汉也是重灾区。

那么,一旦遭受水灾,武汉地区的农民自救尚且不行,何谈提供大量粮食和物资,以作为国家首都?

第三,军事上太烂。

古代稍微上道的北方入侵者,入侵模式都是差不多的。

首先攻破长城,占领河北省。

随后,大军沿着河北平原南下,猛攻平原大地的河南。

这里最适合发挥异族骑兵的威力,而且行军速度极快,往往能够进行闪电战。

一旦在河南获得决定性胜利,异族大军立即会沿着平原南下,直逼武汉。

从河南平原和武汉之间,只有区区1个大别山。这个大别山,山的面积约占全部山区15%,其余多为低山丘陵。整个大别山海拔只有几百米,山隘非常多,其实没有什么防御能力。

而一旦异族骑兵杀到,武汉也就危险万分。因为这里长江水流缓慢,同时转弯很多,很多地方非常容易渡江。

这种战略的最大问题是,武汉北方,尤其是大别山以北直到河北省北部长城一线,南北近1000公里,都是适合骑兵作战地形。

如果敌人用兵得法,我方又太弱,有可能出现类似于二战德军的闪电战,导致瞬间敌军就杀到武汉我军眼皮下。

这种城市,哪里能够做首都。

除了北方的敌人外,武汉其实四面受敌,无论东来西北的来敌,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攻击武汉。

比如日军溯江而上占领武汉,从东面来的。

太平军则从南而北,击破武汉,从南面来的。

蒙古军击破南宋湖北防御,从北面来的。


萨沙


武汉现在是中部的一个大城市,GDP比重占全省一半,是一个巨无霸的城市。号称东方马德里。

那为什么武汉不能成为首都呢?

从大区域讲,湖广一带并不是核心区,核心区是关中,是中原。尤其是湖广一带,连割据的地理形胜也没有。

而武汉从历史上说,做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也不久远。


以前提起湖北,多是襄阳,江陵、南郡等地更出名。为什么呢?

宋之前,中国的都城一般都在长安洛阳这一线,而长安洛阳往南第一战就是襄阳,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关口,也是战争发生最多的地方。而笔直向下就是荆州。这是一条长安洛阳的南下副线,而武汉则离得有点远。

那武汉是什么时候成为湖北中心城市的呢?

直到南宋时期,岳飞驻地武昌,以此为基地北伐,这里才成为一个中心点。到了元朝的时候,才正式成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湖广行省的省治。

所以,它的中心位置来得比较迟。自然宋之前,他不可能成为都城。

而后面,因为水运的原因,才渐渐成为名镇,有点大区域中心的感觉了。到了洋务运动,更是跟上海有点前后呼应的意思。已经成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但这是经济地位。


那么,到了清朝灭亡时,它的政治地位、军事地位也上来了。辛亥革命,武昌打响了第一枪。这是因为武昌这里有新军,起义的就是新军。

这时候,武汉终于成为了全国的中心点,也迎来了一次成为首都的机会。

孙中山回国之后,就一度想把武昌设为首都,孙中山提出,中国这么大,最好是一都四京,四京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分别是重庆、广州、北京、南京四个城市,而首都就定在武昌。

一这里是革命的发源地,二来,武昌位于中国之中,航运铁路都很发达。

孙中山还说过一句话: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就是如果我们中国要立稳,则定在武昌,如果要成为东亚大哥大,那就定都西安,如果要成为亚洲一哥,则可以定在伊犁。

不过,很快袁世凯出山,他的北洋军攻到了武昌附近,武昌成为了前线,自然也不可能成为首都了。

到了北伐成功,又拿下了武昌,这时候,武昌成为首都又提上了议案,像章太炎就说,孙先生当时定好了武昌了。蒋介石你快来。

这时候,蒋介石正从广州北上,准备到武汉立都的。结果走到了一半,蒋介石不走了。

为什么呢?

因为一看,武汉这个城市周边太复杂了。湖广是唐生智控制的地盘,而且这里工人运动很活跃,蒋介石感觉不安全,最后,他是掉头跑到了南京定都。这里离他的老家近,是他的江浙沪集团区,更为放心。

这一点,孙中山是不同意的,他说:金陵犹不可宅。

这样,武汉就错过了成为首都的机会。现在有没有机会呢?

这个就不好说啦。


脑洞历史观


建都,不是随便一个地方就可以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从风水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方面考虑。风水是不可或缺的,后面几个都是附加条件!

1.风水,这是最常见的,也是各朝各代都最注重的,一个没有王气的地方是不可能让国家长久的,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

2.经济,这个在古代有一定的重要性,在当时经济发达的地方都是一些大城市,在那里有富豪土绅,一个政权如果得到他们的支持就会有很大的财政支持,有了钱,就可以招兵买马,壮大自己,代表有李渊建都长安,朱元璋建都南京,东晋王朝最典型,完全是南方土豪支撑着的国家。

3.政治军事因素特别重要,如曹操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天子养在自己家里,迁都许昌,从而在自己家里替天下说话,别人还不能不听, 如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以后迁都北京,那是他自己的地盘,当然还有遏制北方胡人的作用,国家中心北迁,对南方是一种保护,对北方胡人南下是一种遏制! 军事离不开政治,军事都是因为政治,春秋第一霸主魏国了中原争霸,迁都大梁,三国孙权为了巩固荆州地盘,迁都武昌(今鄂州),后称帝,又迁都建业,吴国迁都多次

武汉作为一个出现没有多少年的地名,在此之前都是三个城市,所谓的建都武汉说不过去可以说当时就是个偏远的小地方,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地理位置或者王气,没有秦孝公那样有魄力得明主,根本不会有人去哪里建都,没有一个好的因素,不可能建都,武汉的武昌是孙权最早开发,地处荆州,在古代,也就中原和扬州繁华些,也就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城市,改革开放又被反超的城市,建都有些牵强,


牧羊人101068203


汉口一个码头,没文化!汉阳一片荒地,武昌一座小城,四周全是水塘,湖泊,农村与城镇交织,七十年代武昌几个老门外还大部分是洪山区的农村,夹了些解放后建的一些工厂,怎么建都,来一次洪水还会淹,哪个皇帝看得上眼,不说六七十年代武汉一座桥,五十年代前从汉阳到武昌得走一天,到处是湖汊子,还要过江,武汉的发展都是晚清以后的事了,除了汉口一溜码头,一片租界,就只几条商街,一条老铁路,后来在武昌片大量办学,又亏得张之洞的洋务又办铁厂又办枪炮厂,又有知识分子又有工人阶级,就成了推翻封建的革命发起地,慢慢有了点名气!


用户天佑中国


什么历史不悠,什么兵家不争,什么九省难通,什么湖大江广,什么唯楚有才,什么商贸重地。控辩双方少费话,武汉属热带地区的低谷湿空气的干地气候,热且闷且干是武汉特征。地缘决定政治,政治决定国都在那!那个领导选武汉当国都我对他能否实现大国梦表示怀疑。土生土长武汉人敬上,不服欢迎来汉!武汉的冬天可听下回分解!


汉虎4


水途径武汉的时候,穿过去了。

说明没有生气啊,所以不能定都武汉。

帝王只住在有生气的地方。

比如说,长安,九条水遇到长安,都绕着长安走。没有水一条穿过去。说明长安有龙脉之气。


麽麽兔小小只


这是什么问题啊。也没选择广州啊。


叫我V5牛魔王


湖北有三个人中心,江陵、襄阳、武昌,各对应三个方向,荆州、中原、江东。武昌在元代之前没有什么地位,元朝后才成为湖广的治所,清末相继汉口开埠、张之洞发展近代工业、武昌起义,现在的武汉地区才飞去发展,民国时期武昌的政治地位、汉口的经济水平、汉阳的工业制造进一步发展,建国后,三镇合一,平汉、粤汉方成京广,九省通衢,成就今天的武汉。


西方巍巍大哉昆仑723


历代统治者不在武汉定都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怕别人说他“傻”。国民党有一断把首都迁到武汉,没想到武汉如此不安全,各个方向都要派兵守,最后走为上计,去重庆了。如再晚点,襄阳一被曰军占,宜昌一被封,重庆也去不了,国军真的要交枪了。


红9九


作为武汉人,其实觉得应该较为客观的看这个问题。凡中央集权大一统朝代都在北方,当然朱元璋另类一点,但是后来明朝还是北京定都。原因其实也简单,古代是农业文明,国家的根基在粮食和人口,魏晋南北朝以后,南方经济才逐渐发展起来。所以经济中心宋以后才逐步南移。北方多平原,是理想的农耕地域,附着着大量人民。其二是古代中国的军事威胁在北方,定都北方可以凝聚资源,有利于及时动员人民,调度粮草,管理军队(毕竟边军战斗力最强,管理半径太大很危险)。就从目前分析,台湾的威胁也并不大,东北亚的战略冲突还在南北朝鲜。因此,武汉不能定都,不是武汉的问题,是格局和态势的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北方除了北京,东三省经济已然垮掉,山西、陕西经济规模太小,山东主要是投资拉动,重化工,大宗商品在GDP占比高,内生动力不强。若不定都北京,北方将极度缺乏经济活力。所以才有千年雄安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