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侦察兵是如何做到准确为炮群提供打击目标坐标参数的?

冰雹蓝天


炮兵侦察兵可做不到说打哪儿就一定能打中的程度,除非预先标定了射击诸元,否则他们只能尽可能提供牢靠的参数,但怎么打、打多少、具体数据怎么调,都需要一整套炮兵班子精诚团结,完成得一丝不苟才行。


不过事先说明一下,老王说的东西都是老掉牙的人肉打炮法,并不一定适应现代战争。

侦察兵是炮击报位的前线“眼睛”,他们需要建立观察所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所谓的“观察所”,可以是工事,也可以是不显眼的隐藏处,没有硬性要求,但要求一定得视野开阔,明晰敌情。在必要的情况下,最好还能做到隐蔽、便于撤退的地段。最好不要将自己置于敌方的炮火笼罩下。

除了基本观察所,按照一般章程,还应该根据所处地形,在侧方300-500米设置同等的侧方观察所。这个侧方观察所一方面可以补充基本观察所的信息和视野,形成对地形、空间的三维解读,避免死角和侦察误差。一方面它也是基本观察所的备份,确保在前者暴露或出现状况时,侧方观察所能顶上。

基本观察所其实就是炮兵侦察兵的“指挥主基地”,侧方观察所是“副基地”,此外还有前进观察点、隐匿观察点、特务观察点、敌后观察点等等,各种信息综合给基本观察所,然后这个小型的观测指挥所会将信息整合归拢,交给观察站的指挥员。

一般这个指挥员应该起码是个炮兵连长担任,营长往上走的也多的是。他负责根据战场观察点回馈的情况,直接下达攻击命令。或者根据前方其他部队或上级的支援呼叫进行援助。

当然这种火力支援并非电影中炮兵连长小红旗一挥“放!”然后就千军万炮咚咚咚狂喷一气。其实炮兵侦察兵传来的数据还做不得数,得炮兵指挥官进行策略制定和方案研究后才能决定。采用何种方式的射击、接前线呼号是试射还是直接覆盖、何处的炮群冒着暴露的下场进行效力射等等,都有相当的讲究。

一句话,前线侦察兵查完了不算,得指挥官对应有效的炮火射击,才能最终确保准确有效打击目标。

上图就是一张炮兵的火力覆盖图,属于步炮合一的推进弹幕延伸射击,炮击点被规划为线段,中间进行数值分隔。参数被计算好后炮兵按照这个格子打,再加上炮击的节奏,炮火就能以相应的线段持续推进。

这些工作都需要计算兵的参与,所谓“计算兵”,其实就是炮兵的人肉计算器。这种人必须是数学尖子,在接受到侦察站的分划信息后,得迅速的完成射击诸元的计算。他的计算结果直接关系到炮兵群的火力打击情况,爬错一个格子,炮弹也许就砸自己人头上了。

侦察兵取得数据也不是电影里那样,拿张地图,打个电话:“呼叫呼叫呼叫!马上攻击B点!攻击B点!”炮火马上就来了。实际要取得详尽的数据,几个大件可不能少,第一大件就是上图的测角方向盘。

测角方向盘其实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测量用望远镜,它一般架设在观察所和炮兵阵地上。观察所的这台用于测角,它能进行高低、平面坐标的测角和定向。通常使用前需要用指北针确定北磁场,再计算磁偏角得到正北方,继而通过地图和方向盘来测量目标与己方的角度。而炮兵阵地那台用于假定目标方向,并为各门不同位置的火炮制定射击诸元,确保炮弹的准确性。

这第二大件玩WOT的估计都熟,炮队镜嘛!加视野的,得停车使用。

这...其实炮队镜的确是用来当望远镜、潜望镜侦察战场的,它就是前沿侦察兵们鬼鬼祟祟的眼睛。从侦察目标到观察轰炸效果,都少不了炮队镜的帮忙。不过实在没这条件其实也不强求,双筒望远镜一样能完成相关工作。

只是炮队镜本身也带有高低和方位测角工具,同时能分开增加调整视距的镜头可以像3D电影那样增加远处物体的立体感,弥补人眼的远距离立体视觉,能更好的分辨远近、高低、凹凸。

再就是一米测距机了,顾名思义就是测距离用的。这个东西其实和炮队镜差不多,军舰上也有类似的测距机构,有几米就叫几米测距机。步兵的一般是一米三米这些,它的倍数大,能补足望远镜的不足,但重量大,测距限制条件多,现在已经是最先被闲置落灰的装备,没人敢说淘汰,但现在是谁都不用了。激光测距仪滴一声的事情没必要整那么复杂。

然后最恐怖的东西来了,这个是计算盘,给计算兵用的。 具体不多说,大家大致看了也明白是什么,然后是老王的吐槽:这其实是个计算器有木有!这玩意儿也讲指法的有木有!这东西配套还有个射表有木有!

总之那些玩坦克世界的炸比同学们记住了,当你在急火焚心的怒骂自己的SPG缩圈慢如狗的时候,别忘了背后有一群苦逼的计算兵在拼命转盘子计算弹着点和散步率。

最后,搭配上一张详尽的带有分划坐标的炮兵地图,那就万事俱备了。

炮兵能不能把炮打中,并不是侦察兵一个人的事,炮兵实际是个整体,是一整台精密的机器,中间任何一个齿轮出错都会影响到炮击的精度。

不过像电视里那样三呼两叫的打炮也没毛病,老王说的都是老掉牙的人肉打炮法,现代炮兵早用上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4I数据链、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卫星\\无人机侦察等等,可以做到前方随呼随到,叫哪打哪儿,工作量简直就只剩下肌肉与装填了。

瞧这小哥,赶上了好时候,屏幕盯着,小风吹着,小键盘打得叭叭的。


王司徒老百科


炮兵侦察兵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三角函数主测覌交会,通过计算兵计算交绘目标的距离方位,然后通过通信兵从观察所传递给炮阵地指挥员,各炮瞄准发射的。

如何“精准”提供坐标参数?战地报道员海马曾在老山前线深入一线炮兵观察所,讲过有此情节的故事,记忆犹新,现分享于后,供研究者参考:

炮兵旅“一号观察所”是全旅最靠前沿的观察所,离前沿阵地最近。守在观察所的是与我一同入伍的同乡战友高镇,他直接受旅首长领导。观察所设在一个不大的突兀的山顶边沿,山的周围有墨绿色的说不出名的十多种植被十分繁茂,仔细看观察所的位置后,我十分佩服选定观察所人的聪明和智慧。正面向越方阵地的方向,开有只能伸出观察器材的一个小通孔, 里面大小只能容纳三、四人。通向观察所的唯一通道是条只供一人独行的便道,上下很陡峭,上山几乎是爬坡而行。我气喘吁吁地爬上去后,高镇向我介绍,一号观察所周围曾落过越军无数的炮弹,但每发炮弹打高了,就翻山而过,打低了,炮弹便落在半山腰上,三年多时间里,一号观察所始终未被发现。高镇正兴致勃勃给我介绍情况时,突然,从观察所里发现活动目标出现。我急忙伸首到另一具近一人高的望远镜里观看。望远镜里清晰的看见敌人。原来,对面越军阵地的山坡上,一溜走下约二十多名越军。高镇忙抓起旁边的电话摇响二营炮阵地报告了对面的距离方位。瞬间,敌群里炸起一团白烟,敌人四处逃散。一发炮弹落地,敌人误认为我军再不会发射炮弹,又从草丛中爬出来急速下山。高镇修正表尺数据后,又一次从电话里向二营报告了情况,两个连8门炮随着口令声,齐声怒吼,8发炮弹呼啸着飞向敌阵,人群中一大团浓烟弥漫,越方丢下七、八具尸首,纷纷逃窜。望远镜里对方衣服上钮扣都看得很清楚。这是我有生以来近距离的观看实战的场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炮兵指挥观察所愈是潜出隐蔽、靠近观测,愈能提供准确的打击目标坐标参数。军中称他们为“千里眼”。

(图1为炮兵侦察兵高镇在前沿观察所;图2为炮兵侦察英雄冯中江烈士在前沿简易观察所战斗场景)





苍龙牛子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对越战争优秀影片《闪电行动》!

一般来说炮兵侦察兵为炮兵阵地提供准确目标参数的手段有两种。

一是在通过前方观察哨和雷达搜索目标发现敌炮群,然后用激光测距仪测出距离报告炮兵阵地。如果是在测距仪失灵的情况之下,采用手工作业的方法,通过目测计算出目标距离在报告炮兵阵地。



但是这种观测方式有时会受到地形地貌和不良天气的影响,那么最后就不得以采取派出小股侦察分队深入敌后进行实地侦察!

电影《闪电行动》是一个发生在对越作战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对于炮兵侦察兵是如何为炮群提供准确坐标参数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说明。

影片一开始,我方坦克带着隆隆的轰鸣声冲向敌人的阵地,紧随后面的我方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奋不顾身的向敌人阵地发起冲锋。

当参谋长向师长报告已经突破了敌人第一道防线的喜讯时,从敌人阵地方向发射来了大口径火炮的打击。

我军遭此突然重炮打击所造成的伤亡不小。

师长见状立即果断地发出命令:各观察哨注意,立即搜索敌隐蔽重炮阵地!

搜索雷达立即开机,炮兵各观察哨位立刻展开搜索。

紧接着传来了“山高雾大、透视度不良,无法发现敌重炮阵地”回答声!

于是师长果断的命令:部队暂停进攻,调整一下!

随后转身问参谋长:刘凯华在哪儿!

为了一举打掉敌人的重炮阵地,彻底消除对我军的不利影响,师部派出了以刘凯华为首的特种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找到敌人的隐蔽重炮群!

这个侦察小组由七人组成,分别是足智多谋的刘凯华、作战经验丰富惯打游击战的老手姜元,作战勇猛的梁国柱、排雷能手林小亮、大学高材生方永平、步话员李久明和刘的助手高天虎!

出发之前,师长曾问方永平:如果在战斗中你的观测仪突然失灵了,你怎么办?

方永平举起右手展示了一下回答:靠目测,可以确定距离和方位!

刘凯华随后紧接着说:这个办法小分队都学会了!

我军特种侦察小分队在经过了一番艰难的跋涉和付出了伤亡代价之后,终于按时到达了敌人隐蔽重炮群的藏身之地655高地一带。

当敌人的隐蔽重炮群出现之后,负责观察的测距员方永平身受重伤,其它各名队员都在奋力的阻击敌人的进攻。

刘凯华在消灭了越南特工队长以后,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站在山头、抬手向敌重炮阵地水平方向一举,测出自己与敌重炮阵地的距离,然后又向我炮兵阵地方向一举,测出自己与我炮兵阵地的距离,后又计算出敌重炮阵地与我炮兵阵地的距离。

刘凯华在把敌炮兵阵地的高度、方位和距离精确测算之后,用步话机报告师指挥部、再通过师指挥部传达给我炮兵阵地。


炮兵阵地指挥员随后命令:八发急速射!

大口径炮弹准确无误的落在敌人的重炮阵地中!

在消灭了敌人的重炮阵地之后,我方指战员在坦克的掩护下冲向敌人阵地,一举收复了我被敌人占领的神圣领土!


东方中华不败


你的文章真好,勾起我很多回忆,我当兵就是砲兵計算员,五十年代装备.太差了没现代先进,那时计算员,就是一塊图扳,一只B5铅笔,元规,分化板钢尺等,可现在都忘.五,六十年前的事了,但真值得回忆的,向同行老战友问好。


老糊涂15947960529


你这个问题,其实是侦察兵一个训练科目:确定目标点坐标(高程),就是对于一个无法到达的点,如何确定坐标(可以到达的,叫做确定站立点)。如何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极距法(已知自己坐标,可以获得现地方位以及到目标点的距离)、交会法(需要侧方观察所配合,分别测量到目标点的方位,利用三角运算得出结果,不需要测距器材)等。数学原理不难,难的是测量和计算的速度以及精度。


小游说说


炮兵现在都是间接瞄准射击,就是现在电影或者电视里边,这边报各种参数,操炮的把炮摇起来,使炮管成多少角度,然后装填,拉火。

指挥炮兵的指挥所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前方观察所,还有就是基本指挥所,,基本指挥所是和炮阵地部署在一起,什么标图计算都是这里,观察所则是炮兵的眼睛。

炮兵观察所一般包括目视观察,就是什么方向盘,炮队镜,望远镜什么的都是目视观察设备,除了目视观察设备还包括声测设备,就是利用火炮发射时的声音来进行观测。一般炮兵观察所会沿着本方的前沿阵地部署3个以上,通过观察所对于同一个目标进行观测,利用三角法来确定目标的具体方位,在地图上标出,并计算出相应的射击诸元,提供给火炮。

观察所和指挥所之间一般是通过有线和无线的通讯设备联系,无线设备通讯联系迅速,但是保密性差,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有线通信架设线路的时间长,但是保密性好,所以通常这两种通讯方式都保留。

前方观察所的数据报回指挥所以后,一般会有一个计算兵计算各种数据,据原来的一个军旅作家回忆,一般计算兵都是城市兵,文化比较扎实,数学学的比较好,而像假设有线线路的活都是原来的农村兵兵干,他们比较能跑。计算兵通过计算盘和计算尺计算,现在有的开始使用计算机,由于计算弹道的参数比较多,一般的计算器根本不能胜任,所以还是会设计一些计算盘和计算尺来干这个事,现在的确是开始使用计算机了,但是电子计算机有可能会出各种故障,所以计算盘和计算尺的操作还是一项必须的技能。计算兵如果算错了,那炮弹肯定是打不准目标了,要么打远了,要么打到自己阵地上了。

不过在射击之前,炮兵通常会进行试射,如果是第一发你打近,第二发打远,这种情况叫做跨射,第三发就会直接命中目标了。对于在前方观察所目视观察范围以外的目标,通常由炮兵校射飞机进行校射,现在也可以用无人机来进行校射。

而做到这些事情的一个前提是有一张非常准确的地图,没有准确的地图,前方的准确观察后方的精确计算都是没用的,原来解放军就发生过由于地图的误差,炮火打到了自己人头上的事情。


有痰


我当过侦察兵,后来也干过阵地指挥,我觉得你提的问题和有些人的答案已经严重泄密了


随风飘1305143


楼上的都说得非常的专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