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讲究”多

前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走入了误区——教学不能很好地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时甚至还会把简单的问题越教越复杂,让学生越听越迷糊,抓不住重点。没有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其低下。我开始考虑,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并将课堂还给学生?恰在此时,我无意中在网上看的一节“微型课”,令我茅塞顿开。

微型课具有“具体而微”的特点,因为要在10到2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所以不要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但更注重突出课堂的重点,追求教学环节的紧凑和有效。它虽然时间简短,内容单一,但也要讲究课堂结构。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在座的听课教师或学生明白你是怎样突破教学中难点的,这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型课更着重呈现上课的过程、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安排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在对微课的探索中,我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问题一:超时。由于授课内容不是教材中现成的内容,无法从教学参考书中直接获取教案,所以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我感到无从下手。尽管做了充分准备,在课堂上仍然把握不好教学节奏,结果,时间到了课还没有讲完。

问题二:教学目标不明确。仅有15分钟的授课时间,应该使学生学会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我心中没数,所以上课时也比较紧张。

问题三:重点不突出。微型课的内容,有些是很具体的一个问题,有些可能只是一篇课文的题目。可我却讲得面面俱到,在15分钟的时间内,好像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了,可好像什么都没有讲清楚。

问题四:没有亮点。由于微型课时间简短,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我平铺直叙,既没有深入浅出的讲授、细致入微的剖析,也没有激情四溢的朗诵,更没有使用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课堂平淡乏味。

问题五:教学方式不恰当。微型课的教学主要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体现和检测,教学方式要符合微型课的课堂情境和教学特点,要真正能够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准。可是我却犯了大错,我认为根据微型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当然是以单纯的讲授为主。而实际上除单纯的讲授课题内容之外,还可以激情朗诵,可以设计问题,可以引发思考,可以深入探究等。

问题六:切题慢,没小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课也要具备“新课导入—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小结评价”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所以授课时入题要简洁,三言两语就直接进入正题,否则会耽误时间。最后一定要有小结,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可惜的是,由于我没有经验,切题时绕了弯子,最后因为时间快到了,就匆忙收尾了事,没能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

通过对自己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反思,我逐步摸索出制作优质微课的一些经验,特别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六个要点。

要点一:知识点要小而精。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某个内容的重难点。我们要注意尽量在短时间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避免过多过杂,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要点二:准备充分,内容紧凑。录制微课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这样才能让十几分钟的课程内容更紧凑。不说没用的话,不说重复的话(重点、要点除外),不说“然后”“嗯”等口头语。

要点三:注重细节。微课操作的一些细节,会影响微课呈现的效果,需要注意。比如如果有鼠标在屏幕上乱晃,就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录制微课要选择安静的环境,不要有噪音;如果有现场背景出现,环境一定要是符合教学内容的场景,等等。

要点四:切入要迅速。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应避免时间到了,课还没有讲完。切入课题时,要力求新颖、迅速、直切主题,以便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

要点五:结尾要快捷。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重要内容的理解。同时因为时间的限制,结尾要快捷、重点突出,最好用几个简单、易记的短语来总结。

要点六:突出亮点。微课不能一味平铺直叙,这样就失去了提升教学水平的这一目的。微课短小,要使自己的教学亮点突出。可以是激情澎湃的朗读,可以是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等等。总之,一节好的微课要能体现出教师个人的独特亮点。

微型课真是看似水浅无波,实则深不可测啊!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安庄镇中江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12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