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温兆伦22


“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蒋中正挽吴佩孚联

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4月22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县。吴父名叫吴可成,是当地一个小商人,依靠祖上传下来的杂货店维持全家的生活。


吴佩孚6岁时,其父将他送到当地私塾学习,因为聪明好学,深得先生喜爱和器重。12岁里,吴佩孚已经读完四书五经,完成了基本的旧式教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


然而厄运很快降临,1885年,吴父因病去世,年幼的吴佩孚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依靠祖传的杂货店艰难生存。当时正值清末,山东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灾区,再加上官府盘剥,兵匪横行,吴家开始入不敷出。


这时驻扎蓬莱的清军水师营正在招收16岁到20岁的青年为学兵,每月的军饷为二两四钱白银。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吴佩孚就虚报年龄加入了水师营,成为一名年轻的学生。吴母心疼儿子,不愿意让他当兵。在母亲的苦劝下,吴佩孚在1891年离开军队,来到登州府拜著名学者李丕森为师,继续求学。就在吴佩孚学习期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山东被日军占领。眼见侵略者在自己家乡抢劫奸淫,无恶不作,吴佩孚深受刺激,他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896年,吴佩孚参加了山东登州府的科举考试,高中丙申科第三名,顺利得到了秀才的功名。可此时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这时的秀才头衔也不像旧时那样光彩。在此期间,吴家又有悲剧发生,吴佩孚的新婚妻子王氏染病去世,这让与妻子伉俪情深的吴佩孚深受打击,之后的十三年里他始终没有续娶。


当时山东是列强销售鸦片的主要地区,烟台、青岛、济南、登州等地遍地都是贩卖鸦片的烟馆,很多人因此而家破人亡。刚刚遭遇丧妻之痛的吴佩孚无处排解情绪,也染上了吸毒的恶习。不久,吴佩孚发现花销越来越多,这才清醒过来,跑到烟馆吵闹。冲突之下,吴佩孚带着朋友砸了烟馆,这可给他惹来了大祸,烟馆老板告上衙门,准备抓捕吴佩孚。吴在朋友的掩护下逃往北京,官府以“行为不检,有辱斯文”为名革除了他的功名,吴佩孚靠科举飞黄腾达的理想彻底破灭了。


在北京,吴佩孚举目无亲,仅有的一点儿盘缠也很快花光了。为了谋生,他卖过字,也给别人算过命,饥一餐饱一顿的,日子困苦。


1898年,驻扎在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奉命招兵,扩充队伍。曾经在家乡当过水师营学兵的吴佩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找到在北京做生意的党兄吴亮孚借了一笔钱,然后转道天津,加入了隶属武卫军的聂士成部,当了一名普通的大头兵。尽管幼年时接受过简单的军事训练,但吴佩孚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文人,他的军事动作不如同僚标准,经常遭到主官的责罚。再加上当时军队中的士兵清一色为文盲,秀才出身的吴佩孚在其中不但找不到认同感,反而被众人视为异类,很受排挤。


不过知识改变命运在任何年代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佩孚发现上司郭绪栋在公文中错用了一个典故,就随手加以改正。郭绪栋知道后,就和吴交谈起来,得知吴是秀才出身后,郭绪栋大为惊奇,开始和吴佩孚有了交往。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好友,还结为把兄弟。


在郭绪栋的大力推荐下,吴佩孚很快就从普通士兵转任文书。军队中的文书相对清闲,平时抄抄公文,帮着士兵写写家书就行了,薪水还算不错。可胸有抱负的吴佩孚志不在此,他努力学习,准备报考军校。


1901年2月,吴佩孚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开始了军校生涯。当年9月,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平武备学堂也成了袁世凯养军官的地方。不久,袁世凯将开平武备学堂迁到保定,成立了北洋武备学堂,吴佩孚也跟随前往保定,学习了一年多的测绘科。毕业后,吴佩孚授衔中尉,被派到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任职。

谍海风云

1904年,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利益和特权,日本和俄国这两个新老帝国主义爆发了日俄战争。当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兵力、装备和防御工事都强于日本,后者只能通过准确的情报进行一场搏命的战争。


为了获取俄军的准确情报和东北的地理图册,日本人找到了亲日的袁世凯,请后者提供一批熟悉东北环境、精通测绘的人员辅助日军。袁世凯就从北洋武备学堂和公所参谋处挑选出二十个年富力强的参谋交给日本人,吴佩孚就是其中一员。


日本人将吴佩孚等中方人员和三十名日本间谍混编,然后全部派入俄军控制下的大连、旅顺进行间谍活动,刺探俄国远东舰队的情报。这时,吴佩孚精明强干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他几次潜入港口附近,准确地探听到了俄军的虚实,甚至日本间谍也称赞他是天生的特工人才。


不过夜路走多了还是会出事。在吴佩孚最后一次潜入奉天附近的新民府时,被同伙出卖,俄国士兵将他抓了个正着。俄国人对他拳脚相加,带他交代从事间谍活动的事实。吴佩孚咬紧牙关,拒不承认,坚称自己只是个小贩。


俄国士兵见撬不开他的嘴,就以间谍罪判处吴佩孚死刑,押送哈尔滨枪决示众。就在押送的路上,吴佩孚趁着看守的士兵酒醉疏忽,从奔驰的上一跃而下,躲在路边的草丛中逃出生天。随后,他返回间谍的联络点,向日本人汇报了自己的遭遇,主持对俄情报工作的日本使馆武官青木宣纯对其大加称赞,授予他六等单光旭日勋章一枚,并将他推荐给了北洋陆军第3镇编制,也就是吴佩孚此后追随数十年的“恩主”曹锟。

北洋新星


来到曹锟手下后,吴佩孚自觉找到了用武之地。首先,他的顶头上司曹锟是布贩出身,一身江湖习气,却特别看重颇具文人气质、胆识过人的吴佩孚,将其作为心腹来培养;其次,北洋陆军第3镇也不是一般的军队,它是袁世凯在北洋大臣任上精心创立的六镇军队之一,虽然排名第三,战斗力却号称“北洋之雄”。


在后来的“二次革命”中,北洋系统的军官就曾叫嚣国民党的军队若能打垮第3镇,北京都可以让给孙中山,可见该部在北洋军队中的地位。


能在这样一支凶悍的部队中供职,冷硬骄傲的吴佩孚自然满意,觉得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吴佩孚刚一进入第3镇就被任命为炮兵第3标第1营管带(相当于营长),军衔晋升为上尉,他的军旅生涯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急调第3镇入关,负责天津、北京、保定一带的防御任务。当年11月,北洋第3镇中的部分军官准备哗变,他们打算先杀死曹锟,然后夺取部队。


吴佩孚发现了端倪,密报给了曹锟,吓得半死的曹锟赶紧进行内部清洗,这才没丢掉脑袋。事情过后,曹锟对吴佩孚非常感激,认为后者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公开表示有他曹老三在第3镇一日,吴佩孚就会被大大地提拔。


1912年1月,北洋第20镇新军军官施从云、王金铭等人领导发动了滦州起义,以响应武昌的革命军。当时袁世凯正利用清政府和南方的革命党讨价还价,不希望前者过早倒台,就派出曹锟的第3镇进攻滦州,最终扼杀了这次起义。


1912年2月12日,渔翁得利的袁世凯逼宫成功,清朝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宣统皇帝正式退位。第二天,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请袁世凯南下南京接任职务。


袁世凯知道南方是革命党的势力范围,坚决不肯南下,孙中山就派出以蔡元培为首的特使督促其南下。这下袁世凯急了,他指使曹锟、吴佩孚发动所谓的兵变,恐吓特使。曹、吴二人相当卖力,他们派出数千名大兵在特使下榻的东安门一带大肆抢劫商铺,枪声响彻云霄,受惊的几位特使仓皇从窗户跳出,在墙根底下蹲了半宿。


兵变的政治效应立竿见影,袁世凯有了不走的借口。受了惊吓的南方使团也领教了北洋军的厉害,只好作罢。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做出决定,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目的达到,袁世凯重赏麾下的诸位“演员”,曹锟被晋升为陆军中将,吴佩孚也被提升为炮兵3团团长,进入北洋军中层军官的行列,这一年吴佩孚已经38岁了。

扶摇直上


1913年3月,国民党总理宋教仁在上海遇刺,种种迹象表明袁世凯有重大嫌疑,孙中山发动了反袁的“二次革命”。吴佩孚跟随曹锟前往江西进行镇压,曹锟因功升为长江上游警备司令,吴佩孚则出任师部副官长。


两年之后,袁世凯密谋称帝,曹锟这样的北洋嫡系自然是全力劝进。1915年2月,袁世凯正式称帝,曹锟被授予爵位,吴佩孚也被提升为第6旅少将旅长。不久,蔡锷将军在云南发动了护国战争。曹、吴二人率军赶赴四川,围堵护国军。


在一次战斗中,曹锟一时大意,被护国军诱入峡谷之中重重包围,幸亏吴佩孚率领几十名骑兵冒死营救,曹锟才得以逃出生天。此后,曹锟对其更为器重,将吴佩孚的战功禀报袁世凯,已经焦头烂额的袁世凯立刻晋升吴佩孚为陆军中将。


然而历史的潮流终非人力所能阻挡,兵力、武器均不占优势的护国军屡战屡胜,吴佩孚劝说曹锟保存实力,以待时机,在四川前线与护国军形成对峙态势。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声讨声中病死,北洋中由此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别,这样的乱世也给了吴佩孚这样的枭雄莫大的机会。当年7月,曹锟率部返回保定,在吴佩孚的协助下,其基准武力第3师迅速扩编为九个混成旅六万余人,为直系军阀日后问鼎中央打下了基础。


1917年初,总统黎元洪和皖系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徐州地方军阀张勋趁机进军北京,拥戴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复辟。段祺瑞随即组织“讨逆军”进攻张勋,曹锟被任命为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吴佩孚部一马当先,一路攻占涿州、良乡,率先从彰仪门攻入天坛,将张勋派驻在天坛的三千辫子军一举击溃,张勋本人逃到荷兰使馆避难。


曹锟因讨逆有功,被段祺瑞任命为直隶督军,吴佩孚也水涨船高,出任第3师师长,成了直系中的头号战将。


赶走了张勋,直系头号人物冯国璋出任代理大总统,段祺瑞重任总理。由于这对军阀组合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西南实力派的支持下发动了护法战争。


这次吴佩孚独领大军,率领第3师前往湖南与护法军作战。凭借良好的训练和优良的装备,吴佩孚部连下岳州、长沙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湖南,吴佩孚也被直系政客称为“常胜将军”。可就在此时,段祺瑞打起了小算盘,将湖南这块地盘赏给了心腹张敬尧,而吴佩孚只得到了一块二等大绶宝光嘉禾勋章。


吴佩孚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打仗,皖系发财,这如何忍得下去?当年6月,在攻占湖南战略要地衡阳之后,吴佩孚发表和平通电,这为他赢利了举国上下的赞扬之声。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吴佩孚做出了军阀中少有的举动——他公开发表通电,声援学生的举动,反对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不管这一举动是基于义愤、民族感情使然,还是为了拆皖系的台、出于政治考虑,这一举动在当时确实得到了国人的认可,吴佩孚也成为报纸争相报道的风云人物,得到了“爱国将军”的称号。


当年年底,冯国璋病死,曹锟接班成为直系的一号人物,而吴佩孚成为直系武装的实际领导人,这一文一武器成为直系的掌舵人。


1920年,规模空前的直皖战争爆发,直奉军阀联合倒段。刚从湖南急行军赶到河北的吴佩孚出任前敌总司令,率领直系主力在涿州、固安一带与皖系边防军展开激战,他采用侧翼包抄的战术,一举击溃皖系曲同丰、段芝贵的部队,皖系军阀经此打击一蹶不振,段琪瑞也通电引咎辞职,直系军阀成为中国头号军阀集团。


战后,曹锟被徐世昌政府任命为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吴佩孚为副使,并受封上将军衔,成为中国军阀中的新贵。

盛极而衰


直皖战争刚刚结束,曾经好得穿一条裤子的直奉军阀之间又出现了矛盾。奉系老大张作霖觉得直系占了大便宜,山东、河北、北平、河南等地盘都归了曹、吴,吴佩孚觉得张作霖这个马匪贪得无厌,吞下热河、绥远、察哈尔不算,还扶植亲日的梁士诒组成内阁,压缩直系在中央的话语权,双方都磨刀霍霍,准备决一死战。


1922年4月22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反观直系这边,总共只有不到十万军队,武器装备也不如奉军,不少外国武官都认定此战奉军必胜。


可用兵老辣的吴佩孚知道奉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形势不利必然全线崩溃。于是,吴佩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以部分兵力在固安、永清、长辛店一线节节抵抗奉军,拉长后者的补给线,然后以精锐部队奔袭数百里,一举捣毁了奉军后方的补给站。


这下前线的奉军炸了锅,扔下武器就开始后撤,十二万大军最后逃回关外的还不到五分之一,大批的武器装备也都便宜了直军。要不是奉军“五虎将”之一的郭松龄死守山海关,再加上英、美、日等国的干涉,奉系的历史也许就终结在吴佩孚的手中。


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让吴佩孚名声大噪,他的直属部队扩充到了五个师十余万人,下辖的地盘也包括了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数省之地。当时吴的指挥部设在河南洛阳,各地的军阀纷纷在此建立办事区,以便与其“沟通”,以至于时人称洛阳为“西宫”。


1924年4月,吴佩孚五十大寿之时,各地军阀、政客、文化名人、外国使节数百人纷纷前往洛阳为其祝寿,康有为还亲笔写下一副对联作为寿礼,联曰:“牧野扬鹰,百岁功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而作为直系背后的大靠山,美国人也相当看好”吴大帅“,不但让吴佩孚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记者还预测吴佩孚是最有可能一统中国的人物。


可后来的事实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内部日渐骄横,一直想当上大总统的曹锟用贿选和武力威胁的方式”圆梦“成功,成了民国历史上的第六位大总统,这下就把皖系、奉系逼到了一起,后者很快联合南方的护法军政府组成了反直同盟。


1924年9月,奉军再度南下,直奉双方五十多万大军在山海关展开激战。就在吴佩孚在前线督战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率领部下三万多人突然杀回北京,先将大总统曹锟囚禁,接着发表了倒直宣言。


这下吴佩孚可傻了眼,北有穷追不舍的奉军,南有据城而守的冯玉祥部,再加上趁火打劫的山西军阀阎锡山出兵石家庄和皖系将领郑士琦截断津浦铁路,吴佩孚四面受敌,遭遇惨败。幸好老对头段祺瑞还念点香火之情,在塘沽为吴佩孚安排了一条军舰,吴佩孚才能得率残部逃至河南,此后实力再也没有恢复到全盛时期的规模了。

终不投日


1926年4月9日,曹锟被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释放,他赶到河南投奔吴佩孚。两个几十年的老友见面,相对无言。不久,曹锟前往天津老家寓居,1938年5月17日因病去世。


退出北方之后,吴佩孚仍不死心,他利用张作霖和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又与奉系联手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者被迫退往西北,冯玉祥也宣布下野。


这样一来,直系的光景似乎又好转起来,可惜这一切只是镜花水月罢了。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首选的进攻对象就是盘踞在湖北、湖南、河南一带的吴佩孚部。


此时的直系已是日薄西山,吴佩孚勉强组织了十万大军对抗北伐军。可他那支只为军饷作战的部队根本不是有着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北伐铁军的对手,一败汀泗桥,二败贺胜桥,最后连武昌城都被北伐军攻占,吴佩孚逃往河南信阳。


不久,山穷水尽的吴佩孚宣布下野,在四川军阀杨森的庇护下过起了寓公的生活。


1932年1月31日,吴佩孚从四川来到北平定居。当时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正执掌北平军政大权,他对吴佩孚较为尊重,不但将东四什锦花园胡同的大宅院送给后者,还每月拨出数千大洋作为吴佩孚的生活费。

这时的吴佩孚已年近花甲,平时养鸟种花,研究佛学度日,再无昔日的傲气与戾气。可树欲静而风不止,野心勃勃的日本人正在华北物色代理人,在他们看来,曾经叱咤一时的吴佩孚就是扶植的最佳人选。


很快,日本人找上吴府,表示愿意无偿提供步枪十万支、机枪两千挺、火炮五百门,再加上数百万的资金,帮助吴佩孚东山再起。一向以关羽、岳飞为偶像的吴佩孚在兵败之是不肯进入租界,哪里会为日本人的“画饼”而出卖祖宗,所以当即断然拒绝。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华北大片土地,急需一个有威望的人物出任伪政权的头目,在日本人看来,吴佩孚远比殷汝耕、齐燮元等人更有号召力。一时间,日本驻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华北派遣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连带着大批汉奸说客先后登门,可吴佩孚咬紧牙关,就是不肯答应,终保大节无亏。


1939年12月,吴佩孚因吃羊肉饺子引发牙痛、发烧,经过日本人强行介绍的牙医诊治后猝死于家中,时年65岁。这位谤誊满天下的秀才将军走完了他复杂的一生!


根据吴家人后来的回忆,吴佩孚很可能是被日本医生故意害死。回顾吴佩孚的一生,有过穷兵黩武和镇压劳工的污点,这也是那个时代军阀共同的黑色印记,也有过不出洋、不入租界、不卖国求荣的坚持,其是非功过自有历史的评判。


八零印記


吴佩孚绝对是北洋系第一杰出人物,近代史上第一流的枭雄。论政治军事能力,个人觉得近代史上没几个人能超过他。

1、吴佩孚军事能力出众,是当之无愧的北洋第一猛将。

比如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吴佩孚仅用了三四天时间,就击败了段祺瑞精心训练的皖系大军。段祺瑞这位仅次于袁世凯的北洋二号人物,从此失去实力,被迫下野。此时,吴佩孚还仅仅是北洋第三师的师长。

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又击败了北洋另一枭雄——东北王张作霖。此次吴佩孚兵力、装备条件都是弱于奉军的。但凭借吴佩孚灵活的战术,同样几天之内就把张作霖打回了老家。

吴佩孚还跟川军、湘军等都交过手,同样取得胜利。

吴佩孚治军纪律严明,作战灵活多变,经常亲临险境、扭转战局。对他的军事才华,各方人物都是很佩服的。

直系军阀以冯国璋、曹锟为首,但真正的灵魂人物,却是吴佩孚。

2、吴佩孚不仅军事能力出色,政治才华同样优秀。

吴佩孚只是北洋后辈,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是出色的政治能力。比如吴佩孚大力支持五四爱国运动、支持召开国民大会、支持工人运动、并且强烈反对日本的入侵等。这些表现给吴佩孚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当时很多国人都把吴佩孚视为中国的希望。

吴佩孚善于赢得舆论支持,并善于利用舆论打击对手。段祺瑞、张作霖都得到过日本人的支持。吴佩孚利用这一点,大力推动舆论。所以在与段祺瑞、张作霖作战时,人心都是站在吴佩孚这边的。这也是吴佩孚能够击败段祺瑞等人的重要原因。

3、吴佩孚的缺点:愚忠

曹锟是吴佩孚的老师、上级,吴对他极为忠心。但曹锟缺乏主见、目光短浅、贪慕权位,并不值得吴佩孚的忠心。吴佩孚各种进步主张,大多没有得到曹锟的支持。曹锟的各种不得人心的举动,如贿选总统等,吴佩孚都屈从了。这些事最终拖累了吴佩孚的名声。

若是吴佩孚能取曹锟而代之(或者把曹锟架空),他自己是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的。名声也会更好一些。

吴佩孚可以说是北洋军阀中第一风流人物。本来他是有希望成为一正面人物的。但是却出身于北洋这个大染缸中,尤其是摊上了曹锟这个老上司。结果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军阀。若是吴佩孚晚生一二十年,离开了北洋这个负面环境,他是很可能会成为抗日名将,甚至是朱德、贺龙这样的开国将帅(朱德出身云南军阀,贺龙出身绿林)。


国史拾遗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7月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2年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48岁的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使张作霖12万人的奉军败北山海关外。赫赫武功让吴佩孚声名鹊起。这个有着"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的直系军阀被当成"中国最强者",于1924年9月8日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是时,吴佩孚掌握着直系最多的兵力,拥兵数十万,虎踞洛阳,其势力影响着大半个中国。人们普遍看好吴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前往山海关督战,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

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贤二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

吴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


官破晓


吴佩孚(1874-1939),山东蓬莱人,字子玉,民国前期重要军政人物,北洋政府“孚威上将军”,南京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一级上将。要想评价吴佩孚,恐怕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词:

1.北洋军阀

吴佩孚是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受遇于直系前辈曹琨,曹琨任北洋第三镇统领时发现了吴佩孚是个人才,一路提拔,吴佩孚也一路立功,直到升到巡阅使的高位,在直系内部地位仅次于曹琨,由于直接统兵指挥直系部队,实际权力影响力不亚于曹琨,人称“曹吴”。既是军阀,当然就要割据,就要混战,就要争地盘,就要镇压工人运动,这是其立场决定的,无关人品和道德。其实他也想统一,只是没有那个机遇和实力。

2.军事家

吴佩孚较之同时代的军阀,军事才能应该算是一个佼佼者,因此有常胜将军之称。从1918年武力进攻南方一路打到湖南就开始全国闻名,彼时他不过是师长。之后1920年指挥直皖战争,1922年指挥第一次直奉大战都取得了胜利,直系也到达鼎盛,掌控了北京政府,曹琨更是在1923年当上了大总统。吴佩孚更是声名远扬,1924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就是吴佩孚,并注释“中国最强者”。吴佩孚练兵得法,军纪严格,善于用兵,是其成功的关键。当然,吴也打了败仗,第二次直奉大战由于冯玉祥倒戈而失败,北伐战争中更是惨败于国民革命军,因为时代不同了。

3.秀才

吴佩孚中过前清的秀才,那时秀才比我们想象的要难考的多,所以吴佩孚也是具有较强诗文功底的,毛笔字写的也很好,至今在收藏市场有卖。因此吴佩孚有“秀才大帅”之称,他的反对者有句口号“秀才不倒,大事难成”。吴佩孚也有自己的著作传世,还给自己的部队用《满江红》词牌填写了军歌,其水准是狗肉将军张宗昌这样的“诗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可算是一代儒将。

4.君子

吴佩孚曾自撰对联抒发志向: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尤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应该说吴佩孚做到了,在当时和现在都不容易,算得上品德无亏。特别是他晚年还保持了民族气节,在侵华日军的威逼利诱之下,未有屈服,拒绝出任伪职。董必武对他曾有一个比较公道的评价如下图:


文综史组


北洋军阀留给人的一般印象一介武夫,凭借着武力操纵了北京政府的实际权力,但是实际上北洋军阀并不是如此,他们一般在前清时期就受过比较好的教育,只是政权鼎革,他们掌握了兵权,从而成为称霸一方的军阀,像张作霖那样出身草莽的是少数。在这些军阀当中,吴佩孚更是一个特例,他是前清的秀才,因此在民国政坛,吴佩孚也被称为“吴秀才”。吴佩孚还上过美国的《时代周刊》,在当时许多美国人眼里面,吴佩孚就是当时中国的象征和代表。

吴佩孚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呢?

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身材矮小,据说不超过一米六,因此有人曾经称呼吴佩孚为“吴小鬼”。吴佩孚早年因为在家乡得罪了大户人家,不得已离开家乡,到军队中谋职,因为他是一个秀才,所以在军队中很快就被推荐上了军校,做了军官。

吴佩孚最崇拜成吉思汗,在练兵的时候也模仿成吉思汗,吴佩孚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了自己的亲军部队-怯薛军,所以吴佩孚也相应的把自己曾经任师长的第三师看作自己的亲军部队,第三师的士兵员额一度高达三万多人,在直系部队中是绝无仅有的。吴佩孚还非常注重部队的纪律,这在北洋军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因而吴佩孚所训练的军队是北洋系中最吃苦耐劳的,最遵守纪律的。

吴佩孚也是一个有着极强政治理念的人,他出身于民间,因此也比较同情普通民众的生活,20世纪20年度,吴佩孚一度主张过“劳工神圣”,也因此成为苏联早期寻求的在华合作者,不过后来因为时势的迁移,吴佩孚放弃了之前的立场。

北伐战争开始后,吴佩孚成为了北伐军最主要的进攻对象。北伐军的进攻策略是“专打吴佩孚,不理孙传法,联合张作霖”。

吴佩孚被北伐军大败后,隐退政坛,在北京做了寓公,1937年日军占领了北平之后,准备请吴佩孚出山,组织汉奸政权,但是被吴佩孚给拒绝了。吴佩孚后来也因为得罪了日本人而丧命。

以吴佩孚为代表的北洋高级军阀(区别于王揖唐、王克敏、梁洪志等二流军阀)晚节基本上都是没有问题的,吴佩孚如此,段祺瑞如此、曹锟亦是如此。


青年史学家


蓬莱秀才吴佩孚!大名鼎鼎的人物,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中国第一人!他的文采相当了得,毕竟是秀才出身,当时只要他一发文,舆论就会一边倒支持他,可以看出他的文采造诣有多深。吴佩孚的一生有三件事请比较重要:第一、打赢了第一次直奉战争,把张作霖赶出了关外,与曹锟共同掌控北洋政府,政治地位如日中天!第二、因冯玉祥的叛变,导致第二直奉战争的惨败,在逃避冯玉祥与阎锡山的围剿中一夜白头,第二次直奉战争成了吴佩孚人生的分水岭,他从此走下了神坛。第三、阻止了当时国会议员们要拆掉紫禁城三大宫殿建西式大厦的行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如此壮丽堂皇的紫禁城,不要忘记,当年是吴佩孚致电给总统、内阁总理、财务总长和内务总长四人,反对拆三殿的。随后吴佩孚又通过报纸刊登了自己反对拆殿的电报,立即得到全国的响应,正是在吴佩孚的极力反对下,故宫三殿才完整保存了下来。


勤农亭


吴佩孚,这个曹锟之后直系军阀最大的实力派人物,曾经是个沾满我党人和工人群众鲜血的刽子手,曾经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二、七大罢工”。却于后来兵败下野后,寓居北京期间,坚决不进外国租界,不接受外国的贷款和支援,对于日本人提出提供十万支步枪等军火物资助他东山再起的提议,更是严辞拒绝。

吴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太少见了)

吴佩孚在民族危急关头拒当汉奸,是与他个人的经历分不开的。首先,吴佩孚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熟读经书,对孔孟之道极为熟捻。儒家思想对国家、民族的强调以及对国人爱国情操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北洋军阀中的“儒将”,他喜用儒家的“忠、孝、礼、义”训练部属;在民族大义上,较之其他军阀,吴佩孚也有更清醒的认识。后来他拒绝日本人的威逼利诱,被日本医生害死。


李三万的三万里


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4月22日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市,父亲名字叫吴可成,是一名小商人,吴佩孚6岁入私塾,因聪明好学深受先生喜爱,12岁读完四书五经,在当地是一名小有名气的神童。

1885年父亲病逝,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为减轻家里负担,吴佩孚虚报年龄参加了清军水师营。

1891年离开军队,拜著名学者李丕森为师,继续学习。

1896年参加山东登州府科举考试,考中秀才,这时吴佩孚新婚妻子王氏病逝,吴佩孚深受打击,导致之后的13年始终没有再娶。心情悲痛的吴佩孚开始抽鸦片,后来当发现自己的花销越来越多后,吴佩孚便清醒过来,带着朋友将鸦片馆砸了。

1898年继续入伍当兵,

1901年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

1904年日本找到亲日的袁世凯,希望他提供一批熟悉东北环境的,精通测绘的人员来辅助日本,于是袁世凯从武备学堂挑选了20人,吴佩孚就是其中一位。这些人全部被派送到俄军控制下的大连、旅顺进行间谍活动,刺探俄国运动军舰活动,这个时候吴佩孚的精明能干便突显出来了,受到日本间谍高度的赞扬。并将吴佩孚推荐给了曹锟。

曹锟非常其中具有人文气质、胆识过人的吴佩孚,将他当成心腹来培养,吴佩孚被任命为炮兵第三标第一营营长,军衔上尉。

1913年,国民党总理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袁世凯有重大嫌疑,于是孙中山发动了反袁的二次革命,吴佩孚跟随曹锟前往江西镇压,曹锟因此升为长江上游警备司令,吴佩孚则出任师部副官长。

1915年,袁世凯称帝,吴佩孚被提升为第六旅少将旅长。

1917年,出任第三师师长,成为了直系武力中的头号战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佩孚公开支持学生的举动,这一举动得到了很多国人的认可,也因此得到了“爱国将军”的称号。

1920年,被封为上将军衔。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奉系张作霖12万大军被吴佩孚不到10万大军打败,12万大军逃回关外的不到五分之一。

1924年,吴佩孚五十大寿之时,各地军阀、文人、外国使人纷纷前往洛阳为其祝寿,康有为亲自写了一副对联作为寿礼,“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此时在直系,曹锟被称为老帅,吴佩孚被成为大帅或者玉帅。此时的美国也很看好吴佩孚,让他上来《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记者还预测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物。

然而盛极则衰,1924年,奉君再度南下,正当直奉双方50万大军在山海关打的正酣时,直系将领冯玉祥带领三万人突然杀回北京,将大总统曹锟囚禁,北有奉军,南有冯玉祥,再加上趁火打劫的山西军阀阎锡山,吴佩孚四面受敌,最终全军覆没,吴佩孚率领残军逃到河南。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首选进攻对象便是在湖北、湖南、河南一带的吴佩孚部队,吴佩孚勉强组织的10万大军根本不是有着执着信念,敢于牺牲的北伐军对手,最终吴佩孚逃到河南信阳,宣布下野,在四川过着平淡的生活。

1932年吴佩孚从四川来到北平定居。这个时候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执掌北平军政大权,他很佩服吴佩孚,便赠送他豪宅和每月数千大洋的生活费,年近花甲的吴佩孚过着养花遛鸟,专研佛学的日子。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日本人找到吴佩孚,表示愿意无偿给他提供步枪十万支,机枪两千挺,火炮五百门,再加上数百万的资金,帮助吴佩孚东山再起,希望吴佩孚成为日本华北地区的代理人,被吴佩孚果断拒绝。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占领了华北的大片土地,希望吴佩孚出任伪政权的头目,吴佩孚仍然拒绝了。

1939年12月,吴佩孚因吃了羊肉馅饺子引发了牙痛和发烧,经过日本人的强行介绍的牙医诊治后,在家中猝死,时年65岁。

回顾吴佩孚一生,有着当时军阀共有的污点,穷兵黩武,镇压劳工,但是也有着不卖国求荣的坚定决心。

1940年1月,由64名壮汉抬着绣有佛字的棺在街上缓缓前行,由上万北平市民自发的跟随,长长的队伍前头刚到达天安门,队尾还在灯市口徘徊。同时在重庆,国民政府也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蒋介石亲笔书写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连当时驻重庆中共代表董必武也对其进行了深深的哀悼。


张小男


吴佩孚是北洋体系中罕见的文武双全的人物,他自幼读书,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影响,故而为人有原则有底线,比之其他军阀,是个的的确确的儒将。这也是他誓死不当汉奸最根本的原因。而他自14岁开始半兵半读,军事战斗经验自幼积累起来。又作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他图片下的说明是“Biggest man in China”,即中国最强者。他经历大小战争无数,有“常胜将军”之称,当时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董必武曾评价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起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可见吴佩孚在当时那个乱世的确是一位难得的极为清廉自律的人。但人无完人,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某些时刻的妥协是不可避免的,妥协在当时或许是一种避免更大冲突的方式。在吴对日的态度中,尽管他并不是完全抵制与唾弃,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有绝对的原则和底线,也坚守了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将领的原则和信念。乱世出英雄,我想吴佩孚不失为当时枭雄。


三联爱乐


要说民国时期人才多,那也是真真切切的,比如爱作诗的土军阀张宗昌,比如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但是还有一位军阀,也很有意思,就是秀才出身的吴佩孚。

吴佩孚最困难的时候在北京以写春联、卜卦为生,后来袁世凯在天津练兵,吴佩孚就去在天津的陆军警察队,后来日俄战争期间,吴佩孚加入了袁世凯与日本组建的“联合侦查队”从事间谍活动,在日俄战争期间立了功。

日俄战争结束升任北洋第三镇的营帐,到1911年在曹锟的提拔下,继任为团长,气候吴佩孚一直跟曹锟混,吴佩孚对于曹锟相当于徐树铮对于段祺瑞,杨宇霆对于张作霖之重要,不同的是,吴佩孚比徐树铮和杨宇霆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袁世凯当大总统并且准备复辟称帝的时候,直系军阀的曹锟极为支持,吴佩孚就劝其要和袁世凯划清界限,后来袁世凯倒行逆施称帝,导致了护国运动的爆发,作为袁世凯的心腹,曹锟被派往前线镇压护国军,吴佩孚不仅立了不少战功,还多次救了曹锟的命,曹锟还表示,誓与吴佩孚共进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各自为政,直系以冯国璋为首,皖系以段祺瑞为首,奉系以张作霖为首。

1917年张勋复辟,在讨逆军中,由于曹锟和吴佩孚部队的功劳而成为直系中的重要人物,逐渐取代冯国璋,而吴佩孚的声望也逐渐超过曹锟,成为北洋军阀的中心人物。

在1920年的直皖大战中打败皖系,北洋政府变成由直系和奉系共同控制时期,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及对北洋政府主导权的争夺,直系和奉系又发生了两次大战,第一次在1922年爆发,打的张作霖那是一个屁股尿流,吴佩孚也达到了其军事生涯中的巅峰。

1924年吴佩孚以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成为首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直系独霸北洋政权后,遭到了各方的不满,张作霖发动了第二次直系战争,由于第一次战争的失败,张作霖整军经武做足了准备,加上冯玉祥的倒戈,导致直系军阀的溃败。紧接着南方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由于吴佩孚地处两湖,是北伐的前沿阵地,最终兵败。

可以说,吴佩孚的失败史巨星陨落。

但是,兵败如山倒,此后一蹶不振的吴佩孚并没有屈从日本人的蛊惑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与不顾,由于日本未能让吴佩孚放弃民族气节,在1939年被日本人杀害。

其中,董必武对吴佩孚的评价最全面: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起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