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香的《田园合奏》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后者更加饱受非议?


《草地上的午餐》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奠基人爱德华·马奈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完成于1863年,现存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在当时饱受非议。

画面上,两位衣冠楚楚的上流社会男子和一位全裸女子一起在林间空地上席地野餐。这幅画长近3米,宽2米,这样的尺幅通常是描绘历史场景或宗教画的,然而,画中裸露的女子,就像真人一样坐在观众的面前,她神情自若,目光率直,直勾勾地望向画面外,让观众感到震撼,仿佛羞愧的不该是她,而是心存杂念的观众。

马奈曾经送这幅油画参加1863年的巴黎沙龙画展,被当时主流学院派拒绝。因为在当时,只有圣女、女神和天使才能被画成裸体,而马奈却画了一个裸体的普通人,这在当时是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

倔强的马奈将这幅画搬到了同年举办的“落选者沙龙”,不少参观者对这幅画嗤之以鼻。法国皇后欧仁妮在经过这幅画时,还用扇子拍打画面,评价《草地上的午餐》简直是“厚颜无耻”。 

而另一幅相似处很多的意大利画家提香的作品不仅好评如潮,还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作,这就是——《田园合奏》(Fête champêtre ),大约完成于1509年,现存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画面上,两个身着当时流行服饰的年轻男子和一名裸女坐在草坪上一起演奏音乐,旁边站着的另一名裸女正在往一个大理石盆里倒水。画面的远景,在优美的风景掩映下,一个牧羊人正在放羊。整个画面充满了优雅的田园风情。

在这幅画中,穿戴整齐的两名男子和赤身裸体的两名女子形成了强烈对比,但人们并未觉得有什么违和感。

这是因为,在古典主义作品中,裸女通常代表的是女神,代表理想的美。这两名女子实际上代表的是两名男青年灵感源泉和守护神。通常认为,倒水的女人是悲剧诗歌的女神,手拿长笛的是田园诗歌的女神。


画家王衍成


马奈作品

相信大家都看过提香的《田园合奏》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两幅画,无论是从构图、人物姿态等多个方面都很像,

但奇怪的是,提香受到了无数的褒扬,而马奈却历来遭受诸多嘲讽,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呢?

这里,默默就带大家回到马奈那个年代,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寻找问题答案。先简单概括下,分为两方面:

1.马奈不走寻常路,

彻底改变了裸女画的规则

2.马奈另类很清奇,

摒弃了几百年来的绘画技法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我们先来看马奈的这幅画,《草地上的午餐》是一副风俗画,约2.7米宽,2米高,画面描绘的是几个人在树林里野餐的情景:

画面的左前方是一个倾倒的水果篮,装着各种食物;画面的中心,是两个西装革履的绅士,他们一左一右相对而坐,正在悠闲地聊天。

与他们坐在一起,是一个全身赤裸的女人,她是当时人们非常熟悉的风尘女子;在不远处的水池里,还有一个穿着薄纱的女子,正在汲水嬉戏。

提香《田园合奏》

1.马奈不走寻常路,

彻底改变了数百年以来裸女画的规则。

在当时,绘画作品中出现的裸女,一般是两类:一是神话中的女神,比如说维纳斯,另一类不是女神却胜似女神,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就像安格尔笔下的大宫女,这些女子不仅非常漂亮,而且显得很纯洁、超凡脱俗。

而《草地上的午餐》中的裸女,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而且是个风尘女子,这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这个赤裸的风尘女子,却和两个衣冠楚楚的男人坐在一起,给人感觉非常不协调。

这位女子的姿势也很意味深长,她右腿蜷起,手肘靠着膝盖,轻轻托着下巴,转过头来对着人们露出一丝微笑,她毫不羞怯,反而用一种平静坦然的神情淡定轻笑。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公然的挑衅,引起了众多哗然。

马奈《奥林匹亚》

2.马奈另类很清奇,

摒弃了已经沿用几百年的绘画技法。

马奈从色彩、造型和笔触等方面,采用了跟当时相违背的技法,颠覆了传统。

首先说画面尺寸,《草地上的午餐》将近2.7米宽、2米高,这样的高规格,在当时都是用来画历史画或者宗教画的,马奈却用来画以裸女为主角的风俗画,这对当时的人们,无疑是极大的观念冲击。

其次说技法,从自文艺复兴开始到那个时代,绘画大师们大多以自己极高的功力,将画面处理的让人看不出笔触,而人们也乐于欣赏这类绘画,这也是当时社会的审美主流。

而《草地上的午餐》,无论是前面的树、或是后面的风景,都是以粗犷、大刀阔斧的笔触来描绘的,笔触痕迹非常明显,在当时人们就认为,这幅画完全是没有处理好的,这与当时流行的审美相违背。


马奈作品

接着说光线,之前的艺术家画画,都是在一个有故固定光源的室内进行的,画画时打个光,物体的明面和暗面十分明显清晰,这样就会显得物体特别立体。

而《草地上的午餐》中的人物,则处于室外自然阳光下,阳光下的东西,不像室内光那样有非常清晰的明暗面,除了太阳光,还有水面的反光、草地的散射,树叶的遮挡等很多不规则的光,所以这幅画给人感觉,两边都是光,画中的人物,看起来也就不是特别立体。

马奈作品

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经展出,便遭到诸多反对和嘲讽,评价说马奈不懂色彩、画得太潦草、太伤社会风俗……

但当我们回到当时,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便会发现:

马奈对于光和色彩的处理、他所追求更加纯粹的光影效果,他颠覆传统的绘画技法,他对于裸体和人性更坦率的表达,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观察角度。

马奈的绘画理念极大启发了印象派的莫奈、塞尚等人,及之后立体主义的毕加索等等诸多现代画家。

无怪乎,有美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称马奈为当之无愧的“现代主义之父”。

我是默默,爱艺术,持续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


默默轻娱乐


名作《田园合奏》完成于1511年,是提香跟他的师兄乔尔乔内共同完成的。这幅画有另一个名字《乡村音乐会》。我们大概从作品名字就能猜到画家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主题。

提香、乔尔乔内《田园合奏》

《田园合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两男两女聚在乡村草地上,拿着吉他、笛子等乐器,正在开办一个小型音乐会。

此时,两个男青年一派绅士风度,席地而坐。左侧的男青年弹着吉他,右侧男青年含情脉脉看着吉他手,认真聆听着吉他演奏。

马奈《草地上的晚餐》

画面左边体型丰腴的裸体女子略微弯腰,摆出优美姿势,正用瓶子从井中打水。右边坐在草地上的裸体女子不知是被风度翩翩的男青年吸引,还是被吉他手的音乐给迷住了,忘记了吹奏笛子。远处的牧羊人望向这几个青年男女,似乎也被吸引了。

提香《镜子前的维纳斯》

从16世纪开始,人文主义思想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当神学思想和宗教意识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开始弱化后,追求和享受世俗生活,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方式,从田园生活中追求乐趣,追求人性之美和大自然之美的完美结合,讴歌生命的青春活力和享乐主义,成为这时期艺术探索的重点。

马奈《穿皮草的妇人》

这幅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和艺术关照下画出来的,符合这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草地上的午餐》是马奈创作于1863年的作品。在构图上,这幅作品跟《田园合奏》有很多相同点,甚至在画面内容的寓意上,也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两名衣冠楚楚的男士和两名裸女在野外活动。

马奈《奥林匹亚》

《草地上的午餐》更偏重于物质享受,因为画中人物在野外享受的是丰富的美食,是酒足饭饱后带给身体上的满足感,画中人物的坐姿很有意思,裸女的腿与绅士的腿交叉在一起,他们高谈阔论,打情骂俏,对女性的刻画充满了挑逗性和形而下的情色味道。《田园合奏》则体现得是开展乡村音乐会后的精神享受,画中女性虽然也是裸身,但带有庄严的神性。

提香《花神佛罗拉》

马奈画这幅画时,法国学院派受官方支持,影响力如日中天,同时,学院派对其它艺术流派也极尽打压,让探索新画法的艺术家极度不满。这幅画可以说是对法国当时上流社会糜烂生活的一种讽刺,也是对当时学院派假大空的艺术思想的一种批判,因此,自诞生以来,就遭受很多非议。


鸿鹄迎罡


因为后者是“第一次把现实中的女性裸体画在画上”,

要知道,

在这之前只有女神有这种不穿衣服的待遇,凡人没有。

乔尔乔内、提香《田园合奏》,16世纪作品

表现了在宁静幽雅的大自然怀抱里,两个穿着风流的青年和两个女子席地而坐,同奏着心曲。这件作品展示了一幕耽于幻想的神、人心灵交流的幻境,充满神秘的诗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梦幻般向往。

这是一件体现了人文理想的作品,但也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作者还是把画中女性处理为神话中的女神形象。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19世纪作品

马奈看到了那幅《田园合奏》得到了灵感创作了这幅作品,

同样是两男两女在丛林的组合,虽然其中远处的一个女子穿着是古希腊女神的打扮,但中间这个女人却特别扎眼,因为她是一个妓女,这样毫无顾忌的把普通人不穿衣服表现在画中,着实是第一次。画在展出时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认为他虚构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泛性社交活动。

波提切利《春》

要知道,

这种赤身裸体能出现在画中的女性在过去只能是神啊!

《草地上的午餐》标志着,

西方绘画中第一次将普通人的裸体形象表现在艺术中。

因此这样的作品更饱受非议。

感谢你的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评论吧!


art张小玉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政治环境背景等因素下,艺术家对生命的认知,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对宗教及信仰的认知,也有着质的区别。提香生活的时代,是文艺复兴的末期,我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文艺复兴肇始于契马布埃、乔托、杜乔等人,辉煌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终于提香。提香作为文艺复兴末期的重要代表,以86岁的高寿,创作了无数的作品,表现出了一个时代变迁过程中他的生命认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影响了后来人,从而成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而从提香开始,欧洲的现代艺术开始肇始、萌芽、发展、壮大,而呈现出现代艺术的辉煌。

提香早年与乔尔乔内共同学艺于乔凡尼·贝利尼门下,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一起逐出师门。而乔尔乔内因为生活的浮浪而于32岁早夭,对把他尊为师长的提香打击很大。后来提香随着声名大增,经济的富足,生活上也奢侈起来。而这种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对他作品的影响,自然增加了一种俗艳与奢华,于是他的画面在色彩的绚烂上达到一种绘画艺术上的极致,情色的味道,随着女性的神态,不断显露,表现出他生命深处所具有的利益一面的生命特性。因之,他的《田园合奏》,便在耽于幻想的神性与人性的心灵交流中,以诗意之美,在音乐元素及节奏中,表达了贵族青年与裸女之间洋溢着的青春活力,呈现出生活上浮浪、享受、奢靡的心态。由于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神话与宗教故事,所以这幅《田园合奏》才没有马奈《草地上的午餐》的遭遇,也与当时没有革命之说有着巨大关系。

而马奈作为印象派之父,以《草地上的午餐》在展览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以至于备受批评。但是,也正是这幅作品,使他名声大噪。这幅作品表达的是中产阶级现实生活的情境:前景是散落一地的食物以及祼女褪下的衣物;画中央偏上还有另一衣衫单薄的女人,正在溪中以手汲水预备沐浴。这幅画的三个层面随画中的溪水蜿唌,营造流动感。画面呈绿、灰、黑色,以突显画面中央,白色基调的裸女,她怡然的表情直迎所有观画的受众,手肘靠膝盖,手指托下巴,轻松的模样,令人玩味。

生活于19世纪法国的马奈,在艺术上的表现上,随着时代的推进,人对生命的认知也在不断倒退。而法国大革命对人性的扼杀,对生命的肆意屠戮,也表现出革命的残忍本性。而革命就是对传统的反动,对过去的否定。因之,马奈以从街上领回的妓女做模特的这幅《草地上的午餐》自是备受争议,而这种争议,则是意识形态萌芽过程中,对人性的一种摧残表现。而提香时代,由于没有这种生命形态对人性的压抑,自然也就没有马奈这种遭遇了。


提香·田园合奏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昊愚堂夜画


要准確回答這一問題,離開歐洲十八世紀社會發展,是說不淸楚的。

史學家一般將十八世紀的最後四十年的歐洲稱作「民主革命的時代」。Edouard.Megas(愛德華.馬奈,出生於富有的中產階級家庭,1832-1883),就出生並成長於這個時代。在這一時期,爭取更為民主的政治管理形式-即承認公民之間的普遍平等,公開認可要依照被管理者的合法權益而進行運作的鬥爭勢頭日盛,隨著法國大革命戰爭而達到高潮。雖然科西嘉陸軍軍官-拿破侖.波拿巴有悖於最初的革命理想-成為法國皇帝,但它確實帶來了持久的後果。那就是那些對大革命顯示出的人道主義理想充滿熱情的中產階級而言,無論拿破侖對這些理想的顛覆使他們產生了怎樣的幻滅感都好,此時的新的民主觀念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於維也納議會尋求重建大革命前的歐洲秩序這一企圖注定失敗而告終。

十八世紀末歐洲政治和思想領域中發生的劇變為繪畫藝術的發展營造了一個全新的環境。我們都知道,繪畫藝術自古以來幾乎完全運作於贊助制度下,受制於該制度的優勢和局限性。畫家、雕塑家、詩人甚至音樂家也是直接受雇於那些能夠為其服務支付酬勞的人。歐洲社會主要的政治和宗教機構同時也是首要的藝術贊助者,這是太自然不過的事了。而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藝術發展興盛於兩種機構-即教會和公爵領地的王宮。Jiziano Uecellio Jitian(提香诺.維切利奧,1488-1576)就受雇於羅馬皇帝查理五世,且主宰著他那個時代的威尼斯繪畫。並為後世歐洲繪畫學院式繪畫提供了長期的標準。在學院派看來,美學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業,尤其是在十九世紀早期,人們通常認為藝術美學比任何時代都顯得更為重要。而當時的哲學家-如康徳、謝林、黑格爾和叔本華都熱衷於界定藝術的原則、目標和內涵。



而以莫奈、雷諾阿、徳加、馬奈為代表的印象派畫家的掘起,就是反對本國傳統的學院派繪畫藝術。當法蘭西藝術學院拒絕了革新的畫家們在官方的沙龍展出他們的繪畫作品-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就是其中之一。顯示了法國革命的不徹底性,新興的官方仍然代表著貴族末落的氣息。


然而將兩幅繪畫進行對照,會發現,提香展示了耽於幻想的神性與人性的心靈交流的詩意,以音樂元素來表達貴族青年與結實裸女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所表達的是作為中產階級現實生活的情境:前景是散落一地的食物以及祼女褪下的衣物;畫中央偏上還有另一衣衫單薄的女人,正在溪中以手汲水預備沐浴。這幅畫的三個層面隨畫中的溪水蜿唌,營造流動感。畫面呈綠、灰、黑色,以突顯畫面中央,白色基調的裸女,她怡然的表情直迎所有觀畫的受眾,手肘靠膝蓋,手指托下巴,輕鬆的模樣,令人玩味。這與當時的偽善主流是格格不入的,也難怪被斥為「亂塗亂抹者」,而遭到拒絕的~


填格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

可以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一个时代为题。为什么呢?

提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派代表,最主要是画女人,其中画的最好的是裸替女人。

为什么呢?因为金主们都喜欢。

威尼斯在提香那个时代,正是富得流油的时代,掌握着东西方贸易枢纽的位置,丝毫没有整个欧洲对宗教的崇拜和敬畏。

在《加纳的婚礼》(现藏于卢浮宫)中,威尼斯画派的委罗内塞不但把自己画在里面,还把提香、丁托列托以及整个新潮的威尼斯画派班底画成一个乐队,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所有你们能想到的在我们那个时代声名显赫的大人物,都能在画中找到。

委罗内塞另一幅“《最后的晚餐》”,受梵蒂冈委派所画,结果因为画的太热闹了,被指责根本就不是宗教画,只能把这幅画改名叫《利未家的宴会》(现藏于威尼斯美术学院画廊)。

画中的耶稣就是你的邻家大哥,圣母玛利亚就是隔壁张婶儿。绘画里张扬着斑斓的色彩,那些昂贵的绿色、红色和蓝色颜料,只有在威尼斯这样的贸易大国才会廉价到泛滥。

伴随海运贸易的发展,威尼斯富商云集。我的客户追求的是华美逸乐的生活,是海洋环绕带给人的梦幻视觉,而不是虔诚的基督崇拜。

威尼斯画派的绘画色彩浮华,画面艳丽而明亮,总是描写奢华而声势浩大的趴体,其实那不过是原原本本的画出了威尼斯富商的真实生活。

提香作为最著名的职业画师,他可以说在长达90年的生命里,建立了威尼斯画派不可撼动的基础。他将女神《维纳斯》(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搬进闺房中的床榻,丰腴的肉体展现荡漾的春情,饱含现世的温存和欲望。

他骨子里拥有土生土长的威尼斯人精明的商业头脑,他笔下的美人胴体柔和而富有想象力,撩拨的人欲念丛生。女神和宗教女性不再神色躲闪,大大方方坦胸露乳,向观众投来妩媚的目光。

提香就这样,把几乎全欧洲的高贵女性吸引到自己的画室,他的画成了世界了解威尼斯的一扇香艳的窗口。

不过要说这个头儿是谁起的,其实要再往前说到威尼斯画派的带头大哥乔尔乔涅。

作为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暴风雨》(现藏于威尼斯美术学院画廊)在绿意盎然的自然风景中,把古典宗教画中的裸女与威尼斯时期的绅士同框,使神话的禁忌被世俗介入,这正反映了威尼斯富商眷恋着现世的富足,更甚于对天堂和诸神的向往。

这些威尼斯人干脆让丁托列托老兄把整个天堂搬进行政长官的屋里,他们当然不向往天堂了,威尼斯就是天堂,又何必等到来世?

正是在这种艺术氛围和社会氛围中,提香把日常生活中的商人与裸女画在一起,而当时的裸女又是女神的化身,实际上前有古人,并不稀奇。他的裸体画早就被大众接受,天神与人的界限在当时的威尼斯也早已混淆,因此这幅画的出现在当时真的可以说完全不足为奇。

而马奈的时代,那可是19世纪了啊,而且是在最道貌岸然最虚伪造作的英法啊,时代早就不用了。更何况,文艺复兴时期画裸女,都是冠以女神之名,除非是古典画派,新兴画派再画裸女,画的就是平民女子了。

说白了,一群女神和一群商人出现在野外的草地上,你可以把它联想成神忽然下凡了,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的。一群平民裸女,和一群绅士坐在野外的草地上。。。。。大家都是人,同种同源。。。是不是就该有点不好的联想了呢?

总结一下,不管是时代,还是主题,都让马奈这幅画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争议,这一点也不奇怪。

就好比说现在看来,你觉得这两幅画都很正常,那也是现在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观点啊。


旅读欧洲


对欧洲古典绘画接触得不多,一些情况不甚透彻,尝试着谈点看法。《田园合奏》是意大利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于1510年_1511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先由乔尔乔内绘制,后由提香继续完成的。这幅画将世俗生活中人性和情爱之美,带入人神共融的诗情画意。画面意境展示的是种幻想的生活美,赞美了人的美好欲望,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梦幻向往。画作是人文主义时代对人幸福梦想的艺术表现,反映了16世纪以来威尼斯绘画风格的审美理想。提香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画家,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以绚丽色彩和健美造型树立了新的艺术典型。笔触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情感饱满。而《草地上的早餐》则是法国写实派和印像派画家马奈于1862年_1863年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同样作品展示了相同的自然美和女性裸体美,将富有生机的自然美和充满生韵的人体美结合起来,采用鲜明色彩,对比强烈,使古典主义的高度气质和华丽美艳的印像色彩达到追求的统一。马奈穷尽心思,为艺术而艺术,形成了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两幅画都以自然为背景,将体态丰腴的裸体女性和衣冠华丽的绅士社交活动来表现主题。而马奈的《草地上的早餐》却引起公众的抨击,认为画面展示了全裸女性和绅士的肢体纠缠,虚构了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泛性社交活动,有伤社会“风化”。其实,19世纪的社会裂变因工业革命的兴起变得越发沉重,法国大革命对上流贵权的冲击,让贵族恐惧民权普遍。马奈具有革新的绘画精神,美化平民,不为社会贵权接受,饱受非议自然是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