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4000相当八十年代多少钱?

手机用户60959784858


八十年代,我已经读初中了,对那个年代的物价记忆犹新。

我八十年代读初中的时候,家远的孩子都是住校。那时,我们每天的生活费只有三毛钱,一个月九块钱就够了。虽然吃的差一点,但是能保证吃好。

八十年后期,我去江西读中专。那时,家里基本给四五十块钱就够一个月生活费了。很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里只给二十块钱,甚至不给生活费,凭学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就够一个月的生活开支。那时,学校的饭菜很便宜,肉菜才五六毛钱,素菜才一毛钱。学习好的,每个月助学金和奖学金就有三四十块钱,省着点花,吃饭没问题!而现在,一个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最少得1000元!相当于翻了五十倍!

八十年代物价很便宜,那时一个冰棍,最好的才五分钱,便宜的两分钱,现在呢?最便宜的也得五毛吧,相当于翻了20倍!那时的香烟也很便宜,两三毛钱一盒的香烟有很多,现在最便宜的也得五六块钱,相当于翻了20倍!那时的蔬菜也很便宜,基本都是几分钱一斤,现在呢,随便一个菜都是两三块钱,相当于翻了30来倍。

八十年代,一个工人每月工资五六十块块钱,基本能保证全家一个月的吃喝拉撒。而现在呢?每个月三千元的生活费,都感觉捉襟见肘。当然,现在生活水平比过去好了,吃的比过去更营养、更健康了,扣除生活水平提高因素,翻了30-40倍应该绰绰有余。

八十年代,国家实行福利分房,房子是一分钱不花的,而现在呢,一套房子随随便便就百八十万,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八十年代,企事业单位都是免费医疗,父母在农村的职工,父母的医药费可以报销50%。而现在呢,连发烧都不敢,住个院的话,轻轻松松送走一万多,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所以说,现在的4000元相当于八十年代的多少钱,真的不好说,因为,不谈房子和医疗的话,根本没有对比的基础!让我看,最多也就是相当于八十年代的60-100块钱吧!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2.每天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讲管理那点事,如果感兴趣,请阅读本头条号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八十年代算是我儿时的记忆,那时候还很小,所以要说还得从八十年代末期说起。记得十几岁的我那会刚上初中,算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说实话当时的我几乎还没有现在几岁的孩子知道的多,时代发展确实让人望而怯步,以至于那时候的智商连现在三岁的孩子都不如,我想作为同龄的那一代人是不是也有同感。



如今提到现在的4000元相当于八十年代多少钱这个问题,身为在那个年代过了的人,我可以不加思索的做出回答,那就是现在的4000元也就等于八十年代的40元。几乎翻了一百倍。

那时候的40块钱几乎就是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记得当时买一根冰棍才5分钱,而现在最便宜也要几毛钱,好的几块钱,算一算最少翻了10倍。上学的时候中午饭5个包子搞定,一个一毛钱,而如今包子素馅的也得一元钱一个,现在人花钱似流水,可在当时花一分钱都要算计着花,这就是差距。

现在人讲究有房有车有存款,吃喝讲究吃大餐新奇特,什么好来什么。物质生活跟八十年代那是天壤之别。八十年代的人讲究吃饱不饿就是福,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挣来的血汗钱,不舍得乱花一分钱。那会为了给儿子上学买上一台像样的自行车,父母要积攒半年的工资才够一台自行车钱。在现在人眼里(那会自行车大概一百几十块钱左右)这点钱不够一天的烟酒钱。


我们小的时候买上一根冰棍一块大米糖还得父亲高兴了才给买,现在的孩子零食换样买还不爱吃,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和现在比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他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生活,也体会不到那种感受。

好了有点扯多了,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书归正传,我觉得八十年代的4000块钱完全可以买一座房子或者盖一座房子啦!而在今天仅仅相当于那会的40元钱,也就是现在人吃一顿便饭的钱。可想而知现在的钱有多毛啦!


任驰赢天下


八十年代猪肉是每斤0.73元,而且没有浮动价格,一年四季一样,鸡蛋是3分钱一只,也是一年四季不变,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去西安读书,一扎啤酒是0.5元,一盘小菜是0.5元,一串羊肉串是0.5元,有的小菜只有0.3元。

现在,一斤猪肉便宜的六、七元,好的十几元,遇到生猪养殖减少,二十多元也有。也就是说,有10倍的、20倍的、30倍的,鸡蛋最高时可能达到50倍、60倍。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当然是房价。八十年代是统一分配住房,虽然面积小点,但租金也十分便宜,只有几元钱。现在,房子是自己的了,房子面积也大了。8成以上家庭每月支付的利息,可能就相当于以前所付房租的1000倍以上。

如此一算,现在的物价应当是八十年代的4、50倍,八十年代的4000元,按照纸面价值和理论上的通货膨胀,应当相当于现在的400元左右。但是,如果从实际购买力来说,可能还没有这么多。更重要的,那时看病、上学、住房都几乎不花钱。

不过,过去由于物质不丰富,纵然有钱,也买不到多好的东西。现在产品丰富、商品琳琅满目,产品质量也远高于过去(食品要考虑安全性,可能就很难说了)。所以,货币的贬值不代表生活质量的下降、生活品质的降低。如果要说不足的话,主要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安全感没有以前强,生活压力比较大。尤其是生不起病、不起房、上不起学。这个,可能就需要客观看待了。


谭浩俊


工资4千相当于8O年代多少钱?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说明。8O年代的中年职工工资大约4O元/月。那时大米O.14元/斤,4O元可买大米近3OO斤。而今日上班中年职工工资大约4千元,大米2元2角/斤。4千元可买大米约18OO斤。180O是3OO的6倍。如果从大米的换算得出今日4千相当于8O年代的24O元。但从工业产品来比较如手表8O年代的手表也要1DO元,而今日的手表也就1OO元,因为我上班一年多才买了块手表。从工业产品来比较,大部分工业产品还降价了,如汽车,摩托,电脑,手机衣物之类都降价了,工业产品大部分8O年代是质低价高,8O年代我买不到名牌自行车。而花3OO多元买了辆杂牌自行车叫,箭牌,自行车,质量很差,刹车还不是刹刚圈刹不死,第一次我朋友带着我下坡就刹不住出问题,人车都摔了。车也变了型。那时的工业产品对我的印象大深了。绵纶袜子要3元/双比今日还贵。从工业产品购买力来比较今日4千也相当于8O年代4千。从房价我们这里是边远乡村,8O年代房价是4O元/平,一个月工资买一平,而今日是1千元/平,4千可买4平。今日4千相当于8O年代16O元。当然问题是今日城市的房价大高了。如果用城市的房价来房算今日的4千还不如八十年代4O元。


陈早华


我82年大专毕业的,在上海参加工作,半年后转正,工资是58元。当时还有两个明目的副食品补贴,一个是8元,一个记不清楚了,大概是12元吧,然后还有奖金十几元,车贴2元,加在一起每月收入90几元吧,但肯定不超过100元。但那时的物价也很便宜,记得第一个月领工资,在中山公园对面杏花邨请客吃饭,一桌好几个人,连菜带酒才26元。一个月抽烟才几元钱,跟现在一包最廉价的红双喜价钱差不多。交通费是买月票的,六元一个月,算因公的,单位贴4元,自己出2元,上海的公交车基本上可以随便乘。在单位吃饭,掏10元钱,买10粮票的饭票2.7元,剩下的买菜票,省点可以在单位食堂对付一个月,还是包括早饭和午饭的。皮鞋猪皮荷兰式的7.65元一双,牛皮青年式的13.80元一双,涤纶卡其布的外套也才十几元一件。所以节省一点,一个月下来,总有30~40元的剩余。


七虫七花1199


知足吧别老拿六七十年代与现在比现在常吃的大米白面呼吸的新鲜空气,出门有交通工具。过去有多少人吃不饱,天天听噪音,呼吸肮脏的空气,生活环境比过去好多了,四千元是等于六七十年代的一百元八十年代的五百元,二零零五年前的二千元,只是综合比其中文化,医疗,教育,房产比重太大


用户2483247508977


现在的4000块钱工资,实际上相当于80年代的500块左右,如果说上物价和生活水平,那就另当别论了。

1,收入对比。

2017年人均年收入是6万元,你收入4000块,低于平均水平,拉了全国人民的后腿。而80年代人均年收入是700多,月薪就是50块,比一下,你的4000块每月,和当初的50块钱每月差不多。

2,房价水平。

2018年北京六环内新房均价60000元,4000块一个月一年也就是不到5万,不吃不喝一年,也买不到一平方米。姑且给你便宜点,就算一平米吧!

80年代,最早的商品房是深圳1988年开始的,你猜多少钱?400块一平米!相当于当时8个月的工资。

这么来看,现在4000块买房子,只相当于当年40块钱的购买力。

3,猪肉。

物资短缺的80年代,猪肉1块一斤,现在10块一斤。你的4000块工资,放在80年代就是400块钱啊!

如果你有400块高工资,两年就是万元户了!妥妥的打工皇帝啊!

4,黄金。

80年代,我国刚放开黄金买卖,每克50块左右,现在黄金300块。

算起来,你4000元月薪,相当于80年代月薪600多!

只需要一年多点,你就是万元户了!

(△80年代土豪万元户的奢侈生活)

但是必须认识清楚,80年代是一个普遍贫穷,物资短缺物价飞涨的年代,生活在80年代,绝对没有现在日子好过!

我生于86年,没有体会到过80年代的生活。但我知道,95年以前,我爸爸妈妈丢下我俩开着三轮车去各个村子收废铁,一天赚到100块就打呼发大财发大财了!

97年以后,农民工活不好找,钱不好挣,当时我的爸爸妈妈就特别羡慕那些一个月挣1000块固定工资的。每天给我叹气说让我以后一定要有稳定工作。

于是10年前,我大学毕业,1800点工资就把自己卖了。

现在我工资3000多不到4000,生活在西部县城,有车有房,也算是实现了我爸妈的期望吧!


历史知事


80年代到现在三十几年间我国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人民币一直在贬值。过去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一个月一两百块可以养活一家人,现在我们月薪几千还不够自己一个人生活。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发表了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提到经过三十多年的通货膨胀,80年代的一万元放在今天相当于255万。看看这三十年都经历了什么,我们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住、行、医来分析。

首先是食,八十年代米价0.12元/斤,肉价0.95元/斤,蔬菜0.02元/斤,现在按普通家庭的消费米价5元/斤,肉价15元/斤,蔬菜3元/斤,平均价格是30年前的60倍。

其次是住,先看租房:八十年代一套100平房子每月房租为1.2元,现在每月房款至少2500元。再看买房:八十年代三线城市买一套100平的房子1000元,现在要50万。住房成本是30年前的几百倍,一二线城市甚至还远远不止。

再次是行,八十年代出门大都是走路和骑自行车,没有花费。现在出门要公交、地铁、打车,出门就要花钱。

最后是医,八十年代普通病症看病花费大约是0.98,现在平均为90,看病成本是30年前的91.8倍。

综上,相比八十年代生活成本提高了很多,工资月薪4000元就跟八十年代的25元左右。虽然相比老一辈我们这一辈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但是生活压力更大了。

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我的答案是八十年代40元,基本上是正确,准确的。因为八十年代工资标准没有几等差别:除国家高干外,另外基本上差不多,吃供应粮的,包括机关大小干部,现在说的公务员,教师,卖布,卖肉的食品站,供销社,理发的人员,工资也就28元,32元,36,38,这个样子,那时没有多少职称,工种,工厂里统统差不多,工资40元以内。刚才我说的答案,为什么说40元正确,标准呢!就是从大学生工资得来的。八十年代大学生的工资待遇,是我国标准的工资偶像,和切入点,人人羡慕死了。人人求之而不得,因为是最高,最令人敬佩的人。只要大学生毕业,不管做什么工作,工资就是42.5元。其他吃城市商品粮的人,包括工厂所有工人,基本上不会,多数不会超过42.5工资的。如今就比八十年代年工资翻了百倍,以次类推,现在拿8000元,就相当比八十年代翻了二百倍,我算的方法就这么简单。







且随已心从0做起点


如果比较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力,如今的工资4000元大概相当于80年代的40元;如果比较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可能也就是80年代的4块钱水平。

比较不同时代的货币购买力,要防止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电器、汽车和高科技产品是不能作为购买力比较的。

很多人一说货币购买力和生活质量,喜欢拿电视、汽车来比较,比如80年代电视机死贵,买1台黑白电视要攒好几年工资,现在1个月工资搞定;80年代根本没人买得起汽车,现在1年工资就能买上1辆;有的甚至搬出电脑、手机来说事,80年代压根就没有这些高科技产品,生活很枯燥,用以证明如今货币购买力强,生活水平好。

按照这个逻辑,古代的皇帝生活水平还不如今天的工薪阶层,因为他们虽然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但他们没有电视、汽车、电脑、手机,所以没有购买力。

殊不知,经济学上衡量货币购买力不能用这些,而是要用生活必需品。

所谓生活必需品,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必需的、最起码的东西,也就是衣食住行医教,即吃饭穿衣、住房出行、看病教育。除此之外的,都算不上生活必需品。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极小,也就是受价格和供给影响很小,所以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货币购买力。

如果仅仅从衣、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等方面比较,不考虑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大额支出,今天工资4000元的购买力能相当于80年代的40元,因为生活必需品在不断上涨。但80年代1个单职工家庭40元收入足够养活4口之家,今天1个单职工家庭4000元工资养活3口之家比较难。

如果考虑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大额支出,现在就没法活了。房价、医疗和教育“三座大山”中,光是房价就能压迫地你喘不过气来。

80年代的住房、医疗和教育改革还没有铺开,尤其是住房没有市场化,价格不是市场决定,而是计划决定,因此城市居民在这几个方面负担是比较小的。

80年代的城市基本很少有外来流动人口,本地居民挣工资的,都是公有制单位,城市没有开发商,都能享受福利房政策,房子都是成本价,虽说有的交房款也要借钱,但没有太大压力,攒上几年就能还上。即便是80年代后期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商品房政策,房价也没有高到十分离谱的程度。

如今的房价,不光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就连国内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四五线的县城,房价都蹭蹭上涨,成为难以承受之痛。4000元工资省吃省穿,或许能勉强能养活一个3口之家,但你永远拥有不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就算是租房子,也不够交房租。

不要说什么转变观念租房住,你问问那些租房住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他们哪里来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哪里能有家的感觉?更何谈幸福感?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