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十年前都还能登月球,而现在却不行了?

迷乱的小八戒


美国四十年前登陆过6次月球,其中有12名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的表面。从阿波罗11到阿波罗17,共7次登月。但是阿波罗13在达到月球轨道时,服务舱发生爆炸,造成水、氧气的外泄,同时损坏了船上的电池组及二氧化碳过滤设备,差点要了三位宇航员的命!幸亏即使做出了应急处理,停止降落月球,并利用绕至月球后面的引力弹弓效应,使宇航员们驾驶没有受损的登月仓水瓶号安全返回了地球。这个救援过程中,全球数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自发聚集到了一起出谋献策,可谓惊心动魄。可是即便是这样,美国之后仍然又进行了4次登月任务后,才在尼克松总统的命令下停止了登月,因为登月这玩意实在是玩的心跳和金钱,没几个人和组织可以长时间抗的住。



或许大家对登月的花费没什么具体概念,这里说一个数据,NASA通过“联盟号”送一个人往返国际空间站要付给俄罗斯宇航局8100万美元,而美国当年的登月计划共花费了约500亿美元!算上通货膨胀率,这要放在现在,说是5万亿美元都不过分!而且,送宇航员每次上去,也就是测测月球表面的各项数据,摆放点仪器,顺便走的时候带点月球土壤回来。一次两次还好,大家觉得物有所值,新鲜感很强。可是,你都搞了6次,每次就这点项目,带点土壤回来,有意思吗?在没有可以对月球进行突破性研究或者改造的时候,显然在当时登月已经没有必要了。毕竟,谁也不想每次都花个几十亿就买几千克月球土壤。



所以,美国不登月了,转而使用花费较少的各类星球探测器对太阳系内的各种行星进行无人探测。这种探测器花费少,不会死人,可以发现新东西,还可以长时间停留星球轨道,可谓好处多多,比登月有意思多了。所以往后几十年,NASA的兴趣已经从月球上转移,进而对其它行星开始探索,看看上面到底有没有生命,人类可以居住不。这不,最近美国有积累够了技术和资金,又开始搞重返月球计划。当然,这个计划可不是像以前一样随便登陆一下月球,而是直接上去建立基地,好为以后载人去其它星球,例如金星做准备呢。如果美国在40年前就有资金和技术干这件事,绝对不会放到现在。所以,还是技术和资金,导致了美国往后没有载人登月了。



还有就是,美国的财政审批很难,登月耗资巨大,很多总统上台后要想着如何创造就业,如何增加国民收入,好为后面的各种选举制造政绩。所以,根本就没有闲心去搞什么登月,登上去又怎么样?一不能促进经济繁荣,二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当然还烧钱。所以,干这事说不得还被敌对党派以此为借口攻击,而美国政府前几年缺钱的差点关门。所以,NASA可没有能力给总统要个几十百来亿玩玩登月。



以上大概就是美国不登月的原因。


PhD肖


现在不是不能载人登月,而是现在这样做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是因为载人登月任务很烧钱,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而短期内很难会有较大的经济回报。也就是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载人登月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在大约半个世纪前,美国先后成功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任务。那时距离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不过大约十年的时间,美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载人登月,是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在太空竞赛上开展激烈的角逐,他们在宇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超过对方。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率先实现了载人登月。

虽然月球上储藏着丰富的氦-3,但目前的可控核聚变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些资源还不可利用,所以成本极其高昂的载人登月任务很难得到经济回报。因此,载人登月已经成功了,就没有必要再把大量的资金浪费在重复工作上,而是应该用在更需要资金的太空项目上。

此外,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可以交由无人探测器来完成,这样不用让人类去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而且成本也要比载人登月低得多。我国现在也已经开展了无人探月任务,在今年将要把无人探测器送到月球背面,这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次。

有了载人登月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任务。从长远角度来看,月球是人类通往深空的跳板,人类可以在表面重力弱得多的月球上建立基地,这将会使人类在太空中走得更远。


火星一号


人类首次登月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距今已经将近50年,最后一次登月距今也是46年前的事情了,当然这些都是宇航技术非常强大的美国人完成的。虽然50年过去了,但是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发展出登月技术。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不再登陆月球了呢?世界上其他的航天大国为什么不全力发展登月技术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太烧钱又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用我们常说的赔本赚吆喝这话来形容也并不过分。阿波罗登月工程计划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后结束,共历时约11年,对外宣称耗资255亿美元,放到现在看至少要相当于2000亿美元,其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超过30万人在为这项计划工作,才最终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壮举。


美国人登陆月球的初衷是和苏联人竞争,因为苏联人第一个把人类送上了太空,那么美国人就想争一个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名头,这本身就是没什么经济价值的事情,花那么多钱登陆月球无非就是美国为第一个登陆上月球的国家,美国人经过九年的努力,终于登上了月球,可以自豪的说代表全人类登上了月球,这的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美国人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没有钱赚的事情,美国人是不乐意去干的,所以美国人在完成了六次登陆月球之后,就停止了这样的航天活动。所以这近50年来并非登陆不了月球,而是不想登陆了而已,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的土星5号图纸都已经销毁了,现在造不出来土星5号那样的火箭了,但是我只想说这样的说法,真的太小看美国人的宇航科技了。


再说一下美国人的登月活动,真的没有什么价值吗?其实也不是的,正是因为有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年努力,致使美国人的宇航科技十分先进,除了和他竞争的苏联之外,可以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而先进的太空和宇航技术也给美国人带来了实际的经济利益,更收获了无与伦比的宇航和天文研究方面的成就。


科普大世界


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就两个词,一个是能不能,一个是想不想,人类今天能登上月球吗,答案是肯定能,既然四十年前的科技水平都能去月球,今天的科技水平就不用说了,所以从技术上来说,人类去月球没问题。

其次就是想不想,人类还想去月球吗?答案是想,例如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登月计划,比如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进行登月,而日本和欧洲,都有类似的登月计划,就连去过月球的美国,最近也有重返月球的计划,所以大家都想去月球。

但月球这个地方,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有两个因素很关键,一个是钱,一个是技术,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国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连曾经六次登上月球的美国,现在也去不了月球,虽然美国总统屡屡提出要重返月球的口号,但短期内是不靠谱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美国政府没钱,或者说NASA没钱,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根据美国政府的财政拨款来看,2018年NASA的财政预算,大概在207亿美元左右,这笔钱看起来是一笔巨款,但实际上根本就不够花。

就一些资料来看,美国当年六次登月,总花费大概在500亿美元左右,如果平均下来计算,单次登月就要花80亿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问题,70年代的80亿美元折算到今天,翻一倍应该差不多,也就是160亿美元。

所以美国现在要重返月球的话,至少要额外掏出100多亿美元才行,但NASA哪来那么多钱,如今的NASA是囊中羞涩,连宇航员都要乘坐俄罗斯的飞船进入太空,所以别说是100亿美元,我想就连10亿美元,NASA估计都够呛,所以美国要重返月球,我估计真的要猴年马月了。

然后另外一个有技术的是俄罗斯,当年苏联就计划着登月,但可惜被美国捷足先登了,所以苏联放弃了登月,不过俄罗斯虽然有技术,但还是那个老问题,钱从哪里来?俄罗斯如今的经济大家都懂,它和美国一样,暂时没有经费支持。

最后就是我国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登月计划已经很明朗了,等到空间站建成,以及探月计划完成之后,应该就是载人登月了,这个时间应该会在20年之内,所以人类的下一次登月,我觉得应该就是我国了,到时候这个问题,自然就迎风而解了。


科学薛定谔的猫


技术更新,人类已经采用更先进智能和经济的方法来登陆月球了。

四十年前,美国人为了和前苏联进行太空优势的竞争,由载人飞船阿波罗号率先登陆了月球,这次载人登陆月球,花费巨大,当时花费了数百亿美元登陆月球,目前已经没有国家能负担起这样的消耗,而且随着技术发展,登月的难度肯定降低了很多,无人探测成了主流方向。将会不断有更多的无人或载人航空器对月球进行登陆和探测。各个国家现在都有自己的探月和登月计划,中国,日本,德国,印度都有探月计划的发布。

最近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国家的嫦娥工程

中国嫦娥工程已经发射了一系列航空探测器,其中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对月球的软登陆,嫦娥三号完美登陆月球,在月球的实施了探测,嫦娥三号和月兔月球车的配合,获得了大量高清图像,还对月球地表成分,所含资源进行的精密的分析,这为下步登月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018年,嫦娥四号将发射升空,登录月球背面

今年我们国家要启动探月计划的第四期工程,将会对月球上更多地方进行深入探测,重要的是将探测和登录神秘的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据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有着外星人的军事基地。今年我们的嫦娥四号将揭开这些秘密,也许真能发现霸天虎的基地呢。

为了实现对月球背面的登陆,我国会在2018年上半年首先先发射中继通讯卫星,提供对嫦娥四号的通信支持。在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在月球背面的登陆和巡视。

同期参与的还有日本等国际竞争者

日本JAXA已经宣布的探月计划,将同样采取无人飞船登陆月球,采用机器人巡游探测月球。德国,印度也都宣布了登月计划。

中国,印度,日本都准备一起奔月,你看好哪家呢?


量子实验室,欢迎评论和关注。


量子实验室


1800多年前,西晋有两个巨富,一个叫石崇,一个叫王恺,他们在史书上留下了一段斗富的“佳话”。

那他们俩究竟有多富呢?根据记载,王恺家里刷锅用的都是饴,也就是麦芽糖的糖水;石崇一听这还了得,就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接着跟进,用丝绸编织了两道马路栏杆,石崇就搞了个更长的。因为王恺是外戚,就是皇帝娘家的人,所以后来干脆司马炎都出动了,给王恺站台……

这些斗富的经历,放到现在还有人做吗?马云和王健林如果斗富,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吗?显然不会,恐怕脑残富二代炫富,都不会这么low。别的不说,单是丝绸浪费在道路上,哪怕是迎接重要外宾,都是一件会被普通百姓咒骂的行为。更不用说,饴糖水刷锅,根本就刷不干净,还会造成细菌滋生。

可这是因为这些斗富的事情,现代人做不起吗?恐怕一个千万富翁就能秒掉石崇和王恺吧?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看待近半个世纪前的人类登月,必须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美苏争霸。

这个背景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一个结果:非理性。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是牛X的,其中最关键的两条,一是政治阵营,二是科技与军事。政治阵营是为了拉拢小弟,而科技与军事则是实打实的叫板。

这种叫板是不考虑实际收益的,和石崇与王恺一样,以斗气为主,那就很容易做出一些超出自己所在时代的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送人上天的技术才刚刚开始发展,送到月球并返回,就更加不容易了,即便对于美国而言,我们目前已知的一些信息也告诉我们,他们为了载人登月,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与金钱,至于换回来多少价值,who cares?这倒不是说登月就没有价值,相反,登月成功,让人类的科学与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对当时而言,这些真不是什么考虑的筹码,最重要的筹码就是,要赶在苏联人之前完成。

这其实也就能解释,美国人在多次登月之后,为何会自己放弃这个工程,把宇宙探索换到其他方向。

这绝对不是说现在就不行了,只不过除了中国还在尝试以外,美国没啥动力,而其他国家确实没这个能力。就算是我们在努力登月,也和当时的情形不同,我们并不需要掐时间,不用和任何人竞争,只要慢慢地根据自己的节奏走就可以了,少犯错,少花钱,多想想怎么收益,这才是最优选的考虑。


分子美食家


你问,为什么,四十年前都还能登月球,而现在却不行了?


从科技的角度来说,以前可以,现在也可以,不仅如此,如果现在要登月,应该比以前靠谱得多。


美国宇航局的负责人在冷战后表示,当年的登月计划,就跟坐在冰箱里穿越太平洋一样,是非常冒险的。在那个年代,无论是我们对天文学的了解,还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是比较落后的,之所以会有登月这样的壮举,是因为冷战,苏联已经第一次把人送上太空了,美国还不赶紧想点办法,差距就被拉大了。


登月不是登山,是一个非常耗钱的事情,冷战期间,因为有苏联这个假想敌的存在,所以在这方面的开支几乎不计成本,冷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了,再这么玩,纳税人就不答应了,放在教育,医疗,公共设施上面的钱都不够,还登月,所以登月这个事情并非做不到了,而是,成本太高,登不起了。


登月是人类的壮举,或者我们应该庆幸,人类在那一场竞争中并没有直接上炮弹,而是把精力和钱,都花在了这样一件看上去甚至有点傻的事上面,所以我们才能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看到这个人类生存了几千年的星球,所以阿姆斯特朗才会说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所以我们才会有世界上第一个从地球以外的星球来到地球的人,也就是另一个宇航员,奥尔德林。


今天的人们更精明了,也许很难再做出一些看上去如此“不划算”的事情了,但是,曾经的这份光荣,还是永远的记录在史书上,并且,属于全人类


超级王登科


为什么,四十年前都还能登月球,而现在却不行了?

这应该是很多人都在疑惑的问题。要知道,人类上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71年12月11日,至今已有46年了!

就在2016年12月中旬,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

那么,当年美国为什么要突然叫停“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40余年的讨论,人们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探索太空只是其次,与苏联对抗才是关键

1947年至1991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冷战”可谓全球闻名,两者在“太空竞赛”方面更是都的如火如荼。

但太空竞赛并不是那么好维续的,它对资金、人力等的消耗实在巨大,而1955年至1975年间的越南战争,更是那个时间段美国耗时最长、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场战争,实在难以让美国继续维续地球以外的竞赛。

二、原本登上月球就是假的,后面没精力再编下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阿波罗11号登月造假这一传言。然而,如果你看过详细的分析论断后,你会真的开始怀疑,阿姆斯特朗究竟有没有登上月球?

2000年,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阿波罗”登月拍摄的登月照片和录像提出质疑。

从文章看,戈尔多夫一共提出了六大质疑点:

1.美国宇航员插在月球表面的国旗正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是没有大气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风,更不会把国旗吹的飘起来;

2.在所有影像和照片中,没有任何一个太空背景画面中有星星;

3.在有“物品影子”的画面中,各个物品的“影子”朝向是不同的,而因太阳照射所呈现的阴影应该是同一方向;

4.所有影像和照片中,宇航员登陆月球瞬间的动作的全景画面并没有被记录;

5.影像中,宇航员行走的感觉与在地球上一样,而月球上实际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如果普通人在地球上跨一步的长度为1米,那么宇航员在月球上每跨一步应该有5至6米;

6.影像中,登月设备在月球表面移动时,其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落地速度与在地球上的落地速度是一样的,而这一现象如果真的发生在月球上,其落地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

除此之外,有人发现,当时拍摄相机使用的是胶卷,而当温度达到66°C时胶卷就会卷曲失效。月球白天的表面温度可达121°C,不可能拍的出照片。

最致命的是,2007年,日本月球探测卫星“月亮女神”探测器在经过阿波罗15号和17号着陆区的上空时,没有发现任何登月设备和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一发现,几乎直接判定,美国在登陆月球一事上,造了假!

而如果真是造假,那么,就不存在题中所提到的,人类四十年登上月球而现在登不上去这一说了。


镁客网


怎么最近都是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不问问,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五年前就登陆月球了,现在反而不登月了呢?

为什么不问问,我们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就已经实现了近地轨道25吨的运载能力,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7.6吨的长征八号还没研制完成呢?

那你一定也不知道长征十一号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0.7吨。

航天不是玩过家家,也不是打游戏,你觉得什么炫酷就搞什么。

发展是有规划的。为什么还要搞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0.7吨的长征十一号呢?因为长征十一号从发射准备到发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也就是说,遇到紧急状况,可以秒补天上的卫星。

除此之外,长征八号要抢单国际市场,长征九号要搭空间站以及登月。

美国也没闲着,发展依然迅猛,依然保持着绝对技术优势。才淘汰的航天飞机,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能造出来。

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以及美国蓝色起源他们的可回收火箭,目前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做出来。



包括美国至今已经往火星上成功扔着陆过7台探测器,包括核动力的探测器。

所以对他们来说,走过的路没必要回去再走。他们已经载人登陆月球六次了,现在即使有研究需求,发射无人探测器就好,实在是没什么动力(钱)去月球上折腾。

如果有急切需求,那么其实中美俄欧甚至印度都有能力再把人送上月球。主要还是现在没有动力,载人登月的需求不强烈。


蛋科夫斯基


按可比价格计算,今天美国宇航局的经费是登月时代的七分之一。你让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只吃以前七分之一的食物,他也就是勉强活着。时间长了也会有人怀疑:他以前能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