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如何设套由老四胤禛嫁祸太子,导致太子胤礽被废?

忠肝义胆岳老三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邬先生是属于bug式的存在,他可以说是雍正在九子夺嫡之时的第一幕僚,简直是学究天人神机妙算,但二废太子之时,其实最大的幕后黑手并非是邬先生,而是雍正。

只不过是雍正不声不响之间就将邬先生套进去了,使邬先生看似是设局人,其实也是局内的一颗大一点的棋子罢了,也警告了一把邬先生,你只是幕僚,真正做主的是我雍正。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一一道来。

一、太子的亲笔信

太子胤礽于康熙四十七年冬第一次被废,不久在康熙四十八年被复立。

太子复立后不久康熙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的南巡,太子负责监国。太子监国以后可以说是肆意妄为,意图打击政敌老八的八爷党,结果发现八爷党几乎遍布朝野,自己经过被废再复立,已经是势力大损,颇有一些孤家寡人的意思。

太子这时候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得力的助手,在这个用人之际,太子的旧部刑部侍郎黄体仁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说原是八爷党的江南任伯安手上有一本可以控制百官的“百官行述”大杀器。

百官行述里面详细记载了三百多名官员的资料,其中对于这些官员的把柄更是记载的清清楚楚。

太子高兴之余甚至不惜写下了亲笔信向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不过任伯安有一个条件就是放出了他的小舅子被终身囚禁的刘八女。

太子的这封亲笔信最后也成为了他二次被废的导火线。


二、太子对老十三的计中计

老十三当时负责刑部,太子放刘八女肯定要经过老十三同意,可是老十三嫉恶如仇,是不会那么轻易放人的。

因此太子对老十三下了一个连环套,先是让老十三帮忙处理了与自己偷过情的贵妃郑春华,然后借此要挟老十三放了刘八女。

当然老十三没有那么简单,与雍正和邬先生商量以后。先是假意答应,然后将郑春华安排到自己府里,最后又假意同意了太子的要挟放了刘八女。

然后老十三和雍正派年羹尧借进京述职之机将刘八女抓获,结果杀伐果断的年羹尧将江夏镇屠镇,得到了百官行述,更是得到了太子给任伯安的亲笔信。

至此百官行述和太子亲笔信都落到了雍正手里,鉴于江夏镇被屠的影响太大,加上雍正夺嫡是靠的是孤臣主义,不需要要挟百官。所以老四叫来诸位阿哥包括太子在内还有上书房大臣马齐,当着他们的面将百官行述烧了。

至于太子的信雍正自然是留着了。

事后太子当然要问老十三要那封信,老十三说并没有,应该是被大火烧了。然后老十三问雍正要,认为烧了一了百了,免得落入老八他们手里,老四借口怕事情败露,留着这封信可以保护老十三的名义留下了。

至此太子的计中计彻底失败,雍正成为最大赢家。


四、雍正高超的计中计

老十三在说太子信的时候,还向雍正说了他府上的高福与老八府里有来往,很有可能被收买了。

对此一向霸道会驾驭手下的雍正竟然没有马上追究,很是诡异。(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想帮雍正上位的邬先生趁此机会开始布局,先是找到高福苦口婆心的一番,使高福后悔不已,最后借高福之手将太子的亲笔信给了老八。

老八得到了这封信,让老十四上交给了在南巡的康熙。康熙见到这封信大为吃惊,同时做了一个很高明的举动,将太子这封信送还给太子,给了太子最后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没想到太子见到信以后,知道了事情败露,干脆鱼死网破了,要发动兵变篡位,结果自然被康熙制服,太子因此二次被废,彻底完蛋。

高福送完信以后,向邬先生汇报,邬先生让他不要给任何人说包括雍正。他到时候去说比较合适,意思是可以给高福求求情。结果第二天晚上高福就被雍正赐死。

通过邬先生让高福送信的过程,可以说是处处透露着诡异和阴谋还有背叛。首先雍正为何不闻不问让邬先生自己去处理呢,其次太子亲笔信那么重要的东西,邬先生怎么说说拿走就拿走呢,还有为何偏偏高福送完信了,雍正就马上赐死了他。

这一切不寻常的背后,都说明着雍正才是背后的最大幕后黑手,他假装不闻不问,抓住邬先生助他上位的急迫心理,故意将信给了邬先生,让邬先生借高福之手不着痕迹的送给了老八,让老八他们完成废太子之事,最后将高福赐死来杀人灭口。

可以说看似是邬先生设局,其实雍正才是真正的设局者,把握住了各方势力的心理,拿捏住了邬先生这个聪明绝顶之人的想法,对于人性有着深刻认识,不着痕迹的置身事外使邬先生看似利用了他,实际上为自己所用的完成了废太子的大业。

而雍正赐死高福也有警告邬先生之意,让邬先生明白谁才是真正做主的,摆清楚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为何雍正登基当晚,邬先生就要急匆匆半隐来保全自己的原因,因为他看明白了雍正是什么样的人了。

所以说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看似邬先生是bug式的存在,其实雍正才是最大的黑化的boss,雍正是隐于幕后来百般算计的完成自己的上位。可见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最聪明的并不是表面上的邬先生,而是不动则已,一动便一击致命的雍正。

第13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这是太子胤礽二次被废的情节,在这个情节中充满了阴谋、背叛和出卖。

我解析《雍正王朝》还是那个原则,不站立场,不讨论谁正义,谁邪恶,只解剖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各方采取的权谋诈术。

好,给大家讲讲这个掩藏在光鲜背后的阴谋、背叛和出卖的具体细节。



这事首先不怪别人,是太子胤礽自找的。

太子胤礽废而又立,康熙南巡,把监国大事交给了胤礽来处理。胤礽重掌大政,发现很多事情办起来很不顺利。他正窝着火呢,知道八爷党设梗阻绊,于是大发雷霆,罚跪众官。胤禛又趁机罢工,太子闹得鸡飞狗跳,把老师王掞也气倒了。

胤礽正在左右为难之际,猪队友黄体仁晋见。

这个黄体仁,大家要注意,他绝不是太子的人,虽然没有证据,但大家可以凭感觉推测。只要他出主意,胤礽没有一次不倒霉的。卖官鬻爵,刑狱冤案,把个胤礽折腾得奄奄一息。

看到胤礽又废而复立,咸鱼翻身,黄体仁就又来了,不搞死胤礽他誓不罢休。

黄体仁给胤礽出主意,说是刑狱案中被罢免的任伯安因被八爷党出卖,愿意改投太子,不但为太子敛财,还可以提供一部《百官行述》,里面记载了朝廷众臣见不得人的阴私苟且之事,太子胤礽若得到《百官行述》,就能够拿住众臣的把柄,指喝驱驰,任意而为。但是有两个条件:

一、任伯安官复原职。

二、释放罪囚刘八女。



大家分析一下。这个《百官行述》对谁有用?

对老八胤禩有用吗?没用,人家胤禩本来就能操纵百官,用不着这东西。

对老四胤禛有用吗?也没用,清缴欠款,胤禛早把百官得罪光了,成孤臣了,拿上《百官行述》再把大家重新得罪一遍?

对太子胤礽有用吗?看起来仿佛有用,但其实呢?拿上《百官行述》是为了操纵众臣,但操纵众臣你想干什么?在大清朝廷中,谁才可以操纵诸臣呢?――皇帝。

那就是说,只要证明你想要《百官行述》,你就等于是要篡逆!

怎么证明?胤礽写了封亲笔信。

刘八女放不出来怎么办?黄体仁又给太子胤礽出了个主意,让他去用计要挟老十三胤祥。

看到这儿,朋友们该明白了,这个黄体仁是谁的人?他早就背叛了太子。

太子胤礽按计行事,以胤祥杀郑春华为要挟,逼迫胤祥放掉刘八女。要出卖胤祥。

胤礽这智商,也真是弱爆了。



胤祥假意就范,与四哥胤禛和邬先生一商量,欲擒故纵,放而又捉,派年羹尧去江夏镇杀人灭口,拿回了《百官行述》的当票和太子的亲笔信。

经过一番设计,胤祥在八爷的当铺中拿到了《百官行述》,当着众位皇子和内阁大臣马齐的面,胤禛将其一把火烧掉,粉碎了太子和老八的阴谋。

但老四胤禛却把太子的亲笔信留下来了。说是为了保护十三爷胤祥。

但是,邬先生却在书房拿到了这封亲笔信。

这说明胤禛收藏东西不谨慎?这么重要的文件就让邬先生翻走了?

不是。因为这封信很重要,一拿出来,太子必然被废。胤禛不能亲手干这事,这不能与他扯上任何瓜葛。

做为四爷的属下,领导不方便干的事,你当然应该有替领导分忧的觉悟。

邬先生就把信拿走了。



炮灰还是有的,高福(坎儿)就是最适合的炮灰。他就被四爷党拿出来出卖了。

反正也背叛过一次了,当了双面间谍的高福在邬先生的指使下,就“偷”出了这份文件,交给了八爷党。

胤禛很“及时”地发现了亲笔信被“偷”,于是就逼高福自杀。高福死得冤吗?必须死,这事要是被传出去,倒霉的可就是四爷党一大群人了,胤禛马上就得完蛋。

当炮灰,当然应该有被出卖的觉悟,那就死吧。

八爷党拿到了太子亲笔信,如获至宝。太子被掀下马来,已成定局,但由谁来给康熙上奏呢?

老八胤禩肯定不能亲自动手。因为第一次掀翻太子的教训他还是能省悟过来的,况且,百官行述是从他名下当铺里搜出来的。



那让谁给康熙上奏呢?让老十四胤禵。

为什么要让老十四胤禵去干这事?因为老八胤禩要出卖老十四。

这怎么回事?

一、老十四近来风头很旺,顶撞了康熙还没受惩处,反而升了官。母亲也封了皇贵妃,威胁太大了。让他去充当扳倒太子的敢死队。

二、万一康熙还不想废胤礽,而是想保胤礽呢?那就让老十四当炮灰。大家回忆一下,还记得木兰秋猎的那个夜晚吗?那份伪造的太子调兵手谕是谁搞出来的?是老十四。如果康熙想保太子胤礽,老十四送上去的这份太子亲笔信就会与那份伪造的调兵手谕一齐拿出来说事。老十四马上就陷入绝境!

老八胤禩心够黑吧!



但是,老十四胤禵的脑袋瓜子就是白给的吗?他更狠,只把太子亲笔信寄给了康熙,而没有同时上奏书。

老十四胤禵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他一反手,把八哥胤禩给出卖了。

朋友们看不懂了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联系以前的剧情,好好回忆一下。这种只上供状,不上奏书的情节什么时候出现过?

对,老八胤禩夜审肖国兴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表面上得意思是:这事我做不了主,请皇阿玛定夺。

暗含的意思是:皇阿玛,这又是老八胤禩的鬼点子,他要扳倒太子!



所以,当康熙收到老十四的书信,微微点头:“胤禵也学会动心思了!”

动的什么心思?康熙明白,那是夺嫡之心。

康熙把信寄给太子,并安排胤禛和胤禵做准备,他为什么不直接回去申斥呢?因为康熙就是要逼太子谋反,他给太子留下足够的背叛时间。

即将面临着再次被废,父皇又从江南步步逼近,胤礽肯就此认命吗?不肯,受不了这个压力,就谋反吧。

可怜的胤礽,他被父亲、兄弟、属下轮流出卖了一遍。这样的储君能当吗?



大清王朝的传位诏书就在这块正大光明篇额的后面,谁又知道,在这“正大光明”的背后,曾经隐藏着多少阴谋、背叛和出卖?

谢谢阅读。


馋嘴肥猫铲史官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刑部买卖人命大案草草收场后,康熙皇帝开始了第六次南巡,康熙帝想给太子胤礽改过自新的机会,由此让太子胤礽监国,就是这次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太子胤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康熙帝吃惊的是太子胤礽谋反了!有人说是属下逼的,其实不然,还得仔细分析其中的阴谋。

这部电视剧《雍正王朝》编的也是真邪乎,来龙去脉一环扣一环。

【南巡中的康熙帝在江宁】

康熙帝的南巡刚刚离京不久,太子胤礽找到了主管刑部的十三阿哥胤祥,语出惊人的说:老十三弟,你把郑春华杀了,等二哥当了皇帝给你个亲王干干!吓死老三了,这是何等要命的差事,既然敢杀康熙帝的嫔妃郑春华?

原来是太子胤礽与江夏镇的任伯安有交易,放出大狱中的任伯安到弟弟任季安及他的小舅子刘八女即可得到“百官行述”,只要老十三胤祥杀了郑春华就不怕他不放这两个人。此事非同小可。

十三阿哥胤祥把这件事告诉了四阿哥胤禛和邬思道,邬思道眼珠子一转出了新招,这是要置于太子死地的一招,邬思道这么狠。

【这就是邬思道的主意】

邬思道这招是这样的:

一、答应太子胤礽,首先把郑春华藏起来,如何放了刘八女二人,然后以朝廷钦犯名义再抓回来。

二、借着抓钦犯名义派年羹尧去剿灭江夏镇,这样即可拿到太子胤礽想得到的“百官行述”又可以抓到太子胤礽的把柄,一箭双雕。

三、可以报江夏镇下马受辱之仇,自此“江夏镇”这三个字真的消失了。有可能还有意外收获。

这邬思道细想一下真的非常可怕,不是年羹尧残忍,是邬思道这招太狠,真不能小看这瘸子!


【四阿哥当众烧毁百官行述】

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首先查清了那“百官行述”存放万永当铺,年羹尧回来就派李卫协助十三弟胤祥取了出来。江夏镇及其总兵阮必大一个活口没留,真的屠了。

关键是得到了对太子胤礽最致命的一封信,这就是太子胤礽与任伯安交易的私信,恐怖的信件!太子胤礽与任伯安的这些往来私信要是落到了康熙皇帝手里,太子胤礽就是彻底被废。不过这信太烫手!

为何烫手?如果四阿哥胤禛把此信传到康熙皇帝那里,必定被康熙皇帝认为四阿哥胤禛是小人手段,邬思道又看透了他这位“四爷”的心思,邬思道想到了高福。


【邬思道玩死了高福】

看来还是十三阿哥胤祥厚道,他说烧了吧,可这次四阿哥胤禛不同意了,他想干嘛,这不言而喻。邬思道又开始忽悠“高福”了,因为高福的伙伴李卫与翠儿离开以后明天在郁闷中把酒寻欢被八阿哥胤禩的管家利用女人拿下,只有邬思道知道此事,又利用高福把太子与任伯安的私信传给了八阿哥胤禩的管家最终到了八阿哥手里。

八阿哥胤禩得到了这封信是即高兴又犯难,高兴的是整倒太子胤礽就在顷刻之间,犯难的是如何能把这封信送到南京康熙皇帝手里,此刻八阿哥胤禩又想到了同党十四弟胤禵,胤禵说他愿意干!

【要太子胤礽下台的一封信】

太子胤礽的这封信真的被十四阿哥胤禵送到了康熙皇帝手里,但是只有一封信,没有附加任何其他内容和十四阿哥胤禵的只言片语,这让康熙皇帝感觉耐人寻味,但是情况复杂了,康熙皇帝不能不采取必要措施,这次不但要废了太子胤礽,还密令四阿哥胤禛擒拿太子,看来太子真的谋反了!

一封信的事让邬思道设计这么大的圈套,而且是通过四阿哥胤禛执行的,这次不但使太子胤礽陷入大坑,还逼着四阿哥胤禛走上了夺嫡大战之路。逼死了高福,陷于年羹尧屠江夏镇于不义,把康熙皇帝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胤礽拉下马,难怪在雍正登基之日晚上赶紧溜之大吉,因造孽太深。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190期总2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