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易开江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武则天则是他的嫔妃,后来的武周开国皇帝。

两人在李世民生前,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悦史君认为,李世民没有理由杀武则天。

第一,武则天没威胁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此时李世民已经27岁,而且是唐朝秦王、天策上将、尚书令,正在与皇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他们的儿子,唐高祖李渊很快传位给李世民,武则天此时才3岁。

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召14岁的武则天入宫,武则天做了个五品才人,在宫中处于一个非常普通的位置。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也才26岁,至始至终没有受到李世民的宠爱,没有生育子女。

由此可见,武则天对李世民并没有任何威胁,最大的问题,在于她和皇太子李治勾搭在一起,但李世民并不知情,也就无足轻重。

第二,李君羡被冤枉

按照《旧唐书》等史书记载,历史上确实有“女主武王有天下”的传言,但故事并没有发生在武则天身上,而是武连郡公、左武卫将军李君羡。

李君羡原本是隋末群雄之一王世充的下属,后来投降唐军,成为李世民的得力干将,被李渊李世民父子所信任。

唐朝贞观年间,先是太史说了个“女三昌”,后来民间又有传言“当有女武王者”,李世民对此非常痛恨。

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得知李君羡的小名是“五娘子”,又因为李君羡的家乡武安、爵位武连郡公、官职左武卫将军中都有“武”字,就非常忌恨他。

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有御史奏报李君羡跟一个名叫员道信的神秘人物走得近,可能要造反,李世民就把他处死了。

应该说,武则天除了一个姓和女人的身份之外,并没有比李君羡更符合这个传言,而且古代之前没有出过女皇帝,没有人会往她身上想,李世民同样也不会。

第三,后世穿凿附会

唐朝载初二年(690年),皇太后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王朝,直到武周神龙元年(705年),才被皇太子李显等人逼迫退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皇帝。

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关于唐朝历史的记载,其实都出自唐朝灭亡之后,很多内容其实都是武则天为了自己的统治或她的政敌放出来的消息。

刚开始是袁天罡给小时候的武则天算命,说她能当天子,后来又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传言,应该说,都是后世穿凿附会的结果。

作为当时事件发生时的人,李世民和武则天并没有特别的矛盾,李世民当然就不可能杀武则天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要李世民杀武则天以绝后患,首先要给李世民一个杀武则天的理由或动机,难道太宗晚年二十多岁的武媚娘,就已经暴露出要篡夺李唐江山的野心和能力?甚至张扬到了太宗非杀她不可的地步?


有关李世民采取措施去除“女主临朝”隐患的版本,最流行的是讲太宗执政晚年,民间有谣言说:“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通过征询相术大师李淳风的推算,李世民认定乳名叫“五娘”的武将李君羡正是应和谶语的“女主”,于是便借故杀了他。武则天躲过一劫,多年后终于建立大周国号成为“一代女皇”。这个说法充满了迷信的传奇色彩,应当是后人事后诸葛亮的附会之说,可信度多有存疑。

武则天出身军功家庭,父亲曾在李渊建唐时提供资助,是李唐政权的坚定支持者,由此十几岁便入宫侍奉李世民的武则天可谓是“跟正苗红”,“政审”这一关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从后来武则天和李治一口气生下四子二女的旺盛生育能力来看,她在侍奉李世民的多年里却一无所出,原因除了太宗晚年每况愈下的身体外,剩下的原因只能是李世民根本没有太在意这个小丫头。至于防范武则天的政治野心就更无从谈起了!


李世民和武则天仅有的一次正面交集,是在一场驯服一匹叫狮子骢的烈马的讨论上。当时仅仅是“才人”身份的武则天(不高的位份从侧面证明武则天不受太宗关注),向太宗请下钢鞭、铁锤和匕首三样工具,并陈述道:“若是用钢鞭抽打不服它,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使它驯服,如果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杀死它。”面对武则天表现出的霸道强悍做派,一向以刚毅著称的李世民反倒露出了赞许欣赏之色,并不曾将她看成威胁李唐皇室的隐患。

其实,有关武则天要当女皇的“天命说”,大多是后人添油加醋的附会,甚至有一部分是武则天为增加自己当女皇的合法性,从而开展的“造神运动”。武则天女皇之路的成长,是李治和四个儿子性情柔弱,和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没落的双重作用,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当中也充满了风云际遇。


竹山清溪涧


关于这件事,当事人至少有四个:李世民、武则天、李淳风和李君羡。

“女主武王”的预言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也就是说李君羡做了武则天的替死鬼,那么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贞观年间,太白星屡次出现在白天,史官占卜得出“女三昌”,唐太宗晚期,民间又谣言说“当有女武王者!”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还了得,李世民对此是很忌惮的,648年的一天,李世民宴请武官,行酒令的时候,要求大家都说说自己的乳名,到了李君羡这里,只见一个大老爷们难为情的说“五娘子”。李世民一听哈哈大笑,但后来想想不对,这个李君羡太让人怀疑了。

李君羡在隋末原本是跟着王世充的,后来带着部下投靠了李渊,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冲锋陷阵,很是英勇。后来李君羡被封为武连郡公,并成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当值。再加上他是武安县人,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李君羡居然带着五个“武(五)”,而且还是个武将。这是将来要造反的节奏啊。不久李君羡出任华州刺史,御史弹劾李君羡和妖人勾结意图谋反,李君羡被斩,李家被抄家,家人被流放。


我们的正主武则天完美的躲过了一劫。当然这是《旧唐书》的记载,《太平广记》也有关于“女主武王”的记载:

李世民晚年,民间有《密记》流传,说:“唐三代之后,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找来太史令李淳风,询问他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李淳风赶紧说:“我已经就推测过了。征兆已经形成,这个女王现在就在陛下得宫中,不出四十年,她就会成为天下的主宰,然后诛杀李唐王室成员。”李世民问:“把她找出来杀死如何?”李淳风阻止道:“天意如此,不应该干涉,况且女王已经长大,现在正是陛下的家眷,四十年后就老了,老人总是仁慈些,不会把李唐王室成员杀光,如若现在把她找出来杀死,她又复生,四十年后还很年轻,况且还有仇恨,一定会杀光李唐王室成员。”

李世民想想确实如此,就不再追查此事,然而心里毕竟有了一块心病,然后就遇到了李君羡这档子事。将其杀死。


直到691年,李君羡的家属为李君羡鸣冤,然后武则天为其平反。那么李君羡真的是无辜被杀,做了武则天的替死鬼吗?四姑娘认为并非如此,先不说这个预言存不存在,单就李君羡和妖人勾结意图谋反就足够判他死刑,外加家人流放。谋反是死罪,这才是导致李君羡被杀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所谓的“女主武王”的预言。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四姑娘以为原因正是由于这个预言在当时并不存在,而是武则天在称帝前后人为制造出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如果真有这个预言,即便武则天不得李世民宠爱,甚至李世民把她给忘了,但后宫并非没有管理者,执掌凤印之人不可能会忘了后宫有武则天这个人,那么,就不可能没有后宫妃子向李世民提起。那样的话,武则天不可能还活着。
如果真有这个预言,李世民不可能就因为李淳风所谓“天命不可违”就不去找出这个女王了,天命究竟是什么,皇帝最明白不过了。
如果真有这个预言,不可能一直到691年才再次被提起,即便李世民和李淳风去世了,可民间还是知道的,在李治“废王立武”的过程中,为什么反对武则天做皇后的大臣们没有提及?在武则天摄政谋划皇位的时候没人提及?

所以这个预言更像是武则天借着李君羡的死弄了一出所谓的“天命”,她武则天就是会在大唐三代之后做皇帝,她是被选中的女王。


萧晓四姑娘


因为李世民实在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妾最后不但能篡夺李唐的江山,居然还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超出李世民的想象力了,当时,不管是李世民还是长孙无忌这些重臣,都从没想到会出现如此千年难遇的情况。至于所谓的政治预言,根本就不靠谱,想几十年前,认为2000年就是世界末日的预言家都大有人在,难道各国领导人还真信了不成?在那个重男轻女,女人从来不能担任官职、继承爵位的时代,女人当皇帝,篡夺江山,其荒谬性与2000年是世界末日一个概念,这样貌似毫无逻辑的预言,李世民怎么可能信?

就李世民晚年来说,武则天这个年轻女孩实在算不上什么威胁,当时李世民最在乎的还是如何避免皇子内斗这个问题。因为李世民自己是杀兄夺位的,所以特别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像自己和兄弟们那样自相残杀,因此,他特意选了优柔寡断的李治作为继承人。李世民期望李治的柔弱能够避免兄弟间的杀戮,从而保证其他儿子的安全,当然保险起见,他也安排了长孙无忌一众老臣来辅佐李治。但是,之后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李世民的预期,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李治确实是一个优柔寡断软弱的君主,但是正因为他没主见所以才更容易听信别人的谗言,长孙无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利用李治除掉其他的王爷,没有了这些能力高潮的王爷的协助,长孙无忌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操控李治,进而把握朝政,但是长孙无忌没有想到,你可以轻易操控李治,别人也可以。而武则天这个女人的枕边风显然比你这个老头子有分量。

结果,沾沾自喜的长孙无忌就这么被武则天的枕边风给击垮了,而李治竟然软弱到被老婆操控的地步。而武则天自己也是心狠手辣,为了权力连女儿儿子都可以杀,以前的那些女强人,像芈月、吕后这些,顶多是幕后操控朝政,而武则天愣是直接破了男权社会数千年的传统,自己撸起袖子称帝了。这样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女子也是千古奇人啊。

历史是无法预料的,就算是李世民这样的老油条,最多也只能预测比较常规的情况,像武则天称帝这种匪夷所思,千古难遇的情况,实在不是人能预料的。

直至今日,武则天依然是中国唯一的女性最高领导人,5000多年就此一例,你说这概率的多低,指望李世民预测准这0.01%概率的事情,是不是太勉为其难了。


沉思的托克维尔


李世民近晚年的时候,民间就流传,唐三代以后,会有个姓武的女子,掌管天下。李世民听了之后十分震惊,随即叫来当时的太史令李淳风商议,李淳风一占卜或者看星象,确实有这么个事啊。李世民就想法子阻止,想要排查宫里武姓女子,把皇宫里所有姓武的女人都杀死,或者是缩小范围,几十个宫女几十个宫女地查,非要查出这个女人来。



但是李淳风说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啊。即使你杀死了这个女人,下一代还会有这个武姓女子来掌管天下的,三代以后,这个女人也老了,俗话说虎老了也不吃人,也没太大野心了。如果杀了她,万一还有个姓武的女人来,并且年轻气盛,更加心狠手辣,对李唐天下更无一利。


没有杀武则天的原因,我认为有三

一,是因为李淳风的话,天意不可违,这个武氏死了可能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武氏来接班,如果杀了这个,说不定后来者居上,后果更不堪设想。

二,李世民可能把她给忘了。武则天十四岁就因为李世民欣赏她的才华而入宫,并被封为才人,也受到过一定时期的宠爱。但是李世民这个人喜欢贤良淑德的女人,像长孙皇后,徐惠那样的,而武则天这个人性格比较强势,不是李世民的菜。

从训狮子聰事件就可以看出来,话说李世民得了一匹马,名曰狮子璁,后宫的嫔妃都来围观,武则天就强出头,说她就能驯服这匹马,但是需要准备鞭子,棍子和匕首,如果不听话就用鞭子抽,还不行就棍子打,如果还是不能驯服就只能用到匕首了。唐太宗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姑娘,这么狠。所以以后就渐渐冷落了她。类似于打入冷宫,所以直到李世民去世她一直是个才人。

三,她有了替罪羊,名叫李君羡。李世民宴请大臣,无聊之时就说让大家说出自己的小名,而李君羡就说自己叫五娘子,因为自己是武官,官职武卫将军,封号五连县公,李世民对他颇多猜疑,所以貶到地方去了,后因在地方与术士来往频繁,被污蔑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所以被斩了。



消失的月光


李世民不杀武则天,个人认为主要因为下面两个原因:

一、李世民不忍杀

试想一个美丽女子,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一个老皇帝,老皇帝又如何能狠心杀掉她。晚年的李世民,已经历经沧桑,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自然不会下如此狠心。李世民临死的时候曾说;“朕晚年只疼爱你一人,希望死后也能有你陪伴。”这句话半真半假,真的是李世民确实疼爱眼前这个女人,假的是他其实只是试探而不是真的要杀掉她。当时武则天梨花带雨地说:“臣妾愿意出家为尼,一生陪伴青钟古灯,永不再踏进皇宫。”武则天非常聪明,他知道老皇帝不忍杀她,所以给了皇帝一个理由。李世民亲眼看到武才人剃掉青丝,深入古寺,终于安心了。一是觉得为太子除掉了一个后患,再就是同时还保全了佳人的性命。他认为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处置方式。

二、李世民觉得不必杀

我觉得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

(1)、武则天没有背景。

武则天虽然聪明,而且也有野心,但是他的家族在太宗时期并不是很显赫,她的身后更没有士大夫和军事集团的支持。这些从她登基之后仍然仰仗太宗时期的文武大臣就可以看得出来。曾经有一段时间,她想重用自己家族的人,例如武三思、武承嗣,可是她发现自己家族无可用之人,这就是未什么她给自己的族人高官厚禄,却一遇大事很少听取他们的意见。例如立储、固边、拜相,这样的大事从来都不看重武氏族人的意见。甚至武承嗣想作太子,她只找凤阁侍郎李昭德来询问,而不征求武氏族人的意见。因为她很清楚,终于李氏的集团非常强大,即便她立了武承嗣,武承嗣也逃不脱名败身死的命运。

(2)、当时武则天没有皇子。

在太宗看来,武则天没有皇子,就不会有人追随她。一个没人追随的后宫女子,怎么会在朝野掀起波澜。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不就是因为刘弗陵年幼,而钩弋夫人正当壮年吗。武帝当时也很不舍,可是自己即将殡天,钩弋夫人又很有能力,如果不杀掉她岂不是莫大的祸患?!所以只好忍痛割爱。而此时的李治,已经长大成人,经过了几年的政治历练,况且背后有长孙家族和一般老臣的支持。李世民自负的认为,李家的江山牢不可撼。

太宗的考虑不可谓不周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想到武则天偏偏以一个尼姑之身搞定了李治,从太宗的孙子手里夺过了大唐的江山?!


雪夜雕弓


当时确实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个说法,在我们后人看来,姓武的女主,显然就是武则天嘛,武则天当时是李世民的妃子,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杀掉武则天呀?是李世民不相信这个说法,还是李世民舍不得杀武则天,还是武则天找到了什么解决办法?

以上皆不是,李世民之所以没有杀武则天,主要是李世民把一个人误以为这个说法中的“女主武王”,这个人就是李君羡,有的人会问,李君羡不是一个男的吗?而说法是说女主武王,那怎么会错认了呢?

这个还得从李君羡这个人说起。李君羡最开始是瓦岗寨李密的部下,后来投奔了王世充,又不讨厌王世充的为人,就率部投奔了李渊,之后就随着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这一点和秦琼、程咬金很像。

李君羡随李世民先后打败了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尤其在贞观元年,公元626年,突厥攻到了泾阳,而泾阳离长安城只有四十里地,李君羡与尉迟敬德迎敌,最终解了长安之围。

李世民称赞道:李君羡作战如此勇猛,突厥就没有什么好担心了。李世民就任命李君羡为左武卫将军,负责玄武门宿卫,封为武连县公。

贞观八年,白天出现了太白星,太史令认为这是女皇要登基的预兆,民间又有一本书叫做《秘记》,这本书说唐过了三代,会有女主武王取代李唐拥有天下,李世民对此,十分厌恶。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在宫中宴请众武官,宴中行酒令,规则是要说出各自的小名,轮到李君羡的时候,李君羡说他的小名叫“五娘”,李世民大吃一惊,李君羡担任左武卫将军,封武连县公,洺州武安县人,小名叫“五娘”,这个不就是那个说法中的女主武王吗?

这个时候,李世民并未杀李君羡,而只是将他的官职给免了。后来,李君羡出任华州刺史,认识了一个叫员道信的人,这个员道信说他会辟谷术,李君羡就和这个员道信来往十分的密切。

御史就弹劾李君羡与员道信图谋不轨,六月,李君羡被处斩。也就是说李世民误以为李君羡是那个说法中的“女主武王”,而李世民为什么不觉得武则天才是,可能当时武则天十分的不起眼,李世民不觉得她是。


历史简单说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杀武媚娘,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武媚娘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反客为主,化解了一场浩劫转危为安。当曰,李世民看了袁天罡的奏折,不由勃然大怒,便早早地退了朝回到寑宫。一个人把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赶了出去,他想起长孙皇后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决不能把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唐江山葬送在一个女人手里。为了天下,自己当初连两个骨肉相连的亲哥哥都舍的杀,区区一个武媚娘又有什么舍不得地?何况后宫佳丽过千,美女如云。想到这里,李世民猛地从墙上取下挂剑,面带杀机。正在这时,忽听门外太监奏报,武昭仪求见。李世民心想,我正要去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也罢,今夜就做个了断。便沉声道,让她进来。只见武媚娘风情万种莲步婀娜地走上前跪在桌案旁,从手中的提盒里端出一碗莲子人参汤放在桌案上,温言细语道,皇上日夜为国事劳心,臣妾不忍心看皇上日渐憔悴,请皇上喝碗臣妾亲手为皇上煮的莲子人参汤吧。李世民冷哼一声道,那你可知眹忧从何来?武媚娘凄然一笑道,臣妾今生能相伴皇上,是前世修来的福份,若有来生,也只求与皇上相伴相守不离不弃。说到这里不由泪流满面,如带雨梨花我见犹怜。李世民想起与武媚娘走过的许多朝朝暮暮,不由怒气全消,心一软手中的剑掉在地上,长叹了一口气道,起来吧,朕知你对朕一心一意。武媚娘立起身来抓起地上的青龙剑从容道,有皇上这句话,臣妾不枉此生,那些臣子就喜欢捕风捉影,臣妾不能为皇上分忧,但可为皇上而死以谢皇上的恩情。说完便欲拔剑自刎,李世民一把夺过宝剑抛了出去,将武媚娘紧紧搂在怀里边亲边道,有朕在,看谁还敢来伤害你?


abc六月飞雪


命中注定,也就是常说的宿命论。宿命论是早已形成的一种世界观,宿命论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宿命论指人生中早已注定的遭遇,包括生死祸福、贫富贵贱等或者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这股无法控制的力量,我们或称之为“神力”。

前面讲过,早在N多年前,人类是与神仙共同生活的,神仙由于有着外星文明留下的高科技,对大自然的感悟及应用更深刻而直接,因此拥有着呼风唤雨、散播灾难与瘟疫的本领,因此被人类供奉。后来,受某位大神的约束,神仙们退出了人类世界,不再直接参与人类的发展,而只作为了旁观者。但在一些特殊时期,还会参与一下下。这里便牵涉到了宿命论,也就是命中注定。

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谈不上宿命论,当然,如果延伸一下下的话,似乎也可以谈,因为在我们周边就有很多的凡人(譬如我的老师,张哥),因为某些际遇偶然窥得了一点点(对,只有一点点)上古大神留给人间的自然运行规则的真谛,也可以窥探出一个凡人的宿命,且可以略略的去改变一下下(风水八卦之道),今天就不谈这些了,后续抽空普及一下下。当然也有一些大拿,窥得了天机,又不便于直言,便把他们画了出来,历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李淳风和袁天罡的推背图了。当然那里面记录的都是逃不出宿命的惊天骇地的大事件。

咱们就谈一个宿命论的真实历史吧。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武媚娘的故事。

史书记载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作为星相术如此发达的李唐王朝,怎能会让一女辈夺了江山,而且还是自己最为倚重的武媚娘。我们还原一下史实,看看什么事宿命论:

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屡屡大白天就出来晒太阳,李世民紧张的问太史令李淳风:亲,这是咋个回事?李淳风说:回禀陛下,这星星不吉祥啊。谶曰:帝传三世,女主武王,武代李兴。意思是,不出三十年,女武掌权,大唐就改姓武了。李世民听了张大了嘴巴,此人在哪?就在宫中。于是,老李就吃嘛嘛不香了,商量李淳风,要把宫中凡是姓武的、跟“武”沾边的全都要杀死。老油条李淳风提议:亲,现在还需要三十年才会出现星象之事,你现在杀了这人,但天命不可违,既然上天有此意愿,那么你现在杀了他,还会出现第二个人,三十年后,那人恰好年轻力壮,对大唐更为不利。现在这人呢,再过个三十年,就是老人了,那时候杀戮之气就没那么重了,说不定还好商量。于是,李世民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但这颗种子已经在他的心里种下了。

直到,那一天,李君羡的一句玩笑话,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而李世民却也得到了彻底的放心。

这一天风和日丽,正是聚会吃烧烤的好日子,李世民大宴群臣,大家一时兴起就喝多了,喝多了呢,这人就容易犯浑,皇帝也不例外,非让大家都报报自己的小名,一起乐呵乐呵。于是猫蛋啊,狗蛋啊,傻蛋啊,奇葩名字层出不穷。轮到李君羡了,这货脸立刻就红了其来,支支吾吾的说自己的小名是“五娘子。”是个女孩名字,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时,李世民笑着笑着却突然想起了“女主武王”的预言,这一琢磨,可不得了。

李君羡是左武卫将军,镇守玄武门、爵位是武连郡公、家乡是武安,是个武将,丫乳名还叫五娘子,是个女子名。这可了得,一个人占了六个武,还是个女名,这玩意得杀无赦啊。于是,找了一个借口,把李君羡给杀了。

后来,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公元690年九月,67岁的武则天正式登上“皇帝”宝座,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是尊号为“圣神皇帝”。

李君羡,从出身到官职,从名字到任职地,一切的一切仿似乎都是设计好的,也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武媚娘可以称帝的命中注定(武媚娘这个姑娘不简单啊,不简单。无字碑,通天塔,神都……留待后面再说吧)。

这,是不是宿命。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貌似每一个大的历史事件都存在着这样的命中注定,也仿似每一个人类历史的坎,都是被设计好的。那么,是被谁设计好的呢?其实,每一次大的历史变革,都会有几股看不见的力量,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来自于那个未知的史前文明。



老麦说说


首先我们得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君弑父得到的——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流血政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一举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

这场政变的起因是:唐高祖李渊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为人正直,而且战功卓著,身边又有一批诸如房玄龄、尉迟敬德、秦叔宝等文武人才,因此威信极高。李建成战功、个人威信均不如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甚至给李世民的酒里下毒,千方百计想除掉他。于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设伏,诛杀了建成、元吉二人,最终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想取代太子位是真的,李建成想铲除后患也是应该的,李元吉支持名正太子李建成也是正确的。这场皇储之争没有谁对谁错,不过,骨肉相残,终究会给唐太宗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留下历史的污点。


然后就是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关系——

夫妻

李世民叫武则天媚娘武则天叫李世民皇上

才人是武则天伺候李世民时候的封号,是地位比较低的妃子,但是的确是李世民的女人。后来李世民去世,武则天被迫出家为尼,李世民之子李治登基后把武则天接回宫又册封了昭仪,后来升级到宸妃再到王后,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做了皇帝。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有几种说法。

1 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宫外忽然开始流传“女主武王”的预言,说唐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本来是一个民间的流言,后来就传到宫廷里了,李世民听了这个话很难受。他秘密地把李淳风(时任太史令)召到宫里,问他有没有这回事。唐代的太史令管天文历法,相当于现在的占星术大师。李淳风说,臣夜观天象,发现有太白经天,这意味着有女主要兴起。又说,我经过一番推算,发现这个女人已经在陛下的宫里,是陛下的眷属。不出三十年后,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陛下的大好河山,而且还要诛杀李唐皇室的子孙。李世民听了非常紧张啊,说,那怎么办呢,既然预言和天象都一致了,就这样吧,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我要在宫里头清理清理,凡是姓武的、跟武沾边的我们都杀了算了。李淳风说,这可不大好啊,有一句话叫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这么一个人下来,就会保护她,您恐怕轻易杀她不得,而且会殃及众多无辜,上天会怪罪的。退一步说,就算您把她杀了,上天的意思如果没有改变的话,他还会再派一个人来。这个人我刚刚说是陛下的眷属,已经在陛下的宫里了,现在是个成年人了,三十年之后就是老年人了。老年人心地比较仁慈,可能对陛下的子孙会留有余地。如果您现在把她杀了,上天又生出一个新的人来,那这个人三十年之后可是年轻人啊,年轻人心狠,杀起陛下的子孙恐怕就毫不留情了,所以您还是别杀了吧。这是一个说法。


2 李世民那是只知道一个关于“武”的人会夺取他儿子的江山(李淳风说的),然后就以为是李君羡,把他给杀了。压根儿不知道那是指武则天……

3 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喜欢武则天(不太可靠的理由)

4 因为武则天又没有犯法。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于唐太宗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太宗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唐太宗夸奖武则天的志气。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皇李治一直藕断丝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