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上海老房被改成2室2厅2卫的豪宅,一家四口住刚刚好

最初看王家卫的电影时,总觉得将来有机会去香港,一定要去旺角,在昏暗的路灯下抽根烟,那才是香港的感觉;后来听了李志的《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瞬间迷上了南京,觉得毕业后,就去南京待着,把这座伤城的每个角落都走一遍,看一遍;再后来看张小娴的《面包树上的女人》。看到林方文那么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却最终停下了脚步,停在了斐济,就想着,将来一定要去趟斐济,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能让一个一生只落一次的鸟,放弃音乐,放弃为他卑微到尘埃里的程韵,在此停逐。可后来的后来,这些“想着”和“将来”没有一个成真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只能搁浅在内心深处。

如今,我反倒长久的漂泊在了上海,这个霓虹灯多过烟火气,生活节奏快过人的脚步的魔都,多少有些让我迷茫无措。想要寻一处慢时光,好像也只有那历经岁月磨砺,洗尽铅华,散发着古朴气息的老里弄了。

入秋之后,上海老里弄里更添了些许静谧、爽朗之感。路两边的的梧桐树,微风一吹,就有好闻的桂花香飘来。秋天的桂花香是隐身城市中的礼物,默默定义着属于上海早秋的味道。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气味,城市里每一个小家也有着内涵丰富,个性十足的气味。

就像本次案例中金先生的家一样。

金先生是一位有着12年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平时也一直喜欢摄影。最早时,他常拍上海老里弄的照片,时间一长就对里弄老房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于是,他们一家去年在上海的老里弄买下了一间30平米的老房子。房子原本只有一室一厨房,破破烂烂、毫无生气。金先生和老伴、儿子和孙女,一家四口想要住进来,实在困难,于是他们决定从格局上通通打破,重新改造。


改造前

改造后

原本房子只有一个平面,一进来就是厨房和卧室,没有厅,但是因为它属于顶楼阁楼,层高最高处有5米,最低处也有2米,所以金先生决定改造为两层的格局,这样就多出了将近一倍的空间。


入户门的右手边是一楼的卫生间,考虑到卫生间空间太小,就将洗手台放置在了洗手间对面的楼梯上。既解决了洗手间内不够放的问题,而且出门后洗手,动线顺畅也不麻烦。

洗手台边上就是小孩的卧室了,空间很小,所以根据空间尺寸定制了一张小床,床头的隔板设置,可以放一些小物件,也便于拿取。

小孩的卧室门口还设置了一个体积较大隐形柜,可以放下洗衣机,也可以放一些洗用盆之类的物品。掩门式的柜门和隐藏式的拉手设计,完全不影响这一块的整体统一性和美观度。



入户门的左边是一个厨房,带着餐厅。厨房看上去比较短小,但实际上功能齐全,收纳空间也多。吊柜、地柜、操作台和隔板柜一个都不少。封闭式的吊柜、地柜均采用隐形拉手设置,这样更节省空间,开启也更方便。视觉上也与整个空间的前卫、简约、时尚风格更搭配。隔板柜的设置,协调了空间不足的压抑感,放置些小摆件,更显个性十足。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来金先生在每个空间的设置上都下了不少心思。用几何形状和色块来区分开不同区域,使得区域划分更明显,视觉上显得房间里的空间更多样 。

客厅的设计也是别具心裁,创意十足,用L型电视板墙替换了传统贴墙面的立体大柜,让狭小的客厅更显宽敞、通透。


客餐厅里颜色搭配上也很丰富,主要用到了绿色、桔色和金属色的结合。金先生调侃说,虽然他已经50多岁了,但他还是有年轻的审美,也愿意接受现代极简的风格。

特别是家里有了小孙女之后,更不应该全是黑白灰的搭配,只在客厅这个区域大面积地使用色彩就已经可以达到使空间活跃的效果,增添不少仪式感。

家具方面尽量买细腿的椅子、沙发不会显得笨重



一上楼就是主卧室,金先生用半截墙体区隔开睡眠区和工作区,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墙体则是贴了上海陆家嘴建筑群像的墙纸,光影交错,黑白相间,最为繁华喧闹的上海市中心,在这面墙上倒像是华灯褪去,尽留一城静谧。

工作区,是一块简易隔板加一张个性的椅子组合而成,平时可以在这里安静的工作。


在一旁,金先生还架构出一个方格子,里面设置了一个卡座,再放上一个圆形小桌,瞬间又变成了休闲区。

二楼还设置了一个大衣柜,简约的造型,流畅的线条,放置在卡座边上,一点都不突兀。另外还有一个洗手间,用大玻璃替代墙体,释放出更多空间,视觉上也更宽阔。


而整个房间中,最有趣的要数这个连通一二楼的小阁楼了,可以站在这里低头看到楼下,也可以打开天窗看外面的世界。

金先生说在整个装修中,他主要负责硬装格局的改造,而整个的软装设计是由他儿子来操刀,他主要从色块上划分区域。其实越是小的空间越要区块划分得更仔细,一步一景、处处有景,才不会一进房间就看到尽头一目了然。

金先生的家虽然小,30平方而已,但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空间,互不打扰,真正做到了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也可私信小编,参加我们国庆的“买2万家具送2万加油卡”的活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