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玉米迎来市场价格波动,托市价能保证种植户的利益吗?

GBPSC


从目前的政策局面来分析,基本上还没有哪一个规定可以切实的保护农民的利益的,2018年玉米的市场价格受波动也是非常正常的,托市价格并不能保证种植户的利益,托市价格只能是最低的收购价格, 却不能够决定价格。

价格决定形式

从04年开始,我们就改变了粮食价格的决定方式,目前实行的是最低收购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模式,也就是说我们规定了最低的收购价格,但是,粮食价格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和市场的需求有关。但是从这两年来看,相关的部门有意弱化托市收购,让市场逐步调控粮食价格。从玉米,水稻,吞噬收购价格的调低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毕竟一直补贴也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

目前局势

①新鲜玉米上市:目前来说,新鲜玉米一直在不断上市,市场由原来的比较强的消费状态变为一种弱的消费状态,虽然部分地区减产,但不能对于总体产生影响。在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用粮企业此时可以做到随购随买,绝对不屯粮,因此不会大量收购。

②猪瘟影响:玉米一直作为能量之王,在饲料行业当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大家都知道,由于猪瘟的影响,饲料的行情虽然涨价,但消费的状态却是比较疲软。

因此,玉米的价格来说,行情还是不容乐观的,如果大家想要卖玉米,也不是这个时候,等到再过两个月之后,看看养殖行情以及让市场先消化掉目前的库存在做打算也不迟。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2018年,玉米价格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是近三年来价格最好的一年。价格波动,托市价格能否保护种植户的利益?我认为能够保证。首先対今年玉米价格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対国内玉米价格有较大影响。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进口玉米价格和往年比有所提高,国内玉米价格水涨船高。二、今年东北玉米受灾,玉米产量将下降二成左右,玉米质量下降,这対玉米价格上涨有促进作用。三、今年国储玉米拍卖量较大,庫存减量较大,补库再所难免。

综上所述,今年玉米价格上涨再所难免。但是价格不会大涨,这也是国家的意愿,玉米价格处于合理区间,保护玉米种植户的利益,同时国家也可以减轻玉米价格上涨的压力。

我是乡村人家乐,一家之言,请大家关注我的原创!


乡村人家乐


我想你是误会了,我国的玉米托市收购政策早就在2016年就彻底取消了,现在市场上早已经没有托市价格一说,目前各地的新产玉米(百分之15标准水,下同)价格多在0.85至0.95元,它完全是由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已经和收储政策毫无瓜葛!

至于说在新季玉米上市价格出现一定波动的情况下,玉米种植户如何保证种植收益,我觉得,只要是今年所在地区的玉米没有遭受太大的自然灾害,玉米产量没有太大的减少,那么,种植收益还是有保证的,只不过可能会不及去年同期水平而已。



我国玉米收储制度完成变革,托市政策取消。

自从2004年前后,我国国内对于玉米这一作物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国家为了保证每年的玉米供应量稳定,开始在2004年正式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这一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地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每年国家出台一价格标准,国储仓库和企业多在此价格的基础上,根据玉米的等级和品质来进行收购。

这样一来,意味着玉米只要种出来,就有人愿意收购,无非是价格高低的问题,所以,国内的玉米价格也就一路高涨,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但是,这一政策也带来一定弊端,那就是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

为此,2016年,我国正式取消了玉米收储政策,改了为完全的市场化收购加种植者补贴,全国玉米市场价格也随之回复了平静和理性。

目前,我国的玉米市场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官方不再干涉,是完全的随市定价,只不过,国家会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继续发放玉米种植者补贴而已。

2018年,东北玉米种植收益整体不及去年。

我也不再绕圈子了,开门见山吧。我觉得就我国玉米最主要的产区——东北地区来说,今年人们的玉米种植收益肯定的不及去年同期。

首先是种植成本的增加,其次是玉米整体产量的下滑,同时,玉米种植者补贴金额标准还不如去年。


即便是今年东北乃至全国玉米价格整体表现优于去年,但依旧难改整体收益不如去年的事实。

2018年对于东北的玉米种植者来说是令人难过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