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能否完成?

听风轩主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一直以来都牵挂着很多事业单位职工的心,国家提出改革方案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可是每次我个人感觉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实的发展与计划中的目标总是会有不小的差距的存在,所以鉴于之前的几次改革的结果和对于未来几年的展望,我个人感觉要想在三年内完成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显然是很有难度的事情,或者是说希望直接不大。

为什么每次的改革总是不与计划中的那么相吻合,总是会有所差距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了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才让我感觉三年内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难度。

首先第一点就是人民利益的冲突:要知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旦开展和完成,会有很多事业单位中的职工的身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身份的改变,那么工作的性质、工作的收入等等很多方面都会随之变化,对于那些越改越好的员工来说,真的是莫大的幸运,可是对于那些改革完不如意的员工呢?是不是就很让人接受不了了,而且在我国任何一样只要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在推进的过程中总会形成举步维艰的现象,所以处于这样的情况,我个人感觉在三年内彻底完成相应的改革,难度确实很大。

另一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太严重:放眼过去,然后再看看现在,现在在很多事业单位里面有些老员工都是多少年前因为特殊原因、特殊条件招进来的,但是当把他们放在现在工作中去的话,有些东西真的很难去让他们接受,又不能辞退,只能继续待着,可是一旦企业改革,让这些人何去何从,也许是考虑到这些人的原因,更是推迟了改革的脚步和进展。

再者就是经济上的问题:事业单位改革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说改革就可以改革完成的,这里面是包含很多因素的,像企业的财政支出就是一大问题和考验,对于那些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影响并不大,而且要想分类改革的话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那些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如果说把它们都进行改革,推向更大的市场的话,这就要涉及到很大的经济压力了,这无疑是对于这些单位的一种不小的挑战,所以说从这一点去考虑的话,也是让很多事业单位犹豫不决,不敢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慢慢的也就推缓了改革的进程和脚步。

怎么说呢,国家之所以会提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改革,目的是好的,为了我国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和前进,但是对于一个这么大的工作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影响改革的因素有很多,困难也有很多,当然了,我个人的看法也不一定是准确的,也有可能用不了三年就改革完成了呢,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凡事无绝对,更何况谁能知道以后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又是怎么样的,所以说关于改革这件事,只能静观其变,走一步看一步吧,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让我们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上啥班,帮助你在职场里做得更好。欢迎小伙伴们关注上啥班官方账号,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上啥班App


事业单位职工注意:事业单位改革后,2020年将发生这五大变化!

2011年初,中央确立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改革涉及126万个机构,30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随着近几年来事业单位编制改革、机构改革、公车改革、离岗创业、工资调整的政策出台,改革不断推进,距离预计完成改革的时间已经很接近了,到2020年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那么未来两年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关乎3000多万职工的切身利益,事业单位职工们必须了解清楚!

1. 编制改革

事业单位编制将改为聘任制,精简编制,高校和公立医院不再占用编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在2020前转为企业;取消工勤岗编制。

2. 鼓励离岗创业

针对于专业技术岗的高科技人才,可带薪离岗,保留三年编制,并享受基本待遇,解决创业初期生存问题的后顾之忧,也可根据工作需求兼职。

3.工资上涨

提高教师和医务人员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上调,已有部分省市开始上涨;未来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

4.职称制度

改变从前事业单位以学历、资历、论文为主的学术能力衡量职称,让技术人员也能享受应有的待遇。

5. 提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资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已经十四连涨,2017年退休的人员,养老金提高5%。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文:湖北中公事业单位


湖北事业单位信息发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提出,任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区别不同情况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对行政领导人员,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

在我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推进工作已有10余年。1999年召开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多数事业单位将推行聘用制度,对行政领导岗位,实行招聘、任命、选举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

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进十余年 已覆盖行政领导岗位

记者梳理发现,2002年7月出台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是我国较早提出的“事业单位用人采取聘用制度”的文件。《意见》明确,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和事业单位编制的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均要逐步试行聘用制度。

在此之前,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一样,被视为“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而聘用制的推行,则意味着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将签订聘用合同,双方有了雇佣关系。

2003年,时任全国人事部部长的张柏林公开表示,我国将通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基本内容的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

此后的5年中,我国着力推进这一制度。我国自2006年实施规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到2008年底,事业单位中实行聘用制度的已占事业单位总数的74%;2009年,全国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占80%。

2010年,我国聘用制度推行范围继续扩大,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90%。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中央和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率为80%以上,全国各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启动岗位设置工作。

截至2012年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了公开、竞争、择拔新进人员的制度框架。

此次《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则是进一步明确聘用制在事业单位中全面实施。“对行政领导人员,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足以说明未来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采用不仅局限于基层一线员工,更要覆盖到行政领导人员,体现出我国对这一制度实施的决心。

聘用制能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 增强责任意识

对于此次《规定》中提出的“对行政领导人员,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行政学院教授刘峰表示,这次《规定》的特点就是加大聘任力度,扩大聘用范围,聘用制其实特别适用于事业单位,聘用制就代表着非终身制、彻底砸破过去所谓的“铁饭碗”,该制度可以淡化“官本位”的思想。

有评论指出,实行聘用制就如同“鲶鱼效应”一样,能够激活事业单位行政效率。“实行聘用制将会使现有的事业机关人员产生危机感,从而转变工作观念,从被动应付工作到积极主动工作,工作效率也就显而易见地提升上去。”

“聘用制的考核目标都很明确,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拒绝懒政、怠政的情况发生。”作为行政学院批聘任制的正局级干部,刘峰深有感触地说。

他还表示,事业单位采用聘任制是一种约束加激励的体制,“做得好就可以提拔,在单位由中层升到高层,对于绩效奖金、待遇方面,聘任制相对比较灵活,这就给大家营造了一个非常畅通的上升通道,但是位置是否坐得稳还是要看自己的贡献。”刘峰说。


事业单位小百科


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了十几年,每年改革的呼声也很大,但是似乎也只有很少地区的部分单位有所改革,这两年改革进程加速,但是要想三年内改革完成,还是存在太多困难。



一、历史遗留问题。事业单位还存在很多二十几年前,因为特殊条件招聘进来的工勤人员,这部分人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相对弱些,在改革中受到的影响会很大,利益方面容易触碰,也是改革面临的巨大问题之一。

二、像高校、医院这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单位,改革后可能面临很大问题,学费、医疗费是否会上涨,是多方面关注的焦点,所以在没有完善的方案前,这一块的改革还是不好动刀。



三、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成参公管理,里面的工勤岗职工何去何从,依旧没有确切的实施方案,不好轻易改革。

四、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如果改为企业,将会是莫大的灾难,而且这部分人数较大,后期的安置工作做不好,会造成很大影响。

就以上提出的部分改革面对的难处,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改革都很难顺利进行,所以想要短短三年就完成事业单位的改革,还是困难重重!


晨Voyageur


肯定能完成,也必须完成。不要轻视本届政府的决心,不要耽误改革进程,不然必受严处。

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求部委先改,到如今牌子全部换完,人员配备陆续到位,这就是国家的决心!省一级2018年9月前申请报备,12底前改革到位,市县12底前报备,2019年3月前改革到位,这是国家规定,也一定会按时完成。行政单位的整合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更难,新一轮机构改革能如此快速推进,就已经体现了政府的高效和机构改革的决心。

事业单位改革,条件已经成熟,山西等试点省份已经改革完成,山西1237个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人员分流动向都已经就绪,为全国分类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省依照试点省的经验,初步的分类已经完成并报批,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改革已经启动实施,目前的难点在“暂不分类”的部分,主要是一些行政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界定问题,一些边缘性职能不好归类,正在逐级请示定案。事业单位分类,最大的难点是人员分流和安置,职能、资产都不是问题。国家加大改制人员就业扶持力度、培训力度、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等,就是为了分流人员平稳过渡,以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细已经三上三下,基本定性,除暂不分类部分,其它部分改革已经在稳步推进,最近完成的是公证、律师改革,全部转企。2020年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定能完成。


真宁腔调


在中国,有三大难:买房难,看病难和改革难。中国人多,任何一样涉及利益的问题在推进过程中都举步维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也不例外。不说三年完成,就是五年内,个人都不看好。至少有两个问题短期就很难解决:


资产清理问题

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来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应该影响不大,该转行政的转行政,该参公的参公,既便不转性,财政供养的主体不会变,不用担心会变企业。冲击最大的是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毫无疑问要推向市场。这就涉及到资产的清扫问题,有多少人,占用了多少资源,涉及多少资产、负债,必须准确、真实进行清查、核对和评估,否则就不能依法依规进行资产清算,不能清算,何来转制?由于这种清算涉及到今后单位的实际利益和前途,彼此之间讨价还价,可以想见过程的艰难,拉剧战再所难免。届时到底用多少时间完成,根本没人知道,想要限时,难上加难。

安置和经费问题

事业单位转企,首先面对的是编制问题。原来不管怎样,大家都是在体制内的,转入到企业后,将不再拥有编制。没有编制意味什么?最大区别就是退休之后的养老问题。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精神,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首要的一点,是保障职工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害。但是改制后,部分本身经营不善的单位还有没有能力承担这些,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各不相同,有的单位情况不错,有的又是负资产和零资产,已难以解决职工安置所需的资金。对于这部分单位,是采用政府出钱付现安置,还是用资产置换抵押安置,行不行,哪一个更科学,都需要时间和实践去论证,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太现实。


80后小公


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历史所趋。也是国家改革动刀子,痛下决心的一次改革。三年时间,也就是2020年,事业单位会分成四类,第一类,将是部分单位向行政方向转,人员经过考试,从中选出优秀者,转为行政编制,与公务员待遇一样。第二类,将是行政部分提供支持保障和完全为社会提供公益一类,待遇略低于公务员。第三类将是既有经营能力,又能提供公益服务的定义为公益二类,工资薪酬差距很大。第四类将是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向企业发展,条件成熟可以转制。我觉得,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在岗不爱岗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这项改革对于国家和百姓对是一件大好事。


伊春美食美客


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是大趋势,但是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急功近利。安徽省53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离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的,由本人申请经上级审批可以提前离岗。但是 对于工作满三十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只字未提。事业单位一项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来运行的,据《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对提前退休作出了规定,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这三个条件是: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独孤暗算


要想三年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方位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改制!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改制几乎没有影响,难在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经营效益好的单位,转为企业后,退休待遇能否享受到原有的事业编退休待遇!这是大问题!如果哪天改企后,企业没有效益,养老金由谁来承担?对于没有经济收益的经营类事业单位,拖欠职工工资,单位内部矛盾,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干涉企业内幕,职工退休能否享受事业编的养老问题,这是十分复杂的变革!!所以改制是不可能一路顺风!平安过渡,以人为本!多深入调查研究,多听听职工的建议和要求!一切走群众路线!改革才会成功!


fjlyn2017


这是历史的考验,到目前为止,各省出台具体改革政策的并不多,而且南方城市前些年事业单位改革的较早,发现遗留问题非常突出,考虑不够周全。也尤其是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职工利益较为突出。如果找不到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绝对不会盲目推进改革进程,特别是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职工待遇不降低等方面的压力很大。我也是面临改制的职工,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