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曾经将崂山改名为“鳌山”,是真的吗?有谁知道他与崂山的故事?

手机用户100067664131


丘处机(1148-1227),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烟台市栖霞地区)人。他十九岁在牟平昆嵛山(今属威海市文登地区)出家修道。

1168年,丘处机二十岁时遇全真道掌教王重阳,拜他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字通密,道号长春子。1169年,重阳真人在汴梁城羽化,马丹阳(全真教大弟子马钰)遂代师授教,丘处机道成之后,创立全真龙门派。

青岛:崂山名称多纷争,丘处机改名“鳌山”,顾炎武认为鄙陋可笑

丘处机深爱崂山,《太清宫志》记载,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他来到崂山太清宫传播全真道教的教义,由此崂山变成全真道教的道场。

在他三次的崂山之行中,除了宣传道教的教义,广收门徒弟子,还迷恋崂山美景,称赞"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牢山吟》序)",并在此留下了四十一首咏崂的诗词,均加以"长春真人"的名号留款。他写的许多诗词,如今仍题刻在崂山的太清宫、白龙洞、上清宫、混元石等处,成为崂山文化的一部分。

青岛:崂山名称多纷争,丘处机改名“鳌山”,顾炎武认为鄙陋可笑

丘处机在自己诗作《牢山吟》的序中写道,"(崂山)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认为崂山如此美景,却不为人所知,非常可惜,而且山名"牢山",有囚困之意,也不是很好。

牢山横卧海岸,半身探出,很像一只大鳌,遂将其改名"鳌山"。这段缘由,至今仍题刻在崂山白龙洞巨岩之上。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牢山本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迹近人间。"说这座山是上天安排在这里修道求正果的仙山。

这段历史,即墨周氏后人周至元也有考证,他在自己的《崂山志》中记载,"(丘处机)携屐云游至崂山,爱其奇秀,因更名为鳌山,以为栖真处。"

青岛:崂山名称多纷争,丘处机改名“鳌山”,顾炎武认为鄙陋可笑

清代大儒顾炎武,与即墨望族黄氏交往甚密,多次应邀来到即墨,与黄氏族人黄培等写诗怀古。据他考证,"劳山之名,《齐乘》以为'登之者劳',又云一作'牢',邱长春改为'鳌',皆鄙浅可笑"。

他进一步说,早在《南史》、《本草》中,就称为"崂山"。他在为黄宗昌和黄坦父子所作的《崂山志》序文中,认为崂山道路艰险难行,秦始皇登临时又扰民深重,因此称为"劳山"。而丘处机更名的做法是"鄙浅可笑"的事情。

青岛:崂山名称多纷争,丘处机改名“鳌山”,顾炎武认为鄙陋可笑

其实,顾炎武的看法有失偏颇。丘处机在自己诗作序文中,表达了更名的意思,说"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闲吟二十首,易为鳌山,因清畅道风云耳。"这里说的很清楚,改名的初衷是为了"清畅道风"。

更名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崂、鳌音近,另一方面是将崂山比喻为海山仙山。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则或许与元宵节的观鳌山灯旧俗有关。

青岛:崂山名称多纷争,丘处机改名“鳌山”,顾炎武认为鄙陋可笑

元宵节观鳌山灯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彼时崇尚神仙信仰,节庆时往往制作大型灯盏,模仿神仙下凡的场景,以求吉祥喜庆。

到了宋元时期,这种习俗进入高潮,在许多杂戏、戏文中都可见元宵节观灯的场景。金人王丹桂《元宵》词中,即有"六街三市遍,列鳌山、辉映楼台。竞追陪,簇香车宝马,驰骋多才",描写的就是中秋节晚上的鳌山灯会盛况。

为崂山更名,丘处机是把"牢山"作为海山仙山赞誉的,因此称之为"鳌山",并在诗作中将"牢山"均称为鳌山。明初道士张宇初,也曾经在诗作中把"茅山"比作鳌山,唐人托伪汉代黄玄钟所作《含金枝》,也把鳌山代指蓬莱仙境。

对此,明代即墨周如锦在《牢山考》中,认为"元羽士丘长春,欲易牢山为鳌山,此道家者流,往往喜慕鳌山为仙景,且取鳌劳声相通,彼亦直寄焉耳,非此山命名之本意也。"认为丘处机此举,是出自倾慕之意,道家神仙信仰使然。

其实,不管是崂山、牢山,还是劳山或者鳌山,它始终屹立在东海之滨,观松听涛,朝云暮雨,过着安然自得的逍遥日子。无论是元代的道家羽士,还是清代的饱学大儒,在它面前,不过是小儿争日、沧海一粟而已。如今往昔早已不再,世事再作变迁,又是新的一番景象,只有崂山依然如故。


石头大狮的膠澳筆記


确有其事。

根据史料记载,在金泰和八年,丘处机从莱阳出发,抵达崂山后,便将崂山改名“鳌山”,金元光元年农历四月,他和成吉思汗在雪山约见,成吉思汗录其言,以为《玄风庆会录》,赠虎符、玺书,将丘处机封为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于是盛极一时。金正大四年农历七月九日,丘处机逝世,元世祖加封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市)滨都里人。他曾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赴宁海州昆仑山烟霞洞学道。第二年9月,拜王重阳为师,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金大定九年(1169年)冬,邱处机进入今天的陕西磻溪及龙门山潜修十三载,创立全真道龙门派。金明昌二年(1191年)秋,邱处机回归故里,在登、菜、青各州传道,当时宋、金、蒙古三方纷争,战乱不止,他倡导“摒恶行善”、“恤苦救民”,深受民间拥戴,声望日隆。

说到丘处机与崂山的故事,他曾经多次到访过崂山,《太清宫志》有记载:“宋庆元元年乙卯,真人丘长春……七真来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阐教义,道众大悟,各受戒律。”太清宫三皇殿之后巨石上刻有他的石刻十首。

金泰和八年(1208年),丘处机来崂山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这里修道,当时他认为“牢山”名不好,山如同一座大鳌伏于海畔,于是就将其改名为“鳌山”,这也是为什么明代在山畔建“卫城”的时候叫“鳌山卫”的原因。关于丘处机与崂山的故事,还请知情者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