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投资者还有哪些选择?

2018-09-28 15:5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施翼 综合报道

在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一向以“稳赚不赔”吸引投资者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近期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量价齐跌”,发行额度有所降低,收益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工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说:“收益率一降再降。目前保本型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3%至3.65%左右,几年前可达5.8%的收益率高峰难以再现。”

建行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是很高”,在建行现有的七款保本型产品中,仅有一款收益率达到4%,但该产品的最短投资期限是602天。其余几款产品的收益率均在3.3%至3.8%之间,期限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

与收益率走低并行的是发行额度的减少。记者走访一家招商银行网点时得知,近期保本型产品每款的发行额度仅有两三亿元,相比以前十几亿元的发行额度下降许多,“要抢才能买到”。

工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表示,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工行的保本型产品到明年年底就停止发售,但具体如何变化还要看过渡期内政策落地的细则。

融360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1907款,较2017年8月份减少1989款,同比减少14.31%;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7%,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达到10个月以来的最低值。

有专家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和整个市场资金面状况有关,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所有金融工具的利率都在下降,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而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限制期限错配和资金池运作模式,使得保本和非保本产品的规模都有所缩减。

新形势下,不少银行主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推广结构性存款便是转型策略之一。据了解,自5月份起,中国光大银行就将原先属于保本型理财的“安存宝”产品,划归在属“个人存款”的“结构性存款”类。

在工行的一个网点,门口的宣传板上就写着“结构性存款”,一款投资期限为182天,年化收益率2.7%至3.5%,另外一款投资期限为357天,年化收益率2.7%至3.6%。该网点理财经理表示,比起“宝宝类”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没有降太多,需求依然强劲,几款结构性存款产品买的人很多,可能是从余额宝理财转过来的。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结构性存款是保本型产品的一种暂时性替代,今后可能会随着监管的调整发生新的变化。

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投资者应该如何选购理财产品?中信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选择产品要根据持有的本金数额和闲置天数来考虑。如果长期不用,可以考虑投资期限稍长的产品,提高收益率。另外,他提醒投资者,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按要求填写风险评估问卷,按照评估结果选择对应的产品,不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