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收学费都能上起学,现在不收学费反倒上不起了,为什么?

民生58917504


以前收学费都能上起学,现在不收学费反倒上不起了”,这句话真的对吗?先说说我自己身边的例子吧!

当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大姐就辍学回家务农,一方面是因为她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我爹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让我大姐提前辍学回家,先“修理”几年地球,再去工厂上班。

当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二姐也辍学了。我二姐的学习成绩相当好,至少比我好多了,她一直把学习当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家刚盖完土坯房,家里穷得叮当响,家庭成员一天最多只吃两顿让人反胃的白面糊糊,说当时的我们垂死挣扎在饥饿线上一点都不为过。

那一年,二姐面临小学毕业,同时面临失学的危机。为此,二姐哭了整整一天,又蒙头关在房间里整整三天时间。三天之后,她背上行囊,在大姐的带领下去一家鞋厂上班,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是她们一直赚钱供我读书。这辈子,总觉得亏欠两位姐姐的太多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一个想法:如果当时上学是免费的那该多好啊!如果当时上学不需要一个学期交一大笔钱的学费,二姐今生的命运肯定可以改写!爱好读书,却没有读书的机会,对于一个求知若渴的孩子而言,是何等的悲哀!

当年学费贵,父母赚钱难,孩子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现象比比皆是,何谈“以前收学费都能上起学”?说这话的人认真去调查过当年的情景吗?说这种话的人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现在不收学费反倒上不起了”?真的是这样吗?从2003年开始,我师范毕业走上讲台到现在,我暂时还没发现一个同学因为学费太贵而上不起学的现象。

那到底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在不收学费反倒上不起了”如此畸形的论调呢?那些老是说“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之话的人,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原因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你为孩子选择了私立学校。

在我们地区,最好的初中学是一所私立中学,单单学费一年就是一万多,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就更多。当然,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某些学科更“尖端”一些,找私立中学某些科目的老师为你的孩子“开小灶”,一个小时两三百甚至五六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照这样计算,一年花你好几万块钱那说明你家孩子的开销并不大,如果你家里没有矿的话,自然会觉得非常吃力。当然,你如果选择普通的公立中学,一年真的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也能够供孩子上完中学。

其次,你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

你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字写得漂亮,咨询一下,原来对方是在某个课外机构补过课,所以你给孩子报了个价格不菲的书法班;你看到邻居家的小朋友二胡拉得不错,于是,你又给孩子报了二胡班;你看到同事家的孩子数学考试考得挺好的,于是你又为孩子报了一节课几百块的奥数班……孩子压力山大,你自己也花钱如流水,这能怪谁?还不是怪自己那颗熊熊燃烧的攀比之心?退一万步讲,就算你那些杂七杂八的辅导班都没有报,你的孩子是不是无法顺利小学毕业呢?不见得吧?

作为教师,我对那些强制学生补课的老师是非常看不起的,这种老师被处分、被开除我会拍手称快。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打电话动员家长补课、在班级里强调学生补课的奇葩老师虽然有,但极其稀少。而死缠烂打让老师给孩子补课的家长却是成片成片的。如果补课是建立在“周瑜打黄盖”的前提下,那些家长最好别再发类似“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这样的恶心论调了。

很多家长问我:他们的孩子到底要不要补课,我一直告诉他们,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补课补出来的。高智商、高自觉、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就算不补课,在我的班级都可以一直是诸多方面名列前茅的佼佼者;而家长当甩手掌柜,孩子智商不高还非常懒散,这种学生就算一年365天都让教授帮他们补课,又能补出什么名堂来?

教育乱收费,你可以不交;教师强制乱收费,你也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举报,让“灯下黑手”一伸手就立即被斩断,至于“以前收学费都能上起学,现在不收学费反倒上不起了”的感慨和牢骚,还是少发或者不发吧!


微雨润苗


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之前,学生存在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情况


记得我上学时,上学还是要交学费的,大学毕业后才开始义务教育的,当时没赶上这么好的政策,我读中学那会儿,经济水平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交不起学费的情况是常有的,一些家里条件不好的学生,到了交学费时基本都是被老师催的,有的学习不是太优秀的家里又供不起的,最后只好辍学了。后来国家出台政策取消收取学费,经济差的家庭,再也不用发愁学费的事情了。


开展义务教育后,令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一方面解决了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由于家里经济原因上不起学的情况,令孩子们无负担的完成到中学教育,可以说自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不少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在供孩子上学方面确实减轻了负担,实现了不交学费孩子也会有学上;另一方面也是为提升人的文化水评,有利促进社会发展。

对于以上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叙述的不够准确,所谓的不收学费反倒上不起学的说法,应该指的是哪些去私立学校读书的孩子,但义务教育是不包括私立学校的。


私立学校是不被列进九年义务教育之内的,私立学校属于盈利学校,在学费上是较高的。且像学杂费,课本、校服、饭费等费用都相比要多。现在的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同龄孩子,为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全面教育,会送孩子去一些私立高级学校,或报一些特色班等,这就要花费较高的费用,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自然是有所负担的。


决胜网


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古怪,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一部分是为了让那些因为经济困难的学子能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而失学,能够没有负担的读完中学,而从中学毕业后又有高职高专的补贴,那些经济困难还想要继续读书的孩子可以继续学习。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就经常有会有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被迫辍学或者延迟上学。那个时候送孩子去上学是家里不小的负担,到了孩子上学交学费的时候,家里的大人就会把家里养的牛或者猪又或者是粮食拿出去卖,换去孩子的学费。



我上学的那个时候还是需要交学费的,直到我上了高中之后,免收学费才开始正式的实施。我没有享受到免费上学的好政策,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每次交学费我都会比别的同学晚几天。后来取消了学费以后,孩子上学再也不是家里负担了。现在还提供免费的营养餐,小学的孩子不仅上学不需要花钱,吃饭也不用花钱。再也没听说谁家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原因辍学了。


学费免费是一个大趋势,以后不仅是中学免费,高中也会免费。但是免费不等同所有的学校都免费,那些私立民办学校还是收费的,学费是一项,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项目,金额还不少。那些说上不起学的人,自家孩子上的应该是私立学校吧。

私立学校不列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范围,而且是盈利性的学校,所以学费的收取也是比较昂贵的。另外收取的学杂费,课本费,校服费,伙食费都是不小的负担。同时这些收费的内容在公立学校也是存在的,但是这跟收不收学费是没有关系的,以前收学费的时候也需要缴纳这些费用。不要把其中的关系弄混淆,或者故意为之。


大三老学长


因为以前大都没太有人上什么辅导班、兴趣班。而且无论是吃的、用的、穿的、玩的、看的、读的……相对而言性价比更高。

我说真的,我记不清楚,以前上学要交多少钱了,我一直觉得只有那些极度贫困的人才上不起学(义务教育阶段),而绝大多数人实际上是能够负担得起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实际上是能够负担得起学费的,但是他们却负担不起额外的花费了!而这些额外的花费,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来自于学校的,而是来自于家长和家长彼此之间的竞争和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竞争,而这些所有的竞争背后往往都是应试教育的考核机制。

教育减负一直在进行中,考试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中。可是效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反而让我们觉得更加辛苦。

以各种杯赛禁赛为例

尽管你取消了中小学生的各种竞赛,但是你却在大力推行自主招生。以前是只有高考才有自主招生,而现在高中也有了!

看过自主招生考试题目的人应该都知道,课本上的内容根本不足以满足这种考试的需求。虽然你的考核依据是考察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只要超前学、超难学、拔高学,那么这些问题大多是可以解决的。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想要完成这个学习,那必须借助于外力——比如各种辅导班,各种自主招生培训班!而这些班没有一个便宜的!

所以你即使把竞赛都给禁止了,又能怎样呢?那些目标就是自主招生(或者有这个想法的)的家长们,怎么可能停下来?

以我们本地为例,我们这里小升初是没有奥数等学习类项目择校的(反而有各种艺术、体育择校),但是以我孩子同年级为例,每年来学习奥数的人数逐年增加!一年级我孩子学奥数的时候只有一百多人,二年级的时候就变成了300多人,而到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1500+人了!这还仅仅是一家机构的一个年级而已!

难道这些家长们都是傻子吗?

事实上,就我这几年陪读的情况来看,这些孩子大多数除了学习奥数之外,还学着英语,还学着语文,还学着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特长班。每到周末,就是大人孩子各种跑班、各种忙碌的时期,没有一个不头大的!

艺术节的话费更贵

对比于文化课,学习艺术的花费实际上更高。

同样以我还是班级为例,班上学乐器的孩子,不管等级多高,只要是在学的孩子,已经超过了2/3。除此之外,还有孩子学唱歌,跳舞等等。

可以这么说以前会点乐器的孩子是少数,而现在不懂点乐器的孩子反而成为少数了。

实际上这些花费并没有人强迫我们去,必须花吧?但是我们都知道为什么要花这个钱不是吗?

量力而行

我说实话,我每个周要给孩子掏纯学费大概是1300块钱左右。算上其他的路费,油费停车费以及零食费用一周的花费大概是在1500块钱左右。

这笔话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家庭来说,可能真的是太贵了!

实际上有些东西完全不需要出去学,之所以带孩子出去学的原因,主要还是我有点偷懒,明明自己可以辅导,但是还是花钱出去找更专业的人辅导,如果自己足够的勤奋点儿的话,那么还是可以节省很多的!

我认为在这块儿的话费一定要量力而行,不是说只有通过上辅导班,孩子才能得到提高,实际上诸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等这些重要的方面内容在辅导班是无法学到的!还是靠日常的家庭教育影响更大一些。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这个问题是片面的,并不真实反映具体情况。

现在,基础教育部分,学杂费、住宿费等是全免的。然而,校服费及个人伙食,并不是免费的。至于学习资料,学校并不强制每个学生必须要订。当然,老师要出成绩,肯定会讲解部分练习册题目。

在基础教育里,城镇学校是按片区招生的,农村学校按户籍地招生的,公立学校不允许办补习班。

从现状看,上不起学的,多为一些家长,担忧孩子成绩,帮报了许多名目繁多的补习班,订了很多资料,或者报读了私立学校。结果收费高,家长负担重,压力大,因而“上不起学”。一些农民工,为了把孩子留在身边,就读私立学校。造成費用较高,感觉压力大。

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因为学生少,许多学校都进行撤并了。而这些学校,学生根本没有收什么费用。怎么会“上不起学”?城镇中小学,因为人口富集,出现大班额现象。而城镇学校,都是按片区招生,这造成学区房现象。不是该片区学生,学校是不招收的,结果,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咬牙买下高价的学区房。

可见,说免费了,反而上不了学,根本就是假命题。当然,若农民工孩子都返回农村学校读书,成绩、安全等方面,可能比城镇学校的较差,这是不得已面对的事实。


愤怒野虎


首先,长期扎根乡村教育,谈谈学生读书的交费情况,绝对真实!

1 1995——1997年我读初中,期间每学期的学费是398元,还有住宿费60元,晚自习周六补习120元一期;1998年——2000年读师范,每期交980元,住宿费200元!每个月生活费200元!

2 2000毕业,回到本地任教,第一年就当班主任,七年级收费是420元一期;

3 现在,2018年,物价飞涨,学生缴费情况如下:

1 教科书费,免;

2 学费,杂费免;

3 作业本费,免;

4 小学住校生补500一期,初中住校生补助625一期;

如果学生不享受其他服务,读书就来一个人就好,不要钱!那么,家长交的钱是什么呢?

1 学生平安保险费,80一年;保险公司派专人收取;

2 助学读物,教辅,20——200元;教育局统一订,新华书店专人收费;

3 校服100;

4 住宿免费;

5 生活费通常是5元一餐;贫困生免费吃;

其次,看看一位家长的发言:

我作为一个大山里的两孩子的家长,发言最真实!最近就为这孩子读书发愁!我们的学校收费都是伙食费!一期下来才1615元,贫困的不要钱!

但是,这个数字指听话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你给他的生活费,明确是一个星期的,他两天就用完了!还有几天怎么办?没关系的,因为中午还有一顿免费的,让你吃个够!但这样长期也不是办法!所以学校出规定,你的生活卡一天最多刷二十块钱,超过就不支持刷卡了!

也许你们觉得这没问题了吧!不但每天一顿勉费餐还一年每个学生补1250钱!虽然两勉一补不是人人都有,但也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个班也就一两个学生家庭条件的确好没有两勉一补!

现在突然变天了!因为老师体罚学生,家长告了老师就辞掉,其它的老师谁人还管?还敢管!所以现在教育质量下滑!

老师保证不贪污腐败,国家补的钱用到实处!学生都觉得学校的生活比回家还吃的好!但问题是学习不行!

我们这些穷的家长怎么办?转走要租房,有人专门带,开支大大的!我两个孩子读书老婆去带!就说我一个人养全家,不转走但学习的确不行!老师的思想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们说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游戏大咖王


我以前读书从两元五角的学费一级级的升至十七元,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放学回家里吃,吃粥吃番薯长大,读初中时寄宿学校一个星期五斤米,吃白粥或吃白饭没有什么菜,吃罗卜干,就是这样毕业出来,更没有早餐一说,现在的读书免费了,但其它的什么费少不了,早餐费午餐费,都是让人家做好,不想回家吃,也不想走路,所以就这个差别,读不起书


手机用户59610557187


嘿嘿😁!一样一样的,以前没有医保,不是特大的病还是看得起,现在有了医保,稍微大点的病都看不起了,我也纳闷,给你们说个本人经历,好多年以前的事了,就是重感冒,为了快点好,我就挂专家,又验血又验尿,又打针吃药,三天下来六七百块还不见好,没办法,换一家,去得晚了,专家没有了,主任吧!一问也没有鸟,怎么办呢?我说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那就给个能看的医生吧!两块钱的,你说咋啦!进去人家医生一看,问我在哪里看过没有,都做了哪些治疗,吃了什么药,我如实说了,结果人家医生说这毛病还要打什么针,扯淡了,人家医生就开了点药,然后洗了一下鼻子,一共五十多元,回去第二天就能上班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差别咋就那么大!这就是现在的社会!上学也一样,虽然说得好听,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不要钱,可生两个孩子,一般工薪阶层就够你忙活大半辈子,就为他们读书!悲哀啊!



这个问题不对。什么时候读书都要花大钱,正所谓:无钱不读书,无米不养猪。解放前读书有多少人?解放后读书又有多少人?普及义务教育后读书的人最多。读书难,读书贵是相对而言,现在用分数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分三六九等。用分钱把学校分三六九等。使教育不均。


用户8672883970671


1964年我上高一,一学期学费加书本费一共是6元钱,再啥钱也不交了,家庭困难的还有6到12元的助学金。那时候买一袋面粉是9元钱,买一双高腰的回力鞋是6元钱。现在的学费可以买多了袋面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