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一养就富,农民一养就赔,有些致富节目还能信吗?

孙承浩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很搞笑,因为上电视的产品绝大多数人都会跟风去做,所以农民要进入这个行业肯定是亏本的。

那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为什么这个电视上面一放这个养殖的产品他们就会致富,那么农民们一去养,那肯定就得赔钱。

夸大成分。

基本上在电视上面播放的产品,基本上都会属于夸大成分的那一种养殖的产品。

他们总是展示成功的一面,但是跟失败诸多的原因,从来不会提及,也不会告诉农民们有多少这个容易失败的产品,这个问题有多少?技术要求有多高,他们从来不会说这个东西。

地区不适应。

这个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很多产品呢,它有特定的习性,所以导致了在他们那一带地方养殖,或许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但是远离了他们那些相同的条件,气温气候地形地带的呢,就是原因了就会形成了养殖的产品,入不敷出。

所以他不适应的时候你怎么养殖,那肯定是亏本的。

太多人一下子投入。

还有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当你们看到这个产品很好的时候,大家都想养殖,所以过于多人的时候一下子投入这个养殖的行业当中,就肯定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所以当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的时候,这个时候呢,这个产品肯定的价格会不断的往下跌。

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电视上播放他们总是难过发财致富,对于我们农村里面养殖,那它就会形成这个亏本的现象。

【关注懂农帝就是关注农村的状况,懂农帝与大家一起关注农村】


懂农帝


电视上类似致富经之类的节目根本就不能信。

那些节目根本就是相当于广告,谁给钱就把这个机会给谁来让更多人参与自己所养殖的动植物,但是,作为养殖致富来说,需要具体考虑的方面和角度非常多,非常复杂,那就是意味着同样的东西,在别人那里养殖就可以成功,而在自己这里养殖由于不同的条件因素太多而导致无法成功,但这样的节目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至少给人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信息,但是这类节目还有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有时候甚至推广的养殖项目根本就是不合法或者说是不符合生态发展观念的。

像说养龟致富的节目中就对龟鳖的养殖前景大加赞赏,但养了的人都知道这些也只不过是在炒作做泡沫,最终龟的价格肯定是要崩盘的,而在这之前能骗几个就篇几个。另外就是养殖野生动物是需要法律许可的,不能看电视上养了挣钱就养,而忽略了法律相关的问题。


用户55305215993


电视上的某些广告真的是不能信,这就像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大家应该知道刘洪斌等人吧各个都是所谓的砖家,原来就是街头五十块钱请的人,背一背台词而已,而那些养殖的节目到底能信吗。那就是根本不能信的,也啥这么说。

事实发生的事情

两年前有一个叫做经济台的某某,我就不说了因为是喝协设会,它因为替某人现实广告,往自己的腰包里面放入了2后面有8个0的资金,他是一个台长,因此呢就揭露了这样的一个事实,电视上的都是童话,并不能信。当然了他们也有成功的,这个你不能否认都是卖种苗的。

这叫做炒种

一般的方法不仅仅是在经济电视台上播放,他们更多的是找一些所谓的专家来访谈,说是有了新品种或者是新的养殖技术,一般就是这样的炒种行为,例如黄粉虫的养殖,蝎子的养殖,或者是鹅苗的养殖。这样的人一般在江苏沭阳是比较大,也是比较出名的,养殖蝎子的哪里都有,一般有河南,山东和安徽的。



这种事情自己的亲人遇见过,我伯父,而且以前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一般情况下都是卖种苗,因此大家要考虑清楚再投资,有一句话说的好“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看了题主的这项问答题,"为什么电视上一养就富,农民一养就赔"?一下子就差点没笑出声来。

记得是中央电视台CCTV一7农业节目频道,讲述的是湖南的一个农户发展"稻田养鱼"模式,农田的四周挖沟,中间种植水稻,鱼可以通过四边的水渠到稻田觅食,这是无可厚非的,滑稽的就在稻田里的鱼的命名上,主人说我的鱼是吃稻花长大的,故名为"稻花鱼",主持人也在帮他大吹大擂,什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生态食品等等,并且说这鱼俏销得很,每市斤可卖到15元,并且市场供不应求。其实稍有点农业知识的人都知道,水稻从抽穗期到灌浆成熟也就30~40天左右,其中扬花期也就10多天,如果这个鱼靠吃稻花而生长,恐怕早就饿死了,你说这不是忽悠人吗?

你看了我讲的这件事,就知道为什么"电视上一养就富,农民一养就赔"的原因了,电视台对这类节目不审核,不调查,不负责,所以对种养殖户来说,要慎重行事。


知足常乐41418792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相信很多的农民朋友都喜欢看电视上面的致富节目,我本人也很喜欢看,有时候看过之后还会感慨,别人靠养殖或者种植业都能够发家致富,简直太厉害了,有时候自己还会感慨,要是当初回家搞养殖现在也发财了。

后来这种节目看多了,每次看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不过主人公和养殖的东西换了,但是每次的套路都是几乎一样一样的。这些节目的套路大多都是创业者在开始的时候就觉得养殖某种东西前景会不错,但是大家都不会支持他,甚至觉得他是在痴人说梦。然后主人公自己坚持,小打小闹的挣了一些钱,这时候主人公开始不满足现状,希望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这时候主人公几乎上自己挣到的钱以及借的钱全部都投进了自己的养殖企业。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非常严重的意外情况,出现企业大赔的情况。主人公非常沮丧,但是痛定思痛,经过自己的不断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事业的低谷,成功的让自己的企业重新走向巅峰。

这样一波三折的剧情简直就是一部正能量满满的励志典型故事啊。这些故事一般都是充满创新的思维,并且主人公都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并且都很具有自己的思想,这些剧情非常容易勾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并且容易引起一些想要从事这些养殖业的人们的共鸣。但是大家不能够忽略的一点就是这些都是一些电视节目,里面的真是成分还是有待考量的。电视节目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一定的夸张的成分,这些都是为了节目效果更好。还有一些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博得观众的眼球,很有可能都没有进行真实性的考量。

之前看有网上爆料说,江苏地区一个镇上养殖鳄鱼的农户赔了不少钱,但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养殖场想法设法的上了电视节目,在节目里他成了一位非常具有商业头脑,养殖鳄鱼挣了几千万的大老板。上了节目之后的这个人,拿着自己上过节目的影像资料到各地行骗,现在已经被以诈骗罪抓捕了。所以这些致富节目当中不仅存在夸大的成分,也有养殖企业的广告宣传成分在其中。当然对想要从事养殖行业的农户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参考性。不过还是需要我们认清节目和现实的差距的。任何行业都不会让我们一夜暴富的,所以还是需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干,再加上一些运气和头脑才可以。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这些亏的人too young too simple。对于电视网上的这些文章报道,不说是假的,但是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每个人啊?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而且要知道同行不同利的道理,就算同样的项目,同样的地方,一模一样的养殖方式,但是但是不同的人去做结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只是看到网上或者电视上一些报道就盲目的跟着去做,那你亏了你能怪谁呢?

电视上网上的这些农村创业故事,先不论真假,要知道中国有14亿人口啊,有超过一半是农村人,从事农业人不说有超过有一半的,但是一两亿人口从事这行的人怎么还是有的吧,这么多人中间找出几个养殖种植成功的人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嘛。对于这些故事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不是说你去了就能成功的。

而且所谓的那些创业主人公,其实里面也是有很多问题的,我现在就在农村搞养殖种植,那些记者什么的也是自己有时候主动找上门来的,或者说你给一些钱给那些记者,他们也会写的。这些故事看看就行了。真的没必要看了就要跟着去做。

还是之前说的那些,即使都是真的,别人做成功了,自己亏了然后就说别人是骗人的,如果真的都那么容易成功的话,那么每个人都跟着来做的话世界上还有穷人吗?

养殖种植的风险本来就很大,自己如果什么都不懂只是简单的看几个故事就回农村创业的话,那么只能说自己太不成熟了,这个怨不得任何人。

农村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张家界小伍


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

一类是电视台创办的致富类栏目,如央视二套的《生财有道》、七套的《致富经》、陕西农林卫视的《致富故事会》等。应该说,电视台的视野是全国,作为官办节目,制作是比较严谨的,所选取的案例也基本是真实可信的。但为了节目的观赏性及视觉效果,所取的案例往往非常典型,也不排除其中有剪辑、加工的成分——毕竟全国那么大、行业那么多,选取其中一两件典型案例还不是太困难。

问题在于:其一,一两件典型案例并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简单的模仿肯定行不通。其二,成功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对细节的把控,有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可能就是致命问题,也有可能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其三,创业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不断修正、完善。其四,大多数种养类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不可能存在暴利的情况,靠的是规模效益。其五,成功不是必然,还有许多偶然的成分。所以,观看致富类节目,只要能从中受到启发、借鉴思维方式就是最大的收获;创业需要另辟蹊径,千万不可生搬硬套、简单模仿。

另一类是广告类节目,电视只是一个载体,电视台也不具备鉴别真假的能力,当然也有利益的驱使。大家可以笨想:一个需要花钱做广告的项目,能是好项目吗?

还有新闻类节目带出的项目,因为稀有,才能成为新闻,倘若大家跟风,很快就会烂大街!所以,能上新闻的项目要么难度很大,要么隐藏了关键节点。请务必慎重对待。


北大屠夫陆步轩


农村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电视虽然在新媒体时代没落了,但是其在公信力上始终还是强于网络媒体,深受很多农民朋友的信任,但是很多在电视上稳操胜券的养殖项目到了农民自己手里就亏了,其中的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点:

1.电视宣传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场景

首先,即使是纪录片,都不存在完全的客观与真实,所以电视宣传也是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化、故事化的处理,毕竟节目还有可看性和收视率的要求,所以多少会存在一定的脱离实际。

2.经过筛选的人物与故事

成功,或者说赚大钱,本就是小概率事件,能够做成节目的素材都是经过筛选的,把小概率事件搬上荧幕,这种聚焦很容易给人一种“这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的错觉,因此自己做却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3.个人能力问题

当然实际情况本就复杂的多,一个不起眼的因也能结出完全不同的果,也不能排除是个人能力的欠缺,和项目无关。

4.当地环境问题

电视节目中的项目也不一定哪里都适合,也可能是当地环境的问题,还是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等条件的种养项目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我是农民工“懂事长”李合伟(抖音号:hws666888),20多年创业经验,非著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更多有关创业的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合伟说,与我一起聊聊创业那些事!


合伟说


电视上播的肯定是不能信的!这里面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引起的。第一个原因其实相当致命,那就是由于节目是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致使全国人民有样学样导致产能过剩,空有生产能力却超过了市场的消化能力!供过于求导致的。电视节目推荐的一般都是些相对稀有的特种养殖品类,这些类品本来市场的容差率就很低。比如,什么鳄鱼养殖,孔雀养殖等等的。这类东西的市场消费群体非常小,卖得贵也得有要想买的人,没有买的群体,卖家就得破产!

其次,部分节目宣传失实,缺乏专业性!养殖这个行业,本身不是什么技术含量特别大的事,因此想要暴利是很困难的。满打满算下来也就是赚个工资费而已,那种能够在养殖领域大发横财者绝对是异类。但是电视节目总给人夸大了利润能力,这反而会隐藏了很多隐性成本。比如,现在所说的排污问题!有人看了节目后立马投入养殖预计五年回本,结果盈利两年以后才因为排污问题被勒令停产。重新改建以后发现各种费用上来了,成本爆表,扭赢为亏!

就个人建议来说,我比较赞成这种所谓的致富频道与其在推荐别人搞养殖不如搞技术传授的比较实在,帮助那些已经在养的人而不是夸大事实鼓励门外汉投入养殖!


优己


电视上一养就富,农民一养就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既伤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尽管很多媒体都在自己节目中标明“养殖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电视上的“一养就富”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真实的,这些节目大多出自央视《致富经》、《生财有道》等栏目和卫视一些涉农节目,它们所介绍的项目大都经过了实际的考察且一般没有直接的广告费用,可信度较高。但是由于“典型性”报导的要求,采编人员对部分细节进行了夸大,导致其经济效益被放大,动辄年入百万、千万的收入让急于脱贫致富的农民心动不已,于是盲目跟风导致一养就赔。例如,某栏目曾经报导了几位农民养孔雀致富的信息,有村民看到后感觉门槛不高,于是纷纷效仿,但是最后孔雀没有卖出去,自己的养殖场却变成了村民嘲笑的“动物园”,因为孔雀并非常见的消费品,需要大力挖掘客户资源,在当地孔雀作为食品并没有得到普遍接受的情况下,这些养殖的孔雀也只能是当成了鸡卖,看上去很美,其实却值不了几个钱。一些节目中的养殖往往属于“特种养殖”,这些“小众”产品的销售是非常困难的。连一些做节目的朋友也不断自省,他们在节目中尽量把困难做的多一点,生怕农民会贸然行动。此外,对比《致富经》、《生财有道》等近几年的栏目,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所占比重不高,这些致富的人各有不同的背景,要不就是返乡创业的企业家,要不就是海归的大学生,要不就是能够拿到几千亩地的“灵通人士”,普通老百姓模仿起来很困难。

图片:很多节目一看标题就容易让人激动,动辄百万、千万的收入确实很有诱惑力

第二种“一养就富”电视节目是虚假的,这些节目都是广告或者软广告,有的甚至被包装成了“新闻”的样式。前面的节目会善意提醒农民养殖面临的风险,而这些节目则是赤裸裸地希望农民能够加盟养殖,而其根本的讨论是通过“提供种苗”来达到挣钱的目的。我在乡下调研时,一些农民养过土元、水獭、长毛兔等,都是受到了电视广告的影响,这些农民辛苦养了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却发现卖苗的要么逃之夭夭,要么随便找个理由拒收,最终还是农民吃了亏,上了当。

图:媒体报导的土元养殖电视诈骗的新闻

电视节目里总是一夜暴富,但是现实生活中挣钱很难,农民兄弟在投资之前应该三思而行,至少应该先打探一下销路再动手,不要被电视中的美好所蒙蔽了。

图:某地防诈骗提示。图片源自网络。

我是传播小白,大家对于电视上一养就富,农民一养就赔的现象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