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最终的命运如何?

文史砖家


清宫大戏《如懿传》渐进尾声,剧中“女反一号”炩妃的历史原型,正是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前封号是令皇贵妃,嘉庆帝登基后追尊为皇后),只是事迹跟史实出入较大。且说,辉发那拉皇后被不废而废后,乾隆帝便专宠魏佳氏,不仅将其进封为皇贵妃,还跟她在十年时间里,连续生下四子二女,用情可谓极专。


永璘是“炩妃”的幼儿,乾隆帝第十七子,同时也是他最小的皇子,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彼时皇帝已年近花甲(虚龄56岁)。天下父母多爱幺儿,即使身为天子的乾隆帝也概莫能外。乾隆帝对于永璘是如此的溺爱,以至于连永璘的亲哥永琰(后来的嘉庆帝)都“大吃起醋”,在称帝后发布的上谕中,都一再声称其父对永璘过于钟爱,为其他皇子所不及。


满人虽然从马上打天下,但自从入关之后便推崇以文治国,尤其是皇室成员,无不以娴习诗书、多才多艺为能,乾隆帝诸子皆是如此,唯有永璘是个例外。永璘既不肯用心读书,对满人传统的骑射事业也丝毫不感兴趣,天天四处游荡、惹是生非,在兄弟当中最是不成器,但饶是如此,却依然得到乾隆帝的喜爱。“慈父多败儿”,大抵指的就是永璘这号人。


谕内阁:朕弟庆郡王永璘,幼龄时仰蒙皇考高宗纯皇帝钟爱。每逢巡省,必蒙考命同朕及成亲王随扈,共荷恩慈。因伊幼年读书资性稍次,骑射亦未甚娴习,仍邀眷爱。见《清仁宗实录》。



永璘虽然不学无术,但对自己的定位却看得很清楚,所以等到乾隆帝晚年,有人在私下里提议他站出来争取储位时,永璘却并不为所动,而是淡淡地说:“治理天下的担子对我来讲过于沉重,我一生中最大的梦想,便是将来能得到和珅的府邸,此愿足矣。”等到和珅倒台后,嘉庆帝果然将和宅赐给永璘,满足他的愿望。


纯庙末年,或有私议储位者,王曰:“天下至重,何敢妄觊,唯冀他日将和珅邸第赐居,则愿足矣。”故睿庙籍没和相,即将其赐王居之。见嘉庆年间礼亲王昭梿所著《啸亭杂录》。


嘉庆帝虽然把和宅赐给永璘,但后者却并没有拿到整座宅邸的使用权,原因无他,有一半的宅第被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占据,而丰绅殷德的妻子,正是乾隆帝最溺爱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生母为惇妃汪氏)。有鉴于此,所以等到丰绅殷德去世后,永璘才将另一半宅第收回,并恢复往日的规模。



庆僖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正月,仁宗亲政,封惠郡王,寻改封庆郡王。三月,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


永璘既是嘉庆帝的亲弟,又因为“爱豪宅不爱江山”,很是让后者放心。所以等到嘉庆帝亲政后(1799年),便将永璘由贝勒进封为惠郡王,不久又改封为庆郡王,准许其在内廷行走。可永璘实在是不争气,屡屡有违礼之举,以故常遭嘉庆帝的惩罚。


比如,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永璘在为颖贵太妃祝贺七十大寿时,因为没有向皇帝奏明,结果被勒令退出乾清门,并交由宗人府议处;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永璘在奏事时把奏折交于内奏事太监,因与体制不符,结果被罚俸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以上事迹皆见于《清史稿》)。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只想享乐的永璘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嘉庆帝尽管对这位不争气的亲弟屡有怨言,但此时却也是心如绞痛,屡派皇子到病榻前探视。为了能帮助弟弟“冲喜”,嘉庆帝还将他进封为和硕庆亲王,然而这一切却依然无法挽救永璘的性命。


二十五年三月,永璘疾笃,上亲临视,命进封亲王。寻薨,谥曰僖。命皇子往奠,上时谒陵归,复亲临焉。引文同上。



就在进封为庆亲王后不久,永璘便撒手人寰,虚龄55岁。永璘病死后被谥号为僖,葬于昌平城西南40里处的白杨沟内,至今该地仍留有墓园遗址。纵观永璘的一生,虽然才智平庸、无上进心,但能在乾隆朝晚年波诡云谲的政局中全身而退,在嘉庆朝安稳度过余生,并且还实现生平最大的梦想,如此来论,未尝不是人生赢家。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高宗实录》、《清仁宗实录》、《啸亭杂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