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部下出了不少名将,为什么名气都不大?

人生如棋




题主是想说关麟征名气不大,还是从关麟征手里走出去的“名将”,如杜聿明、戴安澜、郑洞国、刘玉章等人的名气不大?

既然说是“名将”,那么他们的名气自然已经足够大了。

关麟征可是敢鄙视地说陈诚是“陈矮子”,敢当着陈诚的面骂陈诚心胸狭隘的人,更是敢拒绝蒋介石几番请他出山的人,是打得日本人直呼“关铁拳”的人。如果认为关麟征名气不够大的话,我想应该是历史知识稍微有所欠缺,或者说只看过初高中的历史课本。



关麟征的部将也是出了很多名将,如杜聿明、戴安澜、郑洞国、刘玉章、张耀明等人,他们真如题主所说名气不显?

杜聿明的名气肯定很大,比关麟征还大,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在后期崛起的很快。

英国名将蒙哥马利,蒙哥马利的名气不用说吧?蒙哥马利在1960年访问中国的时候忍不住调侃了杜聿明,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在缅甸的时候,杜聿明还是打出了自己的名声的,在国际上是有名号的人,在内战时也是东北保安司令,怎么能说他名气不大?

蒋介石敢放心地将国民党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交给杜聿明,可不仅仅因为他的“忠”,而是杜聿明带兵的能力确实不差,至少我认为他勉勉强强当得上“帅才”这两个字。杜聿明之所以被人认为能力平平,主要是因为他对蒋的忠心成了他自己的掣肘,蒋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完全不顾战略得失,所以后来杜聿明才忍不住感叹,不是我不会打战,是蒋介石瞎指挥。



我们再看戴安澜,这位的名气可不小,周恩来称赞戴安澜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毛主席也专门写诗纪念和赞美戴安澜,美国总统罗斯福和美国名将史迪威对戴也是颇为推崇和赞誉,在国民党内部,也是名声斐然,蒋介石、孙立人等人谁不是竖起大拇指夸戴安澜?

戴安澜是关麟征的部将,也是杜聿明的,后面也是跟着杜聿明混的,后来杜聿明也是将机械化师交给戴安澜来带,戴安澜则带着机械化师200师参加桂南战役,在昆仑关战役中立功颇丰。后来又加入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早在台儿庄战役时,戴安澜便被日军称赞“指挥有度”,甚至因此误以为他是俄籍将领,所以到了缅甸后,更是放开了手脚。在1942年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可谓是大展拳脚,美国人说“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则将东瓜保卫战称为“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这时的戴安澜可谓是名动天下了,还不够有名气?

1942年5月,戴安澜率领200师掩护主力撤退时,被敌军流弹击中胸腹部,最终失去了生命,蒋介石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极尽生前之荣辱与死后之风光,戴安澜真的名气不大?



从长城抗战、徐州会战、桂南战役到投入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等到他凯旋后,蒋介石、何应钦又亲自为他设宴庆功,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后来蒋介石甚至想任命他为侍从室侍卫长,没人敢说他不是名将。即使后来他在长春率部投诚,死后不仅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告别仪式,对面的台湾也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在数百名黄埔出身的将领中,只有两人受到了海峡两岸的共同追悼,一位是杜聿明,另一位则是他——郑洞国!

毛主席也曾热情而诙谐地说过:“郑洞国,好响亮的名字哟!”

郑洞国怎会名气不大?!

张耀明和刘玉章他们也都曾名噪一时,张耀明是继蒋介石和关麟征之后的第三任黄埔军校校长,国军中大名鼎鼎的“刘光头”说的便是刘玉章。

历史课本的篇幅不会告诉你所有英雄的事迹。


吾与吾国


整个辽沈战役期间,从东北成建制脱逃的就是“光头将军”刘玉章的第52军,为保证主力从营口登船出海,第52军罕见地展开5个团反击四野围攻部队,致九纵詹才芳部损失严重,四野二个纵队加一个独立师,眼睁睁看着52军撤离营口港,主席为此事专门批评了林帅:“是个不小的失招”。

还是这个52军,上海战役期间在月浦又重创三野一部,最后也是成建制万余人逃离大陆,是国民党军逃台初期的嫡系主力军,刘玉章后来官至“陆军副总司令”、“台湾警备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与黄埔四期的同窗胡琏同为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干将,何来名气不大一说?

(刘玉章)

刘玉章的光头,乃是中原大战时负伤所致,此公在内战和抗日战场先后三次负伤,绝对的悍将。所谓的名气,其实是对历史的认知偏颇和不当宣传所致,关麟征也好,杜聿明也罢,包括刘玉章和张耀明,都出自“装甲兵之父”徐庭瑶的门下,这位保定三期的名将与白崇禧、张治中和蔡廷锴等人同窗,与“海鸥将军”戴安澜是标准的乡党,安徽无为人。1933年长城抗战时,已任第17军团中将总指挥,“古北口战役”给日寇以重大杀伤,妥妥的抗日名将。

第17军团在长城抗战时期,黄埔一期的关麟征是所部第25师(千里驹师)师长,两个旅长分别是黄埔一期的杜聿明和张耀明,刘玉章时任该军团第2师营长,这四位有个共同点,全部是陕西人氏。

(关麟征)

1937全面抗战爆发,军委会以第25师和第2师组建第52军,关麟征任军长,张耀明和刘玉章分别任该军师长和团长。但从中央军校进修完毕的杜聿明坚决不回25师,原因就是看不惯关麟征,最后在徐庭瑶的举荐下出任陆军交辎学校教官、军委会装甲兵营营长以及后来的第200师师长,1939年接任第五军军长,从此自树一职,与第52军不再瓜葛。

早年,罗卓英串联第11师黄埔系军官倒曹时,也是惟独团长关麟征反对,还说了陈诚的坏话;卢沟桥事变后关麟征和郑洞国同时在刘峙第二集团军序列下,在保定保卫战中,关麟征单方面率领军部和张耀明的25师后撤,不打招呼撇下郑洞国的第2师死守,让这位一期同学愤怒不已,坚决调离52军系统;再加上杜聿明的态度,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关麟征的为人是有些性格缺陷的,否则不至于几个同学纷纷反目。

(光头将军刘玉章)

既然惹恼了陈诚,第52军系统自然不能成为“土木系”部队,而作为蒋介石第一心腹的陈诚,长期把持着军队中枢职务,自然对关麟征集团有所打压,尽管关麟征和杜聿明凭借黄埔一期的身份仍然得到蒋介石信任,也依靠何应钦、张治中等人的支持打出一片天地,然而得罪“陈矮子”(关麟征语)的后果也是严重的,第5军和第52军系统的军官,远不如土木系的势力膨胀和晋升之快,这恐怕也是关麟征的“陕西班”名气不大的一个原因。

第52军系统也是抗日中坚力量,徐州会战中,关麟征军长的部队隶属汤恩伯第20军团指挥,是取得“台儿庄大捷”的主力军,刘玉章甚至总结出“短距离、短时间、集中火力”的对日突击战术,战后关麟征荣升第32军团长,与第2集团军孙连仲被誉为台儿庄的“孙钢头”和“关铁拳”;之后调入薛岳第九战区序列,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成为黄埔生的第二个集团军司令。1940年日寇占领越南窥视云南,经何应钦力荐,关麟征率第15集团军(后改为第9集团军)千里驰援,在滇南守国门四年之久,麾下第52军军长张耀明和第2师师长刘玉章同往。



(黄埔一期张耀明)

总体说来,关麟征作战很有一套,但性格很有些问题,应该算情商不高;更有一个短处,即过多任用和信任同乡,不仅是宠信和提拔张耀明、刘玉章等,其他陕西籍军官也有些飞扬跋扈,比如第25师的某营长徐克让,依仗乡党,作战中居然可以不执行团长覃异之的命令,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搞小圈子恐怕也是国民党军队的顽疾,关麟征也不能免俗。

说明一下,关麟征跟关之琳大美女是真没有亲属关系,误传。

(蒋介石与关麟征)


度度狼gg


首先说明一点,关麟征做为黄埔军校的一期生,参加过东征北伐到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最后官至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而他的军事能力以及资历声望在国民党将领中都首屈一指,出于他门下的名将,可以说是声名显赫,从来没有名气不大这一说。



首先第一人当属杜聿明,其是关麟征的老部下,他在黄埔生中也算出类拔萃的人物,所以这杜聿明的名气还是挺大的。尤其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的昆仑关大捷和中国远征军,都让其背负上了名将的称谓。



再者还有戴安澜,一代抗日名将几乎在那个时代无人不知,后于缅甸战死,而毛主席更是对其赋诗一首,称其为“海鸥将军”。还有这郑洞国,黄埔一期的老牌毕业生,是最早抗战的国民党将领,一生可以说战功赫赫,而且在新中国建立后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员。



所以我认为,关麟征的部下名将还是挺多的,而既然是名将,那肯定有着超乎他人的能力,名气一定是有的。只不过相比于胡宗南、陈诚等人,关麟征后来去了香港,没有去往台湾,也许是源于这一点,人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他们在那场卫国的战争中对于国家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于心。


历史之绝唱


拿关麟征和国民党那些元老相比本身就不是一个级别

关麟征的部下出了不少的名将,如杜聿明、郑洞国、戴安澜、张耀明、刘玉章等人,不是名气不大,而是没有过多的吹捧!

很多人拿关麟征和陈诚、薛岳以及何应钦等人相比,认为关麟征的部下名气不大!其实这个比喻本身就有点用马车跟宝马比速度,他们不是一个级别啊!

蒋介石八大金刚、五虎上将,包括陈诚、顾祝同、刘峙啊,等等等等,后来他们也都成为国家的重要派系,但是,他们和关麟征相比,只能说资历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他们和关麟征虽然都属于黄埔系,但是早在黄埔军校时期,这些人就都是教官级别的,而关麟征只是黄埔一期生。

拿学生跟老师比,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认可。

关麟征应该是黄埔一期中成就比较高的人

纵横在高中历史成绩一直全校第一,有一次考试是整个沈阳市统考,我们的老师也不知道题,于是学校让老师也下考场去参加考试,理科的老师下场基本都是满分,我们文科的就比较惨了,我们的历史老师考了87分,纵横考了96分。从此奠定了纵横在学校文科中的地位。

关麟征也正是如此,关麟征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在长城抗战中已经是第25师师长,部下一个杜聿明一个张耀明,该战关麟征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是第23个获得此奖章的人;在1937年全面抗战时,关麟征已经升任第五十二军军长,部下一个郑洞国,另一个还是张耀明。

很多人都知道天子门生第一任就是胡宗南,是黄埔一期在国军中第一个担任军长的人,胡宗南担任军长是在1936年4月,而关麟征只比胡宗南晚了一年。台儿庄大捷后,关麟征升任第32军团长,

蒋介石当时称:“中国军队如都象五十二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可见老蒋对关麟征的器重,1939年升任15集团军副总司令,指挥6个军在湘北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该战后关麟征升任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这是黄埔学生中第二个担任集团总司令的人,只比胡宗南晚了几个月。

关麟征的急流勇退

之所以关麟征后来没有成为陈诚、胡宗南、汤恩伯那样的派系,就在于关麟征选择了急流勇退,而且由于关麟征和陈诚有矛盾(纵横就发现,国军中大部分人都和陈诚有矛盾),被老蒋调到云南进行渗透,因为关麟征和龙云关系处理的不好,因此,老蒋调杜聿明到云南。

关麟征和杜聿明的地位差别也就逐渐逆转了,后来杜聿明更是统百万之师的气势。

关麟征在抗战后期基本就没有什么大的战役了,抗战胜利后,老蒋本来打算让关麟征去东北担任东北保安司令,但是还有由于陈诚和杜聿明,关麟征被改派为云南省警备司令,1946年被调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担任教育长,后来接替蒋介石成为校长。

1949年的时候,已经看出国民党必然战败的情形,主动提出辞职,退出军界到香港深居简出了。

关麟征的部下名气并不小

即使资历不如陈诚等人,但是关麟征部下的名气还是可以的,包括上面已经提到的杜聿明应该是后来已经超越关麟征的存在了,郑洞国、张耀明、刘玉章也都是都来独挡一面的人物,算是国军的中流砥柱了,戴安澜名声大,死的早。

关麟征后来淡出,再加上辽沈战役整个嫡系基本全报废了。

名气这个东西,在内行人都知道,看的是硬实力,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只有张灵甫那样的才算有名气,张灵甫在抗战期间,连个军长都没混上,虽然抗战期间也打了些硬仗,杀了不少日本人,但是和杜聿明相比有些名大于其实。

张灵甫其实和张耀明、刘玉章差不多,但是比郑洞国还略显得差一点。


史论纵横


杜聿明,郑洞国,戴安澜这几个人名气不大?不过既然说关麟征,我今天还是重点介绍下他。 关麟征,原名志道,字雨东。陆军中将。1905年4月18日出生。陕西户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毕业。 1925年初,他随东征军,在淡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负伤。这年底到次年初,关麟征在黄埔军校先后任总教官严重的中尉副官、第四期入伍生团上尉连长、学生队队长等职,并参加了孙文主义学会。 1926年国民党建立宪兵团,关麟征任宪兵团第三营少校营长,并随军北伐。1927年, 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1928年,关麟征任南京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

不久,又调任蒋介石建立的十一师六十一团团长。嗣后,任第二旅旅长,1929年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 1930年,关麟征在张治中任师长的第二教导师任第一团团长,随部开赴中原作战。部队转战到河南杞县,他以一个团的兵力掩护全师撤退。战后升任该师第二旅旅长。 1931年,关麟征调任第二师第十一旅旅长。这时,石友三在河北南部反对蒋介石,刘桂堂附之。关奉命率部进攻盘踞在南宫的刘桂堂部夏子明旅,全歼该旅。 1932年6月,蒋介石第四次“围剿”鄂豫皖苏区。关麟征任第四军独立旅旅长,与红二十五军激战于霍邱县城。7月,他又率部西进,被红军将领陈赓、蔡申颐所率领二万多人包围于砖佛寺,伤亡惨重。年末,升任二十五师师长。

1933年2月底,他所在的第十七军奉命开赴长城古北口抗日。他不顾何应钦“停止前进,就地待命”的命令,将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接防,亲率一四九团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敌人的枪榴弹炸伤五处,从容指挥全师官兵英勇杀敌,终于击退了敌人占领了高地。仅前三天,就歼灭敌军二千余人。关麟征因作战有功,获得国民政府颁奖的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1936年10月,关麟征晋升为陆军中将,并获三等宝鼎勋章。


李三万的三万里


关麟征将军,作为黄埔一期生,很早就投生军事了。作为国民党将军中资格最老的一批将军,关麟征是非常出色,我们经常说红军吗,八路军,的彭德怀,徐向前,林彪等人打战多么多么厉害,但是和这个将军相比,他们都显得太弱小了。

红军时期,关麟征将军担任一个国军旅长,和红25军对战,结果此战下来,红25军溃败,关将军全胜,而且此战中杜聿明开始崭露头角。之后关麟征又和陈赓,徐向前交战,因为事先情报不准确,关麟征将军被红军2万多人围困,关麟征还是以一个旅5000多人先后突围10多次,最后和前来接应的国民党军汇合。红军被迫退出阵地。

36年的时候,红军决心东渡黄河,阎锡山在黄河边上一字排开15个师来堵住红军,关麟征不顾军令,率领一个师的兵力偷袭林彪所属的1一军团。之后又袭击徐海东的陕北红军。红军主力退回延安。

在徐向前和贺龙等人率领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来延安的时候,蒋介石命令关麟征率军围剿,此战中,此战,面对二四方面军总计6万人的红军,关麟征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和红军对抗,结果歼灭了二方面军的一半主力,徐向前被打败。

抗战中,关麟征将军率领52军在台儿庄一战中大展头角,作为主动出击的部队,蒋介石对其授予陆军中将,之后又参与昆仑关大战,上海战役,关麟征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麾下有杜聿明,郑洞国,廖耀湘,戴安澜等名将弟子。内战开始的时候,因为和蒋介石意见不合,他坚持不打中国人的信念被蒋介石弃之不用,不过麾下之52军还是相当能打的,淮海战役围困那么多,52军全部突围而出。被称之为第六大主力。


历史大家


关麟征国军的忠义虎将,陕西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黄埔军校毕业生,1947年第二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第一任),1949年曾任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陆军中将。黄埔有十大名将:林彪、徐向前、关麟征、陈赓、王耀武、胡琏、戴安澜、郑洞国、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就是其中之一。

关麟征一生纵横沙场25年,经历了东征、北伐和抗日诸多战役,(也参加过老蒋的红军围剿)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参加过的主要战役有:长城抗战、冀中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其中长城抗战时一战成名,作战勇猛重创日寇,时人称之“关铁拳”,堪称黄埔第一抗日名将;其最勇猛的时期是抗战初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军长,指挥部下,下辖第二师,师长郑洞国,第十五师,师长张耀明与日寇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在漳河南岸进行一场激烈的白刃肉搏战,双方损失惨重,打出了“关铁拳”的称号,用兵稳、准、狠。其麾下部将杜聿明、郑洞国、张耀明、刘玉章,皆一时之名将。

杜聿明,都比较熟悉了,就不多介绍了。

郑洞国,黄埔第一期毕业,参加过东征、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的国民党将领之一,抗战参加过无数战役,战功卓著,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率领部下会于同盟军收复缅北,扬威国外;1948年辽沈战役脱离国民党阵营,加入共产党。

张耀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抗日爱国将领,抗战立功不少,1949年9月人黄埔军校校长,是蒋介石、关麟征后第三人校长,也是在大陆黄埔军校最后一任校长。

刘玉章,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抗日战争和辽沈战役,军旅生涯立功不少,作战勇猛,第二次中原大战后负伤痊愈后,头发脱落,从此,“刘光头”之名响亮一时;他堪称抗日第一猛将,抗战时跟日寇对战,曾严禁用枪,全部刺刀拼杀(何等的勇猛);同时也是辽沈战役唯一成功突然的国民党主力部队。

关麟征的部下名气还是响当当的,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仅仅个人见解,不到之处望谅解了,谢谢!


赛门军略


所谓名气大不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比于张灵甫、陈诚、薛岳、王耀武等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关麟征在民众印象中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

实际上,关麟征的资历相当老,俨然秦中悍将,杜聿明、郑洞国、刘玉章、覃异之、张耀明名将都曾是他的部下。关与徐向前元帅曾是黄埔第一期同窗,关麟征去世后徐向前元帅还等发去唁电,表示哀思。

关麟征之所以名气不大,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关麟征性格傲慢,游离于国民党派系之外,和蒋介石宠臣陈诚的关系一度破裂,两人势同水火。解放战争之后,关麟征又去了香港而没有去台湾,国民党对他的宣传也慢慢比较少了。缺乏舆论,一个人被淡化其实很快的。

第二,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不久,关麟征尚可领军作战。到了抗战后期,陈诚与关麟征矛盾大爆发,从此之后基本就淡出了军界,在云南地区与龙云“为伴”。而杜聿明、郑洞国等人,却大放异彩。作为国民党大将,逐步在军政上失落,没有经过大兵团作战,其名气大大折损。

第三,普通民众的很多人物形象来自于艺术作品。在各类文学作品、影视剧中,对关麟征的刻画相当少,这就是导致他基本不为人所知。可见的民国影视剧,很少有涉及关麟征的。网络贴吧中,讨论他的也比较少。

第四,关麟征在处理1945年底昆明一二•一运动时,手腕强硬,屠杀学生,造成流血事件,态度恶劣,在记者招待会上荒谬的说:学生有游行的自由,军人有开枪的自由,这件事对他形象的负面影响特别大。

其实,民国时期很多人物在当今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在当时乃一时俊杰,难有其二。


秦右史


关麟征(1905-1980),陕西人,字雨东。原名志道,国民党陆军中将。

关麟征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和北伐,1933年参加过长城抗战,任国民革命军25师师长,该师被誉为千里驹师,下瞎两个旅,旅长分别为杜聿明和张耀明。37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52军军长,38年又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并取得了胜利。1946年因参与镇压了昆明的一二一运动,被蒋介石调到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军校任教育长,1947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48年被任命为革命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49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关作为黄埔一期的老大哥,杜聿明、郑洞国等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是关的部下。关之所以没有他的部下出名,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

文学作品、影视剧等描写关麟征的太少。

关麟征在前线带兵的时间较短,带兵时间短则战功和战绩较少。他的部下如杜聿明等经常在一线作战,加之媒体等吹嘘,自然就出名了。


历史军魂


关担任过第25师师长,杜聿明是副师长。但是两人的关系很不好,杜聿明也因此离开,经过学习和培训后,去了装甲兵团担任少将团长。后来扩编为第200师,担任师长。扩编为第5军,担任军长。抗战胜利后,杜聿明曾经担任过东北国军的司令官,华东国军的副司令官,进入了战犯排名榜。

关担任第52军军长,郑洞国的第2师被划了进去。但是关不尊重郑,还把郑挤走了。郑先是投奔了汤恩伯,后来投靠了杜聿明,担任第5军副军长兼任荣1师师长。抗战后,去了东北给杜长官当副手。

张耀明,关的得力助手,也是心腹爱将。担任过第25师师长、第52军军长、第38军军长。后来,接任了关的中央军校校长这一职务。

覃异之:关担任师长的时候,他是下边的团长。关担任军长的时候,他是下边的第195师师长。后来担任了军长张耀明的副手兼任师管区司令。

赵公武:抗战中,在关麾下的第2师担任过师长,后来升任为第52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他率部进入东北,在新开岭,麾下的一个师被南满的共军围歼。

刘玉章:一直在52军的第2师任职,后来升任师长。内战后期,接任了第52军军长。

陈林达:曾经在52军担任了第195师师长,内战中升任新5军军长。

关的老部队主要是25师,后来加入了2师,195师,为52军。由于他脾气暴躁,比较跋扈,又不能一碗水端平。许多人离开了他的系统,例如杜聿明、郑洞国、舒适存、吴啸亚、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