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除了秦国还有哪个国家有实力统一中国?

渠梁鸿渐



本来秦晋齐楚都有机会统一,但是在最需要统一起来的时候,晋国在春秋末期分裂了,就没有机会了。三晋分裂之后,如果魏国或者赵国能够迅速吞并其它两国,仍然有机会成为统一的主导者,但是赵国和魏国都错过了机会,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秦齐楚三国了,而秦国最后在竞争中胜出了。

相对而言,赵国崛起太晚了。虽然三晋分裂后赵国是实力最强,地盘也最大的,但是赵国在战国初期没有崛起,处于被魏国压制的态势,一直到魏国衰落之后,赵国才强大起来。但这时候魏国和韩国都已经在秦国的多次进攻之下很弱了,赵国只能充当他们的盟国,却没有吞并他们,仍然是分裂的。

可以说,分裂而弱小的韩国和魏国是秦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正是通过在与魏国的长期拉锯过程中夺取了函谷关,秦国才打开了东出中原的通道。而一个弱小而独立的韩国,更是成为了秦国反复出函谷关与中原各国争霸的缓冲地带。如果韩国被魏国或者是赵国吞并,或者是三晋能统一,那么秦国是没有多少机会走出函谷关的。


魏国在战国初期最早进行了变法,成为中原各国中的霸主。魏国本来就处在四战之地,最佳选择当然应该是先和强国搞好关系,吞并韩国,才能有机会。但魏国并没有利用好这个难得战略机遇期,没有明确的长远发展战略,而是四面出击,四处树敌,齐国,赵国,秦国和楚国都变成了敌人,最终在各大强国的夹击之下衰落了。

齐国本来也是机会比较大的,但是齐国同样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一会儿向北进攻燕国,一会儿向东南进攻宋国,又被秦国反复拉拢和利用,总是在六国合力乏秦的时候打小算盘。尤其是齐国在关东六国合力对付秦国的关键时刻,作为诸侯盟主,却突然利用这个机会灭了宋国,失去了诸侯的信任。

齐国更重要的失误是,利用燕国内乱之际灭了燕国,反而招来了五国联合乏齐,从此与诸侯结怨,在秦国进攻其它各国,各国需要齐国救援的时候,齐国总是作壁上观。一直到秦国先后消灭其它各国之后,齐国才被迫投降。客观上,齐国在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充当了帮凶,害了自己,也害了其它各国。


楚国初期向北发展是比较积极而且明确的,但是在春秋晚期灭吴以后,北边和齐国接壤,楚国把主要力量用于在南方发展,而对中原各国事务参与不够积极。而最为关键的战略失误是,在楚国占据汉中的时候,楚国没有先灭蜀,反而是秦国绕道灭了蜀,后来楚国又失去了汉中,被秦国压制住了。

所以,楚国和齐国一样,在战略发展方向上不够清晰,一会儿在西边用力,一会儿在东边用力,浪费了自己的战略资源,其实和魏国犯了同样的错误。秦国初期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战略上不清晰,一会儿灭蜀,一会儿进攻楚国,一会儿进攻韩国和魏国,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明确了出关东灭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从而最后在竞争中胜出,成为赢家。


萧武


浅谈一二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终秦国统一天下。那么除了秦国,还有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呢?

首先魏国不行,因为魏国四面都有强敌,四攻之地,没有在自己最强大的时候把秦国吞并取得战略大后方是最大失误。韩国太小,勉强称为七雄。赵国很强大,人口众多,可以不仅地抗秦第一线,而且还要面对北方游牧部落,难成大业。燕国本来就弱,人口不足,除了中原强国,也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实际上,齐国和楚国处的战略地位都很好,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环海的地方都是战略后方,楚国版图最为庞大,东和南都无强敌。由此看来,齐国和楚国不仅没有能够自保,还被秦国吃掉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啊。这是当时两个除了秦国以外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国家。



缘兵求谋


燕国!

我认为在战国时期,除了秦国就属燕国地理位置优越。假如几任燕国国君能励精图治。他将成为秦国统一天下最强有力的对手。

燕国这个国家处于当时的东北地区。首先来讲燕国虽然在南方和东方有强大的赵国和齐国,但是齐国在战国后期已经失去了进取心,他没有了争霸天下的动力,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赵国强大,但西方就是最强大的秦国。赵国和秦国经常进行争霸战争,秦国因为远交近攻的策略,所以也很希望能够与燕国结盟,这样一来,实际上燕国的国际环境是非常好的,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自己。

而他所处的位置由于处在边疆地区,也有了向外扩张的条件。燕国河北省北部和辽东地区,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辽河平原和冀东平原能够给燕国提供大量粮食。尤其是辽东平原在此前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土地肥沃异常。辽河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不到50米,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是一个比蜀地更肥沃的产粮地。

辽东地区以前属于东胡的领土。他们把这里作为一个产马地来经营,当燕国占领了辽东以后,辽河平原除了种地,还能够饲养马匹。所以燕国如果想大力发展的话,他的骑兵应该和赵国差不多。

当燕国拥有足够骑兵的时候,就可以在战场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同时派骑兵从齐国北部灭掉齐国。

由于燕国在东北地区,所以它的发展不会引起诸侯的重视,这就能够保障英国的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他的对外扩张还会被诸侯国支持。

所以燕国是战国后期除了秦国外唯一能够持续发展的国家。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燕国的人口将会增加至少一倍。然后再利用长平之战,赵国衰弱时大举南下,灭掉赵国。拥有了赵国、齐国和燕国之后人口至少会有1500万。这个时候,绝对有能力统一天下。


历史风暴


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国家,无非就是魏、齐、秦、楚、赵这五个国家。但就现存史料和主流观点从而判断出来五国中各国最强盛时期的标准来看,也只有魏、齐、秦、楚这四个国家(个人观点)。

魏国可谓是占尽先机,最早开始变法,创建魏武卒,成为当时战国第一强国。那时候秦国穷的叮当响。齐国忙着仆人抢主人的饭碗,燕国还在打酱油,楚国被吴国胖揍的还没歇过来,赵国和韩国是魏国的忠实小弟。可以说,当时的国际环境对魏国那真的是大大滴好,如果魏国能够有清晰的外交战略,对内团结赵韩,对外压制齐楚两国,不任其发展,重点攻打秦国,再照着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发展,恐怕战国要提前一百年结束。



由于魏国的第三任一把手魏惠王脑瓜子不灵光,被齐国狠狠的踹了两次屁股,接着就来了个角色转换。齐国历经威王、宣王传至闵王,国势达到巅峰,这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激化,在军事、外交上展开了全方位竞争,军事上经历了秦越魏韩伐齐(齐胜,秦向齐称西藩之臣),齐率领魏韩伐秦(齐胜,齐将匡章成为战国唯一攻秦破函谷关的将领,秦国险些灭国,自此之后,秦国三十年不敢出关),外交上,齐国争取到了楚国共同对付秦国,秦国拉齐国共同称帝,可以看出,此时的齐国不论是在外交还是军事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可惜到了闵王时期,由于闵王好大喜功,将六国全部得罪了个遍,还把宋国给独吞了,遂有取代周天子的想法,结果导致五国伐齐,直接将一个强盛无比的齐国打回了新石器时代,自此之后齐国只能苟延残喘。



秦国不必多说,自从五国伐齐把齐国打残以后,由于没有实力相当的国家给镇着,基本就是无所畏惧,逮着谁打谁,这期间,把楚国的老窝给端了,将整个河东之地巩固住还不断试探赵国,屡屡占点小便宜不过也被赵国胖揍了几回,但总体来说,秦国依然强大,变法和地形上的优势这是赵国没法比的。之后就是长平之战拿下赵国(沉重打击了赵国)。在国力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威胁秦国了。虽然统一过程中出现了些小插曲,但并不影响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楚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力恢复,战国前期,在楚威王的带领下,楚国灭掉蔡国,攻灭越过,版图得到极大扩张,占据天下二分之一,与齐秦三国并立,单凭这一点,楚国就是实力雄厚的主,当年秦始皇灭楚时,楚国已经是一个残破的楚国了,实力不可与当下的楚国同日而语,但仍然使得秦国倾全国之力才勉强灭掉楚国,期间还经历一次大败。使秦国损失惨重。但由于楚国自悼王之后鲜有明君,使得楚国一直不愠不火,该出了楚怀王这个二愣子,结果楚国直到被秦国灭掉,基本就是打酱油。


赵国在战国后期也是个厉害的主,但可惜就可惜在崛起的时间太晚,赵国崛起时,秦齐称霸多年,个个实力雄厚,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都是惹不起的主,直到齐国残掉,一直在压制齐国,成为山东六国最强悍的国家,但秦国比他更强盛,地理位置更好,且从长平之战可以窥见,赵国强大只是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农业发展根本不行,不能够打一场持久战。所以对赵国来说,光大兵团防守都粮草不济(当然有秦国水路运粮的优势),发动大兵团灭国战争尤其是对付秦国根本不可能,所以说赵国是不可能统一中国的。


燕国确实雄起过,不过很快就焉了,虽说燕昭王进行了变法,燕国也是五国伐齐的主谋,但燕国实力远远不够自己与齐国对决,他是借助了外力才能够攻下齐国,而且还没把就剩下两座城池的齐国灭了还被齐国一一己之力翻盘,可见燕国有多衰了。况且其它列国会允许燕国独吞齐国吗,根本不可能,单一个赵国就得分分钟把燕国打爆了。怎么可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顶多大象鼻子插大葱。

韩国就不用说了,打了二百多年的酱油。






其实我挺喜欢《大秦帝国》里商鞅这么一句话,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要法治而不是人治,人治遇明君国则盛,遇庸君国则平,遇昏君国则亡,只有法治才能使国运长治久安。(这里的昏君个人认为是指使国家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败之主)纵观华夏几千年,没有哪个王朝能做到稳定的法治,包括秦朝,但在自秦孝公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无疑是做的最好的。

纵观整个战国史,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哪个国家都出国明君,比如魏文侯,魏武侯,齐威王、齐宣王,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楚威王、楚悼王,赵武灵王,燕昭王,韩昭侯;哪个国家都有过变法图强,李悝变法,邹忌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赵武灵王改革,燕昭王求贤纳士等等。但真正强起来的只有秦国,秦与六国有共同点――明君变法;还有一个不同点,秦国变法法治,六国变法人治。这就是秦国稳定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确实,秦国在这时期也跟出了bug一样,基本代代明君,也给秦国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但是,法治对内,可整顿国家,发展生产,教化民风。这使一个国家实力得到充分的保存,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反观六国,除了齐国一直大力发展商业,赵国大力发展军事这几个个别方面做的不错,其它的基本就是需要靠人为的,遇到明君和大才才能得到短时的发展,缺乏立体的改革,使得国家一直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当然了,历史是一门研究人文的科学,主体是人,千百万人的思想行动才成为了一部历史,答案是不确定的,这当然包括战国史,但就秦国与六国变法的差异性以及付出的努力,最有可能也确实是秦国一统天下是最合理最毫无疑问的了。

是猪鼻子里插葱,说错了


20岁的大男孩


其实,战国七雄中,最具有统一六国的条件和机遇的都不是秦国,而是魏国。

魏国是最早变法图强的国家

魏文侯用李狸的变法方略,开始了战国变法潮流,而其它六国均为开始变法。这次变法是当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后来的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及楚国吴起变法都是以魏国变法为基础的。这次变法以后,魏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他们注重法制建设和对民众进行教化,所以魏国可谓军民同心。即使后来各国参照魏国变法,也没办法超越当时的魏国。


地理位置优越

魏国西邻秦国,东隔淮水与齐国宋国相邻,还邻着楚国韩国,北有赵国,四面皆是强敌。其实不然,在当时的其他国家,比魏国要危险多,因为他们有边疆地区,边疆地区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而且少数民族不讲正义也数量众多,时不时就是一刀。其次,魏国所在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正是小农经济的最重要因素,而魏国占了这一优势。

人才优势

由于魏国一通变法革新,国家逐渐繁荣,四方名士纷纷来魏,加上魏国原本人才辈出,魏国可谓人才济济。诸如吴起、乐阳、西门豹、子夏、孙膑哥、乐毅、张仪、范雎等名士皆出自魏国,可以说也给魏国带来大大的优势。

军备优势

魏国物产丰富,自然兵精粮足,人员素质,武器配备都是当时六国最精良的,其中闻名天下的魏武卒方阵就是这一时期的军队。当时的魏国,除了燕国未开战,其余五国皆败在魏国的铁骑之下。



学于古今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这样来问,会更有趣,如果不是秦国统一六国,那么会可能是由谁来一统江湖呢?

最可能的首先是魏国,魏国是战国初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首先变法,在文武二候的经营领跑诸雄,但魏国的变法并不彻底,又处四战之地,四处招敌没有远大的规划。最终与齐马陵一战后走向衰落。

在魏国最强大的时候也是秦国最衰败的时候,当时魏国已经占据了秦国的河西诸地,如果秦国没有彻底的变法,如果魏国当初接受重用卫鞅,或许战国统一的步伐会是魏先灭秦,再一统三晋,再灭燕齐楚。统一中国的或许就是魏始皇了。

其次是燕国。

读者会问为什么会是最弱小的燕国呢?除非发生奇迹和神话。

因为战国中期燕国就差一点让神话上演,乐毅只差两座城就灭了战国综合实力排在前三的齐国,上演黑马神话,如果燕昭王再多活二十年,齐国必然成为战国第一个灭国的国家,拥有齐燕之地的燕国,定是能与秦国抗争的另一股强大势力。那时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也许就不是后来的强秦一家独大了。

再其次是赵国,赵国在战国中后期通过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一举成为军事强国,也是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在军事上抗衡的国家,如果赵武灵王没有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糊涂,赵国后两代君主再贤明些,加上盛产名将,与秦国的对抗可能会更精彩和激烈。

能让人产生假想的只有以上三国,另外三国,韩国实力太弱小不值一提,在战国的舞台上什么时候都是打酱油的命,而齐楚两个原本在春秋时期都是一流强国,但进入战国后昏昏欲睡,前者差点被燕国给灭掉,后来抱着板子不是打在我屁股的心态看其它诸国与强秦玩,自己看热闹。后者在春秋末期差点让吴国给灭掉,进入战国中期又被齐秦东西二强所重创(齐楚垂沙之战,秦楚析之战),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齐楚两国在战国时代都属于混吃等死的败家子,轮谁一统中原也轮不到他们。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啸西风,历史作家,出版作品有《百战风云》《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两宋烽烟》等,曾任新浪文史论坛超级版主,现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


夜狼文史工作室


除了秦国,没有。统一的实力并不是单单靠武力的,因为秦国君臣是一个人,其他的国家都是好多个人,比如楚国。某路人甲:“王上,今天大好机会,我们一定要秦国打趴下。”路人乙:“王上不可,张相国承诺,只要我们不出兵,将以六百里地相赠,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得六百里,大赚呀。”楚王闻言大喜:”乙所言,大善。”


明蕴容


当然是楚国了,楚国在吴起变法之后,国家版图北达空前扩大。楚威王时期和秦国一站,攻破汉中,直指咸阳城外不远处的蓝田,差点儿就把秦国给平了,但由于赵国和魏国剪短了楚国的补给线,楚国才退兵的,但是结果就是秦国讲汉中分了一半楚国。



般若波罗皮


这个要分时期来看 战国初期魏国机会最大 国力最强只是战略方针出了问题如果先灭了秦国统一天下一定是魏。其次秦楚燕秦国大家都比较清楚我们说说楚国为什么有机会尼因为楚国地大物博还有就是吴起变法在给他一定时间整和楚国的国力一统天下也是很大的可惜楚国支持他的国王死了。燕国一样如果燕王在久一点乐毅也会慢慢整和齐燕俩国的国力也是有机会。后期就是赵国了如果赵武灵王安排好继承人这个问题在次变法机会也有。


清气温华


简单说两句,如果从实力上讲,秦晋齐楚都有实力统一,但从地利方面来看,只有秦才能统一!秦处陕西关中,中原之龙首,居高临下;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四塞为固,进可攻,推可守;有广阔的纵深。这些地利条件,其他几国都基本不具备!后来西汉隋唐的鼎盛辉煌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