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被割席的华歆吗?真实的他也许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不堪

文|历史有嚼劲

七月流火之后,盛夏的暑热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凉爽的秋风,夏日里为我们逐走炎热的草席,也渐渐被收藏起来,如同书本被束之高阁。

立秋之后,每日闻得耳边风声阵阵,凉意习习,小编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小时候,盛夏时分,处处都散发着热与闷,却无处可逃的日子里,夜晚因为没有空调,作为留守儿童的我就和爷爷奶奶一起聚集在院子里的大杨树下,躺在草席上乘凉的光景。

我没有书本,也没有今天的孩子所拥有的人手一个的故事熊。但幼小的我精神文化生活却并不枯燥,每天晚上,我躺在草席上,在受夜晚凉风的吹拂下大白杨的树叶子散发出的飒飒声中,在蛙鸣与蝉鸣交相呼应的伴奏声中,一边望着夜空中皎洁的白月亮和眨着眼睛的明亮星子,一边听着爷爷用他那苍老雄厚的嗓音讲的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爷爷,就好像我的故事熊,不需要我去用按钮,只要我一撒娇,爷爷就会开讲,老人家肚子里装的故事仿佛从来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天晚上,我抚摸着身下的凉席,感受那崎岖不平的小小纹路,手指打了一个又一个的圈,突然间好奇起来,究竟是谁这么聪明发明了凉席这样的避暑“神器”呢!我问爷爷,可一向无所不知的爷爷也被我问住了,但是爷爷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草席的有趣故事——割席绝义。那个时候我只觉得华歆的嘴脸太丑恶,可是长大之后,当家方知柴米油盐贵。今天,拿着“寒门出贵子”的辩论命题和华歆的生平,再思考当年的故事,突然有了不一样的体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但是就是在这样兵荒马乱的人世之中,仍然有一些读书人沉迷于学问,不可自拔。名相管仲的后人——管宁就是这样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管宁跟一个名叫华歆的人是同学。两个人一同寒窗苦读,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遨游,在开始之时,也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后来却终究因为性格不合而分道扬镳。

管宁生而好静,他与书本上的汉字仿佛是天生的密友,一旦读起书来就如同今天的“低头族”玩起手机来一样,六识之中唯有视觉派上了用场,而且只与书本相对无言,听觉系统宛如自动关闭功能,对于周边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放在心上。

而华歆则生而好动,奉行“学而优则仕”,只希望能够凭借学识闻名乡里,被举为孝廉,成为茂才,然而生不逢时,世道越来越乱,朝野之外,天灾频发,为了争一口饭吃的百姓们不堪重负,揭竿而起,成为土匪,反抗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汉朝宫廷中明争暗斗,多少帝王被扶为傀儡,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死去,朝堂之上也是一片混乱,世家大族把控朝政,所有的位置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管宁和华歆所在的北海郡郡守有心无力,心中很明白按照现在的局势,如果没有世族的身份,单靠满腔学识,却是贫家子弟,那么就是把脑袋削尖了也是得不到重用。所以也不再折腾,已经多年都不曾向朝廷推荐人才了。

华歆年纪轻轻已是学有所成,很想在政坛上一试拳脚,大展宏图,却苦于找不到机会,他的心犹如野马脱缰,越来越静不下来,读书更是读不进去。

一天,两人像往常一样,读书时合坐一张席。虽然东汉末年,胡床(类似今天的小折叠椅)传入中国,但是并不普及,所以大多数人仍是席地而坐。突然间,原本很安静的书房被外边的热闹吵得气温升高,华歆只觉得心中躁动不安,终究是耐不住性子,起身去外边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了门外之后,只见大街上锣鼓喧天,一队人马款款走过,熟读《礼记》的华歆一看就知道这是大夫以上官员的仪仗,心中甚是羡慕。他想上前去打招呼,好另辟蹊径为自己另谋一份出路,然而看热闹的人太多,人群又太过拥挤,道路两侧又有官兵手持刀剑把守,防止人群中的刁民、歹人伤害到自家大人。华歆实在是挤不到跟前,更别提让这位显贵的官员看上一眼,再给他几分钟时间,让他好好表现一下自己了。

于是,官员离开之后,一切都回归平静,华歆只好灰头土脸的回到了书房。

管宁看了华歆那如丧考妣的样子,只觉得华歆读书太容易受外界影响了,一向清高自持的他很看不起华歆趋炎附势的样子,所以就把原本完整的席子割开,两人分坐。

然而,管宁是管仲之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没有朝廷的爵位俸禄,他也仍然可以自在清闲的专攻学问,心无旁骛,而华歆出身寒门,上有八十老母需要奉养,同辈之中还有未及笈的小妹和未达弱冠之年的幼弟需要照顾,原本通过举孝廉的路子被堵死后,他除了通过得到达官显贵的青睐从而获得机会出仕之外,别无他法来改变原本的命运。

后来局势稍稍安定,华歆被举为孝廉,但是为了避免混入朝廷的党争之中,他就以生病为借口,辞职归乡。

他曾经被袁术收入麾下,然而袁术刚愎自用,不听他的正确建议,于是他又去投奔孙权,曹操听到他的大名之后,就向献帝奏报召他入京为官,临行之时,江东的许多好友都送给他金银财宝,但是他拒不接受。

延康元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朝,任命华歆为宰相。曹丕要他推荐特立独行的才学之士,华歆不计前嫌,向曹丕推荐了管宁,然而,管宁却一心沉浸于书卷,只顾讲学,不愿出仕,就婉拒了这份offer。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很多时候并不分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