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第一集里如何看待四阿哥作为钦差大臣下扬州对百官的霸道?

A灵飞观沧海712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奉旨去江南筹赈,是胤禛第一次见识基层官场各种阳奉阴违、纵横交错、利益纠葛的复杂关系。所以严格按照制度秩序去办差,则处处碰壁。


这是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形成的潜规则利益链条导致的。所以扬州知府车铭一心巴结盐道任伯安,给他送小妾,那是因为任伯安通着八阿哥胤禩集团的天,这是一个更为现实的利益链条,可以为只要站对队,升职加薪、消灾避祸都是小目标。而像清正廉洁、为民做主、恪尽职守的田文镜,则被车铭重点打压,找个理由革职待参。


可以说康熙晚年的扬州虽富,实则早就成为利益集团的私人私库。一层一级的利益输送,成为决定基层官员晋升的唯一渠道。而对于大清朝而言,表面扬州仍是两淮盐税的重镇。但除了只有表面的项目进了国库,实际上,真正的银子都流入到了这个利益集团里去了。

按照正常程序来办事,怕是这场洪水就已经将大清国彻底拖垮了。这些胤禛自然明白,所以他到了江南,就是早在这些利益集团嘴里把银子抠出来,赈济受灾地区,以解燃眉之急。


在去的时候,胤禛和胤祥彼此都心知肚明,断人财路,那是得罪人的事情。所以也必然雷霆手段。但是,从灾区到扬州的一路之上,看到遍地灾民,心情沉重。而此刻作为扬州知府车铭,仍然不思赈济灾民,安抚百姓,却仍一心巴结任伯安,选了几个没人送给任伯安做小妾。胤禛终于出离愤怒了,这些人就是朝廷基础,妄为读书人,既无济世之心,亦无廉耻之感。而当这些事情被戳穿的时候,车铭竟然还和任伯安沆瀣一气,对贪官还真“仗义”。


更关键的是车铭即便被戳穿以后,对作为钦差大臣的胤禛仍然毫无敬畏之心。说明对于这种人而言,他的心中早就没有了朝廷,而甘做八王集团利益链条上的一个小跟班。

既然按照正常手段无法让你走回正道。那么就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吧!既然你不愿意替老百姓做事,那就换个肯为老百姓做事的人来做事。


于是强逼着车铭把顶带官服”借”给田文镜来做事,而田文镜的确给力几天之内便将赈灾物资筹办好了,还赈济了前来逃荒的受灾民众,处理了堆积的冤案。

但其实这也是不符合规则的临时特事特办的做法。因为按道理田文镜既然是革员,他是没资格做这些事情的。而如果按照朝廷程序,免去车铭的知府,补田文镜任职,吏部还要来勘察考核、打革职申请、等批复、发任免状。这来来回回的,等事办完了,黄花菜早就凉了。

面对这种“霸道”且不合规则的做法,连任伯安也懵逼了,他只能表示抗议,拂袖而去。


不怕按套路出牌的,有哪个流程,八王集团人脉那么广,总归有办法插一杠子的。单就怕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胤禛是钦差大臣,代表着康熙来办差,自己又不敢对他用强。只好表示抗议。

而车铭只好按说照做。


对他而言,任伯安都是需要自己巴结的对象,现在来了这么一位爷,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任伯安都没招,自己还是老实点吧,别两头不落好。

而胤禛当然明白,自己的做法其实是不符合常规的,也属于“霸道耍混”。


但是他更明白一点,如果在江南筹不到赈灾物资,这洪灾就过不去,那自己的差事就算砸了,到那时,朝廷可能都要发生动乱,那自己不但有负皇命,而且罪责难逃,所以现在就得当机立断。差事办好了,替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点事在康熙那里不但不是过,反而是功!


所以此差办结,胤禛让田文镜把顶带官服还给车铭,车铭还是扬州知府,田文镜还是革员一个。这叫恢复原状,但差事办好了。


而田文镜很失落啊,这李敖卸磨杀驴么?其实不然,田文镜这样的干吏,胤禛我相中了,所以好钢用在刀刃上,先去解送赈灾物资,回头跟胤禛回京,日后必有重用!如果真的吧田文镜丢在扬州知府任上,迟早又会被排挤,最后又重新成为革员。

对于“钦差大臣”胤禛在扬州上演“霸道总裁”的事情。胤礽第一时间到康熙处反应,胤禛的做法不妥。


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其实康熙也明白,当时如果不那么做,朝廷的燃眉之急就无法解决。当然一个国家要是想长治久安,依靠那样的“特殊手段”,也必不能久长。所以关键还是得靠制度,要对整个吏治进行从源头到末节进行整顿。所以在胤禛汇报工作的时候,康熙也提醒雍正在如何肃清吏治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当康熙和胤禛聊治国心得,和朝政面临问题,当如何解决的时候,这才是正经的“夺嫡方式”。


炒米视角


痛快!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第一集开始就让观众感觉痛快,不看不行,欲罢不能,不光演员演的活龙活现,关键是为百姓干了一件正经事,不过百官没有,整一大帮官员是真的,还整的挺狠,解气!

【老四带着十三弟大闹扬州】

事情的起源是康熙四十六年江南大灾,朝廷没钱了,户部库银不到五十万两存款,按照康熙帝的话说:我泱泱大清天朝怎么落到了这部田地,百姓闹了灾荒竟然拿不出钱来赈灾,钱哪去了?

前哪里去了暂且不说,关键是必须马上去江南赈灾,没钱就得筹款,这差事没人干,大约需要二百万两银子,要从士绅土豪哪里抠,不但费力而且难度大。

就是有浑身解数的康熙皇帝也急得团团转,这么多儿子盯着皇位继承人紧紧的,为难之际没人顶缸。

【邬思道分析的有道理】

虽然此刻的邬思道还没有来到雍亲王府,可后来听邬思道说的是非常有道理:危难时刻难道为老皇帝分忧的儿子都没有吗?

皇四子胤禛带着十三阿哥胤祥领了下扬州赈灾筹款的差事,既然领了这个差事就要有恒心,虽然江南大灾之年,但是江南富甲天下,有钱人多的是,只要拿出手段不怕这些士绅不往外掏钱。

四阿哥胤禛与十三弟胤祥到了江南扬州一看简直是惨不忍睹,灾民遍地饿死人是平常事,四阿哥胤禛是一位视野开阔的人,这次他要下决心整治这些黑心的商人。就是在这里他收下了李卫。

【叫花子出身的李卫与高福】

四阿哥胤禛与十三弟胤祥是否能筹到款关键看江南巡盐道任伯安,是有的士绅土豪都看着任伯安的眼色行事,为何?因为这位任伯安就是“八爷党”当中的骨干“老九胤塘”的门人,任伯安也是在前台给“八爷党”敛财的重要人物。

这位任伯安与朝廷官员的关系盘根错节,有一定能量,如果不能把这位任伯安制服了,想在江南扬州筹款那就是一个笑谈!

这任伯安后台老板太硬,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塘、外加一个老十阿哥跟着起哄,据说任伯安手里还有掌握朝廷官员的“百官行述”,所以任伯安噬无忌惮。

【江南巡盐道牛人任伯安】

四阿哥胤禛的这次江南之行不但收留了李卫高福,还得到了神人邬思道,不能说不是大收获。

四阿哥胤禛的这次江南赈灾筹款圆满结束,看来康熙皇帝定是非常满意,不然也不会给皇四阿哥胤禛加封“雍郡王”的封号。

当康熙皇帝让太子胤礽说说这次四阿哥胤禛的看法时候,太子胤礽既然说四阿哥胤禛的做法有些“过激”,看来这位太子胤礽还是不了解康熙心理是如何感想。


四阿哥胤禛的这次江南赈灾筹款真的是在铁公鸡身上拔毛,关键是在这次筹款中直接得罪了八爷党,自此与八爷党结下了梁子,但是不能不佩服四阿哥胤禛敢于挑战权贵,敢为天下先,自此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当然不是沽名钓誉。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188期总268期)


日尧居k古史


佛经有云,用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四阿哥胤禛在江南赈灾时正是奉行着这条佛家理论,对扬州官员和盐商们恩威并施,巧取豪夺,这才凑齐了短缺的赈灾银两,挽救了江南百万生灵。

《雍正王朝》开篇就是黄河泛滥,江南多地遭受洪灾,急需钱粮赈济灾民。可胤禛清查户部发现,国库空虚到连五十万两白银都凑不齐,赈灾所需银两至少还有两百万两的缺口。当务之急是派出钦差大臣,到江南筹款购粮,赈济灾民。胤禛主动请缨,与十三阿哥胤祥连夜赶赴江南,肩负起这项赈灾重任。

胤禛与胤祥是康熙亲自委派到江南赈灾的钦差大臣,可钦差大臣虽然名头响亮,却也凭空变不出银子来,这两百万两白银只能着落在扬州当地的官员和盐商大户身上。可俗话说的好,越是有钱的人越抠,扬州的官员和盐商们也不例外,让他们捐输银两,赈济灾民,简直就像用刀割他们的肉。为此,刚到扬州的胤禛和胤祥便在扬州知府大堂上给当地的官员来了个下马威,将扬州知府车铭的顶戴袍服借给了一心一意想着如何赈济灾民的田文镜,这是胤禛的第一招。

胤禛的第二招更狠,为了迫使盐商们出资捐款,胤禛让田文镜在扬州开设粥厂,赈济灾民。这样一来,周边府县的灾民便蜂拥到扬州,田文镜打开城门,让灾民们进城,专抢大门口挂着“有求必应”灯笼的大户人家。这些人早就被田文镜摸清了底细,特地派衙役在他们的大门上挂上灯笼,美其名曰,是知府大人为了表彰乐善好施的人家而特意赠送的。

胤禛的第三招必杀技,是以答谢捐款赈灾的盐商为名,特意摆下宴席,请众盐商吃饭。但请客的地方却很有讲究,不是酒楼大堂也不是知府衙门,而是设在城隍庙中。城隍庙自古便有保城护民,惩恶扬善,监察万民,祛除灾厄的职能,胤禛将宴席特意设在十八地狱游廊,又派兵丁把守大门,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把一干盐商连同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吓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仿佛真的置身于阎罗殿中。

胤禛知道,任伯安仗着背后有九阿哥胤禟撑腰,根本不把他们这两个钦差大臣放在眼里,如果不把他收拾服帖了,盐商们是绝对不会割肉捐款的。为此,胤禛和胤祥用大阿哥胤禔的门人,池州知府李淦开刀,以抗拒皇命,违令不遵的罪名,将其官服剥去,重打三十鞭子。又把截获到的九阿哥密信拿到任伯安的面前,表示如果他乖乖认捐,密信就还给他;如果不捐就把密信交给皇上,告他一个私自结交皇子阿哥的罪名。

在胤禛和胤祥的步步紧逼之下,任伯安不得不低头服软,带头认捐20万两白银,盐商们一看势头不对,纷纷破财消灾,二百万两银子很快便拼凑上来。胤禛与胤祥凭借几出雷霆手段,筹够了赈灾银两,挽救了江南百万生灵,尽显菩萨心肠的同时,也得到了康熙的另眼相待。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