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貧走進阿壩 180餘名醫療專家把愛帶給患者

“沒想到,在村裡我就享受到了醫療專家的治療。”近日,在阿壩州壤塘縣尕多鄉刑木達村村委會,患有關節痛的村民姆基,得到了省內外醫療專家的現場診療。9月中旬,“同心·共鑄中國心”健康扶貧走進阿壩公益活動展開,來自上海、四川、湖北、浙江、廣西、山西等地的180多名醫療專家志願者為阿壩州馬爾康市、壤塘縣、小金縣等地老百姓送去醫療救助服務,送去愛心和健康。

推遲午飯時間

直到看完最後一名患者

9月13日,10名醫療專家志願者和2名服務志願者組成的醫療服務隊,沿著湍急的梭磨河,從馬爾康城區奔赴白灣鄉政府義診點。

一路山高路險,到達目的地時,已是中午時分。但看著鄉親們期盼的眼神,專家們顧不上疲勞和飢餓,紛紛表示:先為鄉親們義診,推遲午飯時間。

醫療專家們剛一坐定,各個就診臺就擠滿了患者。一個多小時已為100多位患者完成免費診療、發放藥品等。醫療專家志願者、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梁永瑛醫生自備了針灸針等灸具,因針灸一次需要20多分鐘的時間,為了給兩位患者完成治療,梁永瑛到13時30分許還沒吃上午飯。一位下肢殘疾的患者在經梁永瑛針灸治療後說:“感覺兩腿都有了些力。”鄉親們紛紛為醫療專家志願者的精湛醫技點贊。

14時許,白灣鄉政府工作人員再次勸醫療專家志願者先去吃飯。看著排隊就診的患者,醫療專家志願者堅持診療,直到看完最後一名患者才離開診臺。這天下午,醫療專家志願者在白灣鄉就診點共診治病患者近300例。

“授人以漁”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9月13日,在馬爾康市木爾宗鄉義診點,來自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針推傷科的口鎖堂醫生,一邊為患者治療,一邊為當地醫生講解診療原理,手把手教導針灸技術等。口鎖堂認為,這樣的義診巡診活動,將逐步實現活動組委會努力打造“授人以漁”新模式,在老少邊窮地區建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願景。

9月14日,在壤塘縣人民醫院和壤塘縣尕多鄉刑木達村村委會,醫療專家志願者分組為當地群眾開展義診。刑木達村有村民1000多人,村民們對這次義診十分期盼,一大早就來到義診點守候。

“別緊張,讓我給你看看。”54歲的老人仁麥準帶著孫子前來看病。她掀開褲腿,露出膝關節表示“這裡經常痛”。在檢查後,醫療專家確認老人是患了大骨節病,用針灸給她治療,還耐心叮囑她平時注意事項。仁麥準不停道謝。

“同心·共鑄中國心”四川組委會執行秘書長張海亮說,希望通過義診巡診,幫助當地群眾擺脫疾病困擾,逐步消除當地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此次活動共義診群眾4896人次;完成先心病篩查93例,確診15例;發現包蟲病疑似病例2例;糖尿病愛心家園幹部建檔78人次;開展健康大講堂3場,培訓醫師168人次;捐贈藥品和物資共計82萬元,捐贈高原熱水器8臺,價值10.24萬元。(記者 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