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时,最让你流泪不止的一件事是什么?

啊鑫话三农


其实,虽然是农村人,但自从读大学之后,就已经和故乡渐行渐远了,但说起在农村生活时,最让人流泪不止的一件事情,我想却并不会少。


还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一户人家,非常非常穷,穷到七十岁老母亲和三十来岁的儿子,只能住在一个二十多平米的快要倒塌的土坯房子里,所有的饮食起居都在其中,甚至连多余的床都放不下,冬天只能母子同床,夏天这户人家的儿子则常常在屋檐下或者禾坪上打地铺。


1998年时,江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这家人的仅有的一个小房子也被连日的暴雨给化掉了土砖,最后房子倒了,俩母子差点没被活埋。等暴雨停了,这家人更加变的一无所有,废墟里的东西实在是破烂不堪,甚至都没有抢救出来的必要,所以,在捡出了几件破烂衣服之后,干脆什么都不要了。


村里出现难民,村委会自然不会无动于衷,第二天就把村委会的几间柴草间给腾了出来,又找人帮忙修了简易灶台,整了几个锅碗瓢盆,搭了两张木板床,这家送了点米,那家给了点咸菜,霉豆腐,就帮这俩母子把生活安顿了下来。


可是,光安顿到村委会是远远不够的,解决不了长久的住宿问题,再说这个老母亲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洗澡,身上一股子令人作呕的气味,可是她又最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这可苦了村干部们了,每次他们谈事情,这位老母亲就跑过去听,就往人堆里挤,一听到动静,她就从自己屋子到了正厅和办公室,一待几个小时不肯走,把一帮村干部和驻村乡干部给臭的喔喔呕,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凶几声,赶一下,第二天老人家又恢复如初。


村干部们苦不堪言,村里人也常常拿村干部们取笑,说捡了个事包。所以,书记主任很快决定,帮他们在原来的老屋的位置上,结合洪水之前就已经倒塌的老屋屋基,量出一块地来,然后动员全村义务帮忙建房。


大家平时对这俩母子笑话是笑话,嫌弃也是会嫌弃,可是一到听了村委会的动员,那可真是没有一个玩虚的,全部都是上战场一样的帮忙建房。


四室一厅的土砖房,从挖泥拉牛踩泥制土砖到打墙基,从砍木头运木头,到制作瓦托门窗横梁简易家具,再到做泥水,挑砖,挑瓦,撬石,铺路,几乎没有是收费的,都是大家义务的出工出力,甚至出材料。最让人感动的是,大家甚至都在干完活后不留在他们家吃饭,即使要吃,也是这个人带点菜,那个人带点米,另一个人又带点油盐,还有人凑点碗筷,吃不下老人一身臭味做的饭,就全部自己动手。


就这样,全村人,自觉地自发地,只要一有时间去自带干粮去干活,不但没收工钱,还倒贴材料,一边吐槽老人身上无法忍受的气味,拿母子俩的奇葩事情来开玩笑,一边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除了下雨天外,几乎没有断过工,都把这个事情当做自己家的来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将房子建了起来。


房子建起来,又帮忙张罗了一场酒席,各家各户,还送上了红包礼钱。大家都说这俩母子,因祸得福,遭了暴雨的灾,不但没死掉,竟然还白白赚了一栋房子和两三千块的礼金,算是狗屎运了。


这家的儿子,后来又因为有了新房和一笔全村人吃酒席给的礼金,接着在同村其他好心人的撮合下,相了亲,找了个被婆家嫌弃的童养媳,成了家。到如今,一口气生了三儿一女,生活虽然过得苦巴巴,但是有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出奇的好。村里人说,这家人十年之内可能要出头了。


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感动是,我真的看到了一种很淳朴很自然的,不加修饰和虚假的邻里之间的真情互助,这种互助,在物欲横流,金钱为上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仿佛是遥远的记忆。但,恰恰是仅仅在二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每次想到这个事情,我就会很感动,很怀念。


盛唐豪歌李艺泓


去年过春节,大年初二,去岳母家拜年,岳母突然提议,既然今天大家都回来了,能聚在一起不容易,老四,你拉我去看看你大舅二舅去吧,我都好几年没看过他们了。

岳母快八十岁的人了,平时儿女都不在身边,想回趟数十里之外的娘家,并不容易。

当岳母赶到哥哥家时,老人家往外探头一瞧,顿时就愣住了,说声你咋来了呀,就上前拥了上来,兄妹二人抱头大哭,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老人们的心情,对于他们这个岁数的人来说,见一面就少一面了。

可是平时由于岁数大了,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想念亲人的时候,也只能埋在心里。

看完了大舅,去二舅家,二舅是个孤寡老人,前几年得了脑血栓,走路需要住着拐杖,远远看到岳母时,他哭得像个孩子,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吓得邻居赶紧上前搀扶着。

进家落座之后,岳母去给二舅热带来的饮料(核桃露),当她拿着饮料递给二舅时,一会儿的功夫,二舅已经喝了三瓶。

岳母责怪道,等一会儿怕啥,像没喝过似的,这饮料含糖,少喝一点,留着慢慢喝,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咋还像个小孩子呢?

二舅垂泪道:“姐啊,你是不知道,我已经两天没喝过开水了,你说我这一身毛病,老天爷还让我活着干啥,又是脑血栓又是脉管炎的,这不是折磨人么。这两天脉管炎又犯了,整天疼得不能走路,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压根就没有办法生火烧水呀!”

听了二舅的哭诉,在场所有的人都忍不住流泪了,那天,是个阴天,小村显得异常的沉闷。

欢迎关注佰秀农业头条号,了解你身边的三农热点资讯。

佰秀农业


其实,每次在菜市场看到一排排农村老人在摆摊卖家里自家种的蔬菜水果,我都有种莫名心酸的感觉,像他们这个年纪,子女已经都长大成人能够养家糊口了,为什么还需要老人来卖菜补贴家用呢?


每当他们拿着一个袋子开始在那些毛毛散散的零钱中找出一些零钱来的时候,更是特别心酸,一到赶集时间起的一定是最早的那个,甚至有些农村老人会为了省那么几块钱车费而徒步走到离家很远的集市上面去,就为了能够早点卖出自己带过去的农产品,每当卖光光他们在数钱的时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了,最难过的是不知道哪个缺德的人给了一张假钞,欺负他们老眼昏发,每当这个时候,只能默默认栽了。


农村生活大多都是不容易的,但也不是事事都会流泪的,只要付出的有回报,自然就不会觉得辛苦难受了想要哭了。


小娱说三农


农村生活最让你流泪不止的一件

事是什么?

人的一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总会遇到坎坎坷坷、也会经过苦

辣酸甜。我是在农村生活长大的

、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历经酸楚

痛苦的事倒不算少,但是,最让

我流泪不止的一件事、是我的母

亲,似乎一瞬间她就永远的离开

了我们。

记得,那是一九八四年,我在省

城的一家公司打工,已经在这里

上班三年了,单位挺好、赚的钱

也不少,工种也称心如意,挣的

钱主要是帮助家里改善生活,再

积攒些钱给母亲看看病。同年五月

的某一天上午,我在单位接到父

亲的长途电话,诉说“母亲病危”,

我赶紧的向单位老板请了假,按

照父亲给的地址,找到母亲住

院地方的病房。

当时母亲躺在病床上,面部挂着氧

气罩,眼睛半睁半闭,彰显有一种

痛苦的表情。看见我到了跟前,她

嘴唇动了几下,似乎有话要讲,

的诊断结果出来了,是脑出血的

病症。因为平时母亲的身体就不

好,确诊有心脏病、肝浮肿、高

血压、高血糖等多种病,不适宜

看到母亲这瘦小的身躯、和病历

检查报告单,我的眼睛湿润了,

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母亲以

往那一幕一幕的、生活情景又浮

现在我的眼前。

我们家哥兄弟三人,当时都在读

书,哥哥读大学、姐姐念中专、

我在读高中;家庭的生活费用及

平时的开销,都要用父亲微薄的

工资来维持,经常出现透支的现

象,常常靠亲朋好友来接济。母

亲在我的眼里,是一位很要强的

女性,当她没办法接受了这些接

济后、也心有不甘,于是她就出

外打工,做一些重体力的劳动。

比如:去苇塘打苇莲子、到粮库晾

晒粮食、缝补麻袋、到翻砂厂做

翻砂工,这些工种基本上都是计

件的,我知道母亲是一位恨活计

的人,不管自身的情况如何,就

想把活一下子干完,为了家庭、

为了生活宽裕点,她根本不会考

虑自己的身体。

这时我看母亲动了一下,面容较

平稳,好象睡着了。

我用手擦擦眼角,接着往下想。

父亲是在离家约四十华里的单位

上班,平时单位的工作比较忙,

每月只是回家二至三次,也没有

时间照顾家里,我们哥仨更不用

说了,几乎都不在她的身边;晚

间打工回来,渴了、没有人给她

送水,饿了、没有人给她做饭,

而她每天都在进行高强度的工作

。在她眼里,不管怎么样,钱必

须挣到手,要不家里这些人花什

么呀?就这样积劳成疾,造成母

亲的疾病缠身,既便这样,她还

是努力地坚持着。

泪水蒙住了我的双眼,遮挡住我

的视线,我用手擦干净;看看时

间已经是晚上二十二点了,我把

家里人安排好了,独自的陪伴在

母亲的身边。

总是觉得有些话想对母亲说,想

告诉她:“这次一定要挺过来,咱有

钱了,儿子帶你到国内最好的医

院去看病。”我想了很多、很多,

她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她为我

们辛苦了一辈子、她为我们奋斗

了一辈子,为了啥?为了我们。

好吃的东西她舍不得吃,付出的

多少、她从不计较,这又是谁?

我的伟大的母亲。

我真的想了许多,觉得方方面面

对不住她。但现在感觉说什么都

晚了,后悔的药也没有;假如人

类真的有来生,我会真真切切地

用另外一种方式对待她,让她享

受一把人类最美好的生活……。都

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如果这样

的事发生在你的身边,又是你最

敬仰的母亲,你说回想起过去的

这些往事,眼泪能不流出来吗?

就这样,母亲在第三天的头上,

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母亲就这样的走了,她什么话语

也没有留下,但从这几天与她老

人家的接触中,从她的眼神中看

出,她在告诉我们:“我永远都爱

你们,你们都好好地活着。”我

不知不觉地、感觉那段时间象做

梦一样,她老人家走得太快、太

突然了……。每当我有事无事、白

天夜晚,想起她那可亲、可敬、

可爱的笑容,都情不自禁的要流

出泪水……。

别了,亲爱的母亲。本想多赚些

钱光宗耀祖、连给您治病,可您

却等不及走了。那不怕,我们会

给您随时汇钱去,希望您在那里

也要把病治好,保重身体,别让

我们惦记!

(亲,爱的人给个评语?)





平平静静似我彪哥


想着农村父母亲与乡亲的背影大多数弯了腰,超负荷的老动所引起失去身体平衡,不象城理老头,穿着整起的衣裳与雪亮的皮鞋梳着光滑的头发整天就泡在麻将桌里打发时间,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呀!


手机用户56347763746


求学路上,父母的叮嘱,使人伤然泪下。

在农村,要改变命运,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的读书,才有好的未来,父母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要供养一个人读书确实不易,2005年,我收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学费是东拼西凑的,在即将踏上前往省城的路上,父母叮嘱,要好好学习,要勤快,要记住,你是农民的儿子,不要互相攀比,但是一定要吃饱穿暖,虽然是几句很平常的话语,却道出了父母的期盼和不舍,我想每一位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农村学子来说,这些话都会铭记于心。


邀灵邀不抛锚


说起农村生活,我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在我们哪个时候六七岁就要开始做家务,带弟弟妹妹,最让我难忘的也是到现在都给我留下后遗症的农活就是插秧,每年到了农忙季节,学校都要放农忙假,我十二岁开始,学校放农忙假我就去生产队插秧,那个时候每家都必须要去一个女劳动力插秧,我家因为妈妈得了风湿病行走都困难,我在家是老大所以只有我去插秧,农田离家有一公里,每次去的时候都要挑着一挑农家肥去,我当时个子比同龄人小,每次都很吃力,那个时候到了插秧季节经常下雨,我们都是冒着雨,披着一个蓑衣插秧,因为个子小,秧田里水又大,我的裤子全部都被水弄湿了,每天从早上七点就要到晚上八点才收工中午只有半小时吃饭时间,每天到收工的时候我的腰简直痛的要命,身子都直不起来。每天晚上睡觉我都这样想要是明天妈妈能叫我休息一天该多好,可是第二天开工前妈妈又说闺女快起来出工去吧,我躺在床上全身疼痛真不想起来,妈妈说闺女要不是妈妈生病也不会让你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去插秧,你不去生产队就会扣我家的工分,到分粮食的时候就会少分,本来我们家的粮食就不够吃,这样就更不够吃了,听了妈妈的话我赶紧起来又去插秧了,那时候生产队每次插秧都要四十多天,秧插完了我们也要开学了,一年又一年,一直到我考起卫校后才没有插秧。因为哪个时候腿经常泡在水里我长大后就患上了风湿病,每年到夏天冬天腿疼病就会严重些,吃了很多药都没有很好的疗效,所以现在想起哪个时候我都会很难过,哪个艰苦的时候给我留下了一生的痛苦。


荷叶清香123


七八十岁老农三伏中午在田间锄草/浇水/还有的给牛羊割草/儿孙按时把人草接回/拾荒老人汗湿衣衫不停地在拉圾堆里刨/见的多了/所以替老农发声,他们对国有功/一月至少发500元才对得起老农/


手机用户54388824170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农村的那些事,还真没能让我流过泪,但也有一次因公私冲突,让我痛哭不止。我那时年轻气盛,又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我必须处处维护公家利益,并主动带头做到,那天我娘把从麦田捡到的麦穗往家拿,集体是必须颗粒归仓的,众人见了便议论纷纷:粗婆子(我娘有精神病,正是发作之际,根本无自主意识)把麦穗拿回家了。我搁不下面子,便抄了扁担横打过去,把娘的手指打成骨折,也无钱去治疗,只是用布自己包扎了一.下,娘到死时手指都没长直,事后我一个人躲起横泪满脸,痛哭不己,我这个不孝之子,太无母子之情了!


白骨精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