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劫夫都创作了哪些流传至今的歌曲?怎样评价他的才华?

蝶恋花绯


劫夫,红色音乐作曲家,教育家。他是一位1937年就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抗日干部,先后担任冀东军区文工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九纵队文工团长、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等职。他对美术、戏剧、文学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在歌曲创作方面,他创作的作品数量及质量都堪称一流。他在中国乐坛可谓是天才,他的歌曲朗朗上口,振奋人心,甚至让大众永生难忘,影响和激励着几代人。劫夫曾经说过‘我觉得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具有一个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必要的,假如我的歌曲不去表现他们,不能对他们壮丽的事业起一点作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他一生创作2000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从抗战期间到建国后各个时期,他创作了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艺术性极高的大量作品。他将人民置于心中,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永远服务于工农兵”。他的作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他是人民的知音。他的创作激情来源于人民。他的代表作《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者永远是年轻》《歌唱二小放牛郎》《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等做为经典红色记忆,他的歌曲至今广为流传,亿万人民人人会唱,影响巨大。
劫夫,怀着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感情,为毛主席多首诗词谱写歌曲《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采桑子·重阳》《送瘟神》体现了劫夫对主席诗词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诠释。歌曲气势磅礴,震憾人心,那一时期,劫夫还创作了大量语录歌,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巅峰。
1976年12月17日,劫夫因心脏病突发离世,终年63岁。
1994年4月1日,在沈阳回龙岗公墓,辽宁文艺界人士以及各界群众自发组织劫夫骨灰安放仪式,人民日报还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文章《深深的怀念》,‘人民送英灵,英灵垂千古’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音乐家劫夫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2011年春天,为纪念中国近现代著名词曲作家李劫夫而举办的‘放怀长天’劫夫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劫夫的三位女儿联袂登场,李青担任钢琴演奏,李丹丹担任制作人和导演,李迢迢担当领唱。总政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了劫夫的作品《答友人》,把现场近千名观众带回到了红色的年代。
2011年10月29日,《劫夫作品音乐会》在美国旧金山隆重上演,曾有音乐家这样评价他‘劫夫是本世纪中国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众多的优秀作品,连同他的名字,都已成为共和国以及千百万人永远难忘的纪念和永久矗立的丰碑。’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雲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欢迎点赞和评论

蝶恋花绯


劫夫,是我国深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著名音乐家。劫夫创作的歌曲,选取题材切入点之准,创作速度之快,产生效果之大都是惊人的。早在延安时期,劫夫创作的〈骑兵进行曲〉,直到今天仍是我国军旅音乐中常奏常新的经典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是劫夫的代表作,是那个时代标志性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动人,情深,流畅,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党对领袖的爱戴之情。〈歌唱二小放牛郎〉,讲述的是偏远山区一个放牛小少年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而献身的故事,歌里有人物,有地点,有情节。劫夫的〈哈瓦那的孩子〉是首唱给古巴首都哈瓦那孩子的一首歌,虽遥远却亲切。劫夫创作量更大的是为毛主席语录和诗词谱曲。综观劫夫歌曲,他最大的特点是搭准时代脉搏,写出老百姓的心声,


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创作功底。


王荣联1


劫夫,即力劫夫,原名李云龙,曾用名李捷夫。1913年11月17出生于吉林省家安县。1976年12月17日病逝于沈阳。

他为《毛泽东语录》写下了大量的“语录歌”。他不单是“毛主席语录歌”的创始人,他还为毛泽东公开发表的素有诗词都谱了曲,让毛泽东的诗词,成了可歌可唱的流行作品,并被广为传唱。

流传至今的歌曲有:

《歌唱二小放牛郎》\n

{!-- PGC_VIDEO:{"thumb_url": "16c2000041546caefc7a\

乐器空间


题主所说的李劫夫的“经典红色记忆”,相当一部分就是李劫夫从人民记忆中消失的原因。

《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是和恐惧联系在一起的。“语录歌”更是他的“投名状”。

大多数过来人不愿意“记忆”这些“作品”。


ZBLiu


劫夫原名李云龙,文革年代他最红。

称为红色音乐家,此称全国仅有他。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声飞扬情激荡。

文革红歌最难忘,几乎人人都会唱。

歌唱二小放牛郎,英雄美名天下扬。

革命人永远年轻,热情洋溢鼓人心。

有强烈时代气息,歌豪迈有感召力。

主席语录天天读,没有一个人不熟。

诗词更是天下闻,大部谱曲他完成。

创作了两千首歌,曲调动听广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