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失而復得記

明清兩代是筆記小說最為發達的時期,不少文人都寫下了許多或志怪、或掌故、或記述風土民俗以及秘錄政壇的筆記小說,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史料。《閱微草堂筆記》便是這一時期一部著名的文言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紀昀,字曉嵐,是清代著名學者,他的詼諧和博學多智,深得乾隆的喜歡,稱他為“活著的東方朔”,“朕的司馬光”。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一部擷錄中華文化史料的筆記,是紀曉嵐在文津閣編修《四庫全書》時從庫藏的無數秘本珍籍以及禁燬書中搶救採擷下來的,有的還加上自己的評註。

清代的文字獄是非常嚴酷的,稍有不慎便遭禍害,就連紀曉嵐那樣深受乾隆重用的大臣,也曾因坐洩機事而被削去官職,流放到新疆三年多。但他為了搶救祖國文化史料,不忍坐見其被毀,仍甘冒身家性命的危險,秘錄了這部筆記。

可是這部傾注了他多年心血的《閱微筆記》後來竟失落了。

原來紀曉嵐才華出眾,深得乾隆寵愛而遭和珅記恨,把他視為威脅自已權位的政敵,處處鉗制他,尋找謀害他的把柄,並在《四庫全書》的編纂處安插了耳目畢庸。

紀曉嵐那部私錄的秘冊《閱微筆記》恰被畢庸窺知,於是密報和珅。紀曉嵐處於危險境地中。幸有一位名叫王丁的義士,憑著一身輕功,趕在和珅搜抄之前的一個深夜,潛入文津閣,把部《閱微筆記》取出秘密隱埋在野外雙塔山上。紀曉嵐免去了一場滅門之禍。後來,親自藏秘的王丁死去,這部《閱微筆記》孤本再也找不到了。

現在流傳下來的《閱微草堂筆記》是《閱微筆記》失落之後紀曉嵐追憶重寫而得的。斷斷續續“追錄見聞,憶及即書”,積十年才成此書,但所記事蹟中史料還不到原筆記的十分之一,內容遠不及原筆記豐實,全書僅以記述狐鬼神怪為主,由於文筆淡雅質樸,深受封建士大夫們賞識。據說每脫一稿,就被竟相傳抄,在上層社會廣為流傳,一時竟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相媲美之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