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郭德纲?

半缘堂


不会!

第一,苗阜的相声大家都听过了,第一次听的时候觉得很新颖,歪解一些历史,把一些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块说,的确带给大家很多欢乐,以后每次看苗阜的作品,都感觉是一个套路,有时候都能猜到他下句说什么了,所以之后很少听了。

第二、苗阜和郭德纲以前关系还算可以,德云社把相声分社开到了西安时,苗阜感觉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怒怼郭德纲,从此交恶,表现的不够大气,没有胸怀。大家同属相声一脉,吃饭靠的是本事,竞争要体现在业务上,互相良性竞争可以促进相声水平的提高。观众不是傻子,他们是知道水平好坏的,他们会选择用货币投票还是用脚投票。

第三、苗阜在某台也做了个脱口秀的节目,一直不温不火,估计早就没播了吧,那节目看的真没什么意思,你不乐,好像他隔着屏幕在挠你让你乐似的,看的人尴尬癌都犯了。说实在的,苗阜的主持功力跟郭德纲比,差的好几条街呢,所以每次苗阜把矛头对准郭德纲时,郭德纲从来没有正面理过他,估计老郭觉得他根本不是和自己一个级别的。

第四、苗阜是体制内相声的急先锋了,受到姜昆的重用,体制内的东西,不想多说。

你觉得苗阜能成为郭德纲第二吗?呵呵了!


沙漠之雪


几乎没听过苗阜的相声,但仍然可以肯定的说:他不会成为第二个郭德纲!


相声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有很多名家,有几位泰山北斗的大师,也只有一个郭德纲。

首先,郭德纲让相声又活了起来。上世纪末,相声被小品挤占了舞台,只有电台中一些老段子,还不如评书火爆。老郭被迫开始的茶馆相声,让人们找到了乐趣,同时期更多茶馆团队也活跃起来。但热度上,郭德纲绝对的独占鳌头。

其次,郭德纲会的多,那些老段子,那些小曲,当下几乎无出其右。说学逗唱,老郭有自己风格,也被观众所接受。他与于谦的组合,已经是完美搭档。

第三,郭德纲不是一个人,而拥有德云社团队,众多学员徒弟,也在成长,和被重点培养。如岳云鹏孙悦的圈粉,就是苗阜不能比的。即使那几位离开德云社的,或有矛盾的,也不会唯苗阜如何。


第四,老郭还是中青年,舞台生命力还很久。所以在同时期,苗阜是无法出头的。

唯当下苗阜 与曲协领导走的比较近,但并无江湖地位,想接曲协的班都很难。


几苇渡


第一次听苗阜 王生相声《满腹经纶》确实惊艳,白字先生的老包袱 他俩使的漂亮!中间插的陕西话俏皮话也能听懂,能跟上时代 流行词语加的不突兀 ,当时台下知名的相声演员有 刘伟 李菁 李永健 巩汉林(唐杰忠徒弟)看表情就李菁绷着不笑 其他几位都笑的前仰后合的 证明专业演员还是很认可他俩的 !目前看他俩的相声 晚会的多,笑点包袱重复,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专场相声还好一点 难免有点屎尿屁(老郭也一样)感觉缺憾是声线差点 有点哑 听着不厚重,进入人物都是一个状态, 舞台状态显年轻 装老,但是吃亏就是没老郭装的像!

说说老郭,06年初开始听 第一段就是《文武双全》全下来快一个小时,连听了好几遍,就觉得没这么好的了!进的人物状态 、包袱新 抖的响,相声里还加身段, 摊煎饼 淘米 抽刀躺下,都是以前没见过的 在加上 于谦捧的节骨眼 节奏都好。甚至服装 剧场氛围,都耳目一新。 这十多年来一直关注。

苗阜和老郭非要比的话 个人觉得有几样 ,第一,性格上 苗阜就吃着亏 ,老郭在舞台上绝对是那种极有主见的人 很难有能影响他的的人 定力极强 语言反击能力超强 好像都已经是下意识的反击了,最厉害的是 反击都是包袱 !

第二 舞台经验 老郭卖老 观众都接受 就觉得他就是有年纪的人 看见年轻点的女的 就称闺女 , 相声演员在台上显老就是优点 ,显年轻的相声演员 说黄色小笑话就显的轻浮 ,显老的人 说这些 观众就更容易接受。

第三 成长环境,老郭民俗 民间故事 京津冀地区的民间戏曲会的真多 据老郭自己说 从小就在艺人扎堆儿的地方长大 受这么多人熏陶 而且一直从业 中间还唱过戏 吃开口饭活到现在 一直在一线战斗 老兵油子了。苗阜真正从业真没几年。 关键他是没有舞台 。

舞台状态。 老郭进入人物顺畅,听过几段最多能分开三到四个人物。这应该是说过评书打下的基本功,

再说说队友 还是年纪的事 于谦显岁时大,王生显年轻 ,于谦显老成 王生显精明,

还有最重要一点。老郭单口相声 评书应该过百段了 一段济公传就好几十集! 效果不比对口的差。有很多作品甚至比对口还出彩 ! 至今没听过苗阜的单口或者评书。(2018补充 苗就一段有名 万俟卨 )

苗阜也是相声当中的佼佼者了,目前看网上发的作品 和老郭的比起来是差点 但是有精品 有突出的好节目 ,出新作品的节奏也慢下来了 老郭现在不动 苗阜也得追几十年


阿NEW梅花劫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德云社,青曲社,做为中国当今最火的两个相声团体,两位班主郭德纲,苗阜自然少不了受到观众的相互比较。那么苗阜能成为第二个郭德纲吗?小编认为不可能!坦率的说,苗阜与郭德纲。他们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两个人。下面小编就带您通过对比,了解一番。


首先说,二人功力不同。郭德纲6岁开始学艺,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先生学相声,又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先生。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其相声功底十分了的,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也样样精通。


而苗阜和大多数主流相声演员一样,属于因为爱好而半路出家!苗阜是铁路子弟,曾经就读于矿务局子弟小学,后来考到了宝鸡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了富平县梅家镇车站当电力工。2002年到西安铁路局艺术团学习表演,才最终被抽调到艺术团开始学相声。 这也导致了苗阜和其他的主流相声演员一样,相声基本功不瓷实,说学逗唱没有过人之处。而且苗阜说相声的最大毛病是口齿不清!而且表演时地方方言重,如果不看字幕,有时候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通过相声功力的对比,您就会发现,郭德纲能甩苗阜几条街。



其次说,二人的经历不同。郭德纲三进北京城,苦没少吃,罪没少受,排挤没少遭,欺负没少挨。从德云社开张到现在,始终不受主流相声界待见,郭德纲也从来不入主流相声界的法眼。

而相比郭德纲德云社的坎坷,苗阜和青曲社的发展就顺利的多了。苗阜初出茅庐,凭借《满腹经纶》一炮而红,之后与主流相声界越走越近,上春晚,进曲协,做副秘书长,当评委,成教授,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通过经历对比,我们也会发现,苗阜比郭德纲幸运的多,怎么可能成为第二郭德纲呢?



最后说,二人的性格也不同 。郭德纲从成名初期的“非著名相声演员”到现在的如日中天,始终说自己是一个讨饭吃的民间艺人。另外,郭德纲的性格也由当初的睚眦必报,变成了现在的宠辱不惊,风轻云淡 。郭德纲如今的为人处事更加成熟稳重 。


而苗阜的性格则不同,苗阜的行事风格十分张扬,凡事爱出风头,有点荣誉爱显摆,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尽管万俟卨读作“ wan mo qi”,依然公开声称自己是汉语言文学博士。尽管屡屡发微博炮轰郭德纲德云社,郭德纲也不搭理他,可是依旧乐此不疲。通过二人的性格对比,我们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那么苗阜怎么可能成为第二个郭德纲呢?


靖逸轩主


这个问题如果是本家儿提的,就是不自信的表现,如果是第三方提的,那就是在挑事。


按老郭的话讲,他的从艺历经三个阶段,第一是海绵阶段,什么都学。第二秦香莲阶段,谁都可以欺负他。第三就是现阶段,是WIFI,谁都想蹭他。

其实苗阜没必要不自信,至少有师承,业务不错,算是说相声的。而且又是青联委员,应该知足。不用较劲在业务上与老郭去比,反倒活的自在潇洒。听众内心有杆秤,剧场上座率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可耻的是第三方,哪壶不开提哪壶,让当事方都很尴尬。确实有挑事嫌疑,应该追究幕后黑手。因为真正的普通人并不关心或在意谁高谁低,引用知名相声演员杨议的话: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完了。

如果真要比,那么就明摆着坚决不会!

他就是个投机分子,不是以相声为职业,而是靠相声谋取政治利益。 希望他能在青联这个工作岗位上,为广大青年人的发展多谋福利。而不要以此为平台,插手相声事务,做影响相声事业发展的坏人。 他的专业能力有目共睹,千万不要勉强自己,以旗手自居。缺少扎实的功底,没有从小接受老传统的教育和洗礼,更不努力主动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所以前程不会很光明。 与老郭不在一个层次,无法比拟。


新文化街男孩


不会。因为苗阜不需要作假。看看郭大师的满坑满谷是怎么拍出来的吧。买5赠4,一折再折。还天天吹嘘不送票。嘲笑姜昆苗阜送鸡蛋。这是什么?用公式算一下能换多少鸡蛋?1580元的,880元的,好大方呀!😁1580÷5=316斤鸡蛋,按照每斤5元计算,看一回郭老师一年不用买鸡蛋,值得!😁






八爪鱼九头鸟


总有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我不是钢丝,但爱听郭德纲的相声。我也不粉苗阜,但也爱听他的相声。

作为当今相声界的扛把子,郭德纲不能说挽救了相声,但至少延缓了相声衰落的脚步。

郭德纲的相声很全面,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即对传统段子信手拈来,又创造了不是新段子,给相声产业添置了不是产业。至少,就相声这门艺术来说,郭德纲的功劳甚大。

另外,郭德纲还有个成功的地方就是他成功的把相声商业化了。虽然一直伴随着争议,但郭德纲仍然把“商业相声”搞得如火如荼。这不仅给德云社带来了丰厚的利益,还给同是相声团体的其他同行带来了改变。

当然,名人往往伴随着争议,郭德纲也不出意外,他最受诟病的就是相声里的“伦理哏”。跟于谦两个在舞台上“爸爸”“儿子”的段子不少,还经常拿于谦的父亲,哥哥,妻子,儿子等来“砸卦”。对此,我认为既然是“商业活动”,就不要去纠结这些。买票听相声就是图个乐呵,观众们能听乐了,就不算对不起观众的票钱。在说了,正如郭德纲所说:“人家本家都没不乐意,你管得着吗”。

苗阜的相声就相对单一了一些。这与他入门较晚有关系,毕竟别人在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时候,苗阜正在走普通人的求学之路。其说相声和创办青曲社,主要是出于对相声的热爱。

我听过苗阜的传统段子,可见苗阜还是在基础上下了很大功夫的。其相声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伦理哏”。抛开非郭即苗的二选一,苗阜的相声新颖且自成一派。虽然给很多网友诟病其相声“就是一个路子”,但不得不说,苗阜在这个“单一的路子上”还是很有成就的。其流传度最广的《满腹经纶》就是这方面的巅峰之作。

苗阜的相声在“历时哏”上颇有成绩。这个对听众的相关的历史知识是有一点考验的,如果不了解相关背景,听他的相声比较不容易听出笑点。

可以说苗阜已经他的搭档王声老师也创作了不是段子。他们高举着“复兴陕派相声”的大旗,在西安也在为相声的繁荣做着自己的贡献。

相声和武侠中的门派一样,在“门户之见”中没落至今,如今,各地的相声团体层出不穷,相声事业出现如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已实属不易。我不想看到相声再一次在“门户之争”中没落。


陌上云白


这小子一脸奸笑,还有个地包天。这人看上去却非善类,而且还是一个善于专营的人,这个人的相声实在是说不过去。好在他找到了靠山姜昆。大家都不懂得相声的基本功。所以他们都互相吹捧,而没有什么实际的本领。所以说他们的相声,也只能说是皮毛。就他这水平不用说跟郭德纲就是与郭德纲的徒弟们像是烧饼什么的,他都比不过。就更别提和郭德纲的徒弟岳云鹏什么的相比。所以说提这种问题等于是自损苗阜形象,还是别拿出来丢人了。谈论起笑声,我觉得郭德纲这类的。说学逗唱样样精通,从古至今流传下的相声基本工都非常扎实。这事谁都比不了的。这样的相声大家是越来越带领相声走向高层的,所以说就别拿这类相声演员和郭德纲比了。


伊春美食美客


两人发展路线不一样。苗阜的相声听过,跟郭德纲比起来,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地域的差异。相声,是传统的北方艺术形式,生于津门、成于北京的郭德纲,先天上拥有正统的地理优势,在北京天津,相声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待在西安青曲社的苗阜,发展的地方不是相声的中心区域,有些语言风格、包袱特点,观众接受起来就不太容易、不太快。



二是自身的短板。郭德纲,口齿伶俐,说起相声发音清晰,唱起戏曲字正腔圆,也是相声界不可多得的“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在行的演员。反观苗阜,地包天的下巴牙齿,导致他在发音上不是很清晰,有时说相声还不如搭档听得清楚。这是苗阜的劣势,作为靠口条吃饭的相声演员,口齿不清、语焉不详,实难成大器。



三是发展的方向不一样。郭德纲走的是底层路线,一直不被主流相声界和官方认可,从小剧场干起,凭着好听的相声俘获了一大批“钢丝”,逐渐形成了今天德云社的规模,虽仍不被主流看中,但是在老百姓的心中,郭德纲的相声才是真正的主流。郭德纲的相声也有了稳定的群众基础。反观苗阜,走的也是一条官方渠道,为了获得主流认可,拜姜昆为师,后来又进去了曲协,经典相声没说多少,官方身份和层次却越来越高。而且,苗阜在观众中的认可度并不高,上的节目也多是央视这样的官方类型。

俗话说,群众喜闻乐见的才是最好的。郭德纲虽然近年来的创作势头不如发迹那几年,但是作品总体是好的。而苗阜的官方相声则多少有点变了味,这也是他成不了郭德纲的原因。


江南橄榄绿


额,不会,自身水平达不到这个境界,要是他和王声换个个儿,还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