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儿童药当成保健品卖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政府没想到,尽管放开生育限制,这一届年轻人却不爱生孩子了。

眼瞅我国的生育率不断降低,年轻人不急,砖家倒很急,一时间,雷人雷语密集引爆网络。

刘志彪叫兽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40岁以下的必须按工资比例缴纳二胎税。

胡继晔砖家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丁克占用社会资源,要交丁克税。

哗众方能取宠,妖言尽毁三观,虽然引来骂声一片,却不妨碍A股市场的二胎概念股迎来一波小高潮。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虽然生育率顽强走低,但随着我国第三波婴儿潮出生人口普遍进入婚育年龄,庞大的人口基数,力度更大的生育鼓励政策,婴幼儿市场仍是一条好赛道。

葵花药业(002737)作为一只隐藏的二胎概念股,近两年用不一样的走势表明:葵花牌,值得信赖。

1

地域黑,是中国的一大传统,黑河南、黑新疆、黑东北,去年

美团把整个泛黄区都黑了。

但在资本市场,投资者比较专一,只黑东北。

东北股也的确"争气",前有欣泰电气财务造假,后有獐子岛扇贝游走系列,今有长生生物毒疫苗伤害祖国幼苗。

投资不过山海关,诚不欺我。

作为一只黑龙江股票,葵花药业表示先自黑为敬:

(以下为不严谨的风险提示)

一黑其为正宗的东北股;

二黑其主营为中成药,中医黑可以声讨了;

三黑其身为药企,研发费用居然远远低于销售费用,发展前途堪忧。

不过,葵花居然颇有一种“志大似鸿鹄,任鼠辈嘲讽”的优越感,其实控人关彦斌在公司20周年庆上豪迈地说再给我20年,我还你们一个千亿葵花。

关老板突然迷之自信,并不是没有缘由。

2017年以来,葵花药业业绩出现反转,且有一种加速增长的趋势,此时不吹,更待何时。

20年前,葵花药业的前身黑龙江五常制药厂是一家地方国企,其生产效益曾经很不错,自主研发的护肝片,获国家优质产品银奖(金奖空缺)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但五常制药保持着国企常见尿性,经营管理不善,干部搂,员工偷,企业每况愈下,很快就濒临破产倒闭。

退伍兵关彦斌眼光独到,看中了五常制药的技术和产品,买下改制为民企,改名葵花药业,取意有太阳的地方就有葵花。

葵花药业有技术,有产品,欠缺的是管理和营销,关彦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然后把全部精力放到市场营销上。

传统的药品营销是把药卖给医药商业公司,由商业公司去完成终端销售,企业的销量大小,发展规模都受商业公司的限制。

关彦斌提出了

"广告拉、处方带、OTC推、游击队抢"的组合营销。

特别是"游击队抢"是葵花在营销上的首创,直接把手伸到了县乡镇。

最终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葵花品牌更是家喻户晓,在神州大地上做到了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葵花。

2

中医无言,泽被苍生,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保护了中华民族5000年,直到西医出现,中国迅速地完成了西医化。

学习过西方医学理论知识的人们对中医展开了全面的批判,中医逐渐沦为“跳大神”系列,中成药成了中医的最后一块阵地。

葵花药业主要从事OTC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OTC即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购买的药品。

非处方药主要由处方药转换而来,目前我国每年平均转换数量为30种,2016年OTC市场规模达到2234亿元,已占药品市场整体的15%。

近几年,OTC市场稳健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2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驱动,OTC行业未来有望保持10%的增速。

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要实行医药分家,全面取消以药养医。

可以预见,以后医保控费将是主旋律,取消药品加成后,将促使药品从医院端转移到零售终端。

同时,在医保制度下,消费者在药店购买OTC药品能够减少在医院的诊疗费用,减轻政府的医保支付压力。

据美国消费者健康产品协会统计,消费者在OTC药品上每消费1美元,可为医保节省6-7美元。

医保是社保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社保已入不敷出,窟窿越来越大。

巨大压力下,社保和养老金都已磨刀霍霍准备进入二级市场改善资产负债表。

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已出台,从明年起社保将由税务部门征收,税务部门金三系统上线后,有大数据支撑,从严征收时代到来。

这不,最近就有爆出税务部门开始追缴企业以前年度社保。

开源重要,节流也不会放松,趋势已明朗,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促进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OTC市场规模会持续扩大。

天若雨金,当用桶接,但桶也要分大小,我国OTC市场中成药占比高达75%左右,而中成药历来颇受非议。

因为中成药成分复杂,难以定性检测,部分成分甚至没有检测标准。

药品的质量较大程度依靠的是企业的道德和良心,而这两样又最难把握。

非品牌企业由于规模小,采购成本高,要保持终端的竞争力又不能定价太高,在原材料的使用上自然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

而药品具有特殊性,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药品时首要考虑的是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大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

对药店来说,虽然品牌OTC对药店的毛利贡献少,但能提升药店的定位,拉动人流量,带动其他药品的销售,实现双赢。

因此,品牌OTC企业的桶无疑更大,将更受益于OTC行业的发展,品牌OTC企业不仅收入增速更快,市场份额也会向其集中。

Euromonitor 的数据显示,美国OTC行业的主要市场份额被品牌药企占据,国内品牌OTC企业的集中度只有美国的一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说,品牌是OTC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葵花牌”正是OTC行业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3

品牌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消费者买的是品牌,更是产品,优质产品是品牌的第一生命力。

葵花药业作为我国OTC龙头企业,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其产品主要分为儿科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呼吸感冒用药等六大类。

葵花可谓品种资源丰富,通过打造黄金单品群,他不断完善产品梯队建设,目前有药品文号储备1000多个,在销品种300个。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护肝片和胃康灵是目前葵花的三大黄金单品,形成的产品群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销售规模超6亿,护肝片超4亿。

超过1000万的品种更是高达到56个,产品后继有人,保不齐哪天又出爆款。

积累如此丰富的产品群非一日之功,自主研发是日常操作,公司以五常葵花起家,潜心研发耕耘,三大黄金单品都是五常结出的硕果。

葵花药业设立了北京和哈尔滨两大研究院,研发经费不断增加,2017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亿”,同比增加66.85%,占营收比重2.69%。

可能很多人说作为药企,这点研发投入少了。

但葵花药业是生产中成药,产品对症感冒咳嗽、消化用药为主,成熟后就可用万万年,还要怎么研发?

即便如此,横向对比也可看出,不是葵花多优秀,全靠同行衬托的好。

葵花药业研发投入已远超仁和药业片仔廣,和浓眉大眼的东阿阿胶差不多一个档次。

除自主研发外,并购也是葵花药业丰富产品群的一大法宝。

中国的新药实行审批制,必须经过药监局的审批,通过临床试验和繁杂的申报流程得到批文才能上市,因此并购性价比更高。

葵花药业从收购五常制药起家,尝到了甜头后,并购路线坚持了20年不动摇。

上市后,更是依托资本市场的力量,先后并购多家公司。

相继获得了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复方氨酚烷胺颗粒等优质产品,为业绩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OTC行业品牌制胜,终端为王。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社会,好产品只是基础,飞得更高还要品牌和渠道这两只翅膀给力。

正如股市的一些“经典”话术,如重个股,轻大盘,高抛低吸,控制仓位等。

如何落实,才是关键要素。

葵花药业在品牌建设上煞费苦心,自成立起就确立了品牌战略路线,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宣传。

宣传想搞好,广告少不了。

广告砸的出脑白金神话,也能砸出祖国山河一片葵花黄。

葵花药业打广告的方式是聚焦黄金品种,电视为主,辅以互联网、报纸、广告牌等多种方式,持续轰炸。

在广告投入上,葵花高举高打,投入力度上闪耀着葵花般的土豪金。

光2017年就砸了4.84亿元,占营收的12.56%,宣传费累计超过20亿元。

横向对比,也是霸气侧漏,一览众山小。

葵花药业还在所有产品的外观上都印有明显的葵花图案和商标,辨识度很高,在宣传黄金单品时,变相提高了整个品牌的知名度。

葵花药业根据自身主打产品培育出“葵花爷爷”、“小葵花”、“葵花美小护”、“葵花蓝人”四个宣传形象。

其中“小葵花”已成为儿童药OTC第一品牌,葵花牌也被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授予“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商标“。

品牌战略的优势非常明显,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所有葵花牌产品都将享受到品牌溢价,对产品的销量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OTC药品进入门槛低,终端竞争激烈,想要抢占药房,布局大连锁必须要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专业的销售队伍。

葵花药业在渠道建设方面无疑是个中翘楚,其"广告拉、处方带、OTC推、游击队抢"的组合营销被奉为行业典范。

广告拉是指通过广告向消费者推销;

处方带是指通过“学术推广”模式,与医疗机构进行亲密接触,积累资源;

OTC推是指终端宣传和促销工作;

游击队抢是指面向县乡镇终端的销售方式,葵花药业自成立起就进行渠道下沉,现在乡镇终端的销售额已占公司的一半;

此外,葵花药业还依靠覆盖全国的销售队伍实施控制营销,对药品从出厂价到商业再到终端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防止窜货、库存积压等现象,保持终端价格稳定。

在渠道建设过程中,葵花药业建立了超400支省级销售团队,与全国近千家医药流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产品覆盖了近6000家医院和35万家左右的零售终端药店,占全国零售药店的80%,有实力在一周之内将新产品覆盖全国的零售终端。

要想马儿跑,自然要喂草。

与葵花药业行业顶尖的销售渠道对应的是高的可怕的销售费用,年均高达35%的销售费用占比放眼整个A股市场都是独一份。

要维持规模巨大的销售费用,中成药企业毛利50%以上是标配,葵花毛利率达59.61%。

毛利率虽高,但利润却不甚理想。

葵花药业的营收虽然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却顽强地走成了一条直线。

直到2017年,葵花药业才得以沐浴在阳光之下,净利润大幅增长。

事情定有些变化,下面我们继续考察。

5

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造就了方大炭素、沧州大化等牛股。

在医药领域,也掀起了一场类似的供给侧改革。

为实现药品流通行业的规范运营,国家在营改增的基础上,于2017年1月吹响了全面铺开两票制的号角。

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企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核心目的是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打击“过票”行为。

该政策对流通环节的中小企业伤害较大,政策导致大鱼吃小鱼,医保控费也导致了药品向零售终端转移。

葵花药业作为OTC龙头企业,品种资源丰富,终端覆盖能力强,在政策光辉照耀下,市场份额得以提升,也打开了产品的涨价空间。

葵花药业本已对业绩增收不增利备感压力,在政策东风下,自然伺机而动。

2017年,葵花药业进行了新的营销改革,根据产品选择适用的营销方式,执行“一品一策”战略。

具体来说,就是把此前的品牌公司、处方公司等划分为19个以品类群为主的子事业部,销售渠道精细化,更好地发挥产品群的协同效应。

在销售业绩的考核上,也从过去的收入导向型变为利润导向型,逐渐压缩OEM业务的品种数量,销售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20%降低到了10%。

考核机制更精细化,明确了高毛利核心产品的增速要求,把销售重心放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护肝片等高毛利品种上。

同时明确了聚焦“品种升级战略”的发展方向,启动打造10亿级黄金大单品群的计划,提高在儿童用药类和消化系统类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先看消化系统类。

肝胆类疾病和肠胃类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且多为慢性病,一旦消费者认可某个品牌,不会轻易更换,将保持很高的忠诚度。

由于肝炎和胃病需长期服药,加上我国庞大的患者群,市场空间较大,近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品牌药。

葵花护肝片是公司独家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属于护肝和修复肝功能药物,上市30多年,是行业内唯一两度获得国家质量银奖的产品(金奖空缺)。

公司的胃康灵为胃药畅销品牌,通过多年的宣传推广,在OTC市场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根据米内网 的数据,胃康灵和护肝片都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护肝片销售额从2013年的2.5亿增长到2017年的4亿,增长迅速。

胃康灵作为公司的传统强势产品,在2011年销售收入就达3.5亿,但胃康灵的原材料白芨近年来价格飙涨,从2011年的170元/千克涨到2017年的850元/千克。

为控制成本,公司采取了佛系营销的方式,近几年销售额都在2亿元左右,从2017年10月,白芨的价格开始下降,截止今年5月已降到550元/千克。

随着白芨的价格恢复常态,公司的胃康灵有望再次实现稳健增长,这两大单品在公司的资源倾斜下都将有望打造成10亿级的单品。

再看儿童用药类。

作为一只潜在的二胎概念股,葵花药业最大的希望仍在儿童用药,作为主打产品,儿童药在所有产品中增速是最快的。

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我国的新生儿数量达到近15年最高水平,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我国的新生儿仍将维持在每年1700万左右。

我国2.3亿的儿童催生了1500亿的儿童用药市场。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儿童药市场的规模增速在15%以上,远高于行业8%的增速。

但我国生产儿童用药的药厂少,根据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专门生产儿童药的只有10多家。

儿童用药比较匮乏,药品种类少,剂量规格和剂型少,90%以上的上市药品没有适宜儿童的专用剂型。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儿童用药扶持政策,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扶持力度预计将进一步加大。

葵花药业2007年公司就立足打造小葵花儿童品牌战略,经过多年发展,已覆盖儿童感冒、化痰止咳、助消化等常见疾病领域。

儿科药的营收增长较快,从2011年的6.28亿增长到2017年的18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营收占比达到46.78%。

拥有儿童药批文70多个,打造了黄金单品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和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芪斛楂等二线品种。

其中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公司的独家剂型品种,市场知名度高,在全国四千家多家医院有销售,是绝大部分医院治疗儿童感冒的基础用药。

2017年2月,人社部颁布新的医保目录,公司有多个品种入选,其中就包括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将进一步提升医院和OTC端的覆盖率。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公司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10亿小目标指日可待。

此外公司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是2015年收购隆中公司获得的品种,经过公司的改头换面,草鸡变了凤凰。

2016年销售额达到2亿,同比增加77.38%,市占率高达53%。

在2016年12月CFDA发布的公告中,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已转为非处方药,预计将继续维持高增长。

此外,公司的芪斛楂、小二氨酚烷胺颗粒等产品也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公司强大的品牌力下,收获的日子也不会很远。

通过前期的大量投入,葵花药业在产品、渠道、品牌上的布局已日臻完善。

在2017年站上政策风口后,葵花药业抓住机遇,在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上进行了革新,营收实现了稳步增长,净利润增长率也很漂亮。

方向对了,结果也就对了。

在OTC行业,葵花药业广积粮(产品),高筑墙(品牌渠道),缓称王(闷生发财)。

历经风雨二十载,方得葵花向日开。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想,“这家公司我能投吗”?

这不是一个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因为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关注“君临”获取。

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