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經典《卜算子》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常見的詞牌名之一,自北宋初年始用,上下闋各四句,出現多首堪稱經典的詞作。

一、《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定慧院在今湖北黃岡市東南,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此院時所作的。當時的蘇軾生活都有問題,他的樂觀曠達使他能帶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二、《卜算子·詠梅》(南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非常喜歡梅花,在他的筆下,梅花是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在這首詠梅詞中,陸游以梅寄志,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他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寫照。

三、《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北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的仕途不順,公元1103年,他被貶到太平州,禍不單行,先是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愛情詞。

四、《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北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這是一首送別詞,但並無消極想法,主要表達了詞人心中對好友的不捨與留戀。春末時節,詞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即將回家鄉的好友鮑浩然。雖然詞人自己的家在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難以為懷,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與春光同住。

五、《卜算子·詠梅》(近代·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這首詞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詠梅詞後,反其意而作的(詞前標註: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1958年,“大躍進”遭受挫折後,我國又連續出現了三年的自然災害,國民經濟處於重重困難之中。毛主席借詠梅來言志,鼓舞廣大的無產階級人民群眾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

六、《卜算子·獨自上層樓》(南宋·程垓)

獨自上層樓,樓外青山遠。望以斜陽欲盡時,不見西飛雁。

獨自下層樓,樓下蛩聲怨。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

這是一首羈旅懷人詞,上闋寫獨自一人登樓望遠,茫茫天地間,唯見遠山一片,就這樣一直望到夕陽西下,還是不見心中所思之人的歸影。下闋寫獨自一人失落地下樓,庭院寂寂,只有蟋蟀聲悽切哀怨,將人的哀怨寂寞融入景中。

七、《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南宋·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嚴蕊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後不幸淪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淳熙九年,時任台州太守的唐仲友因反對朱熹的理學,遭到朱熹(時任浙東常平使巡行臺州)的彈劾,嚴蕊因與唐仲友的關係也被抓捕關押。後朱熹改官,嶽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便作此詞以答。

八、《卜算子·千古李將軍》(南宋·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芸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捨我其誰也。

辛棄疾在詞的上闋,用李廣屢立戰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卻能封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銳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朽本質。詞人以李廣自喻,指出像李廣這樣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卻總是被排斥、迫害,對南宋朝廷進行了尖銳的嘲諷。

九、《卜算子·旅雁向南飛》(宋·朱敦儒)

旅雁向南飛,風雨群初失。飢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

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靖康之難”期間,詞人開始南渡,為了描寫來時的種種不適,他寫下了這首詞。全詞處處寫雁,但又處處在寫自身的處境與心緒,雖然是描寫個人在逃難途中的遭遇與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卻具有很強的時代色彩和普遍的意義。

十、《卜算子·風雨送人來》(南宋·遊次公)

風雨送人來,風雨留人住。草草杯盤話別離,風雨催人去。

淚眼不曾晴,眉黛愁還聚。明日相思莫上樓,樓上多風雨。

這首詞是詞人看見男女離別的場景,有感而作的。詞人巧妙地將風雨貫穿全篇,並讓它起著聯繫人、事、情的樞紐作用。人來,是風雨送來的;人住,也是風雨留下的。詞的下闋正面寫別離,明日相思時不要上高樓望遠,樓上有幾多悽風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