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学会先声夺人,用舆论制人,你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鬼谷子,权篇》曰:“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

就是说,古人曾讲过,嘴只可用来吃饭,不可以用来说话。吃了饭,可以养身体;而话说出去,弄不好会触犯忌讳,招来灾祸,所以,处世要填言。另一方面,舆论能杀人。俗话说:众人口里能化金子。就是说,人们传话时往往添油加醋,能把人逼无。在这里,既讲了处世谋略——慎言,也讲了制人奇谋——用舆论杀人。
(一)周厉王封堵舆论被流放

据历史记载,最早感受到民众舆论可怕的是周厉王姬胡。姬胡残暴专横,引得国都民众舆论鼎沸。召公告诫他收敛一些,说:“老百姓都受不了啦!”他不但不检点自己,反而勃然大怒,找来一个当地的巫婆,让她监视那些制造舆论的人。

巫婆一来报告,他就把人抓来杀掉,吓得国都民众再也不敢讲话了,在路上碰了面,都用眼睛打招呼。厉王得知,十分高兴,告诉召公说:“怎么样?我能让那些舆论消亡。”召公劝谏道:“它一旦决口,必定伤好多人;堵起百姓的嘴来,到他们憋不住时,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治理河水最有效的措施是疏通河道,治理百姓也应让他们讲话,引导他们讲话。从这点出发,天子治理天下,设置许多官吏收集民间诗歌以知民情,引导老百姓讲话以知自己政治的得失。不是要堵老百姓的嘴,而是应引导他们讲话。”厉王就是不听。

过了不久,老百姓再也憋不住了,起来造反,把周厉王流放到外地去了。

(二)三人成虎

战国时期,魏王和赵王订好条约,魏王送儿子去赵国做人质,派大臣庞葱陪同。

庞葱临走前,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一个人向您报告,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笑了笑说:“不信。老虎怎么会跑到大街上呢?”庞葱接着说:“如果有两个人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答:“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半信半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都这么说,您相信吗?”魏王点了点头说:“三个人都这么说,我就相信了。”庞葱抬高了声音说:“老虎不会跑到大街上,这谁都知道。只因为三个人都这么说,大街上有老虎的谎言便使人信以为真了。我们离开魏国去赵国,恐怕在背后议论我们的不止‘三个人’,请大王仔细考察!”魏王笑了笑说:“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吧!”

果然,他们走后不久,就有许多人议论庞葱,说他的坏话,结果魏王还是相信了。可见,“众口”的力量多么强大啊!


(三)信治朗“先声夺人”

1899年,岛井信治朗正值20岁,开始了独立创业。他最先从事的是葡萄酒的制造。他希望能制造出真正适合日本人口味的甜酒、经过不断地研究,终于成功地制造出赤玉葡萄酒。

信治朗为了促销,真可说是花招百出。例如,在报上刊登广告。甚至于每天晚上骑着脚踏车到卖酒的店中询问:

“请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卖Portwine(赤玉)葡萄酒?

“赤玉?没有啊!”

“哦,真可惜!那种酒实在很好喝,等你们进了货,我再来吧!”

他就这样一遍又一遍,一家又一家地做着宣传,无畏寒暑、不怕困难。夏天,信治朗准备了30个2米长的灯笼,上面印有“Portwine赤玉”的字样,雇来穿着寿屋制服的人背着它到处走动打广告。

甚至于发生火灾时,他会派人提着印有“赤玉”的灯笼立即赶到火灾现场,展开宣传活动。真可谓奇招百出。

此后,他的业绩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开始大规模地出产赤玉酒。此时,他又创立了“赤玉歌剧团”,足迹遍全国,表演方式极为特珠,同时将印有以团员为模特的海报,分送到各地。这个方式标新立异,收到热烈回应。大家争要海报,使“赤玉”声名大噪。

信治朗将赤玉葡萄酒的经营步入正轨后,就开始制造威士忌酒。业绩因此蒸蒸日上。

广告是宣传企业、宣传产品的有力手段。信治朗深知广告的重要性,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广告方式。当然“赤玉”的先决条件是品质好,奇招宣传才可以奏效。

显然,信治朗这些“先声夺人”的招数有了效果,“赤玉”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信治朗也赢得了丰硕的成果。

欢迎阅读大话新语,更多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