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支书——上任

奉大个以前是分贝村里的一个负责灌农田水的机工,大集体的时候,奉大个因为有个初中文凭,回乡之后,村里就把这个带点技术活的工作交给了他,有人说灌个水要什么技术活,话不是这么说的,干活不是光干表面,柴油机要修吧,如冒个黑烟,打个响炮,又或冬天摇不响之类的故障,很多很多,但奉大个能统统解决了,甚至能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拆下来擦擦上上油又能完好地安装上去,大伙儿就佩服奉大个这水平,说上过学求过知识的就是不一样。

奉大个之所以叫大个,其实与他的个子大小没关系,我不是说他的个子小,他个子不算矮,但绝对不能算高个,村里高个子多的去了,冯根子一米八九,扛稻把都是用一根竹篙串起来,一连八九捆上肩,那力气绝对是奉大个望尘莫及的。

奉大个这个词不贬不褒,或许是个中性词,这代表了全村人对奉大个的态度,没有人说好也没有人说坏,可能有人认为他好,因为他喜好在全村人纳凉的桥头讲一些村外的新闻事件,大到国家领导人出访,小到隔壁村寡妇出轨,他都说的有声有色,但又觉得他在灌水的时候会拿架子,有时去叫他,他总是装聋作哑,一点不买帐,那个田里的稻苗都快渴死了,他就是不急不慌,有人恨不得要和他动手。

我们村对大个这个词,有一种偏说大话的含义,但又不是那种故意贬的那种,所以,不知从何时起,奉大个就被人叫熟了,以至于他真名一般小年轻都不知道。

分田分地之后,村里要选村支书,上面贴出来的文件是村民选举,意思是谁在村里得票最高谁就当选,很荣幸的是,奉大个作为村里他们这一代有文化人的代表,赫然在列,这让他有些飘飘欲仙起来,但作为侯选人,奉大个深知离成功上任村支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他到镇上请来了电影放映队,那个时候请放映队来村里放映,包一扬是一百元,两部电影。

晚上,在两部电影中间的空隙,奉大个利用放映队的音箱做了一个言词激昂,信心满满的演讲,保证在当选之后,带领全村百姓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带领大家一同奔向小康生活。

全村人被奉大个的憧憬都信了,一个劲地鼓掌,把其他几个候选人急的干瞪眼。

第二天,奉大个还不放心,利用晚上窜门的机会,一家一家地敲门,有些人家都早早睡了,乡村的晚上没电没灯,七八点钟就早早关门了,奉大个不死心,硬是敲开门,让别人在投票的那一天帮忙投一票,有些人抹不开面子,点头应允,遇到那些犹豫不决的,奉大个就塞个十元二十元的,让其关照关照,收到钱的,自然心照不宣,没收到钱的,也都是老实巴交的人,谁当不是当,再说,奉大个也不赖,万一真的帮全村人富起来了,那岂不是老天爷开眼,救了分贝村。

经过奉大个这么一折腾,皇天终不负有心人吧,投票那天,奉大个以领先第二名一百票的战绩高票当选!

奉大个那个得意真的无法形容,当晚设宴招待了村里的老支村,又请来了镇上相关领导,自然也叫了几个村民代表,在他家小院里摆了几桌,席间奉大个多喝了几杯,有人说奉大个你少喝点,他就跟人家急了,是奉支书!个懂?

但不久后,就是上任后没几天,奉大个决定要改名,奉与疯,音相近,我堂堂一村之长,岂是疯字能侮辱的,他决定换个名,但换什么名好呢?

那段时间,国家葛洲坝刚好建成投入运行,这么个世纪工程,全国人民振奋,奉大个也不例外,他从《扬子晚报》上得此消息后,也是激动不已,这一激动,就让他想到自己的烦恼事,一下子让他醍醐灌顶,对,改“葛”,葛洲坝的“葛”,想到就做到,当晚就在全村的广播中将这个消息传送了出去,奉支书在说明其原因时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的热爱,表现出无比的热忱,他决定改名,也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表达了爱国爱民的精神。

第二天,奉支书,不,应该叫葛支书了,怕昨天晚上大伙没听清,又贴出告示在桥头,自己亲自站在告示下,一五一十地给前来围观的村民讲清讲透。

好了,葛支书就此产生了。

至于葛支书有没有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带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那是后话,当时的承诺又没有什么保证书之类的,谁会去较这个真,但葛支书自己家成了小康家庭,那是实实在在,明眼人一看就看的出的,由原先的小瓦房,变成了现在的小别墅,有一段时间每天家里高朋满座,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前几年葛支书退休了,要不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呢,有人说,葛支书就是葛支书,懂得全身而退,就是高明,不愧为葛支书,懂的迎合,也懂的夹着尾巴离开,能屈能伸,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实乃大丈夫也!却也有人说是真小人,不知谁那么厚道说个实话,小心葛支书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