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种姓身份能通过当兵或其他方式改变吗?

奇益


这个问题复杂到印度人自己也不大说得明白。所以,我只讲一个故事。

印度最有名的人物,是搞非暴力不合作的圣雄甘地。甘地自己的亲生子女并无从政,甘地家族却在印度政坛举足轻重。这源于一次,呃,解决种姓矛盾。

甘地政治家族与甘地并无血缘关系。甘地的政治继承人尼赫鲁,有位独生女叫英吉拉。如同太多的印度公务员、律师、医生一样,尼赫鲁出身显贵,是种姓最高级的婆罗门。尼赫鲁的独生女,却找了个男盆友,是印度拜火教徒,依印度种姓制度,拜火教徒及其后代永为贱民。

为了成全这场婚姻,甘地把自己的姓氏给了英吉拉的帕西人女婿,这样,费罗兹·甘地和英吉拉·甘地这对政治夫妇就诞生了。日后,英吉拉·甘地成为印度总理,避免成为贱民的费罗兹·甘地做了国会议员。他们的长子拉吉夫·甘地也成为印度总理。

我是不是又说多了。

(全文完)


李牧


相比于中国,印度社会的同质化程度很低,宗教、种姓、民族的分歧和矛盾非常大。种姓源于血缘和家庭出身,即便是当兵,也是无法改变自己的种姓的。尽管印度独立后制定的宪法,已经从法理上废除了种姓制度的存在,但是种姓制度作为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可以说影响是非常强大的,并且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基本上不可能被短期内摧毁。

举例说吧,德里大学的教授告诉说,印度的大学生们一入学,通过姓名(甚至肤色)就知道彼此的种姓,甚至可以知道彼此是属于哪个邦的哪个种姓(印度也有地域歧视。例如,哈里亚纳人在德里貌似就很受歧视,容易被看作是骗子、小偷)。女学生们谈恋爱,可以找比自己种姓低一级的,但是不可能跨越两三个种姓,这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还是严重地受限于种姓的束缚。例如,印度的教授们是不可能自己开车的,虽然他们开的车甚至是奥拓之类,但是一定会雇个专职司机来开。

当然,印度宪法也规定了对低种姓和贱民等实行“保留”制度。主要是在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给他们保留工作岗位,在大学等教育机构保留入学名额(类似中国的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提供入学名额和降低入学标准。由此,很多印度人说,尼赫鲁大学这样的公办大学比私立大学德里大学更差),在立法机构保留一定名额。通过保留制度,印度事实上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阶层流动,和对种姓制度的修改。随着保留制度实施范围的扩大,现在反而有越来越多的种姓反而争取能被纳入到“其他落后阶层”中,以享受照顾政策。

另一方面,其实种姓制度的非正式存在构成了印度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石。不同种姓阶层的人能够各自安于天命,而不会像中国人那样,会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印度的富人阶层敢于雇佣大量佣人,却无需担心他们可能“造反”或者“谋害”雇主。所以,印度农民遇上破产或者粮食不济时,首先想到的是自杀(甚至全家自杀),而不是中国人的反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印度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2015年印度就有133623人自杀。


林民旺


先说一个故事。

我接触过一些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一些老兵。当时解放军在中印边境达旺西山口,一战就打垮了达维尔准将的一个旅,俘虏了达维尔准将,毙敌无数,俘虏印军一千多人。当时,解放军将这些俘虏集中后,就发现俘虏中的一些印兵军官竟不愿与士兵们一起排队、一起进食,甚至不让士兵触碰他们。一开始解放军战士们还以为这些印军官吃了败仗不服气,在闹情绪。后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印度军队里的军官基本上都是高种姓人担任,而士兵则大多数是低种姓的,印军官们认为解放军将他们与低种姓的士兵关在一起,是对他们的侮辱,所以他们拒绝与士兵一起排队一起进食。得知真相后,一些从不知道种姓制度为何物的战士不觉大骂,说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得过解放军?!

种姓制度,是印度次大陆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孟加拉、斯里兰卡包括巴基斯坦都有,只是印度最烈。

印度的种姓制度起源于3000多年前,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固化,早已深入每一个印度人的骨髓里,即便在上世纪印度独立后宣布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种姓歧视在印度社会里仍然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可以说印度低种姓的人想改变自己的种姓可能性是零。因为,种姓制度是印度最大宗教印度教(90%以上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教徒,是世界第三大宗教)的基础,是印度社会稳定的根本。所以说,印度低种姓的人,无论你如何做,都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高种姓的人的。


50后男人


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国家立法废除了,但是在印度实际的情况却是种姓制度仍然大量存在,并且在农村和底层平民中,由种姓制度构建的社会等级结构仍然非常牢固,婆罗门、刹帝利属于高种姓,尤其是婆罗门,当婆罗门的人破产之后仍然不会变成穷人,他们可以在寺庙领取供奉,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除四大种姓之外还有第五种姓:就是贱民,法律之前成为不可接触者,就是印度最底层的贫民,过着最低贱、最贫穷的生活,甚至不能从事很多普通的职业,例如仆人和死机或者保安等等最底层的工作往往是吠舍、首陀罗等低种姓的人才能从事,贱民的生活恶劣程度远远超过现代社会的我们想象。




政府虽然名义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种姓制度维持了社会的基本结构,所有政府的人员基本都出身于这个结构当中,所以可以想见政府对待低种姓和贱民的态度,从2008年的一次洪水泛滥的救灾就可以看出,因为受灾地区是贱民的保留地就是聚集区,各地方政府根本不管不问,导致大量贱民和低种姓人员死亡,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议会、行政、国务院中的高层人员70%是由高种姓的人来担任,印度虽然实现了保留法,将一部分位置留给了低种姓和贱民,但是实际上的低种姓和贱民都是和高种姓的人结婚的人才能担任。



可不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有阶级?如果你想在印度本地从低种姓变成高种姓那是不可能的,种姓制度代表了血统,当地的户籍管理非常严格,根本不准你更改姓名,还有就是很多中国人看不出印度人的区别,但实际上高种姓的人在当地是可以通过外貌直接分别出来的,毕竟祖先是雅利安人嘛,所以没有人会想着改变种姓,除非你重新投胎,否则做不到。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就是通过当地的教育然后出国留学,或者直接移民去国外,这样的话即便是贱民出国之后肯定和其他国家普通公民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喽,但是记住一点不要回国,低种姓还好一点可以做点小生意,贱民会被所有人歧视且不受欢迎,你根本无法生存,所以印度的对外移民,范围最广,人数最多。


震旦讲武堂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个多人种国家,简单理解就是白种人、黄种人、深肤色人种等。关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很多文章都有概述,在这就不重复说了。

那么在印度,所谓种性,比较好理解的就是照着字面理解,一个就是人种,一个就是姓名。决定你人种的是你父母,体现这个人种的就是姓了。因此人生下来以后,你的种和姓就是固定的,永远不能改变的。

现在印度法律上已经不认可种姓制度,也就是说法律上是不承认你的种姓高低贵贱。但是在民间,种姓制度还是根深蒂固。通过读书,参军,你可以成为公务员,可以称为大富豪,甚至成为印度的总统,你的阶层和阶级可以改变。

因此从阶级和阶层这个角度来看,“身份”当然可以改变,而从民间,特别是印度边远地区人看来,你的种和姓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你“种姓”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

因此理解“身份“是否能改变,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身份”这个词。





Franthao


可以改变。例如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就属于低种姓人,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印度总理。

一般来说,在城市,阶层固化并不是太严重。打比方说,我是个老板,要招工。首先我看中的是应聘者的能力而不是他的种姓。如果他有能力,哪怕是低种姓甚至贱民,也能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好吃懒做,哪怕他是高种姓,也要变得一贫如洗,流落街头。在城市里,熟人不多,大家是凭本事吃饭。我不可能说因为你是高种姓人就让你什么也不干照样给你开工资吧?也不会因为你是低种姓人哪怕你工作干得再好也不给你加薪升职吧?这是不公平的。在工厂企业里,只要你做得好,得到老板赏识,谁会在乎你的种姓呢?何况在城市里,认识你的人不多,别人又怎么知道你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如果你贸然问一个印度人“你属于什么种姓?”那是非常没礼貌的。当然,如果他是高种姓人可能会非常自豪的告诉你,我是高种姓,我祖先很牛B的。但如果他是低种姓,一般是不会告诉你的,除非你们俩很熟。但在农村就很难改变了。在印度农村,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谁属于什么种姓大家都知道。哪个种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了,从法律层面上说,印度在1947年独立的时候就废除了种姓制度了。如果你去问印度人,你们有没有种姓制度啊?他们会自豪的告诉你,我们早就把它给废除了,没有了。但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种姓制度还根深蒂固。虽然有低种姓的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前面提到的莫迪总理(听说还有个贱民当过印度总统,但忘记是谁了),但由于低种姓的人由于家庭贫困,缺乏各种条件,所以能改变的是非常少。虽然少,但毕竟还是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血染战旗红


印度的低种姓人群确实可以通过一些非常手段改变被歧视的困扰。

当然,通过当兵并不能改变自己的种姓。印度教认为,婆罗门的后裔就是婆罗门,贱民的后裔永远都是贱民!也就是说,这是不可改变,固化的。而在军队里,虽然风气没有社会上乱,但同样也有种姓歧视,低种姓青年很难当上中高级军官,而军官从来都不会和士兵一起同甘共苦。

(印度军队)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最好跳出印度教的范畴,说白了,就是改信其他宗教。

一,改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自8世纪开始,就在印度传播。中世纪印度的穆斯林,几乎完全掌握了印度的行政,经济,军事大权,建立了德里苏丹国,苏尔苏丹国,莫卧尔帝国等一批政权。穆斯林王公和地主也不乏在各地的土邦拥有独一无二的统治权。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阿富汗,蒙古,中亚和波斯。而许多印度人,为了不受种姓制度的歧视和压迫改信了伊斯兰教。《古兰经》和《布哈里圣训》提倡的“穆斯林皆兄弟”对于印度教低种姓人群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穆斯林们)

第二,改信锡克教。锡克教流行于印度北方,锡克人是一种宗教文化认同。他们尊奉十位上师,经典是《阿迪格兰特》。历史上的锡克人以公社为单位,和印度教,穆斯林王公,英国人抗衡,他们骁勇善战,视死如归。一直是印度军中少有的能打战力。锡克教徒和穆斯林一样,认为锡克教徒都是兄弟姐妹,反对种姓制度。他们在阿姆利则拥有金寺作为圣地。并免费为穷人提供食物。

锡克教认为没有唯一且永存的神,也没有庞大的印度教诸神。名字中带有“辛格”的,都是锡克教徒。

(锡克人)

当然,低种姓青年也不妨去国外定居。即便在印度,通过努力学习,接受高等教育,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也可以改善。但,现实很残酷,即便同一职务,高种姓依然抱有巨大的优越感。


朱兴子


印度种姓制度本质种族隔离的产物,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为不使比较黑的达罗毗荼人的血统混进较白的雅利安人。编出了种姓制度,让黑皮肤的人认命,减少反抗。

印度建国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莫迪是贱民,新总统也是贱民,翻身农奴把歌唱。但真实的情况,种姓制度在日常生活还是严重存在。

虽然武士是刹得利的专利,现在贱民也可以当兵了。但是由于人民党当政,人民党是强调以印度教或发源于印度教的佛教、锡克教来统一思想,是不择不扣的宗教党,强调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一个宗教,印度教的立教之本的种姓制度不会轻易的消失。

种姓是血统,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当过兵而变换血统,就像黑人变成白人一样。当然,种姓越高人越白。


鹰的家园


印度古代有一个办法,就是信仰伊斯兰教。莫卧儿帝国就是穆斯林王朝,印度很多土邦统治者是强悍的伊斯兰教徒。

在印度,低种姓信仰伊斯兰教,就可以抛弃出生。一大批低种姓抛弃印度教。根据古兰经,穆斯林之间是互相平等的。穆斯林地位的高低主要看历史和现实,他们没有种姓概念,这是违背交易的。


萨沙


有办法改变,但是并非通过当兵这种方式。如果是在教内,一般是通过婚姻。另一种方式就是放弃印度教作为信仰,转信其他宗教(伊斯兰教、佛教......)

最直观的就是婚姻。但基本这只是微调,而且能够因此获得改变的大多是女性。结婚之后,女性会跟随丈夫的种姓,而有所调整。但是一个人如果和比自己种姓低太多的人结婚,势必会受到双方家庭的反对。不要说低太多,我的一个朋友,她的男朋友与她同为刹帝利种姓,但是在内部分级上比她低一些,双方家长都非常反对。

20世纪中叶,印度的贱民总理安倍德卡尔率领50万贱民皈依佛教。原因就是他们不满于长期作为社会最底层的被高种姓压迫。(这个运动吧也是有利有弊,弊端之一就是从此佛教在印度成了一个“贱民宗教”了,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大部分现代佛教徒都是贱民改宗的。)由于种姓只对印度教徒有效,所以脱离了这个宗教,转信佛教、伊斯兰教,就可以摆脱在教内低种姓的身份。

改名字也是方法之一,以及我认识很多印度朋友,他们明明不是锡克教徒,却将姓改成辛格(Singh),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隐藏自己的种姓。但往往一个贱民的身份是很难通过改变姓氏的方式来隐藏或者改变的。因为长期的贱民身份已经给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据我的印度老师说,他们通过一个人打招呼的方式,就能大概判断出一个人的种姓阶级。


身份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处境或许还能够通过教育来改变一些些...现在印度政府把大学招生和公务员的一定配额预留给“其他落后种姓”(OBC,Other Backward Caste)。但事实上,在学校里以及工作岗位中,大家还是会歧视低种姓者。因为低种姓意为宗教上的不洁和染污,如果与之接触,自己也会受到污染。

综上所述,以上虽然有多种方法,但是都很难对自己的种姓作出根本的改变。所以,在印度种姓身份的改变真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