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越来越多的“少奶奶”?

棒奔霸


问题:如何看待农村越来越多的"少奶奶"?

答案:现在农村儿媳妇,都是80后,90后出生的孩子。那个时候,农村都是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在农村,是男孩,奉为小皇帝,是女孩视为小公主。农家人丁稀少,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父母含辛茹苦,舍不得吃,舍不得花钱,把所有的希望和心血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他们从小吃惯了嘴,懒惯了身,上学不认真读书,在家游手好闲,什么事情依靠父母。特别是女孩子,养成如此娇生惯养的,什么事不做,一心就是想吃好喝好玩好。

女孩子长大成人,由于上学不用功,文化水平都不高,出外务工,要文化要技术的事情做不了,也无单位容纳,做工吃苦的事情不想做,在农村务农更不用说。结果一事无成。她们在城市无经济来源,生活无着;回家,父母累死累活照顾她,现在都成人了,总避免不了一些闭言逆语,心里总是不好受。于是找个相当的婆家嫁人得了。


这样的女孩,到婆家,不会种田,不会种菜,不会洗衣,不会做饭,家务事一切都不会干,比小姐还要小姐,比公主还要公主。公婆不敢劝说,丈夫忍让忏就。若有一丁点的言行不对她胃口,就大吵大闹,动不动回娘家,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平常在家,管着丈夫,控制着公婆,掌管家庭经济大事。这样的少奶奶,假如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只顾打麻将、串门、聊天、看电视、玩手机、网购等等,把孩子扔给家人照看。


这样的"少奶奶",在农村不在少数,现在越来越多了。由此看来,儿童教育尤其重要,特别是思想品德方面非常重要,关系到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大问题。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旭日东升付先


你这里所说的农村“少奶奶”现象,应该是所指的农村那些年轻的媳妇吧。现如今农村的这一现象也很普遍,那些结婚不久的年轻媳妇基本上都是什么也不干,种地基本都不会,饭也不做,每天就是玩玩手机,要不就是宅在家里,要不就是东游西逛,无所事事。


这一现象导致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只因为农村男子找媳妇难,一旦找到媳妇结了婚,都要真的像“少奶奶”般的供着,生怕得罪了她,也使得不少女子感觉到自己的珍贵了,更加肆无忌惮的做起来了“少奶奶”般的生活。

再就是,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很反感种地,他们从小上学,不上学就进城务工,在家里也多是独生子或姊妹少,父母也不指望他们劳动,也多是从小惯着,他们长大后除了外出打工,也就无所适从了,等结婚后以前的作风与习惯也是难以改变的。



随着现在农村的发展与变化,这种现象在农村会越来越普遍,这也是这个时代造就的结果,也只有等她们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家庭,知道生活不易的时候,她们就自然会放下“少奶奶”的姿态的。


农大知事


我觉得上面观点也不全对

现在农村青年找媳妇确实难,但是真正当少奶奶养着的很少,我觉得农村“少奶奶”多了,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培养

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过孩子的日子,你们说对吗?

以前农村孩子能混好,能出人头地就二条路:当兵和考大学。

现在,老百姓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了,无论干嘛,都需要文化,老百姓当一辈子农民工了,所以希望下一代不要当没有文化的农民工了,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所以,需要夫妻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给孩子补课,监督孩子不要带坏了,这样一般就是媳妇留下来了,在家照顾孩子。

二是,就业形式多种多样,在家就业的多了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很多企业都在农村附近设厂,这样原料运输和人工成本都会降低,这样就会雇佣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所以,很多小媳妇就不去很远的地方打工了。


三是,自媒体、直播、淘宝等新兴的行业可以在家创业啊

所以,现在在家的“少奶奶”增多,也是一种时代的发展产物。

龙拍天下


农村少奶奶现象是有的,但我认为还是少数。

真正过上少奶奶生活,也得有那条件,婆婆家经济条件好,老公挣钱多公婆年轻,家里地里都不需她干甚至小孩婆帮着带.饭也不用她做,自然就像个“少奶奶"。

关键是现在农村的家庭孩子也不多,取个媳妇就像闺女一样待,能满足她们就满足她们。再则离婚率又偏高的今天,取个媳妇不容易,公公婆婆也都是惯着她们。

总的来说,农村的少奶奶级别的也是少数。如婆家两个儿子还更多,公婆肯定要挣钱去,也不能给她们太多照顾,因为还要给她们的弟弟妹妹结婚攒钱。那她们就得自食其力,孩子能上学后,她们就会找工作干的。

农村少奶奶现象为数不多,还是有的。

总体说农村小媳妇结婚头几年是非常享福的。

不知你们那地方农村小媳妇都是什么样,

是不是那个村都有几个“少奶奶"?





冬天飞雪98


如何看待农村越来越多的“少奶奶”?



“少奶奶”一词来源可解放前,那是有钱人家的儿子叫“少爷”,然而娶了媳妇就称呼“少奶奶”。可如今在农村又有出现了少爷少奶奶的现象,主要是计划生育孩子少,父母把儿子都当少爷供着养着,除了读书也不下地,根本不知父母苦种地累,一有空不是电脑就是手机,宅在家里比少爷还要少爷。



为了娶儿媳妇,做父母的花掉一生的积蓄,有的甚至还借了很多钱。本以为儿子会有媳妇管,可谁想到娶回家竞是少奶奶,本来是一个,现在却凑成了一双。整天日死夜活,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吃饭还要请,房间不收实,卫生不打扫,起床就是照镜子画眉涂指甲。勤换衣服不会洗,手指甲不碰水,也不会洗个盘子洗个碗,吃饭像饭店,满桌子都是她的餐巾纸和骨头,吃好碗一丢就走人,比过去少奶奶还要少奶奶,谁也不敢得罪,稍有不顺开口闭口就是两个字“离婚”。有的还整天搓麻将,孩子哭了都听见听不见,和她没有半点关系。



这一切都是男多女少造的孽,妇女提高竞然爬到男人的头上撒尿,老公没办法,做公婆的更没有办法。少奶奶有的生却不会养,一切都要做婆婆的带,公公的养。可最终还是吃力不讨好,黄胖了舂年糕,少奶奶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常常埋怨婆婆孩子带不好。有什么办法,是时代造就了这代人,是该这代女人享福的世界。

不过,好的农村媳妇不是没有,像我描述的那是极个别的,不能说农村小媳妇都这样,望大家不要多心。最后,但愿这代农村少奶奶该醒醒了,这样下去最终吃苦的还是你自己。

[更多三农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老娘舅说事》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老娘舅说事



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农村的“少奶奶”?农村所谓的“少奶奶”现象,是农村的年轻媳妇。这些年男多女少,娶个媳妇就当做少奶奶供着,一家人的收入他管着,一家人的支出他说了算。天天宅在家里网购,一出门就是去市里或者镇上消费,只要是她哪点不开心,立刻就回娘家了,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老公也没办法,不疼人也得疼钱,只能卖上好东西把她请回来。农村的“少奶奶”成了“黄帝的女儿不愁嫁“,想怎么就怎么,现在农村离婚率举高不下,“少奶奶”问题就是最大的推手。


其次,现在农村男多女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彩礼举高不下也加速了“少奶奶“土壤的快速成长,娶媳妇难只是一时痛,养媳妇难才是一辈子的痛,尤其是现在在农村,有不少女孩子从被“富养”,从谈恋爱开始就被众星捧月,农村小伙为了讨媳妇,可劲的花钱,除了吃喝拉撒还要淘宝旅行,一直沉浸在甜蜜的恋爱中,俨然自己就是公主!


第三,结婚后,老公外出打工赚钱,自己闲置在家,带小孩和做家务都是公公婆婆的事,自己价值信条就是:老公负责赚钱养家,自己负责貌美如花。平时的主业就是打扮的花枝招展去打牌或逛街,要不就是窝在家里刷手机。一个月下来怎么都要大好几千的花销,稍不满足,就收拾东西回娘家,如果任其挥霍,别说入不敷出,就连家里的老本都要被吃空!这让很多养了农村少奶奶的家庭,苦不堪言,却又无济于事!


第四,好吃懒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确实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由于在娘家养尊处优习惯了,到了婆家更是肆无忌惮,整天捧着手机聊天、看韩剧,别说让他们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有的时候连自己的屋子和衣服,都是婆婆来照顾,很是有少奶奶的做派!再者,不想工作,但是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约。


第五,没有责任心,对于老人和孩子懒得照顾。很多的时候,少奶奶们有了孩子之后,便觉得在家里有了很大的功劳了,之前的做派不减反增,对于孩子也觉得麻烦,疏于照顾,整天还是玩手机,打麻将,只是顾着自己的感受。对于老人那就更别提了,没有赡养老人的心思,不孝顺的也有很多,而且还一直做着啃老族,一些年轻人觉得公婆的钱迟早都是自己的,很多的时候啃老并不在意,严重伤害了老人的心,试想这样的人怎么在自己老了之后照顾老人呢,总是盯着老人的那点养老钱,实在是让人唏嘘。

第六,农村的“少奶奶“现象有但不是很普遍,大多数是好样的,这与一个人的家庭教养,素质,文化修养有关,家庭教育好的人,到哪里都是有教养,所以现在的农村娶媳妇,相互打听,农村有句老话,在这里还是很管用“抓猪娃要看大母猪“,娘行姑娘一定没问题。


农村俗话说得好: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就怕那匣匣没底!女人爱自己,懂得生活,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爱自己的同时,也要爱这个自己亲手筑起来的小家;懂得持家理财,时刻想着给自己,给家人,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


一个家庭假如没有一个会过日子的好媳妇,男人会累死;假如一个家庭有一个不会挣钱的男人媳妇会愁死,只有夫妻二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小日子才能过得红红火火的!让人羡慕!


橄榄剑社会


中国有句古话,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现在呢,翻过来了,叫时势捧出少奶奶。

农村 的有些个小媳妇们,的确是公主病缠身。她们结婚的时候要彩礼,逼得准婆婆公公跳楼的心都有了。过了门,一不高兴,就敢回娘家,不捧着敬着,离了婚,照样有很多媒婆来说媒,还要收彩礼,穷乡亲们,哪能禁得住这么折腾,供着就供着吧,总比离了强。

可正经八百过日子的小媳妇们还是挺多的。为了过好日子,一天做活做到晚,吃苦耐劳,这样的人,在农村也有更多的呢。

不过,现在人们都很开通了,尤其是在男女之间的事情上,老家就有一个乡亲,结婚才一个月,就听村里人说,被人在哪哪哪碰到了,那个地方,可不是穷人去的地方,种庄稼的人,干几个月才够去消费一次,哪个舍得了哟。还有个别的,男人在外打工,女人在家照顾家里,也不闲着,不甘心寂寞啊。

农村里的一些老道理正在消亡。很多的婆婆不愿意管束媳妇了,也管束不了媳妇了,反过来,媳妇倒成了有功之人,吃喝不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可有一些人呢,没有婆婆伺候着就过不了日子。

性别比不平衡造成的苦果啊。


跟我学公文


看到题目想回答一下,进来看到说明后觉得回答无从下手了。这应该不是东部农村吧?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不是这样,但作为同一代人,他们应该也有很多可对比之处。

东部农村也有很多青年女性带着孩子不工作,主要原因是公公婆婆正是五十出头的年龄,烤大棚种果树,甚至外出打工都赚得不少。让媳妇在家带孩子,自己出去赚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为下一代考虑。

打工的机会虽然不算少,工资也不算太低,但小两口打工看着赚钱实际上攒不下。年轻人太懂得消费,太能花不会攒钱。而他们打工或者种果树蔬菜不仅赚得多,钱还能攒下。所以就不让媳妇出去打工了。好好带孩子。自己没多少文化,教育孩子的理念落后,而年轻人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再说,50出头这个年龄身体还行,在村里不干活带孩子也会被笑话。让媳妇把着钱的可真不多。

当然不懂事的媳妇确实有,但也有很多会赚钱的,有的媳妇在家边带孩子边做电商,也有的在家带一帮老年妇女做加工活。总之,这个“少奶奶”如何当,看的是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少奶奶”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现象,这是社会问题,人口断崖式下跌,独二代成为稀缺资源,恐怕是根源吧。


一起葡萄


其实这个也是农村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普遍。虽然现在农村都有了空的迹象,留下来的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因为不打工是不能生活了。过去了的十多年,房价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农村的粮食并没有涨价,所以年轻人如果不出去打工就很难生存的。

现在不少农村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夫妇都出去打工的,留下的就是老人和孩子。当然也有部分孩子没人照顾的,或者孩子比较小的年轻妇女会留在农村,但这不是普遍现象。现在农村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基本上没有太多农活,所以留在村子里的年轻妇女就显得十分轻松,给人的感觉是少奶奶。实际上这种现象不是普遍现象,因为很多年轻的媳妇也都会出去打工的。

当然现在不少年轻的媳妇脾气大,不能受委屈,不能吃苦,对待老人不够好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个是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并非农村独有。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属于娇生惯养的一代,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委屈,在尊敬老人方面也没有太多的认识。更为重要的现在年轻媳妇比较自我,不会体谅人,这个也是传统文化作用丧失造成的结果。


深度军备


现在的社会生活好了,农村富裕的家庭越来越多了。以前一提到农村,就是长的土穿的土住的土的土老帽。现在再去农村看看,好多地方的农家院都盖成了二三层高的小楼,封闭l门窗,宽大客厅,精装精致。家里有小汽车的多的是,男女老少穿着时毛打扮时尚,你根本看不出和城里人有啥区别。

但是,在农村能当无所事事少奶奶的,一定是嫁给了一个能挣钱的老公或能挣钱的公娑。我小姨子的婆家兄弟媳妇就是其中一个。她老公年轻的时候当司机跑长途。干了五六年,净了点钱,不想再给别人打工,想自己单干。于是又带点款自己买辆车。由于脑瓜灵活,会来事,生意做的顺风顺水。十几年下来,原来的一辆车现在变成三辆了。家里二十多万盖了三层小楼,装修花十几万。还十万左右买了小车。现在又换了辆新运输车六十多万,全款买的。这几年真是发了。她老公长年在外,挣的钱都交给她打理。她天天在家睡到自然醒,没事就去城里逛街。包里装的钱都是好几千的样子,买什么东西好像从来没有心疼过,喜欢什么买什么。衣服都是好几百上千的,化妆品也都是上千的。只有嫁给能干能挣钱的老公,才能过上少奶奶的生活,否则,天天吃饭穿衣都需要花钱,没钱怎么行?该打工还得打工去。

有时候,我们也得信命。人家命好,衣食无忧。从古至今,不都是有人是皇帝,有人是百姓吗?

当然,我们不是唯命论者。只要努力工作幸勤劳动,都会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