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将蓝玉横扫漠北,最后却被朱元璋剥了皮送给其女儿,为何?

小仙女儿baby


中国历史上最喜欢“皮草”的大约真的是朱元璋了,他兴头一上来就爱杀几个人是真,用剥皮这种手法一定是讨厌到极点,也有告诫意思。首先朱元璋这个人吧,出身穷苦,在元末大乱的时期看尽世态炎凉,什么功臣什么好友,他统统不信,如果硬要相信谁的话,他只相信老朱家的血缘,相信自己最疼爱的太子朱标。

朱元璋手下的开国功臣可能是历史上最危险的皇家职业了,朱元璋在刚刚建国的时候就对他们十分严格,冒出一丢丢功高盖主的苗头就直接给抹杀了。特别是他在年纪大了之后更是宁错杀一万,不放过一个。这不是我在夸张,蓝玉案之中就牵扯了一万多名官员,包括许多王侯。

蓝玉是个良将,但是错过了那个可以出英雄的“乱世”,一直到后来扫平漠北元朝余孽,蓝玉才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蓝玉生擒北元除了皇帝和长子之外的皇亲贵族,趾高气昂得回程,这时候的他终于有了可以给自己贴上标签的大胜仗,不必位居先辈之下。但也因为太过自我膨胀,他开始连连犯错。

蓝玉作为一名明朝大将,在回程途中奸污元主的妃子,将这位妃子逼得自尽。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当然不爽,毕竟这事儿实在太猥琐,丢的是他的人。但是毕竟蓝玉有功在身,朱元璋暂且睁一只闭一只眼。

后来蓝玉到了喜峰关口,因为当时已经入夜,守关的官员没有给他及时开门,他竟然破城墙直接进去。他大约觉得朱元璋连自己强暴元妃都不计较,何况是一堵城墙呢。

但是朱元璋是记下了,毕竟这大明朝比朱元璋自己还嚣张的人真没有几个。朱元璋将本来封给他的封号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约摸是想让他冷静冷静。而蓝玉呢,根本不知悔改,甚至将手伸向了军权,在军队之中培养自己的亲信。

事儿做到这个地步,朱元璋已经不能忍了,蓝玉被锦衣卫告发谋反,这到底是欲加之罪还是事实如此,我们已经无法考究。只是蓝玉这好好的将才就这样断送在朱元璋的割皮刀之下。因为蓝玉的女儿是朱元璋的儿媳妇蜀王妃,给他留个念想,而这个蜀王妃也是厉害,真的将父亲的皮流了下来,一直到明末还被农民军发现在蜀王府之中。

蓝玉是真的情商欠费停机的那种粗野将才。朱元璋那时候刚刚失去了太子朱标,朱标跟着朱元璋见过大世面也有着仁心,如果没有早死,应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后来朱元璋一定是接受不了太子的早亡才把皇位传给朱允炆的,只是朱允炆太小了,没看过开国的艰辛,不懂得守国的艰难,像蓝玉这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早晚会成为后患啊。


木剑温不胜


最重要的就是蓝玉成功之后太狂了

第一个,胜利之后在归去路上奸污了北元皇妃,而没想到不堪羞辱的皇妃自杀了。朱元璋看他功很大没计较。

第二个,在经过喜峰关的时候,又嫌弃开关速度慢,蓝玉竟然直接命人破关而入。当时朱元璋已经生气了,特意把之前想封的梁国公改成凉国公。但蓝玉还继续作死。

第三个,回来嫌弃自己封的官太小(太子太傅),竟然有一次当着众人之面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这个也由锦衣卫密报给朱元璋了,从此朱元璋就彻底不爱搭理蓝玉了。

第四个,虽然最后落实的是结党谋反,蓝玉虽然确实安插亲信,结党营私,但有胡惟庸为前车之鉴,他稍微正常点都不会想去谋反。我认为是为了朱允炆,当时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孙子权谋不够驾驭这些开国老臣,就借这个借口把以蓝玉为代表的开国重臣再清扫一遍,给朱允炆清平道路。


梦里芸汐


蓝玉最终所受的刑罚是“剥皮实草”。所谓“剥皮实草”也就是将人皮剥下,填充以草物,制成稻草人,悬挂于市井或衙门口,以儆效尤。

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痛恨蓝玉?非得对他用此酷刑呢?

还有,蓝玉的这张人皮,最终到哪里去了呢?

(猛将蓝玉)

我们首先简单说说蓝玉此人。

史载,蓝玉其人长身赪面,颇有几分关公的神态,勇猛兼备,是朱元璋较为倚重的猛将。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太子妃的舅父。

蓝玉最主要的功劳是在漠北大破北元。

1381年,朱元璋下令蓝玉亲率大军15万,深入捕鱼儿湖附近,搜寻北元主力,与之决战。但当蓝玉率军抵达预定地点时,却找不到北元的部队。蓝玉劳师远征,士兵疲乏,心生退意。手下大将王弼阻止道:“朝廷为了此次征剿北元,劳民伤财,如果就此班师,何以复命呢?”

于是,蓝玉命令士兵穴地而居,偃旗息鼓,掩藏踪迹。北元军队果然中计,倾巢而出,蓝玉挥师出击,借助扬沙天气,大破元军。除元主与太子等人溃逃外,余众皆降。

朱元璋闻讯后大喜,亲自下诏犒劳蓝玉,盛赞蓝玉为“明朝的卫青”,并封蓝玉为凉国公。

如此一位战功赫赫的功臣,结局为何这般凄凉?

朱元璋在后来的《逆臣录》中,罗列了蓝玉诸多罪名,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蓝玉意图谋反。那么,蓝玉的谋反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朱元璋剧照)

一、居功自傲,挟功邀赏。

在蓝玉平定北元后,朱元璋最初对他的封赏是太子太傅,晋升“梁国公”。但蓝玉自认战功卓著,至少应该封为太师,且屡有抱怨:“吾北回,当为太师,乃以我为太傅。”老朱特别不高兴,天大的功劳都是我朱元璋给的,简直不识抬举,“上恶其无礼”。

二、目无法纪,毁城闯关。

还是在蓝玉北征归途中,半夜路过喜峰关。蓝玉着人叫门,希望守关士兵迅速打开城门,好让疲乏至极的军队入城歇息。更为重要的是,蓝玉满载北元的奇珍异宝,驼马财物。但守城士兵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开城。于是蓝玉指使手下撞破城墙,强行入城。消息很快传到了老朱的耳朵里,老朱自然心生不悦。纵然功高盖世,也得遵守法度不是?

三、无视圣谕,非礼元妃。

蓝玉在征剿北元时,俘获了元主妃子,见其颇具姿色,蓝玉便按捺不住,半夜里强行非礼了元妃。元妃自觉无颜示人,上吊自杀。对于如何对待战俘中的王室女人,朱元璋早有规定,不得随意妄杀或侮辱,需善待。但蓝玉视圣谕为无物,胆大妄为,朱元璋认为蓝玉是在挑战皇威,违抗圣旨。

四、抢占民田,擅养死士。

在蓝玉被封凉国公后,更加骄横跋扈,强占东昌府一带的百姓田地,被御史发现。御史按律对他进行查问,蓝玉不但不配合,还着人鞭挞御史,将他轰出府门外,“玉捶逐御史”。另外,蓝玉还在自己府上私养庄奴和府兵数千人。朱元璋心生疑虑,你蓝玉究竟意欲何为?

(承继大明江山的朱允炆)

实际上,以上的罪名都不足以让老朱动杀机,蓝玉真正被杀,是有以下两个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朱标的去世。

朱标深受老朱喜欢,是朱元璋钦定的皇位接班人。而且老朱为了帮朱标保住皇位,还煞费苦心地为他安排了很多文臣武将,给以辅佐,蓝玉就是其中之一。

但朱标的英年早逝,对朱元璋是一个沉重打击,他不得不重新规划朱家天下的未来。于是,他准备将朱家江山交给孙子朱允炆。但朱允炆太过年轻,而自己又日渐老去,时日不多,他为朱家千秋万代的江山计,不得不对这些功高盖主又手握重兵的功臣下手,以免尾大不掉,危及皇权。

二是蓝玉确实有谋反的迹象。

由于蓝玉屡有战功,且目中无人,越来越不得老朱信任。加上在胡惟庸之案中,蓝玉或多或少已经受到牵连,这让蓝玉心生警惕,多次对手下人说:“皇上疑我矣,必是亲家靖宁侯(叶昇)招出我也是胡党。”

蓝玉为求自保,曾找到手下景川侯曹震商议,让他着人准备人马,“待上位(朱元璋)出正阳门劝农时”,出其不意,“务要成就事”。

蓝玉为了一举成功,还私下找过锦衣卫指挥佥事陶幹,对他说:“我有一事欲同你商议,我若要反,你须来从我。”

种种迹象表明,蓝玉在知道危险逼近后,为求自保,已经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谋反,只不过朱元璋毕竟老奸巨猾,抢得先机,提前下手,除掉了蓝玉。

所以,蓝玉的死与其说是他不识时务,不够聪明,不如说他其实就是皇权的牺牲品而也。

至于蓝玉的人皮,在辗转于九边,并在天下传示后。蓝玉的女婿蜀王朱椿向朱元璋奏请,把这张人皮要回成都府(很显然,是蓝玉的女儿极力申请的结果)。

据说,明末农民军攻下成都时,还在蜀王府内搜出了这张人皮。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一举击溃蒙古主力,使北元再也无力与明朝抗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成就了自己名将的地位。

蓝玉被朱元璋杀死并剥皮萱草的原因我用八个字概括:成也功劳,败也功劳。

立下大功的蓝玉犯了功臣最大的忌讳——恃功而骄。蓝玉所出的“昏招”主要有:一、打败北元后,俘虏了北元皇妃,蓝玉在班师途中竟将元妃侮辱,元妃不堪受辱自尽身亡。二、回军时夜里路过喜峰口,因为守军没有及时开城,居然下令攻击关隘,破门而入。三、朱元璋封蓝玉为太子太傅,蓝玉心中不满,狂妄的认为应该封自己为太师。四、控制军队中将领的升迁,安插自己的亲信。私下蓄养庄奴和义子,仗势任意妄为。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朱元璋可能会放蓝玉一条生路,留着他作为朱标的武将班底保家卫国。但是事与愿违,朱标早逝,朱元璋指定朱允炆接班。像蓝玉这样骄横拨扈的性格,朱允炆根本无法掌控。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永固,只能牺牲掉蓝玉。

就这样,蓝玉被杀,人皮也被剥了下来,用来震慑群臣。


淡墨残烟


诚感盛邀@头条家的史先生:

蓝玉(?―1393年),定远人 ,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蓝玉做事有胆有谋,面临敌人勇敢,逢战必胜。一生打败扩廓帖木儿游骑、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平定西藩叛变动乱,消灭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等。

1388年朱元璋为了彻底解决北元,拜蓝玉为帅,将十五万精兵交付给了蓝玉,蓝玉探知元主在捕鱼儿海...... ......最后毅然进入率兵漠北深处.....最终北元除了皇帝和他的长子以及丞相之外,其他的皇子,公主和重臣全被明军俘虏,缴获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捷报奏传至京,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蓝玉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班师回朝,晋升为凉国公。

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自恃有功,逐渐骄横起来:

1、早在征云南元梁王胜利后,他就派人到云南私自贩盐,牟取暴利。

2、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

3、打败北元后,蓝玉不仅私占掠获的大量珍宝、驼马,俘虏了北元皇妃,蓝玉在班师途中竟将元妃侮辱,元妃不堪受辱自尽身亡,由此引来许多非议和事端。

4、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

5、蓝玉领兵在外,经常擅自升降将校,安插自己的亲信。诏令有所不从,甚至违诏出师。

6、私下蓄养庄奴和义子,仗势任意妄为,横行霸道,胡作非为。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公元1393年,太子朱标因吓而死,自朱元璋决定培养自己的孙子朱允炆那一刻起,就注定蓝玉的命运了,在朱允炆接手皇位之前,朱元璋要把权柄上的”刺”全部拔光!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朱元璋会留他作为朱标的武将班底保家卫国。但朱标早逝,朱元璋指定朱允炆接班。像蓝玉这样骄横拨扈的性格,朱允炆根本无法掌控。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永固,只能如此了。

公元1393年,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美丽青春您真痘



洪武25年(公元1392年),大明帝国在朱元璋的领导下,开始逐渐开始稳定繁荣起来,太子朱标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已历上14年有余,日趋成熟,处事得当,在朝堂之中甚有威望。并且时常提醒并规劝朱元璋的失政之处。虽然朱元璋喜欢我行我素,但是他对朱标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自己施之以严,才能够给朱标留下实行“宽通平易之政”的空间。

然而一切都在这年的8月,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秦王朱樉(朱标的亲弟弟)被告召回京师,朱元璋安排太子朱标巡视陕西,查明情况。朱标从西安回来后,便生病了,后因秦王朱樉的事情,朱标责备父亲疑心太重,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相信。结果朱元璋暴怒,拿凳子砸向朱标。朱标惊吓过度,不久病死!这对于大明帝国无异于是一场灾难,一场更大的风波即将到来!

因为灾难才刚刚开始,此刻的朱元璋遇到了一生最大的窘境,最大的心血与希望,明帝国最合适的继承人轰然早逝!


自己已然垂垂老矣,而此刻朱允炆尚且年幼,大明帝国面临空前的危机!虽然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真正让朱元璋倾尽心血的唯有嫡长子朱标!自从马皇后死后,朱标一人承担起阻止朱元璋内心恶魔的工作。而此刻,已经没有人能阻止朱元璋内心的恶魔了。

此刻的大明帝国风声鹤唳!如临大敌!而一个从无数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他要开始再次挥动手里的屠刀了。

而一切的导火索就在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把怀疑的眼光转向了明帝国政治新星蓝玉。


蓝玉,大明帝国的“霍去病”,大将军、凉国公,常遇春的妻弟,朱标老婆的舅父,蜀王朱椿的老丈人。他北上破元、平定西南的功绩被记录在史册!他成为继徐达、常遇春之后不世出的大明帝国军队势力的代表。

只可惜蓝玉虽然是个军事天才,却是个政治白痴。他并没有意识到朱标的死意味着什么,却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且经常口出狂言,抱怨职位不对称。然而他最终还是被锦衣卫盯上了。当然或许我们可以拿看待《雍正王朝》里年羹尧的态度看蓝玉,不作死,就不会死!

但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这才是朱元璋的根本目的,因为那一刻,他自己决定培养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了。所以在朱允炆接手皇位之前,他要把权柄上的”刺”全部拔光!

而蓝玉最应该低调的时候,却最认不清现实,最终成为了朱元璋动手的借口以及导火索!蓝玉被剥皮实草,全国展览,并由朱元璋亲自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布告天下。

最终蜀王朱椿冒死进谏,请求朱元璋将老丈人的皮赐给自己,以供王妃时刻警醒自己。朱元璋最终同意,并将蓝玉的皮赐给了蜀王妃!蓝玉的皮因而一直被供奉在蜀王府200余年,后为张献忠所得,之后下落不明。


炒米视角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首先,蓝玉功劳很大,多次深入漠北,剿灭蒙元的残余势力,还制造了蒙古版的“靖康之耻”,北元的太师大臣未押回京就被私自残害,而且北元的王妃公主也被奸污,可是朱元璋看在他功劳份上,对于他的自作主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后来,蓝玉经常仗着功劳要求朱元璋封官,还大量收义子,他这些个义子不少也是作奸犯科之徒,也为蓝玉制造了不少日后的“罪证”。蓝玉死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太子朱标早死,朱元璋已经决定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因为朱允炆是压不住蓝玉此等骄兵悍将的,蓝玉就是皇帝权仗上的刺,朱元璋要帮朱允炆除了皇帝权仗上的刺。如果朱标活得比朱元璋久,或者朱元璋打算传位给朱棣,凭他们的能力能压住蓝玉,那么蓝玉以及其他的功臣,大多也会没事。


螨清之祖是通古斯野猪


武夫恃宠而骄,并因此丧身破家者并在少数,明朝初年的名将蓝玉便是其中的典型。蓝玉是名将常遇春的妻弟,为将有胆有谋,曾参与过北伐中原、西征川滇等战事,生平最傲人的战绩,莫过于在捕鱼儿海战役中重创北元政权,使其元气大伤。常遇春、徐达等名将相继过世后,蓝玉作为朱元璋最可倚赖的猛将,渐因战功官至大将军,封凉国公。



朱元璋为笼络蓝玉,让儿子、蜀王朱椿娶了他的女儿,和其结成儿女亲家。同时,由于太子朱标的妻子是蓝玉的外甥女(常遇春之女),所以蓝玉跟皇家又结下极为亲密的关系。然而,随着官爵和恩宠的不断提升,蓝玉开始变得居功自傲、骄横跋扈起来,接连犯下种种罪过,渐渐地便让朱元璋对他大起杀心。


蓝玉在庄园中畜养了很多地痞流氓做庄奴、养子,并利用他们作恶,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比如,蓝玉不仅公然霸占东昌府的民田,甚至还把奉命前来调查此事的御史赶走,行为极其嚣张(“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引文同上)。



捕鱼儿海大捷后,蓝玉俘获北元的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并与其中的一名妃嫔有染,在军中的影响很坏。等到大胜回朝路过喜峰口时,因为时值半夜,官吏按照规定没有开门接纳,结果蓝玉一怒之下,竟然派士兵攻破城门,然后长驱而去。两件事情被上报给皇帝后,朱元璋非常气愤,下旨切责蓝玉,但后者却置若罔闻。


先前,朱元璋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为他屡次犯错,便将“梁”字改为“凉”,并把其过失刻在铁券上,希望能够警醒他,然而从效果来看,却属于一厢情愿。此后,蓝玉在军中依然是独断专行,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而在朝中侍宴时又经常出语傲慢,丝毫不把皇帝的责备放在心上。


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帝切责玉。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诘让。引文同上。



等到蓝玉西征回朝后,朱元璋考虑到他劳苦功高,便将其进拜他为太子太傅。可没想到蓝玉对此却并不满足,自认为功劳无人能及,但地位却低于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两人均兼任太子太师),由此大为不满,竟然跟同僚们大倒苦水,说:“我蓝玉劳苦功高,难道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


不仅如此,蓝玉入朝参政期间,虽然有不少的奏请,但由于内容不切实际,所以屡屡被朱元璋忽视,由此引得他更加的不满(“西征还,命为太子太傅。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比奏事多不听,益怏怏。”引文同上)。蓝玉既然不满,便屡屡惹是生非以发泄不满,结果这些行为更加激怒皇帝。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忍无可忍的朱元璋终于决定对蓝玉下手,指使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其谋反,并将其同党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等人一网打尽。按照刑讯逼供后的证词,蓝玉等人准备在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杀死老皇帝,然后另立新君。供词提交上去后,朱元璋下令诛杀蓝玉。


在明朝,“谋逆”属于十恶不赦的重罪,应该被判处凌迟极刑,可朱元璋念及蓝玉的功劳,同时考虑到他跟自己是儿女亲家,所以最终决定判处其“剥皮实草”之刑,然后将蓝玉的人皮送往蜀王妃处“留念”。近三百年后,张献忠率军攻破成都,还在蜀王府的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朱元璋之残忍,由此可见一斑。



蓝玉伏法后,朱元璋继续株连蔓引,大肆逮捕、屠杀其同党,包括1位国公、13位侯爵、2位伯爵在内,共有15000多人因受牵连而被杀,其中大多数属于被诬陷而枉死之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凡列名《逆臣录》者,一公、十三侯、二伯。”引文同上)。


经此一案,先前成功躲过“胡惟庸案”牵连的元功宿将们,几乎被一网打尽,由此导致朝堂为之一空(这也是后来“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无人可用的主要原因)。



文史砖家


在古时各朝各代,多少统兵将军都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封狼居胥,踏破贺兰山,做一国之柱,万军之帅。但是真正能达到这种理想的却是寥寥无几。因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强大的统一王朝,二是自己必须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达成这两个条件也许不难,最关键是有一个用人不疑的君王、自已还得持宠不骄。而在明代就有个例子让后人明鉴。

这个例子就是蓝玉。虽然说蓝玉没有赶上朱元璋建立明朝,驱赶蒙古鞑子的战斗。但是因为鄂国公常遇春的大力举荐,蓝玉进入了朱元璋的注意之下。虽然当时蓝玉有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明朝开国之始。名将猛将如云、根本就没有蓝玉插上一脚,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

推翻元朝统治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国。之后,先后两次远征漠北。虽然蓝玉也参加了远征。但是扮演的角色却是打下手,跑龙套。是金子总会发光!机会迟早会降临到蓝玉身上的。

机会终于在洪武二十年(1387)让蓝玉等到了。这一年,朱元璋拜冯国胜为主将,蓝玉为副将,远征平定了辽东。但是这场战争后,冯国胜不但没有获得奖赏,反而因为朱元璋的猜忌而被贬斥到凤阳,形同监禁。

而此时,开国众将衰老的衰老、亡故的亡故。朱元璋环顾四周,一颗闪烁的将星在朱元璋眼中闪着耀眼的星光。就是他了,蓝玉!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为了彻底解决北元,拜蓝玉为帅,将十五万精兵交付给了蓝玉。

此时再次进入漠北的蓝玉,回想起当年打帮手、跑龙套的漠北,再看看此时众兵将环绕的自己,心中会有多少感慨与激动啊!从此时起,蓝玉正式开启了他的军事天才之路。

他和他的士兵摇身一变,变成了漠北深处的一只狼、一只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狼!终于,在坚苦行军作战的这些天,蓝玉不放弃、不丢弃、出奇招、布疾兵......

而此时的北元皇帝在漠北的捕鱼海深处躲避明军的进攻。因为在这里是漠北深处,北元认为明军根本不可能找到自己,因此躲避在此等待看着明军无奈撤军的笑话。而蓝玉则咬紧牙关,冒着有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毅然进入率兵漠北深处......而此战的结果是以北元除了皇帝和他的长子以及丞相之外,其他的皇子,公主和重臣全被明军俘虏甚至祖传的玉玺都丢给了明军,从此北元彻底覆灭。

”胜利了,我军在胜!“捷报传回应天,朱元璋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环绕他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一定要重重赏赐蓝玉“朱元璋心中暗暗定下了主意。

而此时的蓝玉却处于癫狂的境地。多年的屈于他人之下的压力、多年不被朱元璋认可的委屈、多年官场上的小心翼翼此时都似乎化为了一股上升的力量,托着他飘飘然而不知所以。

报....蓝玉军中奸污北元皇妃、不堪羞辱的皇妃自杀身亡、报.....蓝玉在经过喜峰关的时候,嫌弃城门开启速度慢,竟直接命人破关而入、报.....蓝玉当着众人的面,直呼:“凭我的功劳,难道不可以当太师吗?”种种消息,让潜付在军中的耳目细作一五一十的将蓝玉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报于了朱元璋。朱元璋为了警告蓝玉,曾将原本准备封他梁国公的梁改成了凉。

可是此时的蓝玉却似鬼迷了心窍,一直在”作死“的路上前进着。所做出的事情让多疑的朱元璋他愈发不满起来。因此他决定再拿起一次屠戮的刀斧,指向了蓝玉。蓝玉被锦衣卫告发谋反,随后被关入大牢,

骇人听闻的“蓝玉案”从此拉开帷幕,蓝玉被剥皮示众后,给了自己的儿媳妇,蓝玉的女儿蜀王妃。同时也有告诫儿媳莫要持宠自娇,时刻要想着父亲是因为什么得到如此下场的意图。

蓝玉一代名将竟然落了如此下场。说得高雅些,就是蓝玉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蓝玉的军事才华成就了他百世辉煌。说得通俗点,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一个极端自我膨胀的将帅,碰见了一个极度多疑的君王,其下场也是不言而喻的。蓝玉的遭遇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恒实说


自古名将都有一个封狼居胥的梦想,自从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后千百年来就很少有名将扬名漠北,然而明朝就有一位大将成功封狼居胥,捕鱼儿海之战大破北元军队。这位名将就是蓝玉,蓝玉是幸运的,在明朝追击北元于漠北的时间节点上,那些追随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将领大多都老了,然而蓝玉却是年富力强,于是乎朱元璋就把自己的帅印与15万大军交给了蓝玉,蓝玉也不辱使命在漠北俘获了北元王族。

可惜蓝玉在一次次战功之后逐渐心态变得非常膨胀,虽然一开始朱元璋还能容忍他,但是他到最后已经让老朱无法容忍了,因为老朱得为自己的孙子的江山考虑,不能允许有这位个飞扬跋扈的将领存在了,蓝玉自己也是作死,在喜峰关的时候,守城将士为了核实信息无法及时开关,居然纵容手下直接破关,蓝玉自己私下养了一大帮奴才,任由他们胡作非为,蓝玉还不满朱元璋只封他为太子傅,希望可以获封太师。如此骄横,朱元璋再也无法容忍,于是乎轰轰烈烈的蓝玉案就此展开。

在古代剥皮是一件非常残酷的刑罚,朱元璋念及自己的女儿是蓝玉的夫君,本想把蓝玉直接剁碎,最后还是留了皮送给了蜀王妃也就是自己的亲身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