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豐生活習俗一覽,家鄉的味道

廣豐區隸屬江西省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接浙江省江山市,北鄰玉山縣,西毗上饒市上饒縣、信州區,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兩縣。區境南北長62.5千米,東西寬45千米。廣豐始建於唐,原稱永豐,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廣豐。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而風俗習慣構成了當地獨有的民俗和風氣,在當地生活的人們都遵循著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約定俗成,代代相傳。

1、工匠習俗

學徒各行手藝的學徒,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徒弟投師要舉辦拜師宴,要交“貼頭”(學費)。要謹記“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教誨。學藝期間,師父家中的雜事,如掃地、挑水、生煤火、洗碗、帶小孩甚至洗尿布,都由徒弟做。同桌吃飯時,要給師父盛飯,要比師父先吃飽。滿師後要舉辦謝師宴。手藝好的學徒留下做一年夥計,發給工錢。俗稱“三年徒弟,一年夥計”。

石匠、木匠

石、木匠的祖師同是魯班,他們的量具“五尺杆”(老尺),上面寫著“魯班先師何葉二位夫人高位”,相傳能鎮鬼魅妖邪。舊時縣城宮塘角有魯班廟,供弟子們參拜。

石匠做的事主要有:建房、打灶頭,開磨、造墳等。木匠分為“大木”、“小木”,大木建房,小木做傢俱。建房豎柱、上樑時,石匠、木匠要“喝彩”,東家要給他們“花紅”(紅包),設酒宴請他們坐上席。席上滿碗大塊豬肉,名曰“魯班塊”。

石匠、木匠建房、造傢俱的尺寸講究帶“六”,如廳堂寬一丈六,牆高九尺六;床長六尺、寬三尺六;還有“進門三個六”,即香幾高三尺六,桌子高二尺六,発子高一尺六。結婚者男方打傢俱,女方打嫁妝,都要請木匠喝喜酒。

打鐵

鐵匠祖師是太上老君。打造的鐵器如農具中的鋤頭、兩齒鉗、犁鎖,廚具中的菜刀、鍋鏟、火鉗以及木匠的斧、鑿、刨等,品種繁多。打鐵的學徒不要交貼頭,幹活時掄大錘。鐵匠在“三十六行”中是老大,有“第一打鐵,第二安腳(石匠)”之說。打鐵很賺錢,舊時有“鐵錘一響,勝似打搶”的俗語。

油漆

漆匠主要是油漆床、櫥、箱、桌椅等傢俱,再就是給廟中菩薩貼金和油漆棺材。其祖師楊吾。油漆學徒三年,舊時要交8至12塊大洋貼頭,逢年過節還要送禮給師父。油漆結婚傢俱和嫁妝有喜酒喝,還有花紅。油漆棺材,死者入檢時要“喝彩”,親屬要給花紅。油漆也很賺錢,因為其用料調配外行人看不懂,所以有“藥材油漆,神鬼不識”之說。

打棉花

打棉花的祖師是洪棕。他為了使弟子常年有活計謀生,按不同季節教給弟子打棕、閹雞、打棉花三種手藝,並傳授口訣雲:“春天超(編織)棕衣,夏天去閹雞,冬天打棉被”。棕衣即蓑衣,舊時為農民主要雨具,現已無人使用,打棉花者現多從事打棕繩、做椋墊、彈棉被和棉絮,也不閹雞。

理髮

理髮俗稱剃頭,是清代興起的一種職業,其祖師是少林和尚。理髮師上替皇上剃頭,下替婦女修腳趾甲,被稱作“無大無小”。又因理髮師的椅子都是顧客坐,自己總是站著,被認為低人一等。農村理髮通常是“包頭”,理髮師上門或到田間剃頭,農曆十二月按人頭收費。小孩剃“滿月頭”,理髮師有花紅,還要吃滿月酒。女子出嫁,向理髮師借剃刀“開面”,要請理髮師吃“花粉酒”。

2、作坊習俗

廣豐舊時作坊頗多,有酒坊、豆腐坊、粉皮坊、糕餅坊、醬油坊、染布坊、磨坊(水碓)等等。部分作坊習俗如下:

豆腐酒坊

豆腐坊、酒坊有的單獨開,有的兩者兼營,合稱豆腐酒坊。坊中多豆腐渣、酒糟,利於養豬,故業主養豬頗多,每月初一、十五要到豬欄門點香,祈求“豬欄公”保祐生豬平安。豆腐酒坊除了釀酒、做豆腐出售外,也承接來料加工。每年“冬至”前後,農戶自帶大豆到坊間加工做“豆腐乳”。逢年過節,坊中要增加油豆腐、千張皮等品種出售。

榨粉坊

廣豐米粉條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傳說榨粉業的祖師是觀世音,她用大米榨成粉條度化凡人,吃下粉條就象鎖鏈鎖住人的凡心。至今去廟裡進香,早餐要吃一碗素油燙粉。榨粉的學徒為期一年,要求身體健壯,不要交貼頭,還可得一點零用錢。

水碓

水碓主要是舂米,兼磨粉和榨油,又稱磨坊。舊時,大河小溪水碓星羅棋佈,民國三十五年(1946)全縣有大小水碓298座。舂米的收費是每石谷收一升米。水碓奉魯班為祖師,俗稱“水碓公”,其神位有的是石雕魯班像,有的用紅紙書寫“魯班先師水碓公之神位”,安於碓中。逢年過節,業主要以三牲祭祀“水碓公”。新年一般要過了元宵節“開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