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一年级孩子怎样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有资料显示,80%的家长在孩子进行小学前,未做好准备工作,孩子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能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能力差;不能应付大量需独立完成的课业和独立料理生活;人际交往能力弱,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等。

开学第一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面对自理能力差,习惯不好,还有点小小懒惰的孩子,开始老师还会照顾一下,帮他一把,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呀!家长该怎么办呢?

1.家长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家长怕麻烦,有些家长认为: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早就替他做好了。

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孩子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包括对父母。因此,强化家长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技能教育进课堂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

家长在训练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管理自己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已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时应得到鼓励。同时,家长对孩子应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碟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这一点。

当孩子不愿意去做家长吩咐的事情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把具体要求说明白,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完成。千万不要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而且最后还给孩子让了步,孩子会认为自己“胜利”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仍可能采用这种办法来对付父母。

开学第一天比自理

3.家长对孩子应以鼓励、肯定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家长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他们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孩子自理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自理能力。

家长还可以采用的“三步教学法”教孩子做家务:首先是大人先做一次示范表演,让孩子在旁边仔细观察。然后,家长和孩子再一起做一遍,发现孩子做得不对时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可以手把手地教给他们那些较复杂的动作。最后,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遍,家长在一旁观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