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0年来没有一部华语爱情片可以超越电影《甜蜜蜜》?

李-小米


《甜蜜蜜》是陈可辛的代表作,这些年陈可辛北上拍过《投名状》、《亲爱的》,但大家提到陈可辛,除了吴君如的老公外,还是会说,哇,这就是拍《甜蜜蜜》的导演啊。《甜蜜蜜》豆瓣评分8.8,好过98%的爱情电影,拍摄至今口碑评分没有任何华语爱情片电影能够超越。

影片是由黎明和张曼玉主演,黎明饰演的是从内地到香港打拼的后生,张曼玉饰演的李翘比他早两年来港,但也没混出什么名堂。他们一起打工,干着好几份工作。他们一起学粤语学英语,培养着“同志”一般的友谊。张曼玉坐在黎明的自行车后面,哼着《甜蜜蜜》,成为电影的经典镜头。


他们创业失败,心情低落,再加之下雨,他们发生了该发生的事。第二天后,他们相互祝福,“龙马精神”,“恭喜发财”…黎明曾经追过李翘,张曼玉扮演的李翘狠狠地对他说,你不是我来香港的目的,但心里又不舍。后来,李翘跟了黑帮老大,黎明找了内地的同乡杨恭如结婚。多年后,他们在《甜蜜蜜》的伴奏里,街头邂逅,相视一笑。

《甜蜜蜜》的爱情是有烟火气的,它很平凡,很现实,藏在很多北漂、沪漂、港漂的故事里。它虽然现实但又有真情在,并不势力世俗。所以,它会感动你,只要你有在大城市打拼的经历,你也会想着和心爱的人报团取暖。虽然最后没能在一起,但至少真心爱过就足够了。

这些年来,内地电影市场多元化蓬勃发展。爱情电影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票房也在大涨。这些爱情电影很多都打着青春的旗号,比如《致青春》、《同桌的你》、《栀子花开》,但都逃脱不了车祸、出国、台词雷人、演员面瘫的毛病。


这些电影根本不能打动你,只是在贩卖所谓的青春情怀圈钱,并无真情可言。“文艺女青年”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也有很多致敬《甜蜜蜜》的地方,甚至是抄袭,因为三观不正和退票事件成为丑闻,最终草草离场。这些年来,还真的没有华语爱情片能超越《甜蜜蜜》了。

(《鲸鱼电影》编辑部 基督山伯爵 答题)

欢迎评论!欢迎转发!


鲸鱼电影


一晃《甜蜜蜜》已经上映20年了。大概时间过得太久,我已经忘了第一次看《甜蜜蜜》的感受。

只记得,好像没有小学。那个年纪当然不懂爱情,也很快淡忘了这部片子。还依稀记得李翘坐在黎小军的单车后座晃着腿哼着歌,唱着“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后来,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电影频道在放,就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哭了一下午。其实,影片没有太多的煽情,拍得清新自然,简单的故事也能如此动人,以至于20年之后,依然没有爱情片比得过《甜蜜蜜》。

其实,《甜蜜蜜》有着强烈的宿命感。

谈谈为什么这么动人。

因为它懂爱情。

拍爱情的电影多了去,但大多是烂俗的一见钟情,真空的男欢女爱,无脑的霸道总裁爱上我。

能拍出这么特别的爱情,多年来凤毛麟角。

主角么,没光环,没背景,两个小人物。

张曼玉饰演的李翘和黎明饰演的黎小军,同为飘在香港的大陆人,比起数以万计的港漂来说,他们又土,又孤单。

爱情的发生,也没有魔力,没有巧合。

李翘还没遇到她想嫁的香港富商,小军的爱人还远在北京。

而香港几百万人,中国几亿人,他们身边只有彼此,没有其他人。

这两人能在一起,说好听是无奈,说难听……是被孤单逼的。

他俩本不是彼此梦想的对象。

这种拼凑的、有点纠结的一对儿,却更像现实的爱情。


叨逼叨逼叨


《甜蜜蜜》的经典与精彩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是一种常看常新的情怀,我们看9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情怀,片中人黎小军×李翘对70年代的怀旧,一种背井离乡又想着衣锦还乡,最终在他乡遇故知的缘分。以及张曼玉×黎明×曾志伟×杨恭如等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和精彩演技,以及导演陈可辛对于港人对97回归前后的离人愁绪的述说……《甜蜜蜜》的幕后花絮,阁主给你娓娓道来。

“友谊万岁”or“米奇纹身”,是不是属于《甜蜜蜜》20周年的独家记忆呢?或者,也是一段集体共鸣?22年了,重看《甜蜜蜜》,依然找回当年的感觉,浑身麻酥酥的。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是华语片里最好的爱情电影,没有之一!想想它的英文名Comrades:Almost a Love Story,“同志:差一点就是爱情电影”,算不算是一个预先设置好的大号催泪弹呢?

放不开张爱玲的乾坤挪移

“三姑丈”导演陈可辛真是个言情片的行家里手,编剧岸西更是个言情高手。他俩联手,一下子就戳中了所有人对爱情的泪点——比如豹哥肥硕背后的那只米奇纹身,比如李翘崩溃地用额头无意敲响的那声汽车喇叭,比如李翘在纽约街头大喊擦身而过的“离笑棍”(黎小军),再比如黎小军皱巴巴的夹克背后的那个邓丽君的签名……泪点数不尽了,有泪就尽情流吧~~~

|“离笑棍”、邓丽君签名、《goodbye my love》歌声、豹哥的米奇纹身 |

可能真心觉得杨恭如的小婷特别碍眼,连黎小军对她说的那句“小婷,我们回不去了~~”都特别释放,毕竟黎明演的不是《半生缘》的沈世均,小婷也不是等了十八春的顾曼桢;但你永远不能替李翘对豹哥那句“傻丫头,回去泡个热水澡,睡个好觉,明天早上起来,满街都是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而放掉这个好男人,虽然她不爱他,但不能离开他,就算他没有《红玫瑰白玫瑰》的佟振保一样的颜(经典: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


《甜蜜蜜》是“小老婆”?那“大老婆”是谁?

当年拍完票房口碑俱佳的《金枝玉叶》,陈可辛又拍了票房惨败的《嬷嬷帆帆》,他的UFO公司被卖给嘉禾。嘉禾要赢回票房,要求陈可辛拍《金枝玉叶2》,并不想拍《金2》的他以同时投拍另一部小片为交换条件,这部小片就是这部《甜蜜蜜》。拍五天《金2》再回来拍五天《甜》,陈可辛逐渐把不愿意拍的《金2》变成勉强喜欢的,而把《甜》当做自己的精神治疗。

| 陈可辛的“小老婆”是《甜蜜蜜》,张曼玉在床上都惶恐不安;《金枝玉叶2》才是“大老婆”,顾家明和林子颖就安生地闭着眼睛享受其中 |

于是,张曼玉打趣陈可辛说《甜蜜蜜》就像是他的“小老婆”,因为他把所有精力基本都放在“大老婆”《金2》身上,倒是让“小老婆”《甜蜜蜜》拍得更轻松自然,毕竟有Maggie撑着半边天。最后“大小老婆”呈现也如地位一般,“大婆”《金2》没了《金1》的灵动自如,反倒显得中规中矩、不温不火,“小老婆”《甜蜜蜜》倒是轻松自然,成了一番经典。


北京大妞儿变广东女孩儿

5岁到港的黎明是陈可辛一早定下的男主角,黎小军的名字就能看出歌一二来。女主角其实一早属意18岁才定居香港的北京大妞儿、当年还叫王靖雯的王菲,两个北京人儿正合《甜蜜蜜》“港漂”的主题。但王菲似乎对演戏并不热衷,即使之前已凭《重庆森林》得了斯德哥尔摩影后,陈可辛事后却说她连剧本都懒得看,算时间应该是在北京秘密保胎(怀的就是窦靖童哟~)呢。后来据说三姑丈还找过当年被认为是“小王菲”的陈慧琳加盟,也幸好是没成。

陈可辛于是找来旧友Maggie救场,Maggie也在《阮玲玉》4年后没啥大动作了。陈可辛特别对Maggie讲,两年不演戏就当你是上辈子的人啦,于是Maggie顾念旧情(念旧情这是后话)答应接下这次著名的“执二摊”(首定演员辞演,由第二个演员替上称为“执二摊”。《阮玲玉》就是Maggie在梅艳芳辞演之后的“执二摊”)角色。

| Maggie演李翘也是命运多舛,还从上海菇凉变成了最终的广州女孩儿;王菲因为北京大妞儿的身份,一开始才是陈可辛心中李翘的第一号人选 |

王菲辞演,剧本中的北京大妞儿不得不改换身份,连同黎小军都从北京人儿变成了天津小伙儿,李翘从北京妞儿变成了上海菇凉,Maggie还真为这个“阿拉啊~~侬港啊~~”苦练了一阵上海话,那时候的Maggie国语不灵光啦,上海话也蛮吃力,最后只好把上海菇凉变成了广州女孩儿,也有了一段李翘假扮香港人的桥段。

当时编剧岸西真为陈可辛找来Maggie演李翘捏了把子汗,“Maggie那么洋气,怎么演出大陆人的土气?”可电影上映之后,岸西特别想对Maggie道歉,“她演的李翘比剧本里的李翘更像李翘。”


李翘重配音?太可惜太可气

2015年情人节档,《甜蜜蜜》重映。陈可辛在这次重映玩了任性,重新配了Maggie的声音当噱头,但听了新配音,也是真心不高兴!国语配音?各种本人其实已完全不记得李翘讲国语的声音了,一口一个“离笑棍~~离笑棍~~”地叫着的。陈可辛却任性地觉得Maggie之前的国语配音太尖,全球配音找一圈,换上了现在这个奇怪的温柔女音。

| 原版《甜蜜蜜》Maggie的国语配音是TVB资深配音员晏晓陶;当年,陈可辛找Maggie演《双城故事》时就想让她亲自唱一首《Moon River》,可惜那时候她偏不唱 |

其实之前版本的国语配音可是大名鼎鼎的晏晓陶,TVB剧人家配过《神雕侠侣》雪梨演的李莫愁、《鹿鼎记》徐濠萦演的方怡、《创世纪》邵美琪演的Tina、《金枝欲孽》张可颐演的安茜,电影里人家配过《白发魔女传》林青霞演的练霓裳、《梁祝》杨采妮演的祝英台,当然还有《甜蜜蜜》Maggie演的李翘,人家怎么就声音太尖了呢?那么珠圆玉润的。

| Maggie首次在大银幕上现原声的电影是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配合阮玲玉广东人的身份,Maggie在《阮玲玉》中也用原声分别说了粤语、沪语和国语;侯孝贤的《海上花》女一号小红本来是Maggie的,但她就是过不了自己说不好一口纯正沪语这一关而辞演,后来由日本女星顶上,还不是用了配音?|

好吧,我们不较真儿了。陈可辛对Maggie的声音的确有情结症候群——之前两人合作的《双城故事》,陈可辛就是找的还未开窍的Maggie搭配谭校长和后来成了豹哥的曾志伟,当时陈可辛是真想让Maggie在片中唱一首《Moon River》,效仿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那种初试啼音的感觉,但那时的少女Maggie可不像现在如此痴迷唱歌,就死活都不唱!这都是题外话啦。

| 后来在《花样年华》中,Maggie还是说了几句纯正上海话;《清洁》里,Maggie开窍地大肆唱起歌来 |

Maggie之前也真是要求让人来配音,因为她总嫌弃自己的声音太粗,直到王家卫拍《阿飞正传》必须现场收音,才执意让曼玉姐姐的真声初次亮相大银幕;以至于后来主演关锦鹏的《阮玲玉》是,Maggie以粤语、简单的沪语以及蹩脚的国语契合了广东人出身的阮氏天后身份;力求完美的处女座曼玉姐姐因为练不好一口纯正的上海话而辞演侯孝贤的《海上花》的小红,以至于最后侯孝贤负气找来日本演员还是配上了沪语告终……后来的曼玉姐姐也想通了,《花样年华》沪语也说了几句纯正的,《清洁》里面也是大肆唱了起来了,当年那么认真又何必呢?


连连看了好几部电影

别以为《甜蜜蜜》是单打独斗,其实连连看,好几部电影都跟它关系密切呢——比如,《甜蜜蜜》李翘和黎小军最终相遇了,他们后来呢?后来,刘伟强和王晶就跟着炮制了一部《一见钟情》,俩人在美国相遇,但已不是港漂的大陆人,而是美漂的华人,Maggie是开出租的单亲妈咪,黎明是玩世不恭的IT达人,两人因为一夜情相遇,然后是第二夜、第三夜……

|《一见钟情》、《大城小事》算不算是《甜蜜蜜》的续篇?见仁见智啦 |

其实《甜蜜蜜》在岸西写剧本时原名叫做《大城小爱》,但何奈陈可辛并不喜欢,觉得太像文艺散文调调了。剧本写了一半遇到邓丽君去世,大家才一拍即合地定名为《甜蜜蜜》。但黎明太爱《大城小爱》这个名字了,后来自己拉班子并以友情找来“前李翘”王菲拍了一部不咸不淡的《大城小事》,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在最好的时候遇见你,也算是久别重逢。

| 陈可辛《甜蜜蜜》张曼玉×黎明,王家卫《一代宗师》章子怡×梁朝伟 |

| 《甜蜜蜜》黎明、《如果爱》周迅 |

| 陈可辛《甜蜜蜜》张曼玉×黎明,王家卫《重庆森林》梁朝伟×王菲 |

宣谣别老阁


如果说这是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爱情电影 应该没人反对吧 故事的背景有两个 一个是邓丽君的去世 一个就是香港的回归 里面的爱情让你唏嘘不已 黎小军和原配 黎小军和曼神 曼神和豹哥的 都有自己的无奈也有各自的不幸 但是却真实细腻感人 同时也反应了当年大陆人融入香港的艰辛酸楚 同时又积极乐观向上 同时还有对香港回归的丝丝迷茫彷徨 最后值得说的一点是最后黎小军和曼神虽然相遇了 但并没在一起 陈可辛导演在访谈中说过 不过可能不想让太多人感到绝望 所以 结尾用了开放式的 说说剧中的主要 曼神 曾志伟演的很棒 举重若轻 黎明也演的非常好 青涩内敛善良单纯 就像完全为黎明量身订做一样 看着特别舒服 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可以演黎明这个角色的了 其实黎明的文艺片还是非常好的 半生缘 都市情缘 玻璃之城 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trueman84737259


前两天看到了陈可辛导演的一段采访,关于甜蜜蜜他是这么说的:


我不是文艺片导演,这是部十足的商业片,结尾纯粹为讨好观众而设计。现实中,男女主人公不可能在一起。但观众想要他们在一起。其实呢,如果他们能在一起,早在一起了。”


1986年,黎小军告别女友方小婷,一个人从天津来到香港,他的愿望是未来接自己家乡的女朋友来香港结婚。


同一天同一辆列车,李翘从广州来到香港,她的愿望是赚大钱然后成为一个香港人。

什么是好电影,好电影就是导演在说自己的故事,我们却甘愿看到自己的影子。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甜蜜蜜的英文译名是:“Comrades:Almost a Love Story”。

Almost a love story。无限接近于爱情故事,可终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在李翘遇到黎小军的那天,她大概从没想过自己会喜欢上这个愣头愣脑,自己只想从他身上占便宜的男人。

直到那天她发现黎小军也那么喜欢邓丽君,而小军对她说了这段话:




她终于明白,无论是看来单纯的黎小军还是精打细算的自己,都逃不过失落。


像极了每个背井离乡去往新的城市生活的我们自己,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境遇,都能遇到那永恒的命题:安全感。


在完全扎下根来之前,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面对那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这段时间对你对我一样难熬,这也是为什么黎小军和李翘会相拥取暖。人和人之间相遇的时机就是这么重要。


如果是十年后的他们在街头初次相遇,那么或许根本不会注意到彼此。

在某一段时间里,我们是如此的需要拥抱需要关怀,需要另一个人在身旁陪着你。


可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人想要的东西终究不一样。


电影中有这么一段台词:






“黎小军,你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为了我,我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你。”


于是两个人还是分开,黎小军和女友结婚,而李翘遇到了豹哥——一个能把她想要的一切都给她的男人。


/ 02 /


其实豹哥对李翘的爱,一点也不比黎小军少。




李翘在按摩店上班的第一天就在胸前别了一枚micky头像,豹哥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后来就纹一个Micky。


后来豹哥被迫离开香港,对着李翘说了这段话:


其实豹哥说这些只是让李翘安心去追寻自己的生活。如果电影到这里结束,大概也是另一种完美结局。

可故事仍在继续: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意这样的一个细节。

在黎小军和方小婷的新婚之夜里,黎小军诉说着自己刚来香港的那些事,小婷却在他身边装睡没有做出回应。



两个人已经不一样了。

因为距离,因为经历,因为落差。你说的我无法理解,我的苦闷在你看来是炫耀,时间和距离到底有多强大呢?强大到两个人渐渐无话可说。


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他成长最快的那几年你不在,你就算拼命奔跑也无法弥补那落差,反而越来越远,最后不得不离开。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却发现自己变了。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是你拼命追寻到了自己的理想,却发现那个理想你已经不想要了,甚至在追寻理想的同时丢掉了自己。


我相信小军是真的难过。


镜头一转,小军和李翘机缘巧合之下都来到了纽约却擦肩而过,直到1995年两人才又在邓丽君的歌声中重逢。


重逢只要一瞬间,等待却像一辈子


这就是电影的结局。


/ 03 /


但就像陈可辛导演说的,在现实中男女主人公,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影像可以拍出所有的如果,生活却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为什么不可能在一起?相爱或许只要一瞬间,在一起却需要好运气,天时地利人和,少了一样都不行。


黎小军和李翘,相遇的时机让他们注定无法生活在一起,两个人注定会因为想要的不一样分开;

黎小军和方小婷,曾经因为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能在一起,但最后也因为长时间分隔两地而导致最终分开;

李翘和豹哥,其实反而是所有条件最接近满分的一对,却因为天灾人祸戛然而止。


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相遇,只是为了彼此成全,就像那某个你想大哭的夜里,有人给了你一个肩膀。然后呢?然后你们陪彼此度过最难熬的日子,各自上路。


娱是乎啊


张曼玉在影史上最经典的一镜差一点被剪掉

葛颖

关,关灯

11月的第一个周六午夜,《甜蜜蜜》同声评论直播完美上映,全程流畅

甜 蜜 蜜

《甜蜜蜜》是导演陈可辛在香港回归之际讲述的20世纪末香港新移民的漂泊生活,以邓丽君的歌《甜蜜蜜》贯穿始终,英文片名“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意为"基本是一个朋友间的爱情故事"

为什么会有《甜蜜蜜》这部电影?

因为一个有关命运预告的想法。

影片开始显示的时间是1986年的3月1日火车到站,这是两位主人公首次相遇的时间地点,这个秘密在影片结尾被揭晓。陈可辛最初想要拍这部片子其实是因为一个想法,如果说两个人很久之前已经遇到过,冥冥之中已经有过那么一次相遇,那么这次相遇在日后两个人的交往过程当中就是一个命运的预告。《甜蜜蜜》的故事正是源于这个概念。

为什么1986年的片段用黑白过曝摄影?

为了凸显年代感和暧昧效果。

1986的片段导演选择用黑白场面进行处理,显然有为了凸显年代感的考虑在里面。当时的摄影师马楚成在一些黑白画面中使用过曝处理,他利用这些过曝去营造出一种暧昧性在影片里,暗示命运的指向不确定。是完美的结局?还是一个伤心的故事?都是未知和迷离的。

为什么请到杜可风出演英语老师?

一度传出杜可风在《甜蜜蜜》里零片酬饰演一个在香港教英语的老外,而为什么会找到杜可风,据说当时陈可辛要找一个这么会演戏的老外在香港还挺难的,虽然香港当时有很多武打片中有老外,但是他们只会武打不会演戏,而杜可风演这种有些混蛋的角色还是很贴他的气质的。杜可风当年从澳大利亚跑到香港讨生活,无意被杨德昌导演邀请,问说能不能来做一个长片的摄影师,从而正式成为电影摄影师。但他出演《甜蜜蜜》是因为张曼玉。当年,他是个众所周知暗恋张曼玉的摄影师,他为了狂追张曼玉接下这个戏。

“学英语”这场戏显示出陈可辛的导演调度能力,从电视机到教室,然后是教室外,里外每一个人的动作和出声都是有节奏感的,杜可风的教学像指挥一样亦是充满节奏感。

《甜蜜蜜》这首歌贯穿始终是何含义?

甜蜜蜜这首歌在影片中第一个唱出来的是李翘,原本她和黎小军两个人之间是有非常大的隔阂,一个国语说得不好,一个广东话根本就不会说。李翘第一次在黎小军的自行车后座唱起《甜蜜蜜》,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这首歌在这部电影中是他们的共同语言,是他们爱情的符号。其实他们的爱情一点也不甜蜜,这个片名与故事内容是有反差的。黎小军与李翘,李翘与豹哥,姑妈与大明星、英语老师与越南妓女……这部电影中,所有的爱情都是绝望的。好的爱情是甜蜜的,但好的爱情片一定是苦涩的。

年夜饭饺子吃完后如何设计床戏?

吃饺子这场戏后,黎小军与李翘的关系就质变了。

当年陈可辛直到拍之前都不知道怎么调度,因为按剧本当中的情节就是说他们两个人吃饺子,吃完饺子就上床了,但是电影是需要铺垫合理性的,怎么拍呢?陈可辛说他特别过不去。临到开拍之前,把两个主演叫来商量,然后不知是谁就出了一个主意。

说“不如先穿衣服再脱衣服吧”!于是有了这个绝妙的场面设计。

两人当夜先吃饺子,饺子其实是一个身份地域的标志,告诉我们黎小军带李翘来自己家,按自己的家乡风俗过年。

洗碗这里有一处细节是擦手:李翘说自己要走了,黎小军就给她拿衣服,镜头停在李翘手上,通过她的手拍她的内心戏。双手紧握的一瞬,这就是她心底失落的外化。

而导致两人关系发生质变的就让他们先穿衣服再脱衣服,这就是那个上帝给的点子。

只有穿衣服才能让他们名正言顺得贴那么近,可以让原本没那个胆子的黎小军和李翘凑那么近,穿衣服的动作几乎是在抚摸对方的身体。

当头发贴着头发,额头抵着额头,黎小军撩了一下她的头发,导演在这场戏中对身位的设计让两人越接越近,嗅着彼此的味道干柴烈火。这个就是情节之间合理性的构建。

哪场戏穿帮最多?

尖沙咀送手链的分手戏。

这场戏他们当年是在凌晨尖沙咀拍的,陈可辛第一次使用斯坦尼康,是为了拍得更快更有效率。所有镜头里所有看到的行人都是雇来的一百个群众演员,就这么些人围着两个主演转,过马路时尖沙咀后景一个人也没有,镜头都是穿帮的。

本片最重要的台词是哪句?

“黎小军同志,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

这句台词是由送手链这场戏引出的。李翘察觉到黎小军对自己越来越好,她觉得她承受得起这段露水关系,但单纯的黎小军承受不起。张曼玉在镜头里呈现的焦躁、六神无主,通过她的眼神和台词被传达出来,真是个好演员。

这段过马路的戏拍得特别得好,李翘一直在深呼吸,她非常有策略,她先设身处地得让黎小军来体会一下小婷的感受,激起黎小军对这段关系的传统认识。然后她说了本片最重要的一句台词:黎小军同志,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

这句台词令人唏嘘,无论关系有多好,每个人最终都是孤独的,大家都是各奔东西,各有各的目的。所有的相聚都是短暂的。俗世的小人物,时代的浪潮冲过来,扛不住,一下就被冲散了。

本片为什么是“教科书”式的?

因为几乎没有一个废镜头。

片中很多处理都很直接,用镜头直接把意思表达清楚,几乎可以用干净两字去说形容,对于一个新导演或者一个电影作者的人来讲,这个片子的镜头处理是值得学的,因此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式的影片。李翘和黎小军第二次分手的戏处理得非常经典。李翘想与豹哥分手,跑到码头。导演的处理在这里给大家的感觉是李翘真的只不过是去还东西的,她一定会回来,她甚至是一步三回头。这就是设计,再加上黎小军的微笑,似乎信心满满,就是误导观众,她一定会回来。

为什么李翘跟豹哥走了?

因为她觉得豹哥对她实在太好了。

没有观众愿意相信李翘就这么跟着黑社会的豹哥走了,总觉得她应该有一个干净纯洁的生活,她的爱情应该是看上去郎才女貌式的。那导演是怎么让观众觉得李翘跟豹哥走是合理的呢?

当年曾志伟的这个回头镜头,陈可辛要的是周润发式的感觉(然鹅怎么可能)。不过曾志伟也有他的气场,这时候的李翘是想对豹哥说分手,但看到这个男人的境遇时又开不了这个口。阅人无数的豹哥一下看出端倪,于是逼她走。

一个男人拼命要一个女人走的时候,这个女人反倒走不了了。李翘突然感觉到这个男人实在太好了,自己有了难就想把我支走,我跟着他,发达了,想要的东西都有,他落难了就要要把我支走,这样的男人怎么能够离得开他?这场戏也说明李翘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女人。

导演差一点剪掉张曼玉的影史经典镜头

拍这场戏的第一条其实就是最后影片用的那条,但当时陈可辛看这第一条的时候,总觉得哪里好像不对劲,因为他觉得张曼玉一开始为什么笑了一下。但后来他琢磨到,其实笑一下才是最对的一条。因为张曼玉一眼看到了豹哥身上的米老鼠的纹身,她突然感觉到这个男人好像还像活着的时候那样逗趣,但这个男人对自己最好的男人已经死了。

导演说自己差点把张曼玉在影史上最最经典的一个镜头剪掉,只有张曼玉可以在摄影机连续拍摄的一个镜头当中,有大反差的情绪翻转。

一句话点评,《甜蜜蜜》香港回归前大时代背景下漂泊灵魂的缩影,一部描摹苦涩爱情、人世命运的上乘佳作。 ——致 《甜蜜蜜》20周年纪念


关灯拆电影


影片中,如果异乡客在香港面临的只是地域习俗的差异磨合,那么海外的漂泊者则真真切切感受到低人一等的刻骨之痛:豹哥不明不白死于街头的悲惨局面、李翘在警车上的歧视性待遇无疑是这种状况的真实体现。此时中国人情感肌理中的乡愁命题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展现,一曲邓丽君的《甜蜜蜜》则是这种情绪的象征化依托,触动了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情感。

缘分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能让两个人不远千里来相会。李翘和小军在邓丽君死后在美国相遇了,相见时他们释然了,笑的很灿烂。眼神中满是期待疼爱当然少不了沧桑,终于在一起了,终于不用想那些棘手的事了,面对面相视一笑,从此白头到老,相守一生。


妈妈宝宝


那个年代很美好,它的美好之处就在于它简单,简单的城市,单纯的人,简单的情歌,无数个简单堆砌在一起就造就了最美的平凡。同时亦编织了我们记忆中的香港最美的时候,那个时候香港还没有那么拥挤,他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那个时候人们还听邓丽君,很多人哼着邓丽君的歌,南下香港踏上寻梦之旅,李翘和黎小军就是当中的两个人。

黎小军同志不知道自己去香港做什么,只是迷迷糊糊坐上了那趟列车,他整天都在傻笑,像个不谙世事的男孩,每天他最开心的事是给远方的晓婷写信,他这辈子只有一个梦想,将亲爱的晓婷娶回家。对于香港他一无所知,连粤语都说不清楚。

李翘很清楚自己去香港的目的,她每天忙忙碌碌,就是要等有一天赚到钱回家盖房子,让妈妈过上好日子。他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为了她,她来香港的目的也同他无关,可命运偏偏让傻乎乎的黎小军同志站到她的面前。最初李翘只是下意识地给予他同情和帮助,因为同时大陆人,没想到一个可口可乐的“乐”字,竟然成了黎小军爱的发声练习。

她教他讲粤语,偶尔骗他去学习学英文,一个精明一个木讷,两人有交集的可能性不大,可有时候就是那么巧,时间让他们两共同写一个故事,她坐上了他的单车后座,两个非情侣上演了浪漫一幕。

在陌生人的陪伴下,两人哼着《甜蜜蜜》穿过大街小巷,一切美得像一个梦,终于那一刻在他们枯燥的生活中有一支清泉流过,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别处,人人都怕孤独,没人爱没人陪,心就要枯萎。那一刻他们脸上的笑容很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美的不是歌,而是彼此发自内心的笑,这一切都好似《甜蜜蜜》那首歌的歌词,莫名其妙却又合情合理,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别重逢。爱情就是这样,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不过他有亲爱的晓婷,她每天只忙着赚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彼此的加入,两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黎小军同志认识了提款卡,学会了粤语和英文,单调的单车上有了送花的乐趣,李翘在故作坚强的同时,多了一个朋友,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他们循环往复,平凡的生活着,他们给香港的繁华出了了一份力,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香港香港和你在一起,热爱这个美丽晚上,有彼此在身旁。

他们给与彼此的爱,就好像邓丽君的歌声,无意中听上一句便不忍心放下耳机,有时候会因为一首歌循环一整天,他们对于彼此的出现,就好像无意中听到了邓丽君的歌,被一种温暖与纯粹的打动了,在香港繁华忙碌的背后多了一个伴,有了一份寄托,一首简单的《甜蜜蜜》是繁复的灯红酒绿无法给与的温暖,黎小军无邪的笑对于有李翘来讲是再多的提款卡都给不了的慰藉。而李翘带给黎小军的是,香港这个新世界所有的惊喜。提款卡,邓丽君卡带,维他奶···女人要的是依赖和陪伴,男人要的是惊喜与刺激,于是两人顺理成章的在一起,各取所需,一开始无关风月。

人是一种特别麻烦的生物,我们需要很多东西才能活下去,我们需要工作来打发时间,我们需要钱来满足各种欲望,然后我们不停地寻觅各式各样的爱,得到爱之后我们又希望得到更多,而后我们长大了,受了伤,经历太多之后,才发现最动人的还是邓丽君的歌声,而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份简单的爱和长久的陪伴。

那些年他们一无所有,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能够抓住的只有彼此无私的陪伴,而这份情感,比起所谓的爱情要来的珍贵,他们别无选择,他们将计就计。就这样亲爱的晓婷,缓缓在黎小军的心中淡出,退居二线。而事实上他真的爱她嘛?他只是把她当作一个梦,而真正的爱情不是一个梦,而是存在于心底可触碰到的温暖和最真切的痛,是冷雨夜一杯有温度的维他奶,是元宵节晚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是他给李翘亲手扣上却又无法解开的纽扣,当爱情真正和你的生活同步时,这份爱才是真实有价值的。

一起感受过提款卡余额不足的凄凉,一起在人潮喧闹的庙街听着偶像的歌,携手度过生活艰辛,那又美好又凄凉的感觉。为了买房在狭小的空间擦汗,为了她悄悄带上一块巧克力,心甘情愿被她占便宜。他们携手感受着香港的变迁,也在人生最艰难最美好的时候共同度过,爱情终于如同笑着流下眼泪般的刻骨铭心,而他们却要在某一刻将一切还给天使,只能羡慕谁年少无知。

《甜蜜蜜》这部电影最美的地方在于他的真实,真实到我们每一个观众都会对立面的情感深有体会,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亲爱的晓婷想要娶回家,可是自己真正爱的是梦里的李翘,就像《红玫瑰与白玫瑰》,在一段感情里,女人最理智,男人最自私,最美的只有年少时候那段真挚得不忍尘俗的情感。男人会选择那个可以驾驭的女人,而女人会和那位专门专门为她绣米老鼠纹身逗她开心的人在一起。于是一段情无疾而终,两人最终的解释是,你来香港的目的不是我,我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你。

香港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而当年的追梦人也在年月中变换着面目,年月让我们实现年少时候的梦想,却要我们拿最爱去换,终究将拥有变作失去,黎小军终于娶到了亲爱的晓婷,而他却失去了李翘,李翘选择了豹哥如愿成了女强人,可她再也没权利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和他一同哼唱《甜蜜蜜》,再见面只能以一首《再见,我的爱人!》凄凉回避做无谓的挣扎。

十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一座城也可以改变两个人,晓婷只是黎小军少年时候的一个梦,已经成长为男人的黎小军不再需要这个梦,而香港没有了邓丽君和李翘,他一个人去到哪里都是一样,李翘随豹哥去到了美国,不过是抓住一颗救命稻草,他的爱对于她来讲就是劫后余生。从香港到美国,两人看似毫无关联,却从未真正分开,他们总是被命运拖着走,恋恋风雨下,还是是同道人。

邓丽君的歌很美很纯,可命运总是让人们尝尽挫折的苦,才能让你安稳地投入爱人的怀抱,命运让他们分分合合,不过是觉得他们未能有能力承受一份真情,在李翘身边黎小军学会了去爱,离开晓婷之后,他明白了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而豹哥让李翘学会的是勇敢的活和直面自己的生活。

十年之后,峰回路转,当他们因为邓丽君再相逢的时候,那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好似当初,原来你也在这里。

伴随着邓丽君的死讯,和一对恋人意味的重逢,让我们明白,最美的爱情不是两个人恩恩爱爱永不分离,而是两个人经历了曲折之后还能在一起,然而最美的不是邓丽君的歌声,而是爱人如初见时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的甜蜜笑脸和情能再续的美好。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他们总是在转角处邂逅最真的爱,就好像十年前她坐在他后面提醒他下车,就好像她自然地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开启了彼此人生最美的一章,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好的彼此,莫名其妙,却又在冥冥之中送你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电影的最后定格在张曼玉笑得甜蜜蜜的脸上,这是对一段真挚情感的最好总结,也是对一个美好时代的缅怀,那个年代很美,我们有邓丽君,她教我们纯粹去爱,将爱情的酸楚和甜蜜融进歌声里留给我们慢慢回味。我们忘不了她就像忘不了生命中的第一个人爱人,她用歌声教我们,不要失望,荡气回肠是为了最美的平凡。


香港电影


爱情片不是华语电影的专长,即便是像上海滩,天若有情,重庆森林这些电影,也都不是以爱情片为主要标签的,它是可以有许多个标签,爱情片是其中之一。

爱情片在华语电影里经常是电影必不可缺的元素,但较少有以此为主题的。至于近些年的爱情片,就更不用说了,打的小鲜肉,青春怀旧旗号,剧情演技一塌糊涂,匆匆上映的圈钱之作,根本不能和经典相提并论。

不过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在情怀上可能更胜一筹,当然剧情和演技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灯小瓶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398383248327804185, "vid": "a69b8aba3bbe4e85bc40cbb6d66e99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