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從「學渣」到學霸的逆襲

“朝下鑾輿幸講堂,徐看天仗轉東廂。翠旂拂柳宮牆繞,清蹕穿雲閣道長。千載明良真際會,九朝文物舊彝章。小臣漫廁夔龍後,彷彿還瞻日月光。”

目前,文徵明的《午門朝見》在福建博物院積翠園藝術館展出。

喜歡他,就去看他的字,不容錯過哦。

《午門朝見》

大家都說,文徵明是一位熬出來的大家,

從“學渣”熬到了學霸,

從默默無聞熬到了名揚天下。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

。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是“學渣”,他何以是學渣?

文徵明是個官二代,

他的爺爺是舉人,爸爸是進士,

但他七歲尚不能發聲,十一歲才學會說話。

他考取功名一直不順,自他18歲考上秀才後,

經歷了漫長的10次科舉考試,一直考到53歲,

考到鬍子都白了,一生最高學歷還是個秀才。

用今天的話說,

文徵明“小升初”就沒考取過。

《偶適溪樓帖》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中,

文徵明並沒有因為考不上功名而鬱郁不得志,

反而積極發展其各方面的才能,

如繪畫和書法

就如顧炎武,考到鄉試了,卻考不動了,

27歲,乾脆不考,幹嘛去呢?

乾地下黨,反清復明,開農場搞養殖、

幹商業地產、玩金融

風生水起,最終成為一代大儒。

到54歲那年,經蘇州巡撫李克誠的舉薦,

可以不經過鄉試,直接到北京參加吏部的考試, 授翰林待詔。

但因書法繪畫的成就遭到新同事排擠,

上任一年便提出辭職,

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

而他已經57歲了。

57歲回家養老嗎?絕對不是,

文徵明完美闡述了“老辣”這兩個字。

到了晚年,書法愈加精煉、老辣,

89歲臨的《蘭亭序》,令人歎服不已。

手不抖,眼不花,細節如此清晰,

韻致如此高妙,著實了得。

梁巘評“文衡山書方整遒勁,力追唐人。

晚年始一意永師,求之圓潤,而神韻蘊藉矣。”

其實一些人對文徵明的書法頗有微詞,

說文徵明書法的名氣不如祝允明,

詩詞的名氣不如徐禎卿,

繪畫的名氣不如唐寅,

一般來講,

都會把他書法有巨大威望歸結為年高壽富,

因為其他大人物都被他熬死了。

吳中四才子,祝允明出生最早,活了66歲;

徐禎卿出生最晚,卻遲到早退,只活了32歲;

唐伯虎和文徵明同年出生,54歲就死了;

文徵明卻一直活到89歲。

但是這類比喻,

就如同有人說劉德華唱歌不如張學友、

跳舞不如郭富城、長相不如黎明一樣,

衡量一個人的德才不能只從一個方面來衡量。

清文學評論家朱和羹更是評論其:

明楷以文衡山為第一。

這樣的殊榮不單單是名氣可以決定的。

《琴賦》

北京保利10週年秋拍上,

宣傳冊的封面作品文徵明《雜詠詩卷》

以8165萬的高價成交,

刷新了文徵明書法的拍賣最高紀錄。

文徵明書法《雜詠詩卷》,

是典型的文式行草,

筆性流利,火候溫潤,

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

《雜詠詩卷》

文徵明的行書草稿作品,

品味起來,十分有意思。

歷史上很多著名的碑帖都是草稿,

包括王羲之的《蘭亭序》

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蘇東坡說:我書意造本無法,說的就是這種

狀態,一種自然地書寫狀態。

文徵明雖精於小楷,但狂草亦不弱。

與文徵明平素溫潤秀勁風格不同,

《七律詩合卷》用筆援毫掣電,隨手萬變,

如驟雨旋風,酣暢淋漓,

是文氏難得一見的狂草之作。

可以說,此卷與同為“江南四大才子”、

以狂草見長的祝枝山作品相比,

可謂難分伯仲,毫不遜色。

活得長可能孤獨,但感覺應該不錯,

文徵明活到總嘲笑他小時候樣子的人都死光了,

他還腦聰目明,搖椅上慢慢搖,

喝著老酒聽著歌,

風吹來,那些嘲笑者的消息……

明人馮夢龍說:“人有早成,也有晚達。

早成者未必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這是對三世報恩的老門生所發議論,

卻也像是對文徵明人生的感嘆。

展覽名稱

積翠掇英——福建博物院積翠園藝術館館藏書畫精品展

展覽地點

福建博物院積翠園藝術館

展覽時間

8月23 —9月20

(逢週一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