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陈明仁?

大不列颠的帝王


跟蒋介石拍桌子,周总理向他举枪敬礼,毛主席说:林彪打仗不如你,这就是国共双料将军、曾打败林彪的黄埔传奇名将——陈明仁。

1955年开国将帅授衔时,有3个特殊的开国上将,他们是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因为他们不是我军久经沙场的名将,而是1949年才率部起义投靠我军的国军将领。

出身黄埔,周总理向其举枪致礼

陈明仁是湖南醴陵人,原本是小学老师,后投笔从戎,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学习军事。1924年,陈明仁迎来了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机——黄埔军校成立了,他成为黄埔第1期学生。

黄埔一期将星如云,陈明仁后来的名气远远不如徐向前、陈赓、胡宗南等人,但他成名甚早,刚毕业就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第二次东征,且作战英勇顽强,表现突出,从排长升任连长、营长,惠州一战中,陈明仁率敢死队冒死重逢,第一个攻入城内登上城楼。

事后的庆功会上,总指挥蒋介石十分高兴,命令全体官兵举枪向他致敬,时任黄埔政治部主任的周总理也在当场。

1949年,周总理再见陈明仁,回忆起当初激荡的革命时光,周总理高兴地向陈明仁说:“打惠州的时候,我还向你举枪致过敬哩。”

性格倔强,向蒋介石发飙

陈明仁军事才能出色,对蒋介石也很忠诚,因此很受蒋介石欣赏,但他性格倔强,是出了名的刺头,多次因对上不恭受到排挤,有一次甚至和蒋介石对飚,差点被蒋介石军法处置。

1941年冬,陈明仁率部驻扎云南。期间,蒋介石到云南视察召开军事会议,老蒋很注重仪容仪表,到会将领都是衣装齐整,精神百倍,偏偏有个不和谐音符出现了——陈明仁身着一套破棉衣,显得格格不入,鸡立鹤群。

蒋介石大为不满,当面斥责:“不成体统,有损军容,有伤国体。”

陈明仁啥也没说,事后也没向蒋介石认错——剽悍的人生不作解释。

很快,蒋介石又发现陈明仁的部队衣衫褴褛,军容不整,想起老陈穿的破棉袄,老蒋很恼火:把陈明仁给我叫来!结果一连找了4次,连陈明仁的影子都没找着。

老蒋怒火中烧,当即下令:“撤销陈明仁师长,改任71军副军长。”

陈明仁知道被撤了,这是明升暗降,也很恼火,他去找了蒋介石。

蒋校长倒没发火,可陈明仁火了,上来一顿连珠炮,把校长训的一愣一愣的,因为军装破烂的事是重庆军需部的锅,他们供的棉衣压根就是豆腐渣,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蒋介石明白了,但他是大领导,是不可能向自己的下属兼学生认错的,反而说是陈明仁没能力,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推脱责任。

陈明仁得理不饶人,他大声反驳说:“我不承认我不行,我认为我什么都行……”

蒋校长发飙了:卫兵!把他绑了!押到重庆法办!

陈明仁大吼:我犯了什么罪?你高兴怎样便怎样!这个官我不要了!

蒋介石气得青筋暴跳:“藐视领袖,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但最后,蒋介石还是没把陈明仁怎么样,校长还是有气度的,而且陈明仁确实没错。

一期生VS四期生,陈明仁击败林彪

抗战期间,陈明仁率部先后参加九江御日、昆仑血战和滇缅反攻等战役,打的都是硬仗,对的都是日军精锐主力,但他一点都不怂,名符其实的抗战名将。

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仁被派到东北战场,对上了我军名将林彪。

著名的四平攻坚战(三战四平)中,陈明仁率第71军守卫四平,当时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经过近2年的艰苦奋战,已经成功阻挡住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开始实施反攻,在1947年的夏季攻势中,我军先后占领长春、吉林等大城市,以及四平周围的数十个中小城市。

四平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连接南、北满,沈阳与长春的战略要地,林彪之所以要对四平进行攻坚,就是因为此地的战略位置,是一颗不得不拔掉的钉子。

这次攻坚战中,陈明仁率领的国军是处于劣势的,因为他的71军名额不满,其他保安部队不堪大用,而林彪麾下兵多将广,猛将如云,又是围城打援,本该可以一举拿下四平的。

但林彪大意了,他低估了陈明仁的守城决心和能力,也出现了重大部署失误,林彪只用1纵、6纵和西满纵队的7个师攻城,剩下17个师全部用于打援,但陈明仁却做出了正确部署,他抓紧时间武装了四平城内的1万多名闲杂人员,使得防御兵力达到近3万人。

双方开战,陈明仁一如既往,指挥得当,作战顽强,他指挥军队利用一切设施、一切办法严防死守,当我军攻破外围城防时,情况极度紧急,陈明仁下令把美国援助的军需物资——面粉和大米全都派上用场,用来垒作防御工事,又在巷战中拼死抵抗,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

经过将近1个月的奋战,林彪不但没有打下四平,还遭遇极大伤亡,最终国军大量援军抵达,林彪不得已值得下令撤退,我军伤亡高达1.4万人,比国军还要多。

对林彪而言,这是他人生最大的一场败仗,而且没有赢回来的机会。

四平一战后,陈明仁成了“党国英雄”,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但蒋介石很快又让陈明仁当了替罪羊,因为美军顾问通过陈诚向老蒋告了一状,说陈明仁把美国援助的大米白面当作工事用,很伤害美国人的感情,老蒋得罪不起美国人,只好夺了陈明仁的兵权。

正是从此时起,陈明仁看清了老蒋的本质。

湖南起义,陈明仁弃暗投明

不久后,蒋介石又起用陈明仁,让他担任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统率15万精锐部队,但陈明仁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前途很不看好,他也厌烦了国民党内的勾心斗角,以及蒋介石的目光短浅,最终在1949年8月4日,与程潜一起率军起义,和平解放长沙。

陈明仁的举动受到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做出了一件对国家和民族有功的大事,据说蒋介石听到陈明仁起义的消息,差点背过气去,连说:不可能,不可能!

或许蒋介石一直到死也不明白,最后失败的为什么是他自己,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所在。

后来,毛主席见到陈明仁,对陈明仁说过“林彪打仗不如你”,搞得陈明仁很不好意思。

毛主席对陈明仁这句话可不是恭维,陈明仁的军事成就和战功虽然不如仁彪,但在两人的直接交锋中,林彪确实是落败的。

毛主席让陈明仁担任解放军21兵团司令员,还亲切地说“有什么条件你尽管提出来。”

陈明仁谦虚地回答:“报告主席,我既然选择了起义,就无条件服从领导。”

毛泽东爽朗地笑了,说道:

“啊呀,人家提出条件,我倒好办,你这个没有条件的,我倒不好办了!这样吧,从今以后,解放军有饭吃,你也有饭吃,共产党的军队有衣穿,你有衣穿,一视同仁。”

毛主席践行了自己的承诺,1955年授衔时,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位国共两党的双料将军,做出了正确的人生决定,也赢得了毛主席、周总理和全国人民的尊重,陈明仁将军的墓地、故居、纪念馆都是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陈明仁(1903-1974),湖南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第一期,国民党陆军中将,1949在湖南起义,是共和国中三位授予上将军衔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另外两位为陶峙岳、董其武。


陈明仁虽然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但由于其性格比较倔强,对上级不恭而受到排挤。因此,和他同期的同学都升任集团军司令和战区司令的时候他还是个师长。1941年因顶撞蒋介石,被明升暗降为第71军副军长。

是金子总会发光,陈明仁终究没有被埋没。1944年,国民党发起滇西大反攻。陈明仁任宋希濂11集团军下辖的71军军长。陈明仁以“拿不下龙山,我就死在山头上”为誓言,夺取了龙山,并成功攻克畹町,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

45年陈明仁的71军被调往东北。1947年,陈明仁奉命死守四平。在东北民主联军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陈明仁的71军死守到援军的到来,林彪见势不对,主动撤离了四平。此战,陈明仁以少胜多,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后来因被告发纵兵抢粮,被蒋介石撤职。

49年任长沙警备司令,与自己的老师程潜发动了长沙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50年率部参与广西剿匪,52年任解放军55军长,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明仁在军事上打败过林彪,并发动了长沙起义,减少了流血牺牲。四平之战也是林彪一生中少有敗绩之一。

有人说他长得像侯勇,不知大家怎么看?


历史军魂


一日陈明仁和蒋介石吵了起来,越吵越厉害,蒋介石的卫士前来拉架说:陈将军不要吵了,陈明仁说:王八蛋才是将军!卫士们说:那陈先生行了吧,事后云龙劝蒋介石说:陈明仁就是个湖南骡子,脾气暴得很,我都和他吵过架,过去就过去了,陈明仁也觉得和校长吵架太不应该呀,主动去找蒋介石道歉,蒋介石连连“大度”地说:那是没有关系滴,那是没有关系滴,那是没有关系,陈明仁异常感动,拼命为蒋介石卖命,在四平街二万人打林彪十万人,打得林彪找不到北,铩羽而归,毛泽东对起义后的陈明仁说:林彪打仗不如你


792突击步枪


先说答案:在东北战场很好扮演了“运输大队长”角色,在四平涉嫌贪污美援物资被东北当时人士集体告发,在长沙通电起义,手下四万军队叛变,列名30多位国军将领也随之叛变。


我看好多答主的答案都在夸陈明仁,我这里就说一些陈明仁负面信息,算是兼听则明吧。


我看很多答主都说陈明仁将军“四平防御战”打得好,但是陈明仁将军在东北战场究竟表现怎么样,还是要从整体来看。


首先,陈明仁进东北的时候,率领的可不是什么杂牌部队,而是号称蒋介石“口袋里的部队”的第七十一军,七十一军下面的88师、89师就是抗战时威名赫赫的德械师,今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就出自八十八师264团。而今天被拍成电影的“常德保卫战”,里面坚守常德的就是八十七师。


从七十一军下属的这些抗战英雄部队就知道七十一军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陈明仁才率七十一军进入东北,就遭到当头棒喝,1946年4月15日陈明仁率七十一军由永吉向四平进发,行军途中,87师在金家屯以北大洼地区被歼灭1个团,后续部队又被斩成数断,全师溃散。


创造了国军首次在东北战场被歼灭两个整团的记录。而更夸张的是陈明仁竟然因私事未随部队移动,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盛怒,差点下令撤销陈明仁军长职务,如果不是老同学杜聿明力保,陈明仁当时就被撤职了。


事实上在早期东北战场上,真正给林彪造成很大麻烦的是廖耀湘,而不是陈明仁与孙立人,在攻克四平战斗中,也是因为廖耀湘率部攻克了塔子山阵地,让林彪觉得失去了坚守的必要,这才撤出四平的。


而陈明仁“残军守四平”也值得商榷,为什么会残军守四平?


这是因为之前陈明仁将军并未把林彪放在眼里,还准备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结果七十一军88师被打残,还当了一次“运输大队长”,把当时对于国军非常珍贵,也是最强火力的美制105榴弹炮“送给了”林彪。


最后陈明仁将军是依托十三军的五十四师才勉强守住四平的,而五十四师是汤恩伯派系的核心部队。


说完陈明仁将军在东北的表现,我们再说说陈明仁将军为什么会在战后“有功被贬”。我们这边的答案都说是被陈诚暗算,但根据既不属于陈诚派,也不属于陈明仁派的东北当地人士回忆录记载,陈明仁将军是因涉嫌贪污美国援助物资被蒋介石“明升暗降的”。


写这篇回忆录的是梁肃戎老先生,他是辽宁省昌图县人,在陈明仁将军守四平的时候,他担任四平党务书记长,算是党务人士,而且和陈明仁、陈诚之前没有交集,纯属第三方人士。


而且目前梁肃戎老先生还是台湾著名“统派人士”,一直主张两岸统一。


梁先生在回忆录里是这么写的“四平解围后,大家对陈明仁都不满意,主要是他侵吞东北行辕存放在四平的救济物资。这些物资中,固然有些被拿来当作碉堡,绝大部分则被陈明仁变卖了,尤其是四平解围之后,陈明仁卖了几十火车粮食,发了一笔洋财

。告发他的人是一位外国记者苏努努,这位记者把陈明仁公然行抢的一举一动都拍照存证……到沈阳共同把陈明仁给告垮了。当时是向东北行辕主任陈诚告发,并举出种种资料、照片、地方人士指证。”


最后是陈明仁长沙起义,陈将军长沙起义固然深明大义之举,但是陈将军通电起义后,麾下大部分国军军队都擅自逃跑了,就连他担任老长官的七十一军都有军部和八十七、八十八两个师共6个团叛逃,最后统计,在陈明仁将军通电起义后,七万国军有四万再次叛逃,起义通电里列名的30多位国军将领绝大多数也都再次叛逃。



《国民党七十一军征战东北记》、《陈明仁起义部队叛逃风波》、《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梁肃戎口述自传》


兰台


两场战役,改变三位开国将帅的命运——林彪、粟裕与陈明仁的战场角力

粟裕与林彪,在开国将领之间,都以战功见长,二人各自指挥的经典战役,至今仍在军史研究领域,闪烁其光。双方指挥艺术孰高孰低,则成为众多军史爱好者之间长盛不衰的话题。在粟裕与林彪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偏偏遇到过一位共同的对手—陈明仁。军人间的碰撞在战场,三个人一时的胜负,谁料会被布下殊途同归的命运。在军史的不同篇章,留下了共同的印迹。

1933年中旬,国民党军开始采取“堡垒主义”的新战略,积极部署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派出部队层层构筑碉堡,封锁苏区和红军。8月29日,国民党军为最后完成由赣江至抚河之间的堡垒封锁线,命令第八十师师长李思愬、副师长陈明仁率二三八旅3个团到吉水县的乌江圩修筑堡垒,乌江圩位于江西省吉水县境内,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公略县北部边界的一个重要圩镇。亦是吉水通往永丰、兴国等县的交通要道。它东南面临恩江河,地势颇为险要,便于阻击;西北、西南面均系丘陵小山,松林茂密,便于隐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国民党军的公然挑衅瞬间激怒了刚刚完成整编的红一军团。8月30日,八十师构筑碉堡工作尚未展开,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就已经制定计划,决定以奇袭手段消灭乌江圩地区之敌,打破国民党军的战略封锁。8月31日下午,红一军团秘密完成对八十师的包围,就在即将发起攻击之前,气候剧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恶劣的天气极大影响了八十师的火力发挥,担任主攻任务的红四团抓住时机迅速向八十师发起攻击,“此时敌之炮兵不断向我四团轰射,步兵亦顽强抵抗,战约1小时许,敌约一团余被我击溃,并俘虏两百余人”。各团随后展开攻击,“约半小时,敌更加恐慌、动摇……其增援的一团人正在半山运动,脚跟尚未立定,因阵地失守亦随之如山崩地裂的溃退”至19时,面对红军猛烈攻势,增援无望,李思愬,陈明仁只好趁夜色逃离战场,余部完全缴械投降。乌江圩一战,红一军团全歼八十师4000人,俘八十师参谋主任金丹成、二三八旅旅长何文鼎以下2000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

然而这场胜利并未能阻止国民党军逐步完成赣江至抚河之间的堡垒封锁线。对于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来说,乌江圩一战的成功经验,让他在次年写出的《论短促突击》中自信的阐述“突击开始以后,应最迅速的动作,最猛烈的连续冲锋,乘敌人在立足未稳时,未做好工事时,和后续部队增援未到时,迅速干脆的歼灭之。”

至于对手国民党军八十师这面,随同师长李思愬突围出来的陈明仁,在9月5日等来了蒋介石一纸因祸得福的电文,“如八十师收容已完,则即派员解李思愬来南昌候审,并希先行监视,以免逃逸为要。该师师长职务暂派陈副师长(明仁)代理可也。”显然,蒋介石的追责,更看重如何让非嫡系出身的李思愬名正言顺下台,由黄埔系的学生掌握实权。11月8日,行政院通过军政部提交的“第八师长李思愬,调度无方,请予免职,遗缺请任该师副师长陈明仁代理案”,陈明仁,借着林彪的战果,却当上了八十师的师长。此后倒霉的前八十师师长李思愬进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学习,不过一年以后,李思愬还会有机会在南京的街头,遇见老搭档陈明仁的。

经历乌江圩一战,八十师元气大伤,人员、装备严重不足,对于即将开始的第五次“围剿”,将这样的部队布置在“剿匪”一线,实在让人难以放心。经过再三斟酌,9月13日,蒋介石在发给熊式辉、贺国光的电文中明确指示各师“清剿吉永乐以北散匪”“惟第八十师可开往樟树丰城整顿”,不久,由于发生“福建事变”,八十师调赴福建参与镇压十九路军的军事行动,事后便驻防福建沙县一带,划归东路军总蒋鼎文指挥。1934年4月广昌战役打响,为了进一步调动牵制国民党军,减轻主力红军压力,原本活动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军团在军团长寻淮洲带领下跨过边缘地带,深入福建境内。由军团参谋长粟裕指挥其十九师和福建红军独立第九团包围永安,伺机打援。此时离永安城最近的八十师师长陈明仁,当仁不让的接到了“陈明仁师就近派队驰援”的急电。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有乌江圩一战的前车之鉴,陈明仁派出了该师建制最完整的二三九旅,由旅长陈平裘率领增援永安并在当地准备修筑堡垒,争取打个翻身仗。

红七军团是由闽浙赣苏区的地方部队升级而来,经过整编,仍然“武器严重不足,许多战士身背梭镖,负荷很大”,一直试图寻找战机,打一场胜仗改善现状。八十师二三九旅的逼近,恰好提供了这个机会。5月29日凌晨,从沙县西南方向向湖源方向转移的红七军团十九师与以“避战目的,绕道疾走”经湖源前往沙县的八十师二三九旅不期而遇。这场遭遇战初期,双方都摸不清对方实力,有些轻敌的情绪。红七军团认为“其番号及兵力均不详……估计敌系……来游击者,其兵力约一营”。除以一个团发起攻击,“其余各兵团则集结于其警戒阵营附近待命”。八十师二三九旅则称“前卫与不明番号之匪在湖源西端接触,遂与之拼”,仗打的日益僵持,直到双方从各自俘虏口中了解到对手的真正实力,才回过神来。红七军团十九师迅速调整部署,投入全部兵力,派出部队绕道二三九旅侧面和后方,形成三面夹击之势。很快二三九旅就复制了八十师在乌江圩的失败,“因孤单无援,决心……撤退,因山路崎岖,运动困难,重兵器损失甚巨”。红七军团歼敌五百余人,俘敌八百余人,缴获枪支800余支,迫击炮3门,子弹10余万发及其他军用品。

湖源遭遇战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同年八一建军节,中革军委第二次颁发红星奖章时,红七军团即有三人因此战荣获红星奖章。为此,蒋介石抽调主力部队,围堵红七军团,迟滞了福建方向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进攻速度。

八十师接二连三的损兵折将,让蒋介石极为恼怒。1934年7月29日,蒋介石授权蒋鼎文全权整顿第八十师,“非彻底改造不可,凡是师旅团长不力腐败者,皆应准备撤换,由兄全权办理”。8月14日,蒋鼎文免去陈明仁八十师师长一职。8月22日,陈明仁离开福建前往庐山受训。9月12日,行政院通过“第八十师师长陈明仁另候任用,拟请免职”一案。1935年,陈明仁以十三期学员身份前往陆军大学报到。直到陆军大学毕业,他才重新带兵,走上抗日前线。同年,由红七军团改编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在粟裕带领下,仍然活跃在闽浙地区一直坚持到抗战全面爆发。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林彪仍任红一军团军团长,1937年率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共同的敌人,让三个人的命运,在各自的战场上共御外侮。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授衔典礼上,三位昔日对手的名字,位列其中。二十多年前的战场角力,悄然已成将帅间的一场往事。

参考资料:红二师乌江圩战斗详报 1933.8.31

聂荣臻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8月版

聂荣臻年谱 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五辑 第一编 军事(四) 》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1994

湖源战斗报告 周建屏

蒋中正总统档案 事略稿本


鲁平83




在国民党军中,有这样的说法,五虎上将,第一猛将薛岳,第二猛将——胡琏,第三猛将——陈明仁,第四猛将——孙立人,第五猛将——王耀武。

看到了吧,陈明仁将军排在第三位,说明他天生就是一员悍将。有人评价他说,这个人可以用两个词形容“虎将、赤子”,这就是对他最高的评价。

陈明仁是一个标准的湖南人,"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传承了自清代晚期以来优秀湖南人的不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法,以踏实肯干的作风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陈明仁毕业于黄埔一期,自然是第一次东征和第二次东征的主力。尤其是第二次东征中,陈明仁第一个冲上惠州城头。蒋介石在后方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忙问这个人是谁,身边的人回答说:校长的学生陈明仁。战斗结束后,蒋介石让陈明仁再上城头,全体官兵高呼:向陈明仁看齐,并当场宣布陈明仁升任营长。



然而此后的十年,却成了陈明仁的滑铁卢。这十年,同为黄埔校友,有人是坐着电梯直线上升的,而陈明仁却虽然早早当了营长团长,却一直踏步不前。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陈明仁的性格,他一生的志向就是当职业军人,不参与政治和争斗。这背后就会无私无畏,有什么说什么。这在中国官场和军界都是比较忌讳的,不少上司都不喜欢他,同为黄埔校友的同学也经常排挤他,但他始终不觉醒,不为之所动,坚持自己的信念。

抗战爆发后,陈明仁才有了一些转机。

1938年,陈明仁担任了暂二师长一职,先后参加了九江保卫战和桂南会战。在战斗中,他仍然是多年前东征的那个陈明仁,冲锋在前,战斗勇敢,为整个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功劳。

1941年,陈明仁在云南整军备战,由于当时形势比较困难,军服难以及时发放;陈明仁的军队平时又训练刻苦,因而军装都是破破烂烂。正好当时蒋介石到前线检查,蒋介石本人比较注重仪表,对他的军队破烂军装非常不满。陈明仁的火爆脾气又上来了,抗议说”军装发放不到四成,战时训练又必须刻苦,能征战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如此,非本军独有“。随后蒋介石又骂了他,他一怒之下,撕掉中将领章扬言“这个中将不当了”。

蒋介石命令宪兵把他捆回重庆,他一脸无所谓:我心光明,亦复何求?

1944年,云南需要展开大反攻,国民党军队急缺人才,才任命陈明仁为军长。面对同样强悍的日军,他强调虽然不怕死,也要巧攻,要把二者结合好,就能打败日本人。在先进美军装备的支持下,陈明仁的军队连续攻下松山要塞、龙陵、龙山和畹町,与远征军会合,打通中印公路,恢复国际交通线,保证国际援助物资的正常运输。



抗战结束后,陈明仁被派往东北参与内战。

1947年6月,陈明仁指挥不到两万人的军队驻守在四平,被林彪指挥的东北人民军十万多人包围。在全城五分之三面积失守的情况下,坚守二十多天,林彪的东北人民军伤亡惨重,在国民党援军靠拢过来的情况下,不得不退出战斗。

1949年2月,陈明仁担任29军军长,第一兵团司令,进驻长沙,回到自己的故乡。7月和程潜一起商量起义的事,并与南下的解放军取得联系。8月4日,陈明仁和程潜一起通电起义。

后来毛泽东问陈明仁,有什么要求。陈明仁回答:我就是一个军人,不懂什么政治。我没什么要求,还指挥自己的军队就可以了。毛泽东说:有我们吃的住的,就有你吃的住的。别人有要求还好办,你这没要求不好办呀。


1974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

陈明仁一生爱憎鲜明、宁折不弯、快意恩仇的个性,也注定了其晋升之途几乎是步步坎坷,总是在不予提拔就要影响“舆情”的情况下才坐了“末班车”,功劳很大却升职永远在后辈之下。


陈明仁一生功劳无数,却一生不提,实为虎将;其人品德高尚,爱国敬民,性格阳光,实为赤子。


新知传习阁


林彪元帅是常胜将军,他指挥的战斗胜多败少。

尤其在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更是从白山黑水直打到天涯海角,可谓是所向披靡。


但在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有三次比较大的失利,这几次失利都和一个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就是陈明仁。


1946年4月18日到5月18日,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四平保卫战。在这次战斗中,陈明仁指挥的第71军战斗力并不是最强的。

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是入缅远征军主力,全美械装备。军官都在印度蓝姆迦训练营接受过美国教官训练。

经过一个月的激战,廖耀湘的一个团在威远堡击败民主联军的三纵主力,在四平防御圈撕开一个口子,林彪被迫下令撤退,陈明仁和孙立人率先进入四平市区,胜利的光环落在他们头上。

而在这次战斗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廖耀湘,因为进城晚了几天,被彻底的遗忘了。

这是林彪第一次和陈明仁打交道。

一年后,林彪指挥部队卷土重来,指挥三个纵队攻击陈明仁守卫的四平,经过一个月昼夜不停的连续激战,东北民主联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战斗。

四平攻坚战,以东北民主联军失利而告终。陈明仁因功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但让人感到吊诡的是,立下大功的陈明仁非但没有受到提拔,反而被以贪污为名撤职查办,回家当了寓公。

中间隔了一年,白崇禧以第一兵团司令的职务,以及重建71军为诱饵(原71军在辽沈战役中被全歼),请陈明仁重新出山,兼任长沙警备司令。

在程潜的影响下,陈明仁率部77000余人宣布起义,由于计划不周,起义部队大部叛逃,陈明仁成了光杆司令。

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6师奉命追剿叛军,在青树坪受到白崇禧主力的伏击,部队伤亡惨重,元气大伤。


49军军长钟伟(电视剧《亮剑》中丁伟的原型)也因为这次失利受了牵连,后来只被授予少将军衔,而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花近高楼1


据说,解放后授陈明仁上将军衔,除了他确实有大功外,还有一个就是他是蒋介石嫡系将领中起义将领的代表这个因素。

陈明仁是蒋介石的嫡系黄埔将领,但又是非常各色的黄埔将领。

陈明仁是湖南人。大革命时期,他和陈赓等湖南老乡一起南下。但一开始,他们进的并不是黄埔军校,而是进的程潜办的大本营军校。

正因为如此,陈明仁和程潜有师生之谊,为他们后来在湖南和平起义中的合作打下伏笔。

然而,他们师生开始的关系是很紧张的。

原因是程潜所办军校还是沿用旧时军阀办军校的作风,遭到陈明仁这样的革命热血青年的不满。最后,居然闹起了“学 潮”,领头的就是陈明仁。

最终,陈明仁联络上蒋介石。蒋介石趁机兼并了程潜的军校,陈明仁、陈赓等也成了黄埔的第一期学生。

这件事,陈明仁和程潜其实是结下了梁子的。

黄埔毕业后,陈明仁参加了东征。惠州之战,陈明仁第一个登上城头。蒋介石高兴的不但升了陈的官,还集合全体将士,向陈明仁致敬。这些将士中就包括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解放后,周恩来碰到陈明仁还提起这件事。

惠州之战是蒋介石的得意之战,国民党大陆时期的军史馆一定会讲起这次战斗,也就会提到陈明仁。


陈明仁还有一次得意之作,就是在和孙传芳部作战时,他曾经创造过一个旅消灭孙部三个师的战绩。


因此,陈明仁三十出头就已经是中将师长了。


然而,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呆就是多年。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太容易得罪人。

陈明仁得罪的最大的人物就是蒋介石。整个中央军系没听说过谁敢和蒋介石当面吵架,陈明仁是唯一的一个。

抗战时期,陈明仁被任命为预二师师长。从名字上就知道这是个杂牌师,实际上这个师是从地方保安团升格的,战斗力很差。但在陈明仁的调教下,预二师居然成了精锐。

于是,有一次蒋介石让预二师当自己的警卫。

老蒋还心血来潮“微服私访”了一次,结果就发现预二师的士兵们穿的破破烂烂,像叫花子一样。蒋介石别的不行,对军容却很在乎,就把陈明仁找来一顿骂。

陈明仁很不服气,他说不是自己的问题,是上面发下来的衣服很快就穿烂了。是上面的问题。两个人就呛起来。最后,陈明仁把中将领章甩在桌上,声言不干了。

蒋介石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气的说不出话,也不知道怎么下台了。

幸亏蒋的侍从室主任也是黄埔的教官,两头劝,让陈明仁先走。

后来,师娘宋美龄出面调解。徒弟陈明仁认错,承认自己意气用事。师父蒋介石也知道事出有因,烂军装不是陈明仁的错。这样,这件事才算过去。


陈明仁最有名的就是四平之战,击败了他的小师弟林彪。战后,陈明仁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但是,很快又被撤职,原因是他用美国救济的大米做沙袋。时称陈明仁“胸挂青天白日章,手拿撤职令”。

这件事是陈明仁对国民党十分失望,促成了他后来的起义。


解放后,陈明仁是兵团司令,正兵团级,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来,取消兵团。本来安排陈任大军区副职,但陈明仁更愿意直接带兵。于是,他就以上将军衔担任了55军军长。

网上传说,这期间还有一件趣事。

55军除了有陈明仁当初起义的部队外,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部队。其中,有一部分是东野的,历史上曾经参与过四平之战。四平之战,陈明仁让解放军吃了大亏,没想到解放后他居然成了自己的上司,有些军官战士就不高兴了。

有一次开大会,会前拉歌。有一个参与过四平之战的干部就指挥战士唱起了四平战役的歌,歌词中本来有陈明仁的,被换成了陈长捷。用这种方式出出气。


故纸汇




陈明仁,国民党中将军衔,解放军上将军衔!

陈明仁将军可谓是集智、勇、猛于己身,但是他的处境很尴尬,他虽然也是黄埔系将领,但是我认为他并没有成为蒋介石的嫡系,他既没有如陈诚、汤恩伯般讨好蒋介石,又没有能力形成自己的体系,最后还得罪了陈诚,他想要在国军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陈明仁在1930年便已经升任少将旅长,1933年已经任中将师长,但是此后的16年时间里他的军衔却始终没有动过。

国军将领中有很多在最后时刻选择了投诚,虽然依旧是高官俸禄,但是能被我军授军衔的却是凤毛麟角,陈明仁不仅被授了衔,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国军投诚将领中获得“授衔上将”这份殊荣的只有3个人!

这份荣誉可能是对陈明仁最好的评价了。



陈明仁如何崛起成为国军虎将?

陈明仁,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1924年南下广州入读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是时孙中山命蒋介石筹办黄埔军校,陈明仁曾作为讲武学校学生代表面见蒋介石,希望讲武学校学生能够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24年11月讲武学校并入黄埔军校,陈明仁遂成黄埔一期学生,成为蒋介石的学生。

我们说陈明仁是猛将,是虎将,可是他到底怎么猛呢?

陈明仁的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1925年从黄埔毕业后即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他的猛让他在惠州战役中崭露头角。陈炯明仗着惠州城高厚的城墙龟缩在城中,让蒋介石和周恩来头疼不已,将士们在这场攻城战中前仆后继,却也始终破不了城。这时,只见陈明仁背着青天白日旗,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攀上了惠州城的城墙,将青天白日旗插在了城头上。陈明仁的壮举瞬间鼓舞了军心,将士们开始毫不惜命地冲锋,叛军被吓得胆战心惊,纷纷弃城溃逃,国民革命军顺利拿下惠州。

当时,蒋介石也被这幕惊住,忍不住问到:“手持大旗第一个登上城头的是谁?”

站在蒋旁边的人答道:“是四团三连连长陈明仁!”

陈明仁这个名字自此走进了蒋介石的视野。

在取得惠州战役胜利后的表彰大会上,蒋介石命令鸣枪三响,吹三通军号,向陈明仁致敬,甚至亲自带头喊口号:“向陈明仁看齐!”1949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见到陈明仁时便说:“你还认识我吗?打惠州的时候,我还向你举枪敬过礼哩!”由此可见,在惠州战役中,陈明仁的勇猛确实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陈明仁也是从惠州战役中开始崛起。



陈明仁不只有猛,也有智,这便要说到被毛主席誉为“战术杰作”的回龙山战役了。

1943年陈明仁因在龙陵战役中表现优秀,被升为71军军长。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对回龙山展开了激烈的进攻,但是始终没有突破日军的防线,反而被日军拖进了泥潭。这时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突然想起了龙陵战役中的陈明仁与71军,于是急调陈部赴回龙山与日军作战。陈明仁到回龙山后,经过思索,他想到了攻破日军的方法,以主力对日军进行分割包围,然后逐个歼灭,又调出部分兵力迂回切断日军向缅甸逃窜的退路,同时由美国空军配合作战。在陈明仁的指挥作战下,国军成功击溃日军,取得回龙山战役的胜利。

回龙山战役被美军将领称为“一部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杰出的中国名将”,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在听说了回龙山战役后亦是对陈明仁赞赏有加,称回龙山战役为“战术杰作”。毛主席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更是不断提醒指挥东北战场的林彪切勿轻视陈明仁,结果林彪对陈明仁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最后在四平让陈明仁弄得有些灰头土脸,陈明仁在四平的“撒豆成兵”成为传奇。



陈明仁既然是“杰出的中国名将”,也算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可是为什么没有得到蒋介石足够的重用?

陈明仁很傲,很耿,这可能是他没有得到蒋介石足够的重用的最主要原因了,因为当时的他并不缺才华,更不缺对蒋介石的忠心。

因为陈明仁只是将军,不是政客。

陈诚、汤恩伯他们谁不唯唯诺诺地拍蒋介石的马屁?可是陈明仁却不肯如此,他只负责打好战,不负责拍马屁,他也不愿拍马屁。惠州战役后,蒋介石很喜欢陈明仁这员猛将,可以说只要陈肯对蒋抛抛媚眼,绝对可以迅速成为蒋的心腹嫡系。当时宋美龄出面帮蒋笼络陈明仁,说要将廖仲恺的女儿许配给他,结果陈明仁毅然拒绝了,说了些槽糠之妻不下堂之类的话,宋美龄是越听脸越黑,蒋为了她休了原配,弃了姚冶诚和陈洁如,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你陈明仁现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在黄埔将领中,绝大多数对蒋介石无不是俯首称臣,将蒋的话奉为圣旨,不敢有丝毫忤逆,但是陈明仁却是敢于顶撞老蒋的少数人之一。1942年2月蒋介石在云南看到陈明仁部士兵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洁癖和强迫症犯了的蒋介石便叫来陈明仁责问,你这师长没当好。结果陈明仁没忍住顶撞了蒋介石,蒋在日记里说陈明仁“甚放肆,大言无忌”,蒋当时很生气,所以让人将陈抓了起来准备押往重庆问罪,不过后来在宋希濂和关麟征的劝说下蒋释放了陈。陈明仁得罪过蒋帝,又不知讨好蒋帝,想吃好果子是很难的。



陈明仁不仅不会讨好自己的主子,还得罪了主子的心腹陈诚。

陈明仁在东北守四平的时候,用黄豆抵御我军,撑到了援军的到来,我军不得不因此选择撤退,创造了所谓的“撒豆成兵”的传奇,当时蒋介石也没忍住称赞陈明仁“创造了人世间的奇迹,不愧为难得将才”因此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但是这份所谓的奇迹,最终却成为了陈在政治上的敌人攻击他的武器。陈诚高高兴兴地逮着这个机会向蒋告了陈明仁的御状,说他“纵兵抢粮”,然后蒋想来想去还是维护自己的心腹比较重用,所以又撤了陈明仁的字。

陈明仁因为几起几落,因为蒋的反复无常,因为蒋的任人唯亲,他终于对蒋死心。



陈明仁:从国民党陆军中将到解放军上将。

1947年陈明仁因为受到陈诚的排挤而被蒋介石免职,但是知道陈颇具军事才华的白崇禧却开始打起了陈明仁的主意,1948年10月白崇禧请陈明仁出山赴武汉担任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先后任武汉警备司令、第1兵团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代理主席。正是因为主政湖南,所以有了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投诚。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程潜通电起义。

许多国军将领投诚后虽然依旧是高官俸禄,但是多是虚衔或是文职,甚至只是参与编写文史资料,可是陈明仁却依然可以继续领兵,更是在1955年9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简直是奇迹。

从1933年到1949年,他用了16年时间也没从国军中将变成上将;但是在1949年到1955年这短短的6年时间里,他却成为了被我军授予上将军衔的仅有的3个投诚将领之一。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将军在北京因病逝世,“杰出的中国名将”陨落。


吾与吾国


陈明仁将军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优秀的将才。打仗很有一套,但性格桀骜不驯,甚至顶撞蒋介石,所以迟迟得不到升迁。陈明仁将军早年投笔从戎,扬名惠州。1925年1月底黄埔军校毕业后,参见了第一次东征。

1925年10 月中旬,东征军开始对惠州攻城,惠州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战斗打的很激烈。

关键时刻,陈明仁挎驳壳枪,身扎 4 颗手榴弹,率先登上城楼,把青天白日旗挂在城头,在庆功大会上,蒋介石号召国军“向陈明仁看齐。”

他性格倔强,顶撞蒋介石,陈明仁为人豪爽直率,不善社交,虽然战功卓著,但屡得不到提拔。

1941年冬,蒋介石抵达昆明后,看到陈明仁的部队衣着破烂,看着跟叫花子似的,有伤军容国体。

陈明仁直言犯谏,部队军装发不齐,又要刻苦训练,士兵的军装怎能不破。蒋介石气急败坏,大声说你敢侮辱领袖!

外面的,去把宪兵叫来,押到重庆严办,陈明仁脾气也暴躁,大声吼道:

我到底犯了什么罪?犯了什么法,并且把自己的中将肩章撕下来,狠狠地摔在蒋介石面前,气的蒋介石直说成何体统。此后在昆仑关战役中,陈本该提拔,但明升暗降,成了一个军的副军长。积极抗日,中外扬名。

1944年,陈明仁的71军预2师在腾冲将日军一个联队4000余人全部消灭,被誉为“能战之将”。

1944年夏,为了打通滇缅公路,发起了龙陵之战,因战功显赫,升任七十一军军长,1945年 1 月,在回龙山战役中,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回龙山终于如期被陈明仁占领,享誉海内外。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亲自指示不可轻敌,注意研究回龙山战例。面对蒋介石、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陈明仁终于弃暗投明,回到人民的怀抱,坚持历史的选择,被授予上将军衔。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