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校园贷!女大学生借3千元还10万 还被骗入夜总会

2017年3月,哈尔滨的一名女大学生彭梓莹(化名)因为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急需3000元钱。同学说可以介绍一个人帮助她渡过难关,但彭梓莹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人,给她带来了一连串的噩梦。

同学介绍的这个人叫“可乐姐”,在一家名叫“聚恒力”的借贷公司工作。彭梓莹说自己想贷款3000元,“可乐姐”了解了她的情况后,爽快地答应了。但要求彭梓莹签一个贷款5000元的合同,称除了她能拿到的3000元,合同中其余的2000元要作为中介费和平台费被扣下,并且需要在一周内还清这5000元。

所谓的中介费,是同学介绍给彭梓莹借款渠道,需要收一笔好处费,这笔钱同学退还给了彭梓莹。而平台费,指的是“聚恒力”公司作为贷款平台,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一周后,彭梓莹没能还上5000元的贷款,但“好心”的“可乐姐”并没有催促她,而是把她介绍给了一名叫张昊的同事。同样“热心”的张昊表示,他可以帮助彭梓莹“解套”,还清她这5000元的贷款。

张昊帮彭梓莹还清“可乐姐”的5000元贷款后,这笔贷款单就转移到了张昊手上,张昊则又跟彭梓莹签了一份15000元的贷款合同。其中5000元是还给“可乐姐”的本金,剩下的10000元则是新贷款所需的中介费和平台费。

又一周过去了,没有固定收入的彭梓莹,第二笔贷款仍旧没能还清。而且,随着逾期的时间越来越长,第二笔贷款的1.5万元,已经随着利息涨到了2.7万元。

张昊仍然很和善,为了“帮助”彭梓莹解围,他把这笔债务又转给了另一个名叫张洪旭的同事。

张洪旭说他可以给彭梓莹贷款,但她必须要签一份4万元的贷款合同。

在张洪旭的恐吓下,彭梓莹不得不又签下了这笔4万元的贷款合同。除去上一笔贷款本金加逾期费的2.7万元,剩余的1.3万元同样作为中介费和平台费被扣除。

仅仅两个月,借款3000元的彭梓莹就欠了4万元的债务。张洪旭跟她说,因逾期太久,又产生了新的利息,她欠的钱已远远不止4万元了。

2017年8月,张洪旭提出要给彭梓莹找个挣钱的“工作”来帮助她还贷。

据彭梓莹说,在夜总会每天能挣600元,张洪旭每天要收100元的工作介绍费,剩下的500元让彭梓莹用来还贷。

身心俱疲的彭梓莹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想到了自杀。无奈之下,她将此事告知了父母。在父母的鼓励下,彭梓莹到公安机关报了案。

提 醒

“套路贷”属于诈骗行为

本金和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套路贷’与‘高利贷’不同,比‘高利贷’危害更大,套路更深。”民警马永超介绍,“套路贷”属于一种诈骗行为,是非法侵占公民财产,与“高利贷”等有本质区别,是一种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新型犯罪。“套路贷”在本质上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借款本金和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

张天鸿认为,要遏制“套路贷”,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负起责任依法严格监管,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坚决有效遏制“套路贷”犯罪活动;同时,高校应担负起安全防范教育责任,可开展“套路贷”普法讲座,提高学生对不法侵害的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并对受害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此外,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结语:

时代变了,跟以前相比,时下的大学生读大学不只是纯粹地为学习知识、得到一项技能,也是在将读大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消费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开放。为购买某些眼下财力一时难以企及的物品,或者是创业,一些大学生也就有了相应的金融借贷需求。

但问题在于,很多大学生有借贷需求,却并不具备认清借贷、规避风险的能力。

一些不规范的借贷平台,就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一弱点,降低贷款门槛、隐瞒资费标准、诱导过度消费,使他们陷入借贷陷阱,拆东墙补西墙,在泥淖中难以自拔。

互联网金融这几年快速成长,但也鱼龙混杂。一些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网贷平台更是为这些人生阅历尚浅的准社会人量身打造,一不小心,他们可能就是下一个“裸贷”骗局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