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凭什么就认为皇位是他的?

宋安之


雍正王朝老十四胤禵为什么认为皇位是他的?这几个疑点无人能答!

一、

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大家都对雍正帝到底是正常即位,还是篡位而争论不休。

而篡位之说,主要是说篡的老十四胤禵的位,关于这个历史问题,杨角风不便多说,也无从分析,我们只谈《雍正王朝》。

老十四胤禵什么时候开始具备抢夺储君的实力呢?

那就是在他被康熙帝任命为大将军王的时候,而那时候的政治格局是这样的: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并且永无翻身的机会,同样没有翻身机会的还有大阿哥,也是被永久圈禁。在之前争嫡最热门的老八胤禩,经历了刑部冤案和举荐太子一事之后,也基本与皇位无望。

剩下一个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一事被康熙帝当着满朝文武批评,并且在火烧百官行述一事之后,为了自保,自己的势力被打击的七零八落,自己也进入了十年的沉寂期。

整个朝廷都对谁出任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储君一事达成了高度一致,即使是老四胤禛,也是拉开弓想试试自己的箭法,想自己出任大将军王,可惜射出的箭跟穿天猴一样乱穿,只得作罢。

尤其是康熙帝对老十四胤禵的出征规模是空前强大,从任命大将军并特意加了一个“王”字,足以让老十四胤禵浮想联翩。并且特许他以天子亲征的礼仪出征,并承诺得胜回朝,必不亏待他,这些迹象都表明了,老十四胤禵就是为了储君的人选。

再加上之前的他冲撞康熙帝,不仅没有受罚,自己的生母还被封为了皇贵妃,而出任大将军王以后,这一切也都解释的通了。

二、

正是怀着对皇位的憧憬,老十四胤禵开始了夺嫡之路:

先是老八胤禩的阵营对老十四胤禵产生了深深的嫉妒,不仅老九老十说话酸溜溜的,连老八胤禩都阴阳怪气地说以后的皇位就是你老十四胤禵的。

弄的老十四胤禵赶紧明誓,表明自己永远支持老八胤禩。

可惜,他一到大西北前线就把老八胤禩给忘了,开始不服从指挥……

另一方面的老四胤禛,也向老十四胤禵伸出了橄榄枝,并表明自己支持他出任大将军王。还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什么亲兄弟啊,本是自家人啊,自己本来就看好他啊,等等。

深受感动的老十四胤禵,面对老四胤禛提出的让年羹尧出任甘陕总督,一口答应了下来。

岂不知此时的老四胤禛就是利用他跟老八胤禩的矛盾,让老十四胤禵误认为选择年羹尧,对自己有利。

第三方面则是康熙帝方面了,康熙帝的小算盘也打得啪啪响,从举荐太子一事上,他已经感受到了老八胤禩一派的强大,他急于分散他们的势力,不管是把乌雅氏立为皇贵妃,还是把老十四任命大将军王,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除此之外,康熙帝也刻意营造一种谁出任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皇帝的氛围,让所有人都信以为真,包括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

从后来康熙帝迟迟不做过寿的安排来看,他就是等着老十四胤禵胜利大捷的消息,这父子俩必然通过很多信息,也难免康熙帝会透露一些诱惑给他,才让他不惜得罪老八胤禩,奋力一战。

大胜之后,康熙帝很高兴,老八胤禩很生气(死鹰事件),老十四胤禵其实更高兴,因为他觉得皇位已经唾手可得了。

三、

可惜晴天一声霹雳,老四胤禛即位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手握重兵的老十四胤禵不造反呢?

其实不光我们有这种疑问,老十四胤禵同样有这种疑问,这个疑问伴随了他很多年。

从回京的路上,他就在问图里琛三个问题:

康熙帝的大位到底传给的谁?老四胤禛即位后为什么让年羹尧两省戒严?供应粮草的军官为什么从按月供应变成了按日供应?

图里琛只回答上了第一道问题,其余两个都回答不出来,其实不仅图里琛回答不出来,时隔几年后的老十三胤祥也回答不上来:

“皇阿玛当初究竟把皇位传给谁?你为什么赶到丰台大营夺兵权?雍正为什么急急忙忙地部署年羹尧暗中断我粮草?

老十三胤祥面对质疑也只能回答上第一个问题,其余两个也是回答不上来。

正是由于这几个问题太尖锐,老十四胤禵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既然皇阿玛名正言顺的把大位传给了雍正帝,他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不够光明正大的安排呢?是不是他心虚?

老四胤禛如果是正大光明的继承的皇位,为什么不像当初举荐我当大将军王时关系亲密,为什么还像押犯人一样把我押回京?

四、

这些还不足以激怒老十四胤禵,关键是雍正帝的另一道圣旨彻底惹恼了他:

一个本来认为皇位已经在手的老十四胤禵,结果突然大军的粮草被断了,不仅川陕两省戒严,连粮草都每天按量供应,自己这里一有风吹草动,粮草就没。

然后自己的皇阿玛驾崩了,自己回京奔丧,却是几乎被押着回去,身边有几十个大内侍卫看管,后有三千绿营兵监视,马上到家门口了,结果不让他进城门,却让他在驿站休息。

这彻底激怒了他,更让他坚信自己之所以被雍正帝这样防着,就因为自己可能才是真正的继承人。

违抗圣旨的老十四胤禵一路跑进灵堂,抚着康熙帝的棺失声痛哭,他的哭不仅仅是为了康熙帝,更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皇位。

因为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一切都完了,再加上周边不怀好意的阿哥们拱火,说当时传位的时候没有听清,好像是传给十四阿哥的。

可惜一切都迟了,自己已经没有兵权了,京城的兵权也牢牢控制在雍正帝的手中,一切都晚了。

老十四胤禵的这种不满也在破庙里发泄过:

“八哥、九哥、十哥你们在京城做什么吃的?你们这些酒囊饭袋,饭桶……”

是啊,你们为什么不制止,为什么不乱,只要你们乱了,我就可以进京勤王了,可惜一切都晚了。

而这些疑点,不管是图里琛还是老十三胤祥,甚至是雍正帝自己,都无法给老十四胤禵解释,怎么解释?

难道直接说怕你造反?

正是无法解释,也难怪老十四胤禵发出这么一句感慨:

“可这样子输法我至死也不服!”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其实这不光是胤禵的想法,这也是满朝文武的想法。在康熙的最后时期,为了平定外患加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领兵十万平定西北。就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康熙这样做在外人看来是要封老十四为太子的节奏,但是康熙要封老十四为太子,为什么不直接说,还要封他为大将军王呢?所以康熙此举是要分化老八一党的力量,让老八一党开始分化。

再加上在临走前老四对弟弟的嘱托跟承诺,使得老十四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有这个力量当上皇帝的,再加上平时老十四一直被老八压着,这时康熙跟老四的“支持”就让老十四不知所以然了,开始膨胀。

不过在雍正当上皇上后,老十四就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他们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到后来老十四也是没能原谅老四,对老四一直是怀恨在心。不过这又能怨谁呢?


菠萝菠萝蜜215


常言道不想当皇帝的男人,不是好男人。胤禵认为自己是正宗皇位人选,其实也不是毫无理由的:

其一,因立太子而生乱的前车之鉴,废太子胤褆后康熙不再立储,这就给阿哥们留下了希望。而十四阿哥胤禵,被康熙任为“抚远大将军”,并加个“王”字,特许他以天子亲征的礼仪出征,可见康熙心中亦曾有心过胤禵的。

而且唐熙对他说,若得胜回朝,必不亏待他,直叫大家都猜想是为立储作准备。老四胤禛作了孤臣,又以不争低调示人。虽然雍正继位是康熙早已定下的,但对其他阿哥来说,仍然是爆炸性的消息。

其二,老八无兵权又失了君父的心,老九老十德不配位,夺嫡无望。老十四胤禵身为大将军王位,他们为避免其与老四联盟,又时言其该继承大统。胤禵乃带兵打仗粗犷之人,手握重兵底气足,又打败了罗卜藏丹增,正信心满满,政治上段位差城府不深,不免痴念起皇位来。



其三呢,雍正在邬思道策划之下,先帝大限将至前,安排年羹尧将老十四兵马粮草供给,由月供量减至日供量,使得大军无法进京勤王。又派图里深带几十个大内侍卫,千里"护送“其进京。后面还跟着几千御林军,以防生变,到了城外又安排驿馆休息,第二天才让其奔丧。如此"礼遇”,谨慎而周密,令胤褆不得不怀疑雍正上位不正,有夺位之嫌。毕竟西北到京城千里之遥,什么可能都有,史上这样的故事可不少。明朝第一个“四阿哥”朱棣,就是这么玩的。



欲令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满心希望一下子落了空,由来失势的皇子,下场都不太好。期望太高,失落也大,十四阿哥忍不住抚棺失声痛哭。同样心怀不满的其他阿哥,竭力挑拔,又声称父皇临终时所言没听清,不是传位于四阿哥,而是十四阿哥。

虽然有遗诏为证,奈何走火入魔的胤禵,愈发坚定他皇位继承人,连亲生母亲也劝不了。只是雍正早已安排的妥当,将其母尊为皇太后,将太妃拉自己的一边。要继续反对雍正,不孝之名就足够胤禵受的。况且四阿哥又早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等地兵马紧握在手中,西北大兵千里之外,难以救场。大势已去,胤禵只得作罢了。



我思故我在。元元,金沙江的小咸🐟,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这是一种自负,输不起,总体心智不如雍正

第一,他之前担任的是大将军王,位置极高,这表明了康熙对他极大的信任,所以在很多时候他的内心都是很优越的,按他的逻辑,康熙既然让他做了大将军王,那皇位一定会给他。

第二,雍正的军队调动。雍正继位后,随即命令川陕总督年羹尧切断了十四阿哥十万军队的后勤补给,使他无法带兵进京清君侧。同时调了相当一部分军队进入京城,一副萧墙事变的态势。

第三,十四阿哥本人性格粗犷,口无遮拦,当自己无缘皇位,心中难免不爽,尤其是自认为本来皇位是自己的。就好像有一个女生和你聊的很开,总总迹象表明她喜欢你想和你处对象,忽然她和别人在一起了,让人很难受。

总之,十四阿哥还没到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境界,政治幼稚。


境界决定一切


学历高不见得懂得就多,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古代亦是如此。八爷党虽然党羽众多,即便是包括八爷这样的首脑在内,也没有一个能称得上大聪的。四爷党人虽少,但一个邬先生真的能抵得上千军万马。为什么邬先生如此厉害?首先他博学多才,明白世间的大道理。再有,他对当朝的老大康熙皇帝的了解是到了骨子里的。而且深明帝王之心,之道。所以,凡是都按照一个帝王的想法去做,这也是四爷能成功上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将军王就是将来的继位人,是八爷对他老子想法的揣测,不能说一点儿道理都没有。但是,邬先生还是计高一筹。一个帝王首先想到的是整个国家,而不是局部利益。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才适合做一把手。再有一个就是,一个人能当总理,但未必适合当总统。八爷的智慧虽比不过邬先生,但是是要大于十四爷的。作为一个帝王,不但要有全局的思维,更要有超凡的头脑,否则如何管理国家,领导群臣!显然,十四爷这方面是不合适的。有人说,自己不行,可以让别人辅佐呀!看似有道理,请注意,一个能力平庸之辈,是不容易明辨是非的,倘若信错了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点,可以参照八爷党借道士张德明贼喊抓贼事件。康熙慧眼识真,但并未说破。而是将计就计,拿下了佟国维。绝对高明之举!假如换一个人,也许就会上当,对朝局和国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即便是让人辅佐,自己也得是个明察秋毫之人。直到雍正登基多年以后,老十四还是认为皇位是自己的。这一点看来,他确实不适合做执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