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打一出生,就想实现自身价值,或许你该更哲学的看待孩子

也许每个人生来皆是迷惘而躁动的,希望得到关注和赞美。

我们没有佛陀那种超脱自我的境界,可以审视培育内心的花朵。

所以只有不断寻找自我价值,和生存的意义。通过亲手种出的花来博人赞美,反哺自己,停止躁动。

别看孩子小,这些也无法免俗。

我大舅是一位盆景艺术家,正儿八经的手艺人,干他们这一行的得花时间,老话说“十年山水,山水十年”

只有通过岁月的积累,才能把山川河水浓缩在一盆之中,妙不可言。

自从有了儿子之后,这个小行者孙简直把好好地庭院弄成了天庭,儿子喜欢拖着废枝追杀家里的土狗旺财。

大舅头疼不已,这个环境完全不能创作艺术啊。怎么说都不听,把教育书籍都翻出褶子都拿儿子没辙。

有一次儿子地跍蹲在地上,看着大舅折腾一盆金弹子,破天荒没有哭闹,大舅尝试性的说道:“儿子,来一剪子?”

边说边找来了一盆适合练手的“红叶石兰”,给跃跃欲试的儿子尝试下。

儿子学着父亲,摸着下巴深沉的打量,一剪子就把石兰剃了个平头,然后转头望向父亲等待评价。

“嗯,看起来很凉快,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美感,很艺术”大舅伸出大拇指。

一般来说孩子做这玩意儿非常枯燥,可大舅儿子还真是坐住了,大舅时不时把一些零碎的边角石料,一些瘦弱的植物给儿子练手。

练完之后再发表一些模棱两可的评价,像什么“狂野中又不失浪漫”“简直像是植物中的希特勒”“有一种宿醉中的朦胧”

大舅儿子得到评价往往能高兴大半天。我大舅也是误打误撞出了一个好方法,能让儿子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肯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孩子太闲,就会躁动,想要获得关注,无论是正面的还是消极的,这是一种人的本能,所以小孩子有时候哭闹,你给他找点事儿做看看。

有篇帖子,写的很真实,让人深有感触。

说是一个孩子很瘦,爹妈怕孩子营养不良,每次做饭都猛足了劲儿,一家三口菜都堆了一桌子,看着如山般的菜肴,一般人都望而生畏。

爹妈沾沾自喜,有荤有素、有汤有面,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也是很奢华了。

孩子照样象征性的几筷子,然后把饭扒拉两口就溜了。

爹妈很是苦恼,难道还是食物不对胃口吗?又研究了一阵子换了几大菜系,儿子照常溜之大吉。

有一次儿子看到又是一大桌子菜,把筷子往碗上一摔“做这么多,看着都饱了,我是不敢在家里吃了”

爹妈开始不知道啥意思,第二天就做了三个菜,两菜一汤,三个人齐活把桌上消灭干净,让爹妈开心的是,儿子在这次战役中出了很大的力,不仅吃完了饭,还喝了一碗汤。

爹妈这才恍然醒悟,这就和自己参加聚会一样,十几个人连一桌子菜都吃不完嘛,而且,把一桌子饭菜全部打扫干净的成就感,居然这么强。

阿德勒说,每个人生来都需要寻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婴儿学抓握,幼儿学步行,儿童学自理...这些寻找,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了。再小的孩子,都需要存在的意义。

倘若他们在日常中得不到满足,只好用别的方式了。对孩子来说,会激怒大人,引起父母注意,和父母对抗并让他们最终屈服,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不然,让孩子学会一件事的成就感,远高于父母的赞扬。

女生曾跟爸爸学做面包,需要将鸡蛋打入面粉里,初生牛犊不怕虎,她拿着鸡蛋就使劲敲,结果鸡蛋液流了一地。连续敲碎两颗鸡蛋后,她生气地说,再也不做面包了。爸爸二话不说,取出一颗鸡蛋,故意也敲碎。

女生哈哈大笑,好像面子上又回来了,乖乖坐回了凳子。

“再试一次?”她点头说好。

他把鸡蛋握在女儿手里,在桌脚处轻轻的敲了几下,壳破后,爸爸把碎了的壳皮揭掉,然后让女儿握着鸡蛋,让蛋液慢慢流出来。

女生想再试一次。这次她学着刚刚爸爸的模样,一步一步来,鸡蛋液安全流进了碗里。

那一刻,女生笑成了一朵花儿。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作为教育者总是想着自己收获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孩子的价值实现。

这个年头,孩子游戏的时间也少,不像我们小时候可以去捉鱼、捉螃蟹,家长往往大手一挥,去玩吧,没有家长也能轻易的获得成就感。

现在的孩子旺盛的精力无处消耗,躁动不安,也只能当个磨人的小可爱了。